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童谣,激发幼儿朗诵童谣的兴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事先对《西游记》有一定的了解。 3、录音、RAP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猜人物,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声音,请你们听听看这段声音是哪个动画片里的?谁在说话?教师播放声音后提问: 1、谁在说话?你从哪里听出是孙悟空? 2、他喊的师傅是谁? 3、去西天取经的还有谁?一起告诉我? 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共用一条边。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三角尺,钟表,骰子,钱包,ppt。 活动过程: 一、儿歌律动《凑十儿歌》 二、新授课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来看看老师手中都有些什么东西啊? 幼:三角尺、钟表、骰子、钱包 师:你们回答的非常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这些东西都可以用什么平面图形来表示呢? (出示ppt) 幼: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用火柴柜拼搭图形,引出公用边。
对于孩子顽皮淘气,家长茫然了,不知道是阻止还是放任。阻止担心会干预宝宝的好奇心或者活力,放任害怕孩子不受控制。父母该怎样教育淘气的孩子呢?孩子淘气有哪些原因? 对待孩子上述几种“淘气”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1、孩子对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实际上这是一种探索、一种学习。 2、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成人应注意启发孩子自己提出行动目的,鼓励他自己选择行动的方法,并且引导孩子在确定行动目的时要学会考虑结果的合理性和一般的道德要求。 怎么教育淘气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淘气 孩子“淘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引出的“淘气”。幼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幼儿期孩子知识贫乏,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坐姿不正确对身体有害。 2、教幼儿学会正确的坐姿。 3、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视频、好习惯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是怎样坐小椅子的?听故事《爱弯腰的豆豆》。 二、基本部分 1、安静听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豆豆是怎么坐小椅子的? 教师总结:豆豆不管是上课还是写字时总爱弯腰,像弯弯的香蕉,非常不好看。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坐得直直的,这样才是神气的好宝宝。 2、“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怎样坐小椅子才是正确的? 3、
目录: 1、幼儿时期要不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家长如何开展爱国教育? 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片推荐 4、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细节 5、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技巧 幼儿时期要不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阶段是一个特殊时期,小朋友正逐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此时期,不仅是小朋友行为习惯形成、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时机。所以,此时对孩子进行社会性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对孩子成长乃至成人而言意义重大。 其实,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情感教育,此时小朋友思维在处在具体形象阶段,若能适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很容易培养孩子对社会情感的情感以及认知,对其日后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如何开展爱国教育? 具体如何对孩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几个动物角色。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并尝试和朋友分享。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 2、小狗、小猫…… 3、出示狗熊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听什么故事呢?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胖熊吹气球》 二、欣赏故事 1、第一遍欣赏故事(看图片) 小胖熊有几个气球送给谁?它把黄色的气球送给谁?它把绿色的气球送给谁?小猪的紫色气球怎么会破的?气球破了怎么办? 2、第二遍欣赏故事 (1)说说不同气球
