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园慧在奥运中面对压力和赛事结果的态度,赢得所有粉丝的正面支持,为什么她可以这样的正面,她展现了哪些心理特质? 看一个人,就看他在压力之下如何表现。这时的反应最真、最纯、最贴近这个人。 无论平时我们如何表现的泰然自若、用遮瑕膏掩饰,或擅用美肌、美肤效果的支持模式。在压力之下,其实人真正的本质,无所遁形。 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对于每个参赛的选手来说,是压力堆积到最高档的时刻。无论是赛前长期的辛苦准备、竞争激烈的当下过程,或者成绩揭晓的那一剎那。压力的表面张力,弹指可破。 傅园慧的超级正能量1:对自己心满意足的肯定 在这次2016里约奥运中,因一句“洪荒之力”而在网络上爆红,深受众人瞩目与喜爱的中国游泳女将傅园慧,透过新闻画面访谈内容的播送,让人看见了一位选手在面对竞赛压力与结果表现时的超级正能量。
儿子马上就要两岁了。现在到了一个非常敏感,非常粘人的阶段。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就是我们的亲密时光。一会儿见不到我就大叫“妈妈,妈妈,妈妈~~”陪着我洗手,陪着我上厕所,看着我做饭…… 总之就是,我走到哪里,他就要追到哪里,十足一个小跟屁虫。 场景一: 昨天晚上,他在姥姥的大床上看电视,我吃完饭过去陪他。他看见妈妈过来了,激动的不行。先是拍着自己的小枕头,跟我说躺躺。我躺下之后,他也赶紧在我旁边躺下,紧紧挨着我,小胳膊还紧紧的箍在我的脖子上。一会儿,觉得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对我的感情了,又抬起头,小嘴儿在我脸上使劲的亲了一下。马上又不好意思了,把脸埋在枕头里,另一只胳膊还不忘了箍在我的脖子上…… 场景二: 某日清晨,儿子睡得不很安稳,一阵辗转反侧之后扭到了我的腰际附近昏睡。孩子爸睡得也不安稳,看儿子睡姿不正确,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 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 专家提示 惩罚之所以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效果律在起作用。效果律认为:孩子“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奖励就不起作用,惩罚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2、能大胆地质疑,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视频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难点:能大胆地质疑,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起兴趣 1、导入 (1)小朋友,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搬动一座大山呢? (2)那么,如果搬山的人是一个老公公和他的孩子呢?你觉得搬得动吗?引导幼儿重新做出选择。 (3)古代有位老爷爷打算搬山,他是怎么搬的呢?大家先听听故事《愚公移山》吧。
父母的心理是:这个假期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不可以让孩子浪费了啊!一些父母把孩子在学校学习课程中不好的科目作为假期的攻克重点,一些父母把孩子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到了假期,一些父母没有给孩子安排学习文化课,却也将孩子的假期安排了过于多的活动……于是,孩子的假期就这样被侵占了。 孩子想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孩子们的想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父母也没有想到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假期是孩子的,而孩子的想法都没有人去注意,没有人去聆听,重要的是:没有人想知道孩子对自己的假期有什么想法!我们的文化中,认为儿童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儿童需要成年人全权安排。 为什么我们不去聆听孩子对假期的想法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会“安排好”假期!在我们的头脑里,我们认为安排得好的假期一定是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且时间要安排得满满,不能够让孩子有空闲和无聊的时间,我
