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说谎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说谎

      很多父母对宝宝说谎的反应特别的大,他们认为宝宝说谎会导致日后宝宝心理的歪曲。其实,孩子开始会说谎,未必是品格不好喔。   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其实,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   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

    标签:性格心理
  •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困境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困境

        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宝宝患上抑郁症,或者说从自己宝宝的一些表现方式上觉得宝宝可能已经患上了轻度的抑郁病症,为此来求教亲亲宝贝网的专家,希望得到相关的帮助。   亲亲宝贝网专家指出: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对于这一病症,我国目前约有20%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主要为临床病症,专家建议,如果自己的宝宝有了这方面的倾向,一定要及早地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病情。   对于患抑郁症的孩童来说,重要的因素还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许多轻生的青少年其实都患了抑郁症,这一个事实常被忽略。最先被留意到的,可能是一些行为的转变,抑郁的情绪令他们变得非常沉默和远离他人,暴躁的情绪使他们有侵略性和好勇斗狠,甚至与老师和学校对着干,像是放弃了自己并不顾一切。还有,他们可能试图改变自己的情绪而尝试

  • 孩子胆小孤僻的因素 老师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胆小孤僻的因素 老师家长该怎么做

    小凡入园两个半月了,还是对幼儿园环境不适应,极为害怕,行为孤僻,情绪焦虑。 常将布娃娃等玩物作为母亲的替代物,整天抱着不放,抱着睡觉,怕它离去。 躲避人群或生人,不合群,在小朋友的集体活动中常待在一旁观看,对其他同伴的友好表示反应淡漠。 言语少,与老师交流时多用手势,用动作表达“是”与“不是”,对旁人的询问不理睬,语言发育迟缓。 自卑胆小,自信心不强,特别在意老师的批评和同伴的讥笑,常常哭泣。 小凡的这些退缩行为表现虽还不能称为心理疾病症,但的确反映出儿童在早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偏常现象。 如不及时关注,及时矫治,会给其成年后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状态带来严重影响。 儿童退缩是指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得过分胆怯、孤独,不敢、不愿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宁愿自己待在家里玩,等等。 我国精

  • 孩子怕生是什么原因
    孩子怕生是什么原因

    家长给孩子的标签 父母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就会按照父母贴的“标签”发展自己。孩子对自己的看法,通常是从父母和周围人的评价中得来的。就像上面案例中的那个小男孩,他可能天生就是个内向的粘液质孩子,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时间适应新环境,熟悉陌生人。而那对父母,一定没少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胆小怕生,反复强化孩子的胆小,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给自己这样的定性,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的人,从而变得越发胆小怕事。 紧张和陌生的环境 有的孩子去陌生的环境中就会出现怕成的现象。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带孩子经常出去游玩。让孩子接受和喜欢上外面的世界。这样孩子就不会怕生了。如果还是不喜欢别人的触摸。千万不要别的摸到孩子。以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怕生是孩子安全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 孩子在3至5岁时,会格外怕生,这是孩子安全

  • 关注孩子的倾诉/育儿策略
    关注孩子的倾诉/育儿策略

    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么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许,孩子在校内、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一时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诉说,只好独自闷在肚子里,待回到家再向家长倾诉。孩子这么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满的情绪获得充分的宣泄,从而使身心恢复到常态;二是孩子的一番倾诉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对于前者,家长自然不必多话,只需坐下来热情关注即可。对于后者,家长就得认真思索一番,调动积累,以便用自己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另外,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校园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时,孩子向家长诉说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家长与他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这类诉说,家长更应该认真对待,并且向孩

  • 宝宝自信加减法
    宝宝自信加减法

      不管是成人还是宝宝,自信的哪一人总比不自信的哪一人要过得更好,更受人喜欢,生活更加的乐观积极。让宝宝自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呢?   要让宝宝有自信,要做好加减法。即在增加宝宝自信的同时,不打压降低宝宝的自信。首先我们看看要如何做好自信加法:家长需要发现并树立宝宝的优势,走差异化路线让宝宝能够在某一方面出众,让宝宝的自信日积月累牢不可破。另外家长也应该多和宝宝进行互动交流,至少一周抽出半天时间来陪伴宝宝。在和宝宝游戏时给宝宝以指导、鼓励、认可。   让宝宝感觉到“偶上面有人”(后面有父母支持),这也是宝宝自信的强大源泉。让宝宝自信还要同时避免给宝宝自信做减法:家长应该避免拿自己的宝宝与别人的孩子进行对比,家长以为可以利用别人小孩来激励控制自己的宝宝,这种让家长自鸣得意的做法只会伤害到宝宝脆弱的心灵。让宝宝觉得压抑没自信。想要宝宝听话,家