明智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年幼时培养他良好的习惯,这样形成的意识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九个习惯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 好习惯之一——积极选择 1、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2、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3、对孩子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至积极看待,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4、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5、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好习惯之二——独立是前提 1、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父母们首先要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乐意用小手指出来。 2、认识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在音乐游戏快速的用手指出五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小手拍拍》的音乐、组织幼儿坐好准备学习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做“指五官”的游戏。 师:今天老师要来考一考小朋友的小手本领大不大,我们来玩一个“指五官”的游戏。老师问XX在哪里?小朋友就要很快地用小手指出来,还要说XX在这里,好吗? 2、教师示范歌曲。
宝宝一生中最忠诚的师长……当然是爸爸妈妈啦,身教重于言传嘛! 不过,爸爸妈妈总不可能一刻不停地永远陪伴宝宝左右吧?何况爸爸妈妈也并不是真的像奥特曼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随着宝宝一天天地长大,许多知识,还有一些诸如人生观世界观之类的东西……宝宝都通过书本来获得。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宝宝爱上书呢?或者爸爸妈妈自己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有了问题,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为自己答疑解惑呢? 哪些妈妈的宝宝最爱书?有没有搞错?宝宝可不是“木头人”,不会因为你大喊:“要爱看书”!他们就会乖乖地爱上读书的。 如果希望你的宝宝是个好学的宝宝,那么你首先应该是这样的妈妈—— 1. 如果还来得及,那么在怀孕过程中就读点启迪智慧的书籍吧,这是非常好的胎教方法。书籍的选择可以少但要精; 2. 妈妈要做好榜样。
美国的惩罚教育:独处与限时 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国,父母们是用什麽手段进行惩罚教育的?很多美国家长和他们的教育方式,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两点:「Time Out」和「Time Limit」,也就是独处和限时,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惩罚手段。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2岁半和1岁。2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叛逆期,在美国被称为「TerribleTwo」,常常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争抢玩具时咬人。 美国家长的惩罚方法:你得独处了!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把要过来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还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梅丽莎见状从厨房出来,一看汉娜咬了妹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把她放到楼梯上去并说:「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独处了/你不能再玩了)。汉娜在楼梯上坐著,也哇哇大哭。其实她可以
※ 小贴示 ※ 愤怒有时候是双方的。在愤怒中,人接受信息的通道会变得狭窄,对信息的理解也会变得偏执。面对孩子,制服彼此的愤怒,要比和成人争执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你不仅要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且要调节孩子的情绪。当然,也正是由于你有这种责任,并掌握着主动权,也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调解。 ※ 六招跳出发脾气陷阱 ※ 1.不必刻意压抑自己,让孩子了解一个真实的你。否则你积攒的负面情绪太多,爆发时更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2.无论如何,你都要给自己设一个限:不要打孩子。 3.发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他该怎么做;有没有其他因素让你心情不好,等等。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4.可能的话,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hell
活动目标: 1、在玩毛线中,感知线条的长和短。 2、尝试毛线填充的多种方法。 3、愿意愉快地参加毛线粘贴活动。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2-13页。 2、各色毛线、已经用毛线贴好轮廓的绘画纸、胶棒、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毛线变魔术导入活动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12-13页,告诉他们今天要用毛线来变魔术。 二、幼儿观察毛线,比较毛线的长和短 1、让幼儿摸一摸毛线,说出摸到毛线的感觉。 2、教师剪出两段长短不同的毛线,请幼儿指出哪一段毛线长,哪一段毛线短。
拉完大便擦屁股,这是多么简单的事,可再简单的事也得有人教。近日,湖北省商务厅幼儿园首开了一门特殊课程——“我会自己擦屁屁”,目前重点在中班幼儿中试行,老师可自行设计教学方案,强调以游戏的形式增强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进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尝试得到了不少家长的支持。 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小学生不愿意在学校解大便,除了害羞、不习惯等心理原因外,还因为部分低年级的孩子根本不会擦屁股。看来擦屁股这等小事,还真的有好好学习的必要。 “胖胖是一只不爱干净的小猪,一天,胖胖突然觉得肚子好痛,哎哟,哎哟,我要拉臭臭了……”昨天上午,湖北省商务厅幼儿园中五班教室里,班主任霍义茹一边播放自制的Flash动画《胖胖为什么臭臭的》,一边
