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也会得抑郁症?这几个表现尽早重视
    孩子也会得抑郁症?这几个表现尽早重视

    孩子也会得抑郁症,很多宝妈表示惊呆了,不可能吧!很多人可能会诧异,孩子也会得抑郁症吗?这个病对孩子来说很可怕,有下面几个表现应该及早重视! 孩子,在我们心中都是天真无邪的样子,他们往往拥有健康的体魄,或者是充满着年轻的蓬勃朝气。 特别是15,16岁的青少年,在高中认真的学习,为自己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但是,在今年的1月14日晚8时左右,南昌一名年近15岁的男孩从9楼坠落,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个年轻的男孩在自己的遗书中这样写道:“我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少欢笑,但我却无法为自己带来欢乐。希望我逝去之后,不要有人为我哭泣,我希望你们能欢乐的走下去……” 然后,这位15岁小男孩的临终遗愿并没有达成,平时和他感情很好的40岁父亲在他的头七跳楼自杀了。  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绝不是欢乐的背影,而是一个家庭的破裂,和父亲的绝望

  •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成为白眼狼的原因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成为白眼狼的原因

    为什么女孩子长大后是贴心小棉袄,而男孩子一老惹你生气?下面来看看男孩一般比女孩更容易变成白眼狼的原因有哪些? 虽说现如今,养子女不是一味地想防老,但操劳一辈子,如果等到晚年依然要为子女的生活、婚姻、工作等操心,那简直是太心酸了。尤其是遇到不孝顺的白眼狼,别提安享晚年,整天能保持心情愉快就已经很好了。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种现象,随着近年来不断有新闻爆出相关新闻,似乎男孩一般比女孩更容易变成白眼狼。譬如:三十多岁名校毕业的研究生,整天宅在家里不上班,生活完全依靠七十岁老母亲三千多块钱的养老金。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如此这般,他居然理直气壮地说“都是我妈毁了我的前途”。虽然妈妈的溺爱确实会让他的抗挫能力降低,但这也不能成为反咬妈妈的借口吧…… 身边也经常听到关于儿子不孝顺,整天啃老的事情。看起来好像儿子都

  • 为什么爸爸带大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背后原因你想不到
    为什么爸爸带大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背后原因你想不到

    前几天我去一位叔家拜年。他家14岁的大丫头和8岁的小儿子正在客厅里嬉闹。我一眼就瞧见了小儿子那别致的发型:齐着耳朵尖往下,剃得溜光;耳朵尖往上,留着一寸来长的头发,整整齐齐的一圈,跟半个西瓜皮似得,搞笑得很。 我逮住正在乱跑的小男孩,问:“哎哟,你这发型挺别致呀,在哪家店里剃的?” 小男孩昂起头看着我,很得意地说:“这可是我爸爸给我剃的!” 我不可思议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叔:“你还有这手艺?” 叔也很得意:“我买了个电推剪,从小到大都是我给他剃的,去理发店他都不让人家剃!”说罢,一边拿出他的电推剪给我展示,一边说:“咋样?你叔的技术还行吧?” 我的这位叔,是开货车跑长途的,一年到头忙得不行。有时候为了赶进度,他经常凌晨2点就出发跑路,等忙活完回家,差不多又晚上6、7点了,吃过晚饭,洗漱睡觉,第二天凌晨接着跑路……

  • 孩子叛逆不听话,家长该怎么做呢?
    孩子叛逆不听话,家长该怎么做呢?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那么唯“父母”命是从了。那么当孩子叛逆不听话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什么是第一个叛逆期?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在3—4岁的时候正好出于第一个叛逆期,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往往会表现得不像之前那么“乖巧”,而是开始尝试去“反抗”父母所下达的一些命令,甚至连之前自己最喜欢的事,也会“故意拒绝”。 说的通俗一些,这不过是孩子产生了独立的意识,希望可以快点儿长大,尝试离开爸爸妈妈怀抱的行为,他们希望爸爸妈能接纳自己“很能干”的“事实”。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反抗” 所谓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是一种“反抗”,更是一种成长,就像他自己尝试学习走路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可能会跌撞撞的去感受这个世界。孩子学

