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如何让亲子沟通更加艺术?
    如何让亲子沟通更加艺术?

        “同一件事究竟要我重复多少次才行?你是聋了吗?要不你怎么听不进去?”     “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平时都是怎么教育你的,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你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就这么笨呢?真是怎么说都说不听。”     笔者在纳思书院文三校区门口无意间听到了家长与孩子这样的对话。     这段对话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您和孩子之间交流经常出现的场景?的确,现在的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出现了严重的障碍。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停地进行挖苦和严厉地批评。研究表明,这样的对话沟通不但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不愿意将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抑郁或者自闭的症

  • 让宝宝在玩耍中进行早期教育
    让宝宝在玩耍中进行早期教育

      很多家长都关心宝宝的早期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会把宝宝送到早教机构,进行提前教育。但是这样做又会让宝宝有过早的教育负担喔。   五,六岁的孩子在没上学之前都是以玩耍为主,这是最正常不过的,可是作为父母却又不得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玩耍而错过了早期教育,输在了起跑线。   早期教育是以训练宝宝的感知觉和开发宝宝的智力为目的的。父母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宝宝的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开发,而这些可以让宝宝在玩耍中去获得。   感官刺激:   听声音,辨颜色,看形态等可以让宝宝在感官方面得到锻炼,比如,宝宝喜欢看电视上的图画,可以买一些简单画面,色彩鲜艳,逼真形像的图片给宝宝看,根据图片上的画面讲故事给宝宝听,教会宝宝认识小狗地上跑,小鸟天上飞,鱼儿水中游等。并以不同的颜色刺激宝宝的视觉,分清红黄蓝绿紫。   运动刺激:   爬,走,跑,蹦,追逐打闹四肢协调的运动可促进孩子身体肌肉和

  • “捣蛋王”孩子谁之过?
    “捣蛋王”孩子谁之过?

           写下这个标题,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小男孩的形象:7岁,长得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非常可爱。不过,这是一个谁都不待见的孩子。除了琛琛偶尔跟他玩,其他孩子都很排斥他,甚至经常联合起来欺负他。后来,陆陆续续从邻居们嘴里得知那个男孩的诸多“劣迹”——逃学、打架、随便拿人东西……这就是大家都不敢让自己家孩子接近他的原因。   那时候,琛琛4岁。我们住在地下室。为了方便孩子们进来玩耍,只要家里有人,我从来不锁门,只在门上挂个门帘遮挡。因此,孩子们经常长驱直入,到我们家就像回自己家一般方便。   某天,我和琛琛正在吃午饭。突然,一只小手轻轻撩开了门帘。一个大眼睛的男孩正在门外探头探脑,好奇地往屋里瞧。“这小朋友是谁呀?快进来玩儿吧。&rd

    标签:家庭教育
  • 做个好爸爸都需要哪些标准?
    做个好爸爸都需要哪些标准?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教养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事实上父亲如果肯多花时间,孩子的人格会更健全和优秀。虽然没有不想当好爸爸的男人,但你知道怎么做才称职吗?近日美国“心理中心网”列出好爸爸的8个标准,爸爸们可以对照看看是否合格。     1.多花时间陪孩子。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玩乐,听他们说话,他们会记住你的爱,感激你的付出。如果你总是很忙,无论你有何借口,孩子们都会觉得被忽视。     2.以身作则。一个好父亲会从点滴小事中给孩子展示什么是诚实、谦逊与责任,让他们明白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品德。     3.全家一起做饭吃。现今,做饭不再只是妈妈的义务,父亲也要学习烹饪,同妻儿共享其中的乐趣。餐桌也是全家交流的好场所,孩子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赞美他们并给出建