一般的存钱罐大多是卡通造型,可是最近市面上却出现了一些所谓“另类”的存钱罐,它们的造型竟是抽水马桶、棺材等玩意儿,甚至在存钱罐里暗藏“死尸”。 据重庆经济报报道,昨天,重庆沙区的张女士反映,她在个别“精品店”里,看到一种“抽水马桶式”的存钱罐,只要硬币往上一放,马桶盖会自动掀起,里面伸出一只干枯略带鲜血的手,把放在凹槽上硬币抓到马桶里,令人不寒而栗。还有一种“棺材式存钱罐”,只要硬币一触到按钮,棺盖就会向左右自动打开,里面躺着的“死尸”则会直起身子来,伸出双手把硬币抓进棺材里,然后双门会自动关起。带着儿子逛街的张女士说,“另类”存钱罐吓死人,对儿子健康不利,自己绝不会给孩子买如此礼物。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杨某认为,社会上出现“另类”商品是为了追捧部分市民的新奇心理,但作为购买存钱罐的主要功能,本是让小孩子养成节俭和理财的习惯,但过于“另类”的存钱
■ 育儿方案:五岁儿童 此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强。对自然、社会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对大人的依赖性减少,不喜欢受到过多的干涉和帮助。可以给孩子准备拼插玩具、计算玩具、识字玩具、拼图玩具和童话故事书、自然常识书、儿歌书等。根据孩子的爱好,可以给他准备一些绘图工具用具、音乐用具、科学玩具、运动玩具等。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找他的好朋友一起玩。 ■ 养育要点 牛奶400毫升,鸡蛋一个,其他主副食酌加。食物多样,谷物、蔬菜、水果、奶制品、豆类、禽鱼肉蛋类,要均衡摄入。饥饱适度,不要吃得太多。零食少吃。不要吃滋补品。给孩子喝白开水、喝汤好。饭前后一小时内不吃零食。 多穿棉布衣服。选择透气的鞋。不要给女孩子烫发、涂唇膏。选用优质宝宝护肤霜。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晚上自己睡。养成刷牙的习惯。定时、定点、定量吃饭。训练孩子自己洗澡、盥洗。 ■ 发育指
多吃水果的孩子长大不易患癌 英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小时候吃水果多的人在长大后患上某些癌症的机会就会减少。 这项研究对近4000名成年男女进行了医学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时期的水果消耗量与成年后患癌症的概率成反比关系。 小时候吃水果多的成年人,很少会患肺癌、肠癌以及乳腺癌。参加这项研究的伦敦医学研究会的梅娜德医生说,这项研究显示,儿童时期的水果摄入量对成年后防止患上癌症能够起到长期的保护作用。 为了配合当时对英国和苏格兰城乡家庭饮食习惯所做的一项研究,参与本研究的成年人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填写过一份饮食调查表。梅娜德和她的同事对研究对象2000年7月以前的所有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483人曾被诊断患有癌症。 研究还发现,多吃水果除能减少患癌症外,还能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梅娜德医生表示,水果富含抗氧化剂,一
因为家中男孩较多,女儿有时颇感孤立,她觉得有了妹妹,才算真正有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对男孩女孩虽无大的喜好倾向,却又暗自希望生个男孩,总想让小妞成为我此生唯一的女儿,也盼望着能有个成年后的高大健壮的弟弟来保护她。在得知肚子里的宝宝是男孩之后,女儿大为失望,不仅高呼着要妹妹、要妹妹,而且严肃地声明:我不喜欢弟弟! 无论喜不喜欢,他还是来了,初到世界时的他,肉呼呼,红通通,皱巴巴的。女儿全天在医院陪产,第一时间见到了护士从手术室里抱出来的小弟弟,她好奇中带着惊喜,笑容里略有羞涩,对我悄悄说:“妈妈,我可以抱抱弟弟吗?” 小心地把宝宝交给她,她努力紧张又略显笨拙地将他抱着,看看弟弟,又看看我,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小小的生命,忙碌里总会掺杂着对于新生的喜悦,尤其是小妞,总是晃来晃去,跑进跑出,好像比每一个人都忙。时不时,想要摸摸弟弟的小手、小脚和小脸,或亲一亲
十二个星座各不相同,教育的方式也有不同,在性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我们来看一下,详细解析十二星座的性教育建议。 白羊座 非常喜欢跟女性亲近,又拥抱又亲吻的,从小就对性充满好奇。男的爱看色情录像带,女的爱接近男生,所以父母全然禁止有关性信息是没有用的,而是教育他们保护自己与保护女方,比较有用。 金牛座 并不特别追求性的生活与满足,但是同意性和抚摸是表示高度亲密友好的方式。男生比较心智早熟,女生比较在意打扮及突显第二性征。当父母的要及早开始性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和异性的分别。可辅助正面的性思想。 双子座 对任何事都有兴趣,求知角度四面八方。对他们而言,性不过只是其中一个探索的目标罢了。对付双子座,隐瞒会造成反效果。反而公开讨论,主动提供信息。是教育
