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不顶嘴 1、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去摸,去想,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活动机会,创造活动环境。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动,当孩子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做了一件从来未做过的事,父母应积极支持,及时赞许。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 2、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 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有责任作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严肃的批评,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还要重视不言之教,运用行动、榜样等引导孩子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3、注重与孩子的精神交流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家长应学会经常听听孩子的意见,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用“我想……”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评价,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温存、抚爱,从而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4、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礼貌这一课我们没给孩子少上,孩子突然“变坏”,脏话连篇,做父母的肯定特别发愁。但是,只要你花上一分钟了解下讲“脏话”的背后原因,你会发现孩子没那么“坏”,你的担忧超过一半是多余的。 宝宝说脏话的真实原因 1“诅咒敏感期”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诅咒敏感期”?它一般出现在孩子3岁以后,此时的孩子逐渐发现了脏话的力量:比起一般的词语,脏话更能引起周围人(如爸爸妈妈)的注意,所以在孩子眼里“脏话”威力更强。因此,当大人强烈制止孩子讲脏话时,他们就越兴奋,越想讲。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特别喜欢说脏话,但只要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对脏话的兴趣就没这么大了。 2没搞清楚词的意义 所谓童言无忌,全因为说者无心。作为一个宝宝,你就别奢望他懂得所有词的意义,很多“屎”“尿”“死”等不雅的词语,宝宝往往还没搞懂意思就讲出来了,完全是因为有趣,心里并没有恶意
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许多人都已耳熟能详,也让大家清楚知道头发的变白,除了遗传和年龄因素外,也与压力、焦虑有密切关系。由于现在孩子功课繁重、考试压力大,部分孩子也过早出现白发。医生提醒说,这种白发是可逆的,随着孩子逐渐放轻松,睡眠改善,白发会重新变黑,对于少量几根白发,若过于介意,拔掉即可,并不会拔一根长三根。 最近,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王群主任医师接诊了几位“非常年轻”却已开始受白发困扰的患者,冬冬(化名)就是其中一个。冬冬刚刚读初一,进入初中之后,功课明显繁重了不少,作业经常做到晚上11点还做不完,睡眠也明显受到影响。就在春节,父母带冬冬回老家,结果有亲戚就发现冬冬有一些白头发,这让冬冬的父母很不解。他们俩说,两边的家族都没有“少白头”的家族史,两人到现在还没什么白头发,怎么孩子却早早有了白头发。 王群分析说,儿童出现白头
朋友小林家的女儿今年三岁,由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前几天刚被从老家接回北京。按说看见自己的妈妈应该是很兴奋的,可是小林却足足被泼了好几盆冷水,不管怎么逗女儿,她连看都不看一眼,更别说闹着让妈妈抱抱。看着女儿和自己这么生疏,简直和陌生人没有任何区别,小林是又伤心又无奈。 本来还想着以后女儿在北京上学后,自己对女儿好点,弥补一下以前对孩子缺失的爱,也许女儿就会重新和自己亲近了。毕竟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不到一个月,女儿看见小林后就会把嘴巴凑过去亲一下,还会说一句“妈妈,我爱你”。小林当场激动地想抱起女儿哭,可是没料到,小姑娘马上转过脸跑到奶奶面前,说“奶奶,我还是最爱你”。小林尴尬地笑笑,内心的陈年老醋也被打翻了三两jin。 自从女儿从老家回来后,为了快速和女儿培养感情,小林不止一次让女儿和自己一起睡觉,可是女儿说什么也要和奶奶一起睡。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因为孩子三岁时的性格脾性已经初露端倪,到七岁时已经定型,影响一生的发展。所以孩子性格上出现问题,在七岁前一定要及时干预,否则会耽误了孩子。 一、窝里横 有些孩子在自己家里是霸道的“小魔王”,但一出家门,就变得扭捏了起来,长辈问他话都害羞不会回答,俗称“窝里横”。这类孩子不敢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更不会去争取机会,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尝试,并且多带孩子出门见见世面,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紧张心理。 二、脾气暴躁 家长一有不顺这孩子的意,他就躺地上打滚哭闹,甚至摔东西;性格暴躁,很难处好人际关系。家长一旦妥协,那么同类事件就会不断的发生,给管教孩子带来很大难度。孩子脾气暴躁,多是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首先应做好榜样;其次,教给孩子正确的发泄方式,如画画、打枕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