    标签:家庭教育
  •                               国外教育值得借鉴的五个典范
    国外教育值得借鉴的五个典范

      (一)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

  • 黑头发比较容易长头虱?别把“偏见”传染给孩子
    黑头发比较容易长头虱?别把“偏见”传染给孩子

    “那两个黑鬼,胖死了,还吃那么多!”在美国波士顿的中餐馆里,隔壁桌的华人夫妇,以中文讽刺着另一桌的两位黑人。那对华人夫妇的面前,坐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幼儿。这样的歧视言论,正滴水不漏的、一一的进入那幼儿的价值系统。 “他妈妈是大陆妹!大陆妹的穿著真是土。”在台北的便利商店里,我听见两个女人义愤填膺的讨论着。她们手里拉着两个稚龄、正抬头听着的孩子。这样对一个群体的谑称、一竿子打翻一条船的偏见,正毫不留情的、一一的建构着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 电视综艺节目里的一群名人,笑得东倒西歪,因为主持人正学着行动不便的人走路,夸张的表情、丑化的行动??不知道有多少幼儿坐在电视机前?这样丑化障碍群体的歧视,正像硫酸,一寸一寸的侵蚀着幼儿对人的同理和仁慈。 我们的孩子,很脆弱。从一出生开始,他就从周遭的环境中,学习着如何称呼他人、尊重他人。他从妈妈的爱里,

  • 视频:先别急着骂孩子,也许事情的真相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 0-1岁宝宝应该学习的东西?
    0-1岁宝宝应该学习的东西?

        早期教育不是提前学习,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0至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一阶段:周岁以内     周岁以内的幼儿,主要是通过父母的照顾和关怀,爱的传递,消除他对环境的陌生感,让他对自己的亲人有依赖,产生情感上的满足。     第二阶段:1岁-3岁     1岁到3岁的幼儿,应该是通过与父母以及亲人的相处,让他建立安全感,让他对他人和环境、对自己拥有信任。孩子必须怀有这样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赖的。”才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安全感好

    标签:家庭教育
  • 让孩子喜欢自己
    让孩子喜欢自己

    我们经常评价一个孩子“很讨人喜欢”,其实讨人喜欢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养孩子的目的不是“讨人喜欢”(这人当然也包括你),而是让他“喜欢自己”,进而“肯定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肯定,那么也谈不上自我喜欢,他的心里会产生不安,这种不安的感觉会让孩子不断地去别人身上寻找肯定,通常的表现形式是不断地通过各种任性行为去试探大人的心理底线。 最怕你不喜欢我 六七岁的男孩在地上打滚哭闹,旁边一个扎着两条冲天辫的小女生舔着冰琪琳。两个孩子周围四五个大人尴尬无奈地努力解围。这是我们团出游的时候团队里两家人的故事:小女生想吃冰琪琳,小男生的妈妈就帮着照顾小女生,买了吃食哄她,小男生跟着大人疯跑呢,回来看见妈妈不爱自己爱妹妹了,立即哭闹起来,给他冰琪琳也不买帐。 妈妈跪坐在一旁抱着他哄道:“妈妈最喜欢你了,妈妈只是分一点点喜欢给妹妹,妈妈依然是你的妈妈啊。”男孩依然大哭:“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的道德培养不能忽视小事
    孩子的道德培养不能忽视小事

    孩子的道德培养不能忽视小事 皮皮孩有一套塑料雪花片,可以插成各种形状。刚买回来的时候,大人给他做成一个什么形状他就跟着说个什么,不管是做成什么,他都很高兴。可是过了一阵子不行了,他会主动让大人给他做什么什么。大人给他插了一个碗,他就让你给他做一个勺子。做完了,还要比量着向碗里盛饭,“盛好了”还要你比量着吃。等这个兴趣稍微减弱了,又让你给做一个飞机。飞机做好了,就让给他做棵大树。这些还都好办,可是孩子的想法总是稀奇巴怪,有了大树,他就要给他做一个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好在小孩子看动画片看得多了,给他插一个人形的说这就是光头强也行。 我家的雪花片大小都是一样的,这插出来的碗大小当然也一样。可能是买的时候带着一片大一点的吧,这样插出来的碗就要大一些。可是后来这一片碎了,也就不能用了。可是皮皮孩还要一个大一点的碗,所以只好和他说,等以后再买一些大点的再插。好在孩子听商量