新学期将至,学生及家长们开始着手置办各类装备,新一轮的“开学大采购”迅速升温。省会众商家们抢抓这一商机,通过降价打折、幸运抽奖等活动助推夏季销售业绩提升。然而,近期出现的一些攀比式的跟风消费令人担忧,专家呼吁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购买学习装备。 学生忙购置“新行头” 为迎接新学期开学,省会各大商场、超市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购进了很多新款文具、图书及学生服装,招揽顾客。昨日,记者在沃尔玛超市文具区看到,买文具的学生和家长是一茬接一茬,理货员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上学需要的东西多,一次都配齐了,省得开学后发现缺这个少那个的。”超市工作人员说,几十元一套的“书包式”文具盒很畅销。 在图书大厦,记者看到,走出书店
全国首家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成立 小学课堂讲授灵活 “谁对异性厕所好奇?” 昨天,全国首家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在北京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揭牌。性健康课首次作为正式课程进入小学课堂。 在基地揭牌后的公开课上,记者注意到生命孕育过程、辨别男女身体差异、分组参观异性厕所等授课内容,让小学生们第一次对性别有了清晰的认识。 过半数小学生 想知道异性厕所什么样 在昨天的公开课上,老师用动漫形式向学生讲述精子与卵子结合孕育生命的过程,用挂图让学生辨别男女身体的差异。 面对老师的提问——男女性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有的小学生回答与妈妈怀孕时的温度有关,有的小学生回答与妈妈的愿望有关。 &
提问:guest 回答:王文革(上海中小学实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guest:我的儿子两岁七个月,上幼儿园,不能接受批评或拒绝。每次批评或拒绝他,他就哭闹,还打人,我希望他能发泄自己的情绪,但不希望他打人。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把不良情绪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从而放弃打人呢?[15:10:45] 王文革:我认为你的想法有的地方是不恰当的,就是你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会很快得准确捕捉到你的这种想法。这样他就不会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你不应该追求他把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受到拒绝是因为他做了不该做的事,应该及时得到批评教
接到一个自称是师弟的网友私信,让我留意一条微博。原来是一群我中学师弟们,用这样的方式,投诉一名中学老师,经常用“检查身体”的名义,对他们进行性侵犯。不过,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发微博的师弟,已为人父,也因为这样,他决定把这件事情说出来,结果,引发了不少其他师兄师弟的回应。 正好我正在做关于儿童性侵犯的专题,手头有女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性侵犯的个案,事实上媒体也报道的很多,但是关于男孩子遭到性侵的,一是手头没有,二是媒体报道也不多。只是很可惜,这些师弟们商量了很久,并不愿意接受访问,他们的目的,看来就是要让这个老师得到惩罚。 我没有转发他们的微薄,因为如果只是一面之词,而且是网络的身份,既然他们不愿意接受访问,我无法确定真伪。不过这条微博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转发了二万多次,第二天,我的母校发表了声明,表示会进行调查和处理,很快,这位老师,被解除了聘约。
谁都知道,哈佛的MBA是最具价值的学位。因此,报考哈佛的竞争也最为激烈,我国每年数万人申请只有几十人能通过。而一对来自普通家庭的姐妹,却先后考上了哈佛的MBA,成为名副其实的哈佛姐妹花。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妹妹小时候的成绩并不是特别优异,甚至连班上前五名都进不了。她们有什么“绝招”吗?父母又是怎样教育她们的? 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如此“恶习”也鼓励 湖南益阳市工商局的龚晓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龚彦焱,小女儿叫龚陟帜,姐姐比妹妹大6岁。 女儿们小的时候,龚晓帆的想法很简单,只希望她们健健康康地成长,无忧无虑地生活。因此,龚晓帆没有像众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一样,设计一条“辉煌”的成才之道,千方百计地督促女儿们走上“正轨”。每天,龚晓帆下班回家最开心的事,就是逗孩子们玩。他经常趴在地上和女儿做游戏,甚至还和女儿比赛谁爬得快。父女俩顽皮