不敢尝试新事物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有一种好奇心,对于新事物也都会充满了好奇,可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对于新事物,表现出了明显的排斥,害怕去接触,或是有一种想要接触,却不敢接触的表现,这都是因为他自卑的心理,因为他害怕自己做不好,更害怕自己被责备,所以索性就不去尝试了。 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有时候我们发现孩子总是喜欢看别人的脸色做事,会觉得这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些时候,孩子只会看别人的脸色做事,往往是孩子自卑的表现,他怕自己做什么会惹别人不高兴,所以总是选择了委屈自己,去取悦别人,这样的孩子就算长大了,也是这样的性格,没有主见,也很难成就大事。 不懂得拒绝别人 比如说,孩子有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可是当其他的小朋友向自己索要的时候,明明他内心里是十分的舍不得的,可是他又不懂得如何
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和自己的关系亲近,只是现实不如人意,尤其是那些在外工作的人。本篇小编为大家介绍15个让你和宝宝更亲近的小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1.哺喂母乳 对宝宝而言,吃喝拉撒睡可是生活大事,特别是当他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或行为能力时,透过哺喂母乳的过程,一方面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藉由肌肤接触,传达亲子间的情感,增进彼此的良好互动。 2.按摩 按摩是爸妈对宝宝爱的表现,透过按摩的过程,不仅可以健全宝宝肠胃功能、帮助排便、消除胀气,还可以促进宝宝感觉统合的发展、稳定宝宝情绪。因此,想要增进亲子关系,爸妈不妨多利用按摩,让彼此之间有更多亲密的肌肤接触。 3.微笑 笑能释放出善意,具有感染力,当别人对你微笑时,你也会自然流露出微笑以对,宝宝也不例外。爸妈若能经常给予充满关爱的微笑,有助于宝宝感受到亲和力、关爱与鼓励,对增进亲子关系有很不错的帮助
心理性矮小症是什么?孩子患心理性矮小症怎么办?作为家长,这6种家庭氛围要引起注意了,警惕孩子“心理性矮小症”! 关于孩子的身高,有一种纳闷叫做:“爸爸妈妈矮个儿,孩子却挺高!”而有一种郁闷却叫做:“爹妈都是大长腿,孩子却不见长高!”今天的文章,感触于前些日子接触到的一个邻家小孩。 这是我儿时的邻居邵婶家的孙女。那一日,在菜市场相遇,邵婶让孩子叫“姑姑”,孩子一听却紧张地躲在了奶奶的身后。 “这孩子,不懂叫人,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邵婶显然很不满意小孙女的表现,狠狠瞪了孩子一眼,吓得孩子更加掖在身后不敢吱声了。 我见状,想缓和下氛围,蹲下身来问小女孩:“告诉阿姨你几岁啦?在哪读幼儿园呀?”孩子只是紧紧靠着奶奶,看着我不说话。 邵婶见状说:“下半年就要读二年级的孩子了,个头比别人矮一大截,不像爹不像妈,不知道是不是出生的时候在医
宝宝恋奶怎么办,延长断奶时间 宝宝恋奶通常与母亲给宝宝断奶的时间有关。许多妈妈们自己忙碌而提早给宝宝断奶,其实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宝宝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缺乏信任感,容易焦虑,而滋生许多心理问题。 国内的普通做法是在10个月左右给孩子断奶,大部分一岁之前的宝宝都已经断奶了。然而其实国际母乳协会早就支持母乳到2岁甚至更长时间了。因此,建议妈妈们至少喂母乳到6个月以上,能够母乳的妈妈们应该尽量做到的,这样可以避免宝宝恋爱反复,也可以杜绝宝宝因强制断奶而产生的亲子间的不信任隔阂。 宝宝恋奶怎么办,做好断奶前准备 通常在宝宝一岁以后,许多妈妈们已经做好断奶的准备,开始做给宝宝自然离乳的准备了。妈妈们要慢慢的减少母乳次数,增加更多的辅食量,在亲子时间里更多的引导宝宝玩耍、给宝宝读书,将宝宝的注意力从母亲的乳房上转移开,并且告诉宝宝
孩子的自信是需要爸爸妈妈去建立的,但是不少父母都会不小心摧毁了孩子的自信,那么毁掉孩子自信的做法有哪些呢?以下18种做法要注意!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
孩子自卑自闭怎么办 1、父母多给孩子提供社交机会 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外出,有意在人多的地方逗留一段时间,并且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等于把孩子从他的个人小世界中拉出来。然后让孩子与周围的人打交道。在小区里,让孩子主动与左邻右舍的熟人打招呼。在家中需要给亲戚朋友等孩子认识的人打电话时,先让孩子去打通电话,打了招呼后,父母再接住话筒通话。家里电话铃响了,先让孩子去接,等他与人家打了招呼以后家长再去接电话。家里如果来了客人,特别是来了小客人,要让孩子参与招待。 2、培养孩子的自信 归根结底,很多的封闭恰恰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人不可能在职业中对自己完全定性,如果一份工作不适合自己,那么可以去寻找最适合自己能力的。如果认识到哪一方面欠缺的,就努力补充。不要回避自我的欠缺,也不要敏感定位自己的弱势。职场也没有严格的交往标准,一个自信的人,是
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并不是像智力开发那样,可以靠训练获得,塑造幼儿良好性格品质,其关键就二个字——“养成”。什么是养成?直白的说就是环境的濡染,心理学家认为:“家庭环境对于幼儿性格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其中包括父母及其他成人的示范作用。 例: 一个爱看书的爸爸,培养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一个爱打麻将的爸爸,培养一个爱**的孩子; 一个勤劳的爸爸,培养一个勤奋的孩子; 一个积极向上的爸爸,培养一个敢于面对困难的孩子; 一个爱骂人、打架、酗酒的爸爸,培养一个野蛮的孩子; 一个冷漠自私的爸爸,培养一个不会关心别人的孩子; 一个不礼貌的家长,培养的是一个不文明的孩子。 以上事例说明幼儿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机和摄相机,它记录并折射父母的行为性格,你的点点滴滴的言行都会从孩子身上找