  • 过度教育你中招了吗
    过度教育你中招了吗

    导航目录: 1.过度教育的表现 2.什么是过度教育 3.过度教育的解决方法 4.过度教育的害处有哪些 过度教育的表现 1、以正规教育的教学计划实施于幼儿,减少了幼儿玩耍和睡眠时间。 2、教育方式不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游戏既不象劳动那样需要产生社会财富,世不象正规学习那样是一种社会义务。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从而使生理器官、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的全面发展。 3、教育内容拔高。有些家长要三四岁的幼儿背诵唐诗、宋词,有的家长用小学课本教四五岁的孩子等都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

    标签:幼儿教育
  • 对农民家庭教育短板说“no”
    对农民家庭教育短板说“no”

        秦皇岛市组织心理咨询师走进工地发现,大量农民工面临“子女教育危机”   “孩子不听话,教育就是打和骂”   补齐家庭教育短板,心理咨询师给农民工提三点建议   “要是孩子犯错误了,父母说他两句还不听,我们的教育就是骂,要不就是打。”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组织的“心理咨询师走进工地”活动上,该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界岭村农民工郑春江说。他平时一直在工地上忙活,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发现女儿学习成绩下降,他干着急没办法,总是在家里发脾气。见到了心理咨询师,他说要趁这个机会多请教请教。   据秦皇岛市心理卫生协会调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长期缺少家庭温暖,生活工作环境枯燥,心里会产生很多难解的“疙瘩”。对此,秦皇岛市心理卫生协会、科协、工会等组织,

    标签:家庭教育
  • 这样惩罚可能会降低孩子的智商,家长要慎行呀!
    这样惩罚可能会降低孩子的智商,家长要慎行呀!

    文|秘籍君 家长可能会不以为意,虽然平时大屁股之类的轻的体罚不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什么损害,但是其疼痛感不仅会刺激大脑还会影响身体的发育。孩子小的时候做错是很正常,但是家长千万别轻易对孩子进行体罚,不仅会影响智商还会造成心理创伤。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家长最好是遵循下面的原则进行教育。 惩罚不是体罚 惩罚孩子必要要以尊重为前提,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目的是激起孩子的羞愧感。因此家长可以选择惩罚孩子背唐诗、为家里做一件好事等来激发孩子向上的心理。 惩罚行为而非结果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成绩没有考好就惩罚孩子,而这样只会让孩子得到一个不好的观念,认为只要是好成绩就不会被惩罚,因此就通过不好的途径的到好的成绩避免惩罚,继而陷入恶性的循环。 惩罚要坚决 如果家长制定了惩罚的措施,

  • 五大批评犯错技巧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五大批评犯错技巧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提到批评,很多人会想到大声的斥责声,粗暴的责骂声。甚至更严重的批评:体罚。其实批评并不只是要这么大张声势的进行才能对孩子起到教育作用。批评的方式采用不当,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批评犯错的孩子呢?   一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二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半功倍。   三是低声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 教育孩子必先有明确认识
    教育孩子必先有明确认识

        主持人殷智贤:还有一个问题,因为现在每家就一个孩子,当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为了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认同,我们建议家长要多放手一些,甚至不怕他犯错误,这样家长又会担心,说我输不起啊,这个分寸怎么把握?     李子勋:从更大的视觉看儿童发展是有整体系统的,每个孩子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过去多子女家庭每一个排序都决定了孩子的心理行为包括情绪方式,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所以他的排位更多的是受到幼儿园、学校的影响。父母们要想一想,我们谁都不能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孩子的天赋和才能会决定他在社会中的位置,父母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教导他,让孩子自己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而且要学会欣赏。现在我们觉得心理健康的人是可以选择自己、呈现自己的,而且愿意欣赏别人、欣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方式。爸爸妈妈也要想,我们都朝向第一去培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但是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犯错后,很多家庭都忽略了这个细节!难怪有孩子屡教不改
    孩子犯错后,很多家庭都忽略了这个细节!难怪有孩子屡教不改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将球踢进了邻居家,打碎了屋里的金鱼缸,当孩子前往道歉后,收到了一盒水果糖。但爸爸领着孩子将水果糖送回去,并且告诉邻居:“孩子做错了事情不值得奖励,如果他下次做的是好事,我会非常乐意让孩子接受!” 真的有必要这么认真吗?大多数家庭估计都没留意这样的区别。先让大家看看家里老人遇见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家里的老人是个热心人,非常喜欢邻居家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但最近却对这个小男孩颇有些意见。事情得从三个月前开始说起。 有一天,家里的门被敲响,打开门原来是邻居的小男孩,孩子腼腆地说:“奶奶,对不起,我昨天不小心将还未吃完的冰淇淋扔在了你们的门口,现在我来向你道歉的!”老人看了看门口,没有冰淇淋的痕迹,估计是被打扫卫生的阿姨清理干净了。这么小的事情,连自己都未曾觉察,孩子不说自己还不知道呢。心里感动于孩子的坦诚,随

  • 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你做对了吗?
    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你做对了吗?