  • 男童性早熟的原因是什么
    男童性早熟的原因是什么

    现如今, 越来越多的男孩子性早熟,但是在国内又缺乏性教育。所以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儿童。那么男童性早熟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的身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遗传、营养、后天锻炼等,但性早熟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小学的孩子一旦有了开始发育的迹象,身高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提到性早熟,很多人可能对女孩性早熟关注得比较多,殊不知,男孩性早熟的情况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下面这4重坏习惯,可能会导致男孩性早熟,如果正好你家也有,最好及时制止。 1、爱喝碳酸饮料 男孩因为运动量大,容易口渴,所以对各种口感好的碳酸饮料格外迷恋。儿童大量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不仅会导致食欲下降,同时,大量的碳酸饮料还会促使血液内血清睾酮水平呈升高趋势,而睾酮为性激素,在儿童体内积攒过多时会导致性早熟。 2、迷恋手机游戏

  • 孩子懒惰不上进怎么办
    孩子懒惰不上进怎么办

    要让孩子体会知识的作用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出随意性,今天对这个特别喜爱,明天对那个非常热衷,再过两天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为了让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续性,父母首先要掌握孩子学过哪些知识,然后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设法用到这些知识,让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父母应时常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各种事情,尽量用孩子学过的知识向他解释。当孩子经常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后,这些经历往往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 让书籍包围孩子的生活 如果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所以,让孩子的身边充斥着不同种类的印刷品,报纸、杂志、书籍、辞典……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一个好方法。所以,不要把你家的书籍束之高阁,而是放在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餐桌、床头、沙发靠背甚至汽车后排座位上。从孩子很小开始,你就可以给他一些旧报纸、旧杂志,任凭他把它们撕得七

  • 孩子社交困难,怎么办?
    孩子社交困难,怎么办?

    孩子通过观察别人的声音、表情、动作,来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刚开始,一个孩子看到他跟妈妈说完一句话后,妈妈脸色变了,孩子就会把这个信息吸收进脑袋里:“这句话有问题,如果说,妈妈会生气。”第二次,当他说出同样的话时,老师的脸色也变了,这再一次加强了他原来接收的认识。慢慢地,孩子从一个、两个、三个信息里逐渐解到,人与人互动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人际交往中很细微又隐秘的信息,很难一一通过口头传授,需要孩子从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自己观察、自己感觉,从而得到自己的结论:怎样做一个社会人?怎么在社会上跟人家交往?否则,没有这些经验的累积,孩子走入社会、与人交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被别人讨厌、排斥甚至欺负。等到学习了两三年,大部分孩子在进入学校时,已经知道学校这个情境跟家里是不一样的,家里和超市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情境中要相应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他从生活里逐渐学

  • 孩子玻璃心?如何变豁达?
    孩子玻璃心?如何变豁达?

      有些妈妈反映孩子很容易玻璃心,这让家长很苦恼,孩子性格的形成一方面跟遗传有关系,很大一方面跟后天环境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孩子玻璃心了,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孩子渐渐变得豁达起来!   1. 多鼓励。   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并要告诉他在交往中应注意什么,应采取哪些不同的方法来避免感情冲动。   2. 要冷静。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如发脾气、哭闹等,要弄清情况,酌情对待,不要迁就,也不要动不动就惩罚。可以既不严厉又不爱抚,直到他安静下来。   3. 善诱导。   抓住有利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帮助孩子学会冷静反应,只有在他安静以后才能帮助他认识到自己过于敏感,逐步引导他深切地体察事物,教他更好地处理不愉快的事。   4. 巧转移。   在棘手的情况下,可暂时回避,让孩子换个环境调节一下,回来再帮助他解决问题。   5. 妙赏罚。   赏罚