因此宝宝3岁之内做好这3件事情,会让宝宝情商更高。 1.鼓励宝宝探索世界宝宝成长过程当中,慢慢就会对外界事物越来越感兴趣,一个人玩积木和玩具时候总会玩很高兴,很专注,不要随便打扰宝宝,这会培养宝宝专注力。家长总会在宝宝做一些事情给讲道理,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其实应该多鼓励宝宝,这样宝宝才会变得更加自信,而不是一味批评和打击。当宝宝遇到困难过或者行不通时候在协助他,而不是一开始就打断他。 2.给宝宝更好的爱给宝宝更好的爱,而不是一味宠爱。3岁之内给宝宝更好的爱,会让宝宝更具有安全感,成长的更好。这样宝宝成长起来就会变得更加乐观和积极向上,也更加阳光。多鼓励宝宝,多陪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物质同时也要满足其精神上需要,而不是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宝宝会更有爱,懂得感恩。 3.多鼓励宝宝模仿小宝宝在3岁之内不要学
帮助半岁孩子树立自信 陶教授开讲:新生儿成长很快,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可爱,通常父母把小宝贝当成玩具一样来欣赏爱抚,从而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期。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的头部发育很快,正常情况下,最初六个月内,其头围可增加四分之一左右,脑重量翻一番,从出生时的350—400克,半岁时就增加到700—800克!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六个月的婴儿应该学什么呢?应该怎样学呢? 1)语言上的学习: 家长要抓住时机与宝宝进行对话互动,在孩子表现得愉快时,引导孩子叫出ma-ma、ba-ba等。如果宝宝模仿得清晰准确,应该及时以笑语或亲吻表示鼓励。 2)行为上的专心: 对婴儿学习活动的时间要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渐延长,切忌学一下马上去玩一下,玩不到一会儿,又学一点,然后又去玩。这样会使婴儿分心,不能专注地做好
德国民族向来比较守纪律讲规矩,那么德国孩子是如何在家长的引导下学“规则”的呢?一起来看看德国爸妈的经验吧! 德国民族的守纪律讲规矩举世闻名,无疑这和德国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正规的“规则教育”息息相关。而实际上在德国人看来,“规则教育”既是对孩子“意志力”的训练,又是德国式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德国孩子又是如何在家长的引导下学“规则”的呢? ▲早早开始 早在孩子尚不满周岁而只会在床上乱爬打滚时,家长就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努力让孩子明白:床边上可是危险区,摔下去是很疼的,故要求孩子不准越过用枕头或被子搭建的“篱笆”。如果孩子偶尔违反了规定,家长便会一边作出温柔的提示声,一边轻轻把孩子拖回“安全区”。
最近一段时间来,发现自己从内心里对孩子基本上没有动气了,可谓“静心内功”初有小成。 我一直是主张完全说理教育的,当然我也一直这么做,尽力不打骂孩子,表面上是做到了不打不骂,但事实上很多次心里面总有一股想打想骂的冲动。 现在却终于做到了。 看过美国电影《心灵之旅》的人都会为主人翁妈妈的付出所感动——主人翁是一个盲人,但却有音乐天赋,正因为主人翁的妈妈的信心与不断鼓励,主人翁最终得以成功。 其实,就一个孩子而言,对许多许多方面的理解和盲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容易对一个盲人做出比较明智的希望与激励的办法,但对孩子却总是不能。 当然静心并不是指永不发怒,如果孩子做不安全的事或不讲礼貌时(这是我给儿子定的最基本的两点),心里没有怒气,但我会在表面上装出非常生气的样子来,让孩子知道有些事可以为,有些事不可以为,虽然这种让孩子明白事理的过程也
对女儿的性教育,我还是比较接受现代的教育观念:提前教育、适时教育。 在女儿两岁左右刚刚可以说话和我交流的时候,我就主动告诉她:“你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后来妈妈的肚子装不下了,就把你生出来了。”然后就跟她讲她在妈妈肚子里时的种种趣事。女儿对她“小时候的故事”一直乐此不疲。 有一次,她似乎回过味儿来,问我:“你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我指指下面说:“从这里生出来的。”她皱着眉头说:“是不是像拉大便一样啊?”我点点头。她捂着鼻子坏笑道:“是不是很臭啊!”我搂过她说:“你是在妈妈肚子里一个又干净又安全的房子里,有专供你出来的门口,与大便不是走一个门口。”女儿表现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