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是你引导出来的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是你引导出来的

    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妈妈咨询过我关于孩子吃手的问题了。 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觉得孩子都两岁了还在吃手是很丢人的,总是斥责羞辱孩子。 有的家长还会按照老一套的“妙招”来暴力遏制孩子吃手,比如摸紫药水、摸辣椒油、一吃手就打。这种方法从本质上跟豫章书院没什么区别。 前一种家长会发现,你绞尽脑汁苦口婆心软硬皆施,还是不能制止孩子吃手,甚至会更严重。 后一种家长也许会欣喜的发现,摸辣椒油、一吃就打的方法很奏效、立竿见影,但是这种欣喜不会持续多久。因为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了,他可能喜欢上了枕巾、枕头、衣服等柔软的物品,并且无法割舍。也有的孩子会习惯性的咬笔、什么东西都爱有意无意的放在嘴上。 研究发现,爱吃零食、爱咬指甲、嘴巴不能停的人,也跟小时候的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有关。 总之,人的潜意识很强大,你的一切行为都在它的笼罩之下。

  • 比起打孩子的父母,孩子最痛恨的是这几种......
    比起打孩子的父母,孩子最痛恨的是这几种......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尽量避免这样做,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

  • Get 这5点,让宝宝做听话的小跟班!
    Get 这5点,让宝宝做听话的小跟班!

    当妈咪,总有那么几次,家里没人带孩子,自己又必须去超市买点东西,或者实在忍不住一颗想败家的心,即使熊孩子缠身,也要带着他一起出门Shopping!好吧,既然一定要去,那么就先Get一点带小娃出门逛街购物的技巧吧! 带着宝贝逛商场或者超市,通常的情况是,宝贝急急忙忙走到玩具区域或是零食区域选完自己想要的,就哼哼唧唧闹着要回家,可是家里的油盐酱醋或者是妈咪换季的新衣服新鞋子都还没选完呢!咋办?其实,小孩子好对付得很呢,关键是妈咪自己得有点技巧不是? 1 吃好了睡饱了,出门! 拜托拜托,小孩是世界上最不能忍的生物物种之一,困了饿了简直一分钟都不能忍。所以,如果要带宝贝逛商场或者超市,比如选择吃过早饭,或是下午午睡醒来后吃过水果牛奶再出门好了。通常来说,宝贝睡好了吃饱了,心情一般都还不错,哭闹的几率也会小很多啦! 2

  • 网瘾少年 家长应理解并加以正确引导
    网瘾少年 家长应理解并加以正确引导

      【典型案例2】   今年高二的李莉(化名)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倾诉心事,每个星期只上两次,时间都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李莉妈妈特别担心她在网上“遇到坏人”,李莉一上网打开QQ开始聊天,妈妈的唠叨也随之而来,李莉经常是忍无可忍。久而久之,李莉和妈妈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孩子在家里也变得很冷淡。 网瘾少年 家长应理解并加以正确引导    【专家分析】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孩子上网聊天,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不影响学习和生活,都可以视作是一种流行的正常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网络上正常交友,对于收集信息,宣泄情绪都是有帮助的。   【专家建议】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不要无端地指责,更不要与孩子之间形成情绪上的对立,应该正常地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如何交友,利用网络聊天中有利的因素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共同学习使用网络,

  • 孩子网瘾家长该如何对待?
    孩子网瘾家长该如何对待?

      孩子网瘾家长该如何对待?   1、加强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要让他们知道,互联网顶多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引导青少年分清网上的善恶,把道德教育作为防止青少年接触网上不良信息的根本措施。   2、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就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3、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家长和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从青少年积极向上

  • 有些话不必说,孩子会给你惊喜!
    有些话不必说,孩子会给你惊喜!

    1 内妹带长子回台,一百九十公分的十六岁大男生跑前跑后地帮妈妈提东西、用计算机整理数据,羡煞了一群亲戚朋友,问她是怎么教的。 「没怎么教!他们自己长成这样。」内妹笑答。 她说得一点没错,而且因为工作忙,十几年来,她连晚饭也没烧过几顿。但是每个孩子都很乖,功课也很好。虽然作妈妈的极少去学校参加家长会,却常接到孩子带回家的奖状。 有一天,内妹一家来玩,我看孩子隔不久就这个过去抱抱妈妈、那个跑去亲亲妈妈。好奇地问四个孩子,为什么跟妈妈这么亲? 「妈妈爱我们。」四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2 太太常说她的好朋友丽莲跟我小姨子很像。我小姨子是「牧师娘」,丽莲则是慈济的资深义工。小姨子除了成天忙教会,而且每个星期天下午无论刮风下雪,都和丈夫站在纽约街头传教。丽莲则除了四处为慈济办活动、到老人中