  • 孩子胆小怎么帮助克服
    孩子胆小怎么帮助克服

    孩子胆小怎么帮助克服?有些恐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吓”出来的。想一想,很多胆小的孩子,会不会就是因为总被“恐吓”呢? 对孩子的胆小有正确的认识 孩子胆小往往是因为惧怕失败 譬如不敢爬到高处,不敢玩太复杂的游戏,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等等,是因为怕摔倒,怕不能完成任务,怕被陌生人拒绝。 而惧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在他眼里,他所面对的那件事,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能力。他已经判定自己很可能失败,而失败的结果会很痛苦,因而最好的策略便是逃避和退缩。 如果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胆小倒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退缩可以避免受伤,恐惧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惧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低估自己,高估困难 新生儿会害怕某些声音;6个多月的婴儿会对陌生人、高度产生恐惧;再大一点的宝宝会对与母亲分离产生恐惧;到了两岁

  • 孩子喜欢交朋友妈妈需要帮忙吗
    孩子喜欢交朋友妈妈需要帮忙吗

      宝宝交友,妈妈能帮什么忙?毕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学的东西很多,所以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学习交朋友这门课程。   每天当我到幼儿园接我3岁的儿子的时候,我总是提前去并在教室外观察片刻,我想偷偷地观察儿子在没有我在旁边时的幼儿园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令我觉得遗憾的是,每次都毫无例外的,他总是站在那里独自地玩或者对着玩具自言自语,即使有大型的群体活动他也只是旁观。   虽然我一向了解我儿子的性格的确比较内向,以致有些孤僻,但在老师告诉我他整天都比较安静,也很少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缺乏参与精神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事情有些严重。   但是同样令我不解的是:每天回到家后,儿子却总是喋喋不休,不时地表现出机智、好奇和活泼,并不停地跑来跑去。可只要一把他放到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中,就会变成相反的样子。他完全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一块儿玩他没有感到乐趣——为什么会这样?  

  • 自尊心太强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自尊心太强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很难信任别人 一个自尊心过强的人,他总会把自己的心灵变得的非常坚硬,并不允许别人侵犯。那么这样的人,其实是很难做到信任别人,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 很难获得幸福的满足感 一个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的人,内心必定是布满压力的,同时,也很有可能获得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而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总是会对外界的恶意揣测横加阻拦,同时又会把自己紧紧的封闭起来,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幸福,也很难拥有一种十足的满足感的,他总是在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往前,但却容易忘记了自己身边所有的小幸福和小幸运。 容易恶意揣测别人 孩子自尊心强,害怕别人侵犯自己,也因此会对别人的所有小细节和细心且敏感。细心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分细心,就变成了一种恶意,有的时候还会对别人产生偏见。自己在不想别人伤害自己的时候,却在无意之间伤害了别人,这是

  • 孩子爱打小报告父母该怎么做
    孩子爱打小报告父母该怎么做

      打小报告的孩子往往都带有好的动机和目的,他们通常只是想帮助那个违反规则或有不好习惯的孩子改进,想把他也变成一个守规则或是自己看来表现很好的孩子。他不仅想帮助被揭发的那个人,也是想帮助老师和父母。所以,爸爸妈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要理解孩子的善意,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引导。   1、对孩子表示肯定   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的小报告行为时,可以先在语言方面给予肯定,比如“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这样可以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又不是在表扬那种打小报告的行为。   2、别以孩子为中心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这样很容易让他们形成依赖思想,而且以自我为中心。爸爸妈妈要教育他们: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妈妈也有啊,如果你只顾自己的话,那爸爸妈妈的事情就没法做了呀。   3、要自己解决问题   爸爸妈妈