其实,在如何夸孩子这个问题上,有一条著名的“1234法则”,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相信对家长们会有很大帮助! “1234法则”包括:1大前提,2个诀窍,3项原则,4步套路。 1一大前提:真正了解孩子 夸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身上小小的优点“施肥”,让这个小小的优点茁壮成长,最终成长为让孩子受益的好品质。要想达到这个目的,父母就必须对孩子的性格、习惯、思维方式、日常优缺点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虽然我们常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但要真正读懂自己的孩子并作出客观的评价,根本没那么容易。父母很容易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爱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孩子全身是宝,做什么都对,错误都是别人的;某段时间特别讨厌孩子,就觉得孩子一无是处,干什么都不像样。 (光环效应是什么?点击左侧链接科普一下:孩子是否有出息,竟跟这5个法则有关!妈妈一定要收好) 所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体验玩球的乐趣。 2、让孩子尝试对球的各种玩法。 3、想象创新玩法和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 活动准备: 大箩筐一个,气排球多个,矿泉水瓶多个,小绳 活动过程: 一、井然有序地带幼儿到场地。 二、用小绳拴住矿泉水瓶吊离地面,借鉴保龄球玩法。 三、出示道具,讨论玩法: 1、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大家玩过什么球呀?(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球,并作示范玩法) 2、一起讨论怎样玩?(先投箩筐,再看谁的球能碰到瓶子,背靠背运球) 3、自由玩法:鼓励三个或五个小孩在一起玩。(老师参与到孩子当中,发现创新玩法要及时给予表扬) 4、老师提出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上下、前后概念。 2、在活动中能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 3、能用较连贯的语言上、下、前、后。 活动准备: 1、猫发妈妈胸饰一个、小猫胸饰若干、录音机、磁带 2、森林场景:大树、树叶、房子、草地、花朵、蘑菇、老鼠、椅子等 3、一幅森林背景图,小动物单个图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谈话引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2、拍手游戏:在运动中感知上下、前后。 (1)猫妈妈和小猫一起听音乐做运动。如: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向前拍拍手、向后拍拍手。 (2)请幼儿谈谈小手在什么地方拍拍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进一步区分上下、前后。
熊孩子,让家长都十分头痛,但是家长为何为让孩子变成熊孩子呢?其实,家长应该早在孩子第一次“耍熊”的时候就加以制止。 陈女士最近非常头疼,3岁的儿子特别不让人省心,各种闹、各种疯、各种跳、极其任性。你越是不让他动的东西,他偏要摸一摸,还特别爱搞破坏。带他逛街,只要是他看中某个喜欢的玩具,就吵着非要买不可,不给买就赖在地上打滚…… 面对这个“熊孩子”,陈女士非常头疼,却没有什么办法。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朱冬生说,如果教育得当的话,熊孩子就不熊了,正是他们的爹妈把他们宠成了面目可憎的模样。因而面对熊孩子的行为,既不能过于较真,也不能放任不管,使用一些适当的方法能够让这些任性的“熊”行为得到纠正。 及早纠正孩子的“过分”行为 孩子1~
·给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 1.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消极情绪 如恐惧,悲伤,无助感等。夫妻吵架时往往吵得脸红脖子粗,用高八度的嗓门大喊大叫,常常把幼儿吓的不知所措。夫妻俩吵得投入的时候,根本顾不上理会孩子,对孩子的哭喊、恳求也听而不闻。幼儿不由得以为爸妈不要自己了,倍感伤心和无助;而看到自己认为最亲密的人之间也针锋相对,孩子会感到自己认为最安全的避风港也不复存在,内心涌起深深的恐惧。 2.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之一是由于学习,也就是模仿。其模仿的来源包括:暴力电视、父母及教养者的行为、同伴的行为等。夫妻吵架过程中,不仅仅是合理的争论
活动目标: 1、学习塞内衣的正确方法。 2、了解塞好内衣能不使小肚子和腰部着凉。 活动准备: 1、穿衣裤的大娃娃一个。 2、塞内衣的示范性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肚子露出来、连打喷嚏的娃娃,引起讨论。 娃娃怎么会打喷嚏的? 谁来告诉娃娃应该怎么做?(请幼儿上前帮娃娃塞内衣。) 小结:前面塞塞,后面塞塞,娃娃就不会着凉了。 2、练习塞内衣。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塞内衣:前面裤腰鼓起来,内衣包住小肚皮;后面裤腰鼓起来,内衣快快往里钻;前前后后塞塞好,凉凉风儿吹不着。 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塞内衣。 3、巩固强化。 教师把示范性图片贴于盥洗室外,告诉幼儿:平时小便以后要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游戏的乐趣。 2、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弯曲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3、体验身体弯曲的丰富多样性。 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幼儿身体上的关节后,请幼儿自由弯曲身体、想象、表现各种造型。 难点: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锻炼不同的关节,并感受到关节的灵活,激发了幼儿大胆探索并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口袋、盒子、摄像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煮面条” 1、教师:配音乐玩游戏,体验弯曲。 2、教师:让幼儿根据刚才玩的游戏,感受到身体有哪些部位弯曲了? 二、感受身体各部位的弯曲有哪些作用 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通过弯曲可以为我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