很多家长都吐苦水,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越来越任性。面对任性的孩子,父母都没有办法。到底要实施怎么样的教育方法呢?小编建议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在家长眼中,怎样的孩子算是任性的孩子呢?是孩子想让自己的父母购买一款玩具,而在地上哭闹打滚?其实,任性的孩子就是让父母无从选择,只能满足他的需求。 有时候,仔细想想,孩子任性是父母惯出来的。当孩子当众哭闹时,父母都会觉得尴尬而去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都会觉得为达到要求“不择手段”的孩子是非常任性,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任性,父母也难辞其咎。 你觉得你的孩子任性吗?如果你家也有个任性的孩子,那么你觉得家长有责任吗?今天,我们总结了一些孩子任性的原因,看一下父母们有没“中招”。 一、家长自己是否随心所欲?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孩子的“标杆”,
昨天下午,美国芝加哥汤姆斯中学和南方中学的13名美国中学生和9名家长,5位老师来到南京一中初中部。孩子们在楼下滚铁环、写书法,中美两国的家长们聚在一起,聊起了他们的育儿经。 “你们中国孩子的作息时间是怎么样的?”一位美国妈妈对中国学生的生活状态很感兴趣。一中初一学生小梅的妈妈告诉她:“儿子昨天的作息时间是6:30起床,7:20到校,下午5:30到家。我的孩子是学习委员,所以会用电脑发家庭作业给同学,再休息一会儿后6:30吃饭,晚上7点开始写作业,8点多能做完,之后可以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看英文电影。9点开始,和爸爸一起进行半个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比如仰卧起坐、练哑铃。一般9:30洗漱,10点上床睡觉。”小梅妈妈补充说,儿子平时晚上不打游戏,只有周末才“开禁”。 &ld
孩子调皮捣蛋,不听父母的管教,怎么办?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只要大人放弃传统的说教,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点暗示的艺术,并以心平气和的状态好好地与淘气的他玩玩“心理游戏”,就可使“良药”、“忠言”不“苦口”、不“逆耳”,还能使淘气孩子乖乖地“听教听话”。 1、用怕失败的心情挖个暗示
嫉妒源自本能像安吉利娜那样,1岁半的宝贝便开始滋生嫉妒情绪。家里来了小客人分享了父母的注意力,父母在电话里聊天或者与来家里的客人聊天而暂时忽略了宝贝,看到别的小宝贝受到表扬或者拥有自己没有的玩具……总之,所有可以转移家长注意力或者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能引发宝贝的嫉妒心。遇到类似令宝贝嫉妒的事情,通常内向一点的孩子会通过吮吸拇指,抚弄头发来缓解这种情绪,而外向
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孩子幼小,这种感恩之心不是用说教可以教导、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自己首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在爱的氛围中感动孩子,在爱的陶冶下感化孩子,在爱的弥漫下感染孩子,使他们能够在这种有情有爱的教育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其实,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价值,感恩教育在孩子家庭教育中也占有独特的地位。 一、感恩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是不那么困难的,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得
暑假又到了,很多父母都没有暑假,但是孩子却要在家独自过暑假。他们被外界称为“留守儿童”。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安全和心理问题呢? 在一个个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的深夜里,你知道他们幼小的心灵正在承受着怎么样的孤单?在看到其他孩子和父母快乐玩耍的时候,你知道他们正在忍受着怎样的酸楚?看看这些发自他们内心深处的话语,是不是也触动了你心里那一块柔软的部分…… 留守儿童的心里话 父母出外打工又一年了。 从我记事起,就很少与他们见面,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我鼻子总是酸酸的。我多希望父母能陪在我的身边,哪怕是我犯错了,我都情愿他们骂我,甚至拿着棍棒来“修理”我。我不愿意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也不愿呆在那空荡荡的家里。 我总是问爷爷,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爷爷总是
每个周一,都在念叨“不想回学校,不想见老师”。在最严厉的老师的课上,竟能鸡叨米一样打盹。早餐拒吃“油腻”食物,就怕在第一节课上请假出丑。担心摸底测验考不好,先给同桌送份小礼物……开学仅一周,孩子们便产生各种令家长忧心的“厌学”情绪。别急,我们请来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就此“对症下药”。 在最严厉的老师的课上“打盹” 现象:“最怕数学老师,我居然能在他课上睡觉,神,救救我吧!”一上数学课,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卿哈欠连连,头点得像啄米的小公鸡。提到数学课,他就觉得“没劲”。 蔡劲林分析:与其说王卿厌学,不如说他对数学课兴趣不高,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