  •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儿子出生以后,老婆的心思就再没放在我身上了,成天搂着儿子“乖呀宝呀”的,令人瞧着既不舒服又肉麻。儿子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搂着妈妈撒娇说:“亲亲妈妈,你真好!”老婆这时候比较清醒,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你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呀,我不对你好,对谁好呢。”   那天吃饭,炖的是鱼火锅。看见锅里我平时最爱吃的鱼鳔,我打算先喝一口酒再吃。谁知我刚喝下酒,那鱼鳔就被老婆夹给了儿子。我不满地说:“老婆,你也心疼我一下好不好?”老婆刚要表示一下,儿子用小指头点着我说:“妈妈当然要疼我了。我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你是吗?爸爸。”   我……我当然不是。

    标签:儿童心理
  • 如何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情绪
    如何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情绪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情绪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产生失控的行为。这也是孩子不懂得自我情绪管理的原因。因此,爸爸妈妈们如果能学习和掌握,甚至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来缓解心理紧张和不安,养成良好的情绪表达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一、帮孩子辨别情绪   孩子如果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理清这种情绪,要意识到真正困扰自己的是情绪反应,只有调试好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才是正确的。在帮助孩子辨别情绪之后,父母还要学会发问及倾听,孩子就会愿意开口说话,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会让彼此的沟通畅行无阻。   二、帮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的孩子情商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沉着应对,有着极强的抗压能力。在这其中,父母的评价对孩子的自信有着直

  • 孩子不是天生胆小只是缺少一点点自信
    孩子不是天生胆小只是缺少一点点自信

    自从当了妈以后,最怕看到孩子受委屈,但是,孩子在社交中,开心也好,委屈也好,生气也好,都是常事。今天我们要分析的案例,就跟孩子在社交中的胆小有关。 一个妈妈说,她的孩子在跟小朋友玩时,如果别人玩儿他的玩具,哪怕他很喜欢,也会让开,不会争抢。如果他太想玩了,就会拉着大人哭闹,让大人去要。 这个妈妈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也会这样受委屈。 经过跟老师沟通,老师说,她的孩子在幼儿园也属于不争不抢,遇到打闹就害怕的跑开那种。 天天跟在老师身边,睡觉老师必须陪着拍着才行。 这个妈妈非常想知道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怎样做才能让他有所改变。 下面就这个案例,来做一下详细的分析。 别让你的指责扎了孩子的心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问题。妈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有事了孩子当然第一时间想让妈妈帮忙解决。这是

  • 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
    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

    刚出生时到3岁 新生儿大脑中的许多神经元很少与其他神经元相联结,但在出生后的头两年,神经元网络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孩子成长大约到三岁左右,80%的连结会建立起来。 6岁之后 伴随着经验和刺激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出现扩展或消除。某些经验因为不断被强化而被保留下来,而一些不常用的连结就会慢慢地被修剪,这就是大脑所谓的“用进废退”原则。 青春期 青春期大脑继续发展,其中尤以负责理性决策、管理情绪等功能的前额叶的变化最大,因此青春期也被称为大脑的“第二次机会”。

  • 孩子有强迫症该怎么办
    孩子有强迫症该怎么办

    孩子有强迫症该怎么办 1、行为疗法 当孩子的强迫症发作的时候,可以促使其有意识地用手腕上的橡皮筋来弹自己,从而克制强迫行为,通过外力的作用来阻止强迫症的发作。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但是监督者,更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 2、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治而治,事实为真”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3、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要求患者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到头脑中这些不合理担心的错误性。但因为长期以来的恐惧已经深入到潜意识中,所以想要一朝一夕改变,并非易事。 孩子强迫症的原因 1、患儿遭受过精神刺激 在一些比较

  • 孩子为什么会压力大
    孩子为什么会压力大

    长辈过高的期望 适度的期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但是,如果父母的期望值太高了,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或者与他的个性特征相冲突,就会为孩子制造心理负担。 过度的疼爱和保护 孩子如果在家庭里受到众多照顾人过于细致入微的呵护,甚至在孩子还没有提出需求之前就主动满足,那么孩子一旦离开了这种过度疼爱与呵护的环境(尤其是上了小学以后),接受到来自外界的否定或者批评时,就会感觉到难以承受,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业的压力 除了每日常规,老师还会定期发布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如果全部一板一眼地去完成,的确是很大的挑战。 目标的压力 小升初、奥数、英语、钢琴……这些都是父母纠结的实际问题,大部分父母很有压力,这种压力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