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虑 在幼儿情绪的发展过程中,焦虑问题相当常见。在幼儿5个月至1岁期间,就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现象,到了1~2岁则出现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焦虑”现象,只要一眼看不见父母,就会开始哭闹,并且感到不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发展现象。一般而言,在进入幼儿园1个月后,分离焦
宝宝爱打人怎么破? 小至5、6个月,大至5、6岁,打人这件事几乎伴随着宝宝整个幼儿期。 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打人背后的真相却是不一样的,作为亲妈,你误会了没? 壹 无关情绪的真相-——探索身体能力,感受因果关系。 大部分宝宝在6个月之后,会开始出现生命中第一次打人行为。 它是怎么发生的呢? 说来尴尬,大部分都是误会一场。 6个月左右,宝宝会逐渐认识到因果原理: 我拍了一下,小鼓响了; 我松手,玩具掉了。 这个阶段妈妈会发现宝宝乐此不疲的扔东西、制造噪音,其实这都是在反复探索和实践因果关系。 直到某一天,事情发生了:“啪”一声,他下手的对象是妈妈的脸。 结果哩:妈妈吃惊的瞪大了眼睛,爸爸
定时、定量、专心进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之一,也是增进幼儿食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食欲又是保证幼儿摄取足够营养素、维持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为使婴幼儿做到定时、定量、专心进食,家长应尽量促成幼儿形进食的条件反射,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进餐环境保持安静、整洁
首先,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学会快乐。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小孩难教,其实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有段时间,我特别忙,回家时已是筋疲力尽,经常没和儿子说上几句话就睡着了,还时常因为孩子的一点小过错就发火、不开心。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牛奶洒到他心爱的图画书上,他情绪激动地大喊大叫,大声指责:“你为什么这么不小心?”活脱脱一个成人缩小版,我才惊觉自己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如果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在家中说一些消极、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的话,孩子也会感觉到不快乐,也会出现消极抑郁情绪。所以,父母要经
孩子怕黑不是个例,孩子为什么会怕黑,跟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也许你的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对外界的认识,如何帮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4个方法,让孩子不再怕黑。 关于如何征服对黑暗的恐惧,曾经有朋友有过一个成功的亲身经历——他小时候和我一样非常怕黑,只是有一天在学校里闯了祸,放学不敢回家去,于是一个人待在黑暗的学校里,周围是寒冷的北风和皑皑的白雪,后来终于捱不住又冷又饿一个人黑暗中摸索着回家去了,这之后他再也不怕黑了。这个经历和另一个朋友的经历很类似——另外那个朋友是很怕鬼,小时候他一直觉得衣橱里藏着鬼,所以从来不敢一个人打开衣橱,后来他的父母鼓励他说不如亲自去看看衣橱里到底有什么?经过那次试验后他就再不怕衣橱里有鬼了。这些克服恐惧的方法关键都是一个——就是要直接面对恐惧,心里的问题如果不去面对,一直逃避,
关于如何对付孩子发脾气,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对其他孩子有效的未必对你的孩子有效,对老大有效未必对老二有效,你的目标不仅是要安抚孩子的激动情绪,还得在孩子心情灰暗的时候支持他。 1. 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跟他讲道理。 尽可能少说,孩子歇斯底里的时候根本听不进去任何道理,等他情绪平稳了再说。 2. 保证安全。 孩子发脾气时,一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比如敞亮的铺着地毯的房间,远离玻璃桌子。孩子在情绪失控的时候经常会扔东西、砸东西,或者打身旁的人,所以要让孩子远离可能有危险的一切事物,包括你自己的身体。 有时小孩完全失控,需要你帮助他控制一下,你可以坐在地板上温柔而坚定地抱住孩子,让孩子坐在你的两腿之间,两个手臂环绕着他,这既能确保孩子的安全,又能给孩子一种极大的安慰和支持。很快(也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孩子就会停止对抗,有所放松,哭喊声也小了很多。
从她一出生刚满月,爸妈就到外地工作,她被留在老家,跟年老的奶奶一起生活一起睡,她经常因为想念爸妈而对着相片掉泪。 5岁那年,有一天晚上朦胧中被奶奶的呻吟声吓醒,一个劲儿地推奶奶但推不醒,她被吓哭了。她凄厉的哭喊吵醒了邻居,奶奶被抢救回来了。后来,每当入夜她总会莫名醒来,看着安静的奶奶,她会不由自主地学着电视的样子用手试探奶奶的鼻子是否有气息,她时常会因为担心奶奶静悄悄地死在自己身旁而内心充满恐惧。那时候的很多年,她一直在想,如果家里有爸爸妈妈或者一个大哥哥就好了。 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多年,她跟爸妈生活了也差不多十多年了,虽然爸妈待自己很好,但总觉得爸妈给自己的温暖,始终不及奶奶,这就是童年陪伴带来的依恋。成年后的自己对各种事情也带着怀疑和不安,睡大房间会心慌;床一定要靠墙,睡觉时要睡在贴墙的那侧;每当睡觉前都要看一看床底是否有不安全的东西;每次到一
