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惊喜和问题,特别是有几个重要时期,父母会发现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给人一种陌生感,心里不免嘀咕:孩子这是怎么了?其实,不用太担心,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父母要做的就是冷静、理智地应对。 孩子8个月时的认生叛逆期 宝宝开始认生了,不仅能够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亲人之中也有感情深浅的区别。除了最亲近的妈妈,他甚至需要和任何人保持距离,以拥有私人空间。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可以任人摆布的娃娃,个性已经慢慢显现出来。这个时候,宝宝的世界就是他所看到的世界,那些在他视野外的物体就是在另外的世界里。 应对方式:顺其自然地让他与陌生人交往,不勉强他,但也别太纵容他。尽量注意给他安全感就好。 别强行和他分开,只为了让他习惯没有你的日子。不要指望短暂的消失就可以让他慢慢习惯与你的分离。 如果你已经开始重新工作,白天必须和
有些宝宝很胆小,从来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竞赛之类的更不愿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表示,这种“胆小”的孩子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期望过高,易致患上“习得无助行为”的心理障碍。 一位女士带着儿子来找我咨询,说她儿子胆子太小,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也从不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更不用说参加那些大大小小的竞赛了。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来会适应不了社会,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使孩子变得胆大一些。 孩子胆小原是患了“习得无助行为”心理障碍 我认真地为孩子做了心理测查后,发现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整个测试过程中都缺乏主动性,也没有一般儿童的好奇心。同时我还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原来他们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从妊娠起就
据调查显示,大约1/5的小孩子都有害羞心理,且成年后也不能完全摆脱。如果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及时改变害羞的心理,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敏感害羞的成年人。那么,害羞是怎样产生,又应该怎样来避免呢? 01 睿睿妈妈最近有些着急。 老师给每个家长发去了幼儿园前一段时间的唱歌视频,她仔细观看后,发现每个小朋友都大方的上台,和老师合唱,并积极互动。 只有睿睿,自始到终低着头,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才勉强开口唱了几句,但面无表情,声音非常小。 “我们睿睿啊,从小就认生害羞,现在已上了幼儿园中班,但平时见人还经常不打招呼!问他为什么,也总是扭捏着不说!” 害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天生都会有一些害羞的心理。 但是,和成年人复杂的害羞心理不同的是,孩子的害羞其实
多和孩子做社交游戏 这种游戏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你们可以模拟一次购物,你做店主,宝宝做顾客。反过来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让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孩子也能学到更多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大胆。 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 不管是什么方式,只要多和孩子一起就有好处,不管是做做游戏,还是轻轻的抚摸,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孩子有很大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打开心扉。 生活中多表扬孩子 孩子收到父母的表扬会是件很高兴的事情,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孩子 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孩子做一些事情才有了动力,才敢于去做他想做的事。 有空的时候多带孩子走动 &nb
文:大卫吉娜 当今的中国,虎妈猫爸们除了培养孩子的智商,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个人以及在社会中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情商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孩子外向爱交朋友,有些孩子内向不爱说话,有些孩子爱发脾气,有些孩子比较平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通过后天培养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例如高兴,悲伤,生气,愤怒,不安,害怕等等,但是我们自我处理及表达方式都会不同,有些的确来自于天生,但是更多地还是来自于认知。情绪管理一方面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及调节方法,同时也帮助孩子认知他人的情绪,从而提高孩子对于社会情感的把握与调节。本文根据英国早教大纲EYFS孩子情感发展及情绪管理纲要,通过我家双胞胎奥利和查理成长案例分析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按照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及情绪管理的表现及案例: 年龄:
小D1岁的时候,在家还在叽叽喳喳火星语,一出家门,马上就不说话了,更不要说见人打招呼了;14个月的时候,在公园看到其他孩子在玩沙,明明想加入的,但就是在一旁看了好久好久,不肯跨出这第一步; 18个月的时候,带她去参加一个新的早教班,她总是远远地看着,完全不参与,回家倒是会把早教班发生的一些事情,自己又重复出来; 2岁了,第一次去参加朋友孩子的生日聚会,她站在门口,时不时偷偷看一眼里面热闹的人群,却迟迟不肯进门。 这样的孩子,我们都会说,是个内向害羞的宝宝。关于这个话题,我以前就写过两篇文章。随着带小D的工龄慢慢增长,随着自己接触的老师越来越多,我对于她的性格脾性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也找到了一些新的方法,希望给你们也能有所借鉴。 不是内向,只是慢热 为什么非要较真来区别这两个概念呢?因为这会影响到我们看待这件事的视角。尽管性
迁就讨好型沟通方式 此类型的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总是扮演低声下气的角色。当孩子向父母提出相关问题或是置疑时,总以一副请求理解和原谅的面孔,暗示孩子放弃当时的想法。即使孩子每次在与父母沟通时都总的放弃了当时的想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心里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只是强忍住了自己。这样子的沟通方式迟早有一天会出现,孩子在无法接受的状态下火山一样暴发,对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很不利的。 指责埋怨型沟通方式 孩子的衣服没有放好,指责;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指责;孩子的成绩没有考好,指责。总之有数不清的指责,却从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也从不引导孩子应该如果去改善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事情就这么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导致了孩子对父母这样子的沟通方式极端反感。 心不在焉型沟通方式 无论孩子跟你说什么,你总是一副心不在焉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
第一件:临睡前的一个吻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了解到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第二件: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的家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家长给自己设计的“包装”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总
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1、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小班的孩子的性格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让孩子形成乐观的心态就应该多放一些律动,比如今天代班教师给幼儿放律动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2、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大班孩子是处于情绪最难控制的年龄阶段,对待大班孩子打架行为要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宽容他人。比如,孩子A不小心被孩子B踩着脚了,这时首先要让孩子B给孩子A道歉,以后走路要小心,孩子A也要对孩子B理解包容,两人不能因这件小事而大打出手,要相互包容,相互谅解。 3、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 对待孩子,幼儿园教师要让孩子自信起来,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能总是责备,否则孩子将会变得“无能”比如小班孩子睡觉尿床,教师在告诫孩子不能继
4大妙招 教宝宝认识蔬菜 蔬菜是宝宝常接触并且常吃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教宝宝认识蔬菜。这样对于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很有好处,也能让宝宝爱上蔬菜。 下面有几种方法,可以轻松教宝宝认识蔬菜哦! 1、日常生活蔬菜实物认识 每天买来蔬菜后,让宝宝触摸各种蔬菜区分不同蔬菜之间的触感,提示宝宝通过颜色和形状加以辨认。每天重复的辨认工作加深了宝宝的记忆力,强化他的辨别能力。 2、看图开始识蔬菜 先从常用的蔬菜开始辨认。比如白菜和菠菜、萝卜和西红柿。先是把颜色和形状都做一个比较,然后成人具体介绍认识对象的特点,比较其区别,或对幼儿所讲的进行纠正或补充。平面图画练习让宝宝可以认识更多的品种,有更多的颜色和形状的对比。 3、超市大搜查记忆中的蔬菜 带宝宝去超市
经常有一些孩子,见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处处需要大人陪着,我们称这种孩子是胆小怯懦。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胆怯的原因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许多父母做法或是过于简单,或是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合群,缺乏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 原因一:家长保护太多 家长对孩子保护太多是让孩子胆怯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呵护备至,无论是在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这种情况在城市里更加严重,家长会时常灌输给孩子过分的安全意识,比如“绝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外面太危险”,甚至有些家长用恐