  • 早教机构给妈妈们“上课”你会喜欢吗
    早教机构给妈妈们“上课”你会喜欢吗

      伴随着教育市场的日趋发展及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提升,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选择早教机构为宝宝们的起跑线加一份助力。面对层出不穷的早教品牌,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其实很多妈妈根本不知道怎么选。于是师资、价位、设施这些看得到的硬件就成为不少人选择的标准,但依旧有许多妈妈在上过课以后表示,其实它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同样的问题其实也出现在早教机构的创办者身上。面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早教市场,其实谁能找到一个创新点,谁就意味着有机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先来看下面这些图。   这就是近期在妈妈圈里引起较大反响的“馨媛会”活动。事实上,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妈妈间的聚会。   据了解,“馨媛会”是由馨哈国际早教机构主办的非营利会员增值服务平台,它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宝宝们,而是会员宝宝的女性家长们。上图中所拍摄的正是10月中旬举办的美食烹饪沙龙的活

  • 从《人民的名义》看爸爸的陪伴对孩子有多重要!妈妈们快转给他看~
    从《人民的名义》看爸爸的陪伴对孩子有多重要!妈妈们快转给他看~

    最近可谓是“刮”起了一场《人民的名义》风,无论是各大网站,还是朋友圈都被这部反腐剧刷屏,就连小编办公室一到午休,一水的都在刷这部剧,讨论的话题也离不开这部剧。尤其是剧中拥有傲人“欧式双眼皮”的耿直“GDP”boy达康书记,已晋身新一代网红,成功俘获妹子们的心,圈粉无数。 在工作中,达康书记是个难得的好干部,公正、廉直,心中有人民,一直记着要为人民服务。可是在生活中,他却不是一位好丈夫,同时也不是一位好父亲。由于达康书记总是忙于工作,很少回家陪伴妻子和孩子,经常缺位丈夫、父亲的角色,以至于渐渐地她的妻子也变得强势,爱抱怨,夫妻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远。而他们的孩子也早早的被送出国,长期在国外生活。而在这期间,受伤害最严重的是孩子。 像达康书记这样的家庭也反应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家庭,丈夫为了家庭,忙于事业,经常早出晚归,对家里的事情很少过问,就连

  •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语言文明的社会吧!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语言文明的社会吧!

    昨天傍晚在公园健身区,宝贝刚从“自行车”往滑梯、跷跷板方向小跑,一位妈妈拉着儿子迎着宝贝方向气急败坏地急走,他们的身后一个妈妈尖锐刺耳的声音追着他们骂,这位妈妈回头反击,她没看见且急冲冲差点儿撞到宝贝,我下意识喊:“stop!”,宝贝停下了。 这位妈妈拉着儿子又回头两三次回击那个极其尖锐刺耳的声音,然后到沙坑去了,她再也没有回嘴。 那个气势汹汹的妈妈背着背包,消瘦细长,叉腰跳脚,嗓音尖锐刺耳,突然间大家默契一般整个健身区域短时内静默,她说那位男孩妈妈没教养、没素质,怪不得儿子没教养; 她说她不吃那一套,她不怕那个欺负滑梯一圈所有小妹妹(事实未知)的男孩;她说她的女儿还就是不让碰,怎么可能等到她的女儿被男孩碰到,她要教训男孩和男孩妈妈;她预言那个男孩的将来会被毁在其妈妈手里。 她像祥林嫂一样换方向逮着两三位安静的阿姨“控诉”那个男孩和妈妈的“罪行”:男孩的手就快要抓着她三

  • 孩子受了伤,为什么老师要“隐瞒真相”?
    孩子受了伤,为什么老师要“隐瞒真相”?

    孩子进入学校这个大集体,自然而然就多了很多的碰撞,很多家长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全是老师照顾不周、偷奸耍滑所致。话里话外都是抱怨和责备,为了“应付家长”,老师迫不得已选择一套“安全的说辞”安慰大家,这样的做法到底有何不妥呢? 小风是个三岁的女孩,平时挺文静的,就在要放学的档口,她被背后的一个男孩推了一下,一个踉跄撞在外墙上。顿时额头肿起一个大包,老师慌忙采取应急措施热敷伤口,通过按压等程序,包块消退不少。家长来接的时候老师告知“孩子和人玩耍被撞到头了!”看着不太明显的印记,倒也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 没想到晚饭时分,小风突然呕吐不止,父母赶紧把孩子送去医院。医生说:孩子撞到头有呕吐现象,一定要做CT,这样才能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性。看孩子外面没有明显外伤,我们都觉得医生“小题大做”。为了孩子的安全,做了一系列检查,最后才知道有些轻微的脑震荡。为此医生普