  •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一个啥都管的妈+一个啥都不管的爹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一个啥都管的妈+一个啥都不管的爹

    一直在思索,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有爱的,温暖的,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家庭?思来想去,能肯定的是,好的家庭教育一定不是这种:一个包办一切的妈+一个啥也不管的爹。 这样组合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分享一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有一个表妹,老公经商,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她则做了全职太太,在家带他们的独子。 这是一个标准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日子中产,衣食无忧,在很多人眼里属于幸福得冒泡的那一种。 但我知道,他们的孩子,这几年却让他们操碎了心。 本来小外甥从小聪明可爱,怎奈越长大越不听话,不但成绩越来越差,而且性格越来越叛逆,动不动就和妈妈吵,有时候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 他们经常向我请教,问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其实我知道,根子还是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上。

  • 女儿,是用来疼的
    女儿,是用来疼的

    女儿,是用来疼的。 每一个女儿都会长大,成妻子,当妈妈,逐步开始强大。好好爱她,因为她是你的未来。 01 周末和一位姐姐去逛街。 她买了一大堆粉的,白的,黄的童装,全是女孩儿的衣服。 她说,换季了,女儿又长高了,还有暮春时节总让人感到慌乱,一眨眼就没了,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只想把女儿打扮得再漂亮一些。 五六年前,她在儿子15岁时又生了个女儿,高龄女人怀孕总是辛苦的,妊娠高血压,还好九个月在小心翼翼中平安度过。 很多人问她,儿子都上高中了,为什么这么晚才要女儿? 她说,过去条件不允许,要全心照顾儿子,现在他长大了,我要实现女儿情结。 女儿情结,想必就是冯唐笔下的那个样子: “生个女儿,头发顺长,肉薄心窄,眼神忧郁。牛奶、豆浆、米汤、可口可乐浇灌,一二

  • 如果孩子还不能做到这四点,别急着往幼儿园送,容易受委屈!
    如果孩子还不能做到这四点,别急着往幼儿园送,容易受委屈!

    孩子三岁之后,妈妈就要面临着送孩子上幼儿园的重大问题了。但是在入园之前,如果没有教会孩子这些东西,不仅会给人添麻烦,孩子自己也会受委屈。 一.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 有些孩子在家里被惯的不能行,特别是有老人看着的,吃饭从来都不好好吃,而是要追着屁股喂。 遇到不喜欢吃的,马上扭脸去玩玩具或者看电视,管你使出浑身解数也没用。但是上幼儿园后,肯定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班里三十几个孩子,老师肯定不能挨着喂。而且幼儿园的饮食每天都是固定的,不可能每顿都是孩子喜欢吃的,如果太挑食的话,就要饿肚子了。 Tips:上幼儿园之前,妈妈要改掉追着喂饭的习惯。为了避免孩子边吃边玩,随意走动,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把餐椅,尽量把餐椅放在最靠近内侧的地方。 二.养成午睡的习惯 有些孩子在家从来都不午睡,

  • 极端的教育方式,源于我们的手足无措!
    极端的教育方式,源于我们的手足无措!

    昨日一新闻里报道,河南一中学从学生手里收走几十部手机,继而放进水桶毁掉。图上孩子们木讷地站在一旁围观,据该校方反应,手机屡禁不止,故而采取这破釜沉舟的方式。看见此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手机好无辜,而且价格昂贵,这么做真的很浪费唉。没想到接着新闻里便说到,学生家长们都非常支持校方的这一举措,认为“一切为了孩子”,这么干值得。 同样的新闻其实正出现在不久以前,一名十几岁男孩的父亲在暴怒之下收了儿子的手机不让他玩,继而孩子从高楼一跃而下身亡,接着其母也走了极端去世。说到这里我不禁为手机叫屈,手机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本身的出现并非为了毁掉孩子,就像武器一样,是人类人性中丑恶的部分让我们经常有自取灭亡的举动,关这些物品P事? 所以想想那个中学的老师和家长,竟然用这么极端“残忍”的方式对待一个电子产品,思之真心令人发笑。就像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去照镜子,吓了一

  • 父母常说这5句话,孩子会更加优秀的!
    父母常说这5句话,孩子会更加优秀的!