宝宝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好奇、有强烈探究欲望的时期,外界的一切事物都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动画片、故事书……宝宝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听,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就是不愿意乖乖睡觉。 那我们一起来探秘一下三种类型的宝宝 1.好玩型宝宝 有的孩子到睡觉时间让他收拾玩具,他会慢慢腾腾地收拾玩具,眼睛却盯着电视;赖在电视机旁不走,要求“再看一会儿,再看一会儿”;躺在床上听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听,妈妈讲得口干舌燥,他还求再讲一个。 这种宝宝属于好玩宝宝,他们的特点是特别贪玩,而且很喜欢学习知识,他们想利用更多的时间体验动画片里的情节和人物内心感受,他们还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妈妈可以先让宝宝关掉电视后再收拾玩具,因为关电视和收拾玩具这两种行为都是很大的工程,同时让宝宝做的,太难为宝宝了。而且,关电视时,妈妈一定要镇定柔和而坚决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养成有多重要?好的性格未来成功率更大,不同的家庭关系养出的孩子是不同的,接下来看看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的影响。 孩子的第一次啼哭,第一次牙牙学语,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上学……都会让爸爸妈妈由衷地高兴与欣慰。在这无数个“第一次”中,孩子小手拉着爸爸妈妈的大手走进了人生这个世界。所以孩子能够学到的,最直观的榜样也是爸爸、妈妈。 伴随孩子成长的父母,对孩子的性格都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如果发现孩子的性格中,透露出不自信、懦弱、自卑、冷漠……作为父母感到焦急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与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恩爱型 爸妈的恩爱有加,在夫妻关系和睦有爱的家庭,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温
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何产生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专家介绍,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经验,又极其要求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不厌其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建议一:培养男孩的责任心 很多妈妈要求孩子成绩好,分数高、才艺过人,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首先是对自己负责,懂得尊重自己的感情和理想,进而才会对社会负责,这是男孩真正长大的体现。 有责任心的男孩,会顾及他人需要,不推卸责任,所以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认同和支持,也更容易得到进步和成功的机会。 培养男孩的责任心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妈妈要给男孩自己成长的机会,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让男孩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胆小怕生一直是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专注育儿问题这么多年来,向我咨询的妈妈数不胜数。很多爸爸妈妈们讲自家的孩子胆小怕生,害怕将来上不了大场面,很担心。但是其实一细想,哪来那么多害羞的孩子,其中会不会另有隐情? 有妈妈留言:我家宝宝3岁了。在家特别爱干净,出门更加爱干净。别的小朋友看到沙子啊、水啊、小树枝啊,都玩的不亦乐乎。可是我家萌萌却总是看到什么都说“脏”。 以前以为爱干净是好事儿,我还常常跟朋友们炫耀。可是,看到现在这样的情况,我开始焦虑了:将来上幼儿园怎么办?会不会很难交到新朋友? 从萌萌妈的描述来看,萌萌的行为与手部触觉敏感有很大的联系。手部触觉敏感,通常会表现为特别怕脏、不爱摸沙子、颜料等,也不愿与小朋友手牵手,或是对某类材质有特别的依恋。 每个人多多少少可能都有一些触觉敏感,只是敏感程度、敏感部位不太一样。就像我
怎样都万想像不到,平日裡天天见面招唿的小朋友同学家长,只不过了一个週末就天人永隔双双身亡,塬因追究于累积多年的夫妻情感争执,但付出代价极大,一个剧烈争吵之下的失控,孩子们将面临终身失怙以及生活重大转变,过失已无法弭补、谴责也没了意义,只希望小朋友家长宁静安息,孩子们获得最好的安排与照顾。 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周末傍晚,新闻画面裡却传来令人震撼的社会事件,这事件与我们除了地缘上的接近,情感上亦是无法迴避,当下我已经错愕得不知所云,眼泪如雨水般哗啦暴衝,第一时间真的无法接受,因事发地点与主角都是如此孰悉! Ethan也去过好多次的放学后玩耍及生日派对,甚者身亡家长的孩子还是Ethan从幼稚园一直同班至今最要好的同学S,这太多情感联繫,让我一时之间好似掉落无底深渊,事发第一晚,我整夜无法入睡,因太多不明问号一直迴盪在迴盪纠结在脑海裡… 但事情
乖巧的孩子更讨人喜欢,这是教育中的普遍现象。但“自我控制”过度,却不利于孩子成长。昨天举行的2012学前教育沪港研讨会上,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与思来氏共同发布了一份对于上海3岁—6岁儿童发展的评估报告。调查表明,目前学前教育中女孩全面领先于男孩,在一定程度上是“乖孩子”教育造成的结果。 上海儿童普遍“很乖” 这次调查历时10个月,从全市10个区县抽取了7347名幼儿园孩子,综合了国内外衡量儿童发展的指标,从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性四大方面全面考察,对上海儿童发展情况“摸底”。在社会性方面,上海儿童最大的优点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很乖”;而老师们眼中孩子最大的问题是&ldq
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去幼儿园变得很固执,执拗,如果不按照他的去做,就大吵大闹,而且都是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他要吃香蕉,我帮她把皮剥掉,她就大喊大叫‘不要’,非要重新拿一个!这是怎么了?至于吗?”,还有家长问,“最近还很固执,爷爷把他接回家,进门开灯,他就不行,一定要他自己开,否则要再关掉,重新在开门,烦死了,还好只是关个灯,唉,现在的孩子真难带...”问了一下,他们的孩子都在3岁4岁左右,如果家里也有这么大的孩子,你曾遇到过类似的行为吗? 我们知道,0-3岁孩子基本完成了对自己身体的各部位的生理探索,他已经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了,接下来继续向心智发展,也就是说,4-6岁是孩子完善自己的心理,情感,意志力,性格,思想等的自我建构时期,奠定人格的独立。这是4-6岁最重要的使命。但恰恰3岁这个年龄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延续,喜欢占有食物,玩具, 物品,通过拥有物品来认知“我的,你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