家庭教育的存在是为了让宝宝可以按照父母希望的样子成长,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又会让宝宝拥有安全感,因为这个阶段是属于宝宝认知世界的时候,所以他们会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理,这个时候也更容易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很深的影响,若是能够采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那么就会让宝宝朝积极的方向快乐成长。 父母们要从小给宝宝机会,特别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便是玩一个小小的游戏也要让宝宝知道什么是自主决定权,他们有能力去决定自己想要玩哪一种玩具,就算是他们在堆积木的过程中看到积木总是倒下来,可能也只会出现一两秒钟的沮丧心情,之后如果在父母们的鼓励下他们是会重新坚持把积木堆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建议父母们去帮忙,因为遇到任何的问题都应该让宝宝们有意识自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事事都要依赖父母亲的。 孩子们都会因为新鲜的刺激而忘记原本的规律生活,但是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这个认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
父母不应该让孩子什么都依赖父母,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十分重要。因此亲亲宝贝小编建议,父母紧抓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时期吧,这样才能真正走向独立。 一个人走向独立 要经历4个关键时期 一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会经历以下几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阶段:两岁左右,开始出现独立意识。孩子会把自己想要的表达出来,希望那些东西永远都是自己的,他们的口头禅是“我”、“我的”、“我要”。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和语言能力等都明显提高,已经开始自己吃饭、尝试自己穿衣等。 第二个阶段:六岁左右,是与母亲真正分离的起点。孩子既想要独立,又必须依赖妈妈,他们的内心充满矛盾,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 第三个阶段:九岁左右,是独立而执着的年龄。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在感情上表现出对他人不再过度依赖,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恋
心理遗传学是遗传学中发展最慢的,这个学说还没有系统化。据说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从父母一方获得的遗传物质DNA可以确定子女的身体特征,那它也会影响他们性格的某些方面。因此,像激动、胆怯或者外向这些性格表现都是从母亲或父亲的基因中遗传下来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些学者试图通过对豚鼠大脑刺激的研究来证明这个观点。1984年,他们对一些经过处理的豚鼠胚胎进行实验,使一部分豚鼠的身上只带有雄性基因,另一部分则只含有雌性基因,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母亲的基因对孩子智力的发展起
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是6岁孩子多动症的常见表现,我们都知道多动症儿童虽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成绩低下。 活动过多 主要的变现为活动过多,没法安静的待,会出现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上课小动作多、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 精细及协调动作困难 多动症患者会出现一些协调问题,比如动作笨拙,如系钮扣、系鞋带、削笔动作不灵活,走路不成直线等。 冲动任性、情绪易激动 患者自己控制能力比较差,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状况,比如易激动、易怒、易哭、易冲动、常发脾气。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辨是非,有的说谎、逃学、欺骗、有的外出不归、甚至染上恶习。
一位昵称“henry”的妈妈问: 我家的孩子今年是两岁又十个月大,在家的时候看他是很活泼的,可是一到了外面,他就怕生。他不会让除了家里人之外的任何人抱他,亲戚朋友都不行。 是不是因为这孩子经常自己在游乐场玩,和亲戚朋友接触的比较少的原因?是不是让这个孩子多去接触一些亲戚朋友,就会好起来呢? 确实,有些孩子,可能不管我们怎么告诉他说:这个是哪个叔叔,哪个阿姨,这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那都是不行的,这个孩子还是会往妈妈身后躲,必须让爸爸妈妈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生气质 关于这个问题呢,我首先想要告诉所有的家长一样事情,那就是:每一个孩子,他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天生气质。 天生气质类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今天我先介绍两种。 有一种孩子,我们说他是“乐天型”的。乐天型的孩子,他们在天性上,跟别人联
培养孩子自信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如果自己对于自己没有信心,就不太敢和外界交流,如果自己的表达起来磕磕绊绊,也会阻碍他们和别人交流的进程,进而打击到和别人沟通的勇气。所以家长要日常多鼓励他们,多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多带孩子出入健康的公共场合 一般有些家里做生意或者开店的孩子,性格都是比较活泼或者外向,甚至会有些人来疯的感觉。有时候看到这些孩子,都会说正常啊,家里开店的人来人往,当然性格外向不“怕人”了。所以想要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沟通,你就要多带孩子出入一些公共场合,但注意那个场合的“健康”问题,比如有些过于成年人化的场合就不要带孩子去了。 及时奖励主动与他人沟通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极高的“可塑性”,只要孩子还没成年,还没有自己完全的“主见”,那么家长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就能很