    前阵子在小区里溜娃,看到一个妈妈,在教训一个六七岁大的女孩,怀里的小宝宝啼哭不止。 原来,女儿趁她不注意,把二宝从婴儿车里抱出来,丢到了地上。 这个妈妈先是打了女儿的屁股,但还是觉得不解气,又厉声说道,“你这个小家伙怎么这么坏,居然扔掉自己的亲弟弟,妈妈不要你了”!于是,她把二宝放进了婴儿车,推着车子飞快地走了。 女儿追着跑着,试图和妈妈讲话,但是妈妈走得很快,根本不搭理她。 我有点心疼那个努力追赶着妈妈的女孩。我能感觉到她很害怕,害怕失去妈妈的爱,害怕自己会被抛弃…… 很多父母不明白,一句“不要你了”,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其实,父母的言行举止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如果不注意与孩子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将给孩子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此,我要教给大家5

  • 当宝宝“嫉妒”兄弟姐妹时,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当宝宝“嫉妒”兄弟姐妹时,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周末,妈妈带着10个月大的妞妞去朋友家玩,妞妞妈抱起朋友的孩子逗了起来。很快,妞妞开始焦虑、哭闹,她尝试爬到妈妈身旁,抓住妈妈的衣服引起注意。 原来这么小的宝宝也会“吃醋”。是的,自然界中“同胞竞争”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这让其可获得更多资源以更好地存活。这种自然界留下的本能,也留在了人类的血液里。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和家中的亲人、兄弟姐妹,甚至宠物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嫉妒和竞争心理。因为宝宝已经习惯了父母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TA身上,所以一旦有人剥夺了这份本属于TA的注意力,孩子通常会显得焦虑和紧张。尤其二胎开放,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为了争夺父母的爱和成长资源,宝宝之间也就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产生嫉妒心理是非常常见的。 正确引导下的嫉妒心理,对宝宝也有积极意义 嫉妒常见于9-15个月的宝宝,也有实验发

  •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做的事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做的事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展现好的一面,那么你在生活当中也是这样树立榜样的吗?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做的事都知道吗? 小李是我的闺蜜,她家的男宝今年五岁了,正是一个孩子淘气耍脾气的阶段。经常听小李和我抱怨说“孩子最近这段时间很不听话,我皱纹都被他气出来了。”我赶紧劝说小李,宽慰她道“五岁的孩子会很招人嫌,不仅经常会让家长不省心,而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家长有些事儿不能再当着孩子的面做了。”小李一心想要知道什么事儿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做,我简单概括了下,具体有这么三件: 一、 夫妻间不愉快的争执最好回避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会注重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尤其是家庭环境对他们来说更是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具备良好的性格和美好的品德,他们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一个常常充斥着父母争执的家庭环境教育出

  • 一个幸福的孩子,往往有这“6个爸爸”陪他成长!
    一个幸福的孩子,往往有这“6个爸爸”陪他成长!

    不妨说,说谎与沉默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两大罪过,而我们经常说谎,往往沉默。 每个爸爸的性格不同,有严肃的爸爸,有温柔的爸爸,有调皮的爸爸,有安静的爸爸,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这6个类型的爸爸,一个都不能少: 蹲下来的爸爸:不居高临下,和孩子做朋友 爸爸与孩子应该建立亲密的、平等的的亲子关系,孩子值得我们尊重,他们有同样的人格,我们要接纳他们、信任他们,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也包括他们的幼稚和成熟。 尊重孩子的爸爸,会蹲下来以亲和的、商量的语气和孩子交流。换位思考替孩子着想,而不是命令他应该怎样,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会学习的爸爸:陪孩子一起阅读、探索世界 不要以为讲故事给孩子听、陪孩子看书是妈妈的任务,在这件事上,爸爸其实能比妈妈做得更好。 陪孩子一起阅读,要注意: 1.孩子

  • 你家宝宝容易寂寞吗?你是怎样陪伴他的?
    你家宝宝容易寂寞吗?你是怎样陪伴他的?