    做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她的学习能力强吗?遇到困难她是退缩不前还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能始终保持自信、健康的心灵吗?也许我提的这些问题你们都不在意,有人会问我:你能让我的孩子三岁时背一百首唐诗儿歌吗?能让三岁的孩子从1数到1000吗?能让三岁的孩子认几千个汉字吗?老实告诉大家,不能,我不能。 我还是准妈妈时,也曾盲目热衷于了解幼儿识字法、背圆周率后一千位数等有关神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后来随着对各种不同体系教育理论的逐步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逐步展开后,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见,常见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大部分所谓的神童都只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规律,孩子将失去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清华学子用硫酸泼伤狗熊的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

  • 异国育儿冲突怎么办?
    异国育儿冲突怎么办?

      对于旅居西班牙的华人80后这一代而言,许多人已届而立之年,生儿育女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进入日程规划。那么,宝宝到底由谁来抚养更合适一些呢?     跨国婚姻产生育儿冲突     80后侨胞杨女士去年底刚刚生了儿子,她的丈夫是一位地道的西班牙人,在马德里一家保险公司供职。为了坐月子有人照顾,同时也为了尽快恢复工作,杨女士决定以探亲的方式把妈妈接到西班牙来。想不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母亲与丈夫之间,在育婴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     事实上,杨女士旅西生活多年,早已熟悉西班牙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反而对中国老一辈的传统观念有些不适应了。儿子降生后,按照医生的嘱咐,新生儿和妈妈应该经常带出来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接受日光浴,有助于提高母子的免疫力和尽快恢复体能。显然,杨女士的母亲对此表示无法接受。按照她的说法,“调养和隔绝危险因素才是重中之重

    标签:家庭教育
  •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一种是自己带的孩子,父母对孩子不了解,实在是没办法。 还有一种是爷爷奶奶参与带的,父母更不了解,加之多了老人这个保护伞,孩子的问题更多。 我一直强调父母的学习和成长,因为父母应该是最懂自己孩子的那个人。 因为只有父母懂孩子,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比如父母明白孩子发展的心理特征、规矩的树立、教养者之间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今天好好谈谈,文章有近5000多字,不过不是论文,都是一些家常,慢慢读吧! 先看看孩子需要什么? 他需要爱,需要你的拥抱,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你给他讲故事,需要你带他一起玩。这些是精神的需求。还需要吃喝拉撒,这些是基本的生活需求。 以上这些需求,想尽办法满足他。 比如孩子小,拧不开水壶盖子,装水这个事肯定要父母做的。孩子一要,你要马上给他。

    标签:教育反思
  •                               给宝宝制订规则要懂得技巧
    给宝宝制订规则要懂得技巧

      孩子在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父母为他制定适当的规则。然而,规则的制定也是蛮有技巧的。   红、黄、绿 行为三色区   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来区分他们可行与不可行的行为,了解这个界限后,孩子会感到更安全、更踏实。建议父母将孩子的品行模拟地划分成三个色区:绿色区,认可和赞同;黄色区,不容易被人接受;红色区,根本不能容忍,必须坚决制止。实际上,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不仅能减少一些危险情形的出现,而且无形中,孩子会感到在家长保护下的安全。   态度坚定 解释明确   父母给孩子定规则时,态度要坚定。犹豫不决将使父母陷入和孩子无休止的争执中。而以一种恳求的态度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则等于是对孩子的一种挑逗,效果不佳。同时,父母应对规则本身解释清楚,到底哪些是不允许的行为。限制最好要全面、彻底,尽量避免片面,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