  • 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技能幼师读心术提高篇 说到素质教育,说到培养孩子的品格,老师的心里首先出现了哪些词汇呢?学会分享、培养想象力、乐观、宽容、自信、独立……?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常常放在嘴上说希望孩子能够具有的品质,也确确实实在努力地培养他们,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另一部分。 “选择”的权利,你真的给孩子了吗? 强迫孩子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只会浇灭她的热情。 “ 从前英国商人霍布森只允许顾客在马圈出口处的小门选择马匹,体型大的马根本出不去,因此顾客只能挑到瘦小的马,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显然这是一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后来被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在这种别无选择的“伪选择”中,给人的思维和选择的空间都很小,一旦陷入思考的僵化状态,就会扼杀创新的机会,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大二班阅读角里教师投放了

  • 孩子上小学后有这3个“好”,会越来越优秀!
    孩子上小学后有这3个“好”,会越来越优秀!

    孩子的成绩才这样远远不如我们作为家长的期待,也许孩子学习不好并不是家庭遗传,而是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父母的管教不到,致使孩子的学习不好。 小文说自己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两年了,刚开始的成绩不好,以为是才从幼儿园升上来,可能有点不习惯,时间长了就好了,谁知道转眼间孩子已经上两年小学了,怎么还是这种情况,难道是因为家里面没有学习的遗传? 看看你家孩子在学习上有欠缺是不是因为没有做到这几点。 1. 习惯好 习惯是一点一点养成的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可能什么都不懂,不过这没关系毕竟这一阶段正是孩子打基础的时候,但是你有发现孩子每次放学回家都会把老师讲的东西,拿出看看,亦或者养成课前学习的习惯?有没有听老师说孩子是一个好学的人遇到不懂的就问老师如果孩子是这样的,并且能够很好地坚持下来,我想孩子的学习应该不会

  • 孩子,别急着让爸妈依靠你!
    孩子,别急着让爸妈依靠你!

    你努力活出的样子是你想要的人生吗?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棒,那么面对父母的期望,你在努力向上吗?孩子,别急着让爸妈依靠你! 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期待,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过完此生,仅此而已。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上了985的你,为什么会自卑? 很意外,下面竟然有五千多条评论,而且内容出奇的丧: “我来自农村,个子不高,人长得也一般,当初复读一年才考上985,本来以为自己终于拿到了鲤鱼跃龙门的入场券,结果后来才发现,自己拿到的不过是观众席上的一张站票,只能旁观别人的精彩。” “我上大学之前,一直都在扮演着‘别人家的孩子’的好角色,直到来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会读书的傻子,别人随随便便站上台就是一场全英文演讲,自己站在台上紧张的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今年大四,面试工作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很卑

  • 江西8岁男童被生母砍得血肉模糊
    江西8岁男童被生母砍得血肉模糊

      六一儿童节刚过,有媒体爆料称,江西九江,一个8岁的小男孩,被母亲砍二十多刀,小男孩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是血肉模糊。为何小男孩的生母如此狠毒呢?据知情人士透露,男孩的母亲疑似患有经精神病。   5月31日,江西九江,8岁男童小威(化名),“六一”前夕被妈妈砍了二十多刀,在医院抢救后缝了800针。   六一儿童节刚过,有媒体爆料称,江西九江,一个8岁的小男孩,被母亲砍二十多刀,小男孩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是血肉模糊。为何小男孩的生母如此狠毒呢?据知情人士透露,男孩的母亲疑似患有经精神病。   事发不久,医生用手机拍摄的小威(化名)血肉模糊的受伤头部。   六一儿童节刚过,有媒体爆料称,江西九江,一个8岁的小男孩,被母亲砍二十多刀,小男孩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是血肉模糊。为何小男孩的生母如此狠毒呢?据知情人士透露,男孩的母亲疑似患有经精神病。   看着小

  • “你家孩子真没教养,看见我从不问好”,我该怎么回?!
    “你家孩子真没教养,看见我从不问好”,我该怎么回?!

    孩子对陌生人,以及他讨厌的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是种本能。 女儿今年五岁了,自打上了幼儿园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在婆婆家度过,婆婆家在一楼住,门前有个小院子,养了两只纯白色的兔子,女儿十分喜欢,这是她最好的两个朋友。在婆婆家住,唯一让女儿讨厌的就是,婆婆的邻居王大娘。她总喜欢逗女儿,用女儿最讨厌的方式:你奶奶说要把你卖给我了,从今起你就是我孙女了;这两只兔子早晚是要被你奶奶煮来吃的;大灰狼最喜欢你这样可爱的小女孩了。 前两天和老公一起去婆婆家看女儿时,王大妈神神叨叨地拉过我说:你家孩子不太懂礼貌,看见我从不问好像没看见一样,太没有教养了,可不能溺爱孩子,该打就要打的。我强压着怒火,准备怼回去时,老公说了句:孩子有权选择他喜欢或是讨厌的人,我们尊重孩子。 孩子的心思其实很细腻,哪怕再小的孩子,她也能根据说话人的语气和神色分辨出表达的内容是善意

  • 房价和离婚率有什么关系 房价越高离婚率越高?
    房价和离婚率有什么关系 房价越高离婚率越高?