    小宝宝也会“寂寞”?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小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表明他急需家长陪伴了。 这几天,闺蜜打来电话向我诉苦,她家孩子甜甜是一点儿都离不开她,现在都生下来6个月了还只要她抱,家里的其他人谁都不让抱,一抱就哭。平常在家的时候只要她一离开闺女的视线范围,闺女“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我说这说明你家闺女容易寂寞,常常需要你陪着。对,你没听错,小宝宝也会寂寞,哭声可能就是他们想让你陪伴的信号。 我们知道孩子在娘胎里的时候,虽然是自己一个人玩,但是他们那时的日常活动已经非常丰富了:不仅会在妈妈的羊水里游泳、翻筋斗、啃手指头或者是挑弄自己的脐带,还会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戳戳你的肚子,让你摸一摸他,足见他是多么不甘寂寞。 所以作为妈妈,你会发现你家宝宝大声哭泣的时候,并不全是表明他有

  • 开车抽烟不扣分 开车打电话要扣分 细说交通新规
    开车抽烟不扣分 开车打电话要扣分 细说交通新规

      日前开车抽烟扣分在网上疯传,公安部分出来辟谣,称开车抽烟不扣分,不过新的交通规则规定,开车打电话要扣分。交通新规还有哪些扣分规定呢?   近日,公安部发布了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政策出台后,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对新规的“解读”,但一些不正确的解读使很多网友被误导。昨日,记者从黄石市交巡警支队了解相关情况,并就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梳理。 开车抽烟不扣分 开车打电话要扣分 细说交通新规   酒驾5年内不能再考驾照?   有网友表示酒驾后5年内不能再考驾照是否太过严厉?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如果是营运车辆酒后驾车,则5年内不得申领驾驶证;如果是一般的私家车,则不受申领时限限制。如果是营运车辆醉酒驾车,则10年内不得申领驾照;私家车辆醉酒驾车,则5年内不得驾车。   所以网络上传言说酒驾5年内不能考驾照的说法比较片面,只有营运车辆才

  • 单独二胎政策出台 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
    单独二胎政策出台 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

    单独二胎政策出台以后,引起不少的讨论。那么,单独二胎政策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呢,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 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以后,有些家庭积极响应,准备再生一个孩子,这对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这些家庭“二孩生育”的产假待遇却遇到一些政策上的问题。根据《现代快报》近日报道,在江苏,与生第一个孩子相比,生二孩的产假福利会缩水,比如没有晚育假了,女方少休30天。由此引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二孩生育”的待遇是应该增加还是缩减?对家庭来说,无疑希望是前者;对社会来说,则涉及到生育政策的改革如何“配套联动”的问题… 我认为,完整的生育政策包括了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生育权限政策。就是政策赋予的生育权和生育选择空间,目前包括了汉族人口双独二孩、单独二孩、非独一孩以及一孩半,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更为宽松的生育政策。最新出台的“单独二孩”政策是沉寂三十三年的一孩化为主导的生育

    标签:二胎政策
  • 妈妈的保质期有多长?只有10年!
    妈妈的保质期有多长?只有10年!

    龙应台说,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十岁以后,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因为你们过期了,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电视剧《中国式关系》中,有这样一段: 45岁的马国梁与妻子刘俐俐准备离婚,两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各不相让。马国梁天真地认为,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归自己天经地义,却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 给孩子做的饭难吃得连自己都吃不下,还责怪妻子有意拉拢,妻子反问道: “孩子都这么大了, 是谁想拉拢就拉拢得过来吗?” 老马无言以对。任凭老马百般努力,孩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妈妈。不要等到孩子都长大了,才想到,“哦,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好好陪陪孩子。” 有用吗?不好意思,晚了,孩子已经不需要你的陪伴了原因很简单,已经过了有效期。 龙应台说:“过期后的父母再

  • 孩子, 成长就是和世界冲撞的过程!
    孩子, 成长就是和世界冲撞的过程!