感到满足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不太顺利,心
别慌!如果你的孩子撒谎了,那是非常正常的! 在1989年的一次经典研究中,新泽西医科大学的研究者把一群3岁的小孩带进一个安装了隐藏摄像头的房间。研究者们告诉孩子门,他们会放一个“惊喜玩具”在桌子上,要求孩子们不可以偷看这个玩具。然后研究者离开了房间。每当发现孩子偷看(绝大多数孩子都这样做了),他们就会回到房间,问孩子有没有偷看。结果,有38%的孩子撒了谎,说他们没有偷看玩具。 2002年,就孩子撒谎的现象研究了20年的李康教授团队又做了一次类似的实验,结果发现:2岁孩子中,就有30%会撒谎,到了3岁,撒谎率达到50%,4岁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撒谎了。 如您所见,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撒谎。 不仅是你家孩子会,连隔壁老刘家、同事小李家的孩子也说过。 其实,孩子撒谎是有原因的 哈佛大学儿科学荣誉教授,96岁高
一个人的性格,应该从小培养。有些孩子性格活泼,有些孩子却非常内向,不爱说话,鲜少与人交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内向?家长们又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呢? 爸爸妈妈是孩子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孩子特别渴望和爸妈沟通,希望他们了解自己,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他们似乎总是喜欢用大人的眼光给孩子贴标签,以致于孩子的性格两极分化,要么过分叛逆,要么过分内向。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我已经上小学了,我特别不喜欢你们在别人面前评价我的好坏,请你们尊重我!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有自我意识,越来越能意识到“自尊”的存在,所以你们在外人面前评论孩子的好坏,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种商品,被人各种评价,渐渐的导致孩子在爸妈朋友之间不爱讲话,生怕讲出的话会变成对他的另一种评价。 爸爸妈妈,以后能不能不要总是说我表达能力不
“同一件事,我说了十遍,孩子就是听不进,但换了同学说,孩子就接受了。”昨日,一位署名“醋妈妈”的家长通过电子邮件,向记者道出苦恼,她“醋意”十足地感叹:孩子究竟怎么了? “醋妈妈”的女儿在汉口一所中学读初二。孩子长大了,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女儿和自己越来越疏远,同女儿说话时,孩子也越来越不耐烦。但一旦接到同学的电话,女儿的口气立马变得温和起来,有说有笑。不知何时起,“我同学说的”成了女儿的口头禅。 一次,“醋妈妈”打听到一本教辅对初二学生很实用,她给女儿买了一本,却被女儿束之高阁。几天后,女儿欢喜地从学校拿回了同样一本教辅,“我们班××说这本书蛮好。” 上个月月考时,女儿英语考砸了,“醋妈妈”安慰了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一直扮演着裁判的角色,宝宝会根据我们的赞赏和批评去衡量一件事情的正确和错误性。所以虽然我们要提倡赞赏,但是批评也是必要的。许多爸妈都表示,对于批评和赞扬的尺度很难拿捏,到底如何赞赏,如何批评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一个难题。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
有些孩子从小就跟别人比较,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出现攀比心理。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宝宝正确的心理,把和别人比较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呢? 案例:小雨今年五岁了,平时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可就是特别喜欢和别人比较。和小朋友一块儿玩游戏,我将小卡片作为游戏奖赏分发给他们,可他看见别的小朋友卡片比他多,就变得不高兴了,还不自由主的掉眼泪,大人说上一句:“好了,大伙儿一块儿玩!”他便号啕大哭。如果见到别人的画比他画得好,他也会立马把那个小朋友的画撕得粉碎,然后还嘟哝一句:“看你还画得比我好!” 其实,孩子在3岁左右,已经出现爱比较的心态。对于过分追求完美主义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眼里经常会容不得一粒沙子,如果发现别人在其他方面比自己做得好时,会产生一种气恼、委屈、疑惑和愤恨的态度情绪,不肯容纳别人优点。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将有害无益。作为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有一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个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还是“海龟”,可儿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干了。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认为我在指他夫人忙于事业,就说,没有,我老婆每天陪他写作业,就是每次不到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对着孩子大叫“你怎么这么笨!”。 我说,你看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儿子的母亲太聪明了,他这么小怎么可能比他母亲聪明呢?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这样的母亲才可能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孩子。因为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