      近日网友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总结到:房价越高,离婚率就越高。离婚率和房价真有那么这么大的关联吗?否则,这股强大的离婚潮是何缘由?房价这么高,80后的你还敢结婚吗?   有一位网友将北京、上海两地2009年至2011年的房价和离婚率做了对比。可以看出,在这两地,离婚率的增长和房价的增长几乎同步,但并不完全吻合。 房价和离婚率有什么关系 房价越高离婚率越高?   近日有网友总结称,房价越高,离婚率就越高。据现代快报统计,南京近年来的房价和离婚率确实总体上在一起走高,而在房价回落的2008年和2011年,离婚数量也确实减少或放缓。民政部门人士指出,房子确实能够搅动婚事,但是将两者走势完全联系在一起并不靠谱,毕竟离婚的因素非常多。   北京   房价:2009年16057元、2010年27130元、2011年23818元   离婚率:2009年20.6%、2010年39%、201

  • 孩子安全过春节注意事项,赶紧收好这份攻略
    孩子安全过春节注意事项,赶紧收好这份攻略

    孩子安全过春节要注意什么?春节是个喜庆的日子,孩子过春节安全第一,作为父母,不仅要守护孩子健康成长,更要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春节了,家长们一定要分外注意,带孩子快乐玩耍的同时,记得教给孩子一些安全知识,无论在家、在外,都不要放松警惕,保证孩子健康、安全度过这个春节和寒假……让孩子假期生活拥有自己独特的精彩。 ● 遵守交通规则 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在行走和骑车时看手机、听音乐,不在车辆盲区内玩耍。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不得在马路中央骑自行车。 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交通。 ● 遵守公共秩序 上下楼梯不拥挤打闹。电梯内要守规矩,按电梯的时候不要按太多次,也不要用力去按,

  • 解惑:胎内记忆能增进亲子关系?
    解惑:胎内记忆能增进亲子关系?

    医师则认为胎内记忆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如果胎内记忆的说法可以让当事人觉得心理上更加强化,他觉得可以去信,不过不建议太过投入探究,如果孩子没有胎内记忆就觉得失望、觉得自己和孩子的缘份没有想中那么深,就不要过度相信。 根据日本医师书中所记载,胎内记忆最好进行的时间是在三岁左右,二到三岁是最容易出现的时候,如果超过六岁就会忘得很快,爸爸妈妈们自己就可以进行胎内记忆,不必另外找医师或是心理治疗师,最好进行的时间是在帮小宝贝们洗澡等放松的时候,可以在和宝贝们聊天玩耍时「顺便」问他们出生前看到听到的状况,如果宝贝们想不出来时不要一直逼迫式追问,以免造成宝贝们的压力。 日本医师藉由胎内记忆来强调胎教的重要性,提醒爸爸妈妈们在怀孕的时期就要和胎儿对话、和胎儿沟通,当爸爸妈妈会注重和胎儿沟通时,自然也会更注意胎儿的营养和胎儿的健康,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

  • “幼升小”,家长焦虑的背后是什么?
    “幼升小”,家长焦虑的背后是什么?

      一些社会学者,对学前班现象进行分析。学前班的兴起,从表面上看,是表现了家长的焦虑。其实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心理。   首先是升学统一考试和创新精神的碰撞。统一的升学考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容易影响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当下,考试或许是最公平的选择。显然,在一个以考试为主的教育体系中,补课是无法杜绝的。   其次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碰撞。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劳心”和“劳力”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劳心”者往往高人一等,即使在“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时候,千军万马还是涌向高考的独木桥,卖茶叶蛋的主要是大妈。   第三是家长成长的时代印记。现在“幼升小”的父母,主要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前期,他们求学工作的时候,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因

  • 一言不合就吓唬孩子,你一定是不知道这些后果!
    一言不合就吓唬孩子,你一定是不知道这些后果!

    我们都知道,威胁吓唬别人并迫使其顺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也都不喜欢被这样对待。 但这样的情形,却经常发生在孩子身上。 而且我们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了这种看似屡试不爽的“吓唬式”教育。 比如: “你再丢三落四,别人就把你的玩具拿去玩了” “你再不吃,爸爸就吃掉了” “你再不走,我就走了”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 “你要是还这样,我就告诉你爸爸” …… 这些都是我们耳边经常可以听到的话,我们觉得很平常,很多时候感觉还挺有效的。 殊不知,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吓唬”背后,我们向孩子输出了一套连我们自己都不喜欢的 “认知逻辑”。 这其中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价值观”“道德观”等等。 有一次,小新妈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妈妈指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