    最近两周,在我二胎产假的最后两周,图图哥哥的抗拒上学情绪达到了高潮,使得全家都困扰和烦躁。 从最开始的早上起床有情绪,到后来的有条件上学,现在发展为直接坚决抗拒上幼儿园。 仔细询问原因,主要是他不喜欢有管束的环境,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玩玩具的时候不想被终止,不想睡午觉等等。 他每天睡前都问我:“妈妈,为什么每个小朋友 3 岁都要上幼儿园?为什么我不喜欢上,你们却可以强迫我的生活呢?” 我一直不把图图当做孩子,所以他的问题我都会用我的思考诚实回答他。 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通常,3 岁以上的小朋友通过家庭的照顾和教育,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参与集体生活去体验学前教育了。 当然,学前教育有很多种,有在家1对1的教育,或者小规模的1对多的集体教育,也有像你这样的公立幼儿

  • 家长们的”愚蠢“:一边抱怨子女,一边拼命付出
    家长们的”愚蠢“:一边抱怨子女,一边拼命付出

    父母往往会为孩子奉献自己所有能给出的东西,然而有些孩子就像养不熟的白眼狼,那是因为父母们”愚蠢“在了这个地方:一边抱怨子女,一边拼命付出。 已经退休在家的王姨,为了照顾女儿冰儿,以及替女儿带外孙,放弃了安逸的晚年,离开老伴去了北京,可是在带孩子的问题上,被女儿百般嫌弃,受了很多委屈,最后一怒之下回了老家。 于是,女儿女婿就抓瞎了,请保姆怕遇到黑心保姆,入幼儿园,又被频发的虐童案吓到了,辞职在家带娃,又舍不得正在上升的事业。 最后,走投无路的冰儿夫妻带着孩子来给王姨道歉,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王姨又乖乖回北京去帮女儿带孩子了。 文章讲述了一个社会缩影: 很多成年子女,在生活上依赖父母,比如让父母带孩子,帮忙做家务等,但同时又嫌弃父母带孩子带得不好,家务做得不称自己的心。 替父母们感到委屈:我们牺牲了晚年生活,可是依

  • 面对孩子的尴尬问题,其实你可以这么答!
    面对孩子的尴尬问题,其实你可以这么答!

    小编时不时就要被孩子各种“尴尬”的问题炮轰,如果有外人在,身边的空气仿佛凝固……其实孩子会问这些,并无恶意。只是,考验爸妈智商+情商的时候到了! 小好昨天晚上,突然问了米蓝一句:“妈妈,为什么我们不住别墅?” 我愣了两三秒,机智的反问她:“小好为什么这么问?” 她说,夏令营认识了新朋友,她住在别墅,有个小花园,花园里有小秋千,还有小狗狗的房子。屋子里还有楼梯,觉得好神奇。 当下我就对她说:“我们家虽然没有院子,但是有小阳台,有小吊椅,有爷爷和小好一起种的花草,你最喜欢小阳台了,对吧?” 她点点头,大大声的说了“对!” 我接着说:“在我们家,小好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儿童垫上玩游戏。房间里还有小好专属的黑板墙和小书架,可以给你画画,给你放最喜欢的绘本。在我们自己家,也能过得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呀。”

  • 这2种教育方式,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2种教育方式,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

    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听话吗?那么你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是如何跟孩子相处的,这2种教育方式,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 家长们总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孩子听话、变乖才不会有让所有家长都头疼不已的叛逆期,可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成了家长们最在意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在此时说出一个自己认为的方式:管教!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只有严厉管教的教育方式,才能孩子变得听话,才能完成我们那雄心勃勃的养育计划。可你可曾想过,你原本是为了让孩子心甘情愿“听话”,可在严厉管教的作用下,只能让孩子迫不得已“害怕”。完全偏离了我们的本意,可往往当我们发现是却早已悔之晚矣! 什么样的孩子最听话 其实在我看来,听话的孩子只能分成两种,一种是被迫的“听话”,以一种是主动的“听话”,可在教育方式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