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幼儿窒息的原因 1、食物噎住食道 如果幼儿在进食时,如果食物颗粒太大,导致无法顺利咀嚼吞咽,或是边吃边玩,这都可能会造成食物堵塞食道,导致空气无法通过而呼吸困难。 2、吞咽过小物体 有时候幼儿在玩耍时,有可能会因为好奇而将玩具或是小的物体,如钮扣电池、钮扣,放入口中误食吞咽,造成堵塞窒息。 3、呕吐呼吸不顺 如果幼儿呕吐时,因为吸入空气或呼吸急促,有可能因为气体交换不顺而发生窒息的情况,所以要特别的小心。 二、幼儿窒息出现的症状 1、咳嗽呼吸困难 发生窒息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妳会发现幼儿会有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的情况。这通常是有异物挡住呼吸道所引起的现象,而且妳会发现幼儿很难说话。 2、脸色发青变紫 呼吸困难时,
原标题:6个月女婴被卡床栏窒息,午睡中的妈妈毫无察觉,发现时已经晚了 文|齐丽娟 林女士前不久诞下了一名女婴,小婴儿白白胖胖的,长得很是可爱。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林女士给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婴儿用品,尿布奶粉一应俱全,还给女儿睡的床加上了护栏。时间一晃六个月就过去了,林女士为了照顾女儿,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陪护女儿,可没想到的是,悲剧最终还是酿成了。 这天林女士刚刚带着女儿参加了当地的母婴分享会,顺道把当天的菜也买好了。回到家之后,林女士一边带着女儿一边煮饭,吃完饭之后还要哄孩子睡午觉。做完这一切之后,林女士已经累得半死,一沾枕头也就睡了过去。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林女士睡完午觉发现女儿的脖子被卡在围栏与床垫的那块间隙之中,整个身体微微悬空,小脸张脸都已经变白了。 这可把林女士吓得手脚发软,强行把护栏掰开,把女儿
近年来,我虐童事件频发,相关涉案人员受到的处罚各不相同,这不禁让人们担忧,没有一个系统的健全的儿童保护法律体系,是没有办法完全杜绝虐童事件的发生的。那么,关于虐待儿童,我国是如何界定的呢? 我国目前虽有相应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规范 , 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儿童保护法律体系 , 更缺少规制儿童虐待的专门立法 , 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 首先 ,宣言式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宪法83条规定“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民法通则140条规定“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也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该法第62条规定“父母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活动时经常发生一些扭伤或拉伤,如“崴脚”、“戳手”就是踝关节、腕关节的扭伤。如果伤者处理手法不正确,往往会使扭拉伤部位伤上加伤。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辨扭伤程度看症状 关节扭伤后,受伤部位常有运动功能的改变,总体上会出现四种情况: 1.疼痛:扭伤部位出现胀痛、热痛、撕裂样疼痛,局部肌肉有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2.肿胀:关节扭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肿胀,肌肉拉伤则肿胀不明显。 3.瘀血:扭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瘀血,表现为局部青紫或红紫,常围绕受伤关节。 4.运动障碍:伤侧下肢常因疼痛而不能触地;腰部扭伤的伤员常不能做扭转动作。 紧急救治五大步 发生关节扭伤之后,受伤部位会发生炎性反应,如果处理得当
如今,交通事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让人们胆战心惊,防不胜防,那么如何保证我们的小宝宝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呢?父母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2岁以前,后排就座 12岁以下或者身高不足1.4米的孩子是不宜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位上的。因为安全带是根据成人的体型设计的,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带,如果绑得太紧,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会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脸颊压伤。如果绑得太松,车辆紧急制动时,孩子可能会从安全带和座椅之间的空当飞出去。 不要抱着孩子坐车 把孩子抱在怀里坐车应该很安全吧?很多人都这么想,不过,看了下面的解释,这个想法就被颠覆了。 当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如果突然紧急刹车,在惯性的作用下,10千克重的孩子受到的冲击力相当于200多千克,也就是说,相当于三四个成年人体重的总和,家长就算是大力士,也没法抱住孩子,孩子会飞出去,撞在中控台或前挡
相信不少妈妈会遇到过或者在担心宝宝坠床这个问题,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宝宝成长一帆风顺,希望不要遇到危险,出现意外。但是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父母担惊受怕的小意外。例如坠床,即便爸爸妈妈已经很注意了,可宝宝还是会从床上摔下来。宝宝坠床,真的防不胜防吗? 宝宝坠床 谁之过? 很多家长会觉得或者听说,婴儿的骨骼柔软,坠床摔倒也不会有什么伤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宝宝坠床对宝宝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 直接创伤:主要指皮肤、肌肉摔伤、关节和骨骼摔伤、脑组织损伤等。如果宝宝坠床时手脚关节或头部,五官部位先着地,那么狠容易造成骨折、脑损伤或者五官受伤。 心理损伤:宝宝在坠地过程中受到惊吓,引起情绪激惹、恐惧、睡眠障碍等症状,就是心理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得恐惧症或者精神失常。 孩子坠床,家长的过错 调查显示,在众多的婴儿坠床案例中,绝大多数情
原标题:6个月的娃发育缓慢,儿科医生:“元凶”是这3种水,别再不当回事 最近真的是被小外甥的事情给愁坏了,赶在去年年底,外甥出生了,全家都很开心,但是外甥的体质并不怎么好,总是生病,跌跌撞撞的终于6个月了,领着外甥去体检的时候竟然发现身高体重都不达标。 这时候吓坏了家里的人,儿科医生询问过后原因之后,才知道6个月的外甥,正是添加辅食的好时候,可是外甥吃了辅食之后,就经常出现消化方面的问题,奶奶说小外甥是热的,孩子体内的水分不足,要赶紧补充了。就给孩子喂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自然外甥喝的水也就越来越多了。 水喝多了,孩子辅食吃的少了,奶吃的也少了,营养就跟不上了,怎么能长个呢?其实孩子在没有添加辅食之前,不用特意的给孩子喂水,等到添加了辅食之后,给孩子补充水分,就要注意了,下面这“3种水”不要给孩子喝,容易耽误孩子发育,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十分重要,应争分夺秒地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建立循环,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及供氧。心肺复苏的常用顺序为C-A-B-D-E,即循环(C),气道(A),呼吸(B),药物(D),电复律(E)。 循环支持是指在没有脉搏的情况下,给 予胸外心脏按压,心率小于60次/分为胸外按压的指征。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深度为胸括的1/3,按压部位为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上,胸外按压频率 与人工呼吸的配合为30:2(一人施救)或15:2(两人施救),每2分钟后进行评估,观察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肤色,血氧饱和度。 通畅气道,建立和维持气道的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是基础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将头后仰,抬高下颌,一手放在患儿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并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有效开放气道。 气
相信不少妈妈会遇到过或者在担心这个问题,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宝宝成长一帆风顺,希望不要遇到危险,出现意外。但是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父母担惊受怕的小意外。例如坠床,即便爸爸妈妈已经很注意了,可宝宝还是会从床上摔下来。宝宝坠床,真的防不胜防吗? 宝宝坠床谁之过? 很多家长会觉得或者听说,婴儿的骨骼柔软,坠床摔倒也不会有什么伤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宝宝坠床对宝宝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 直接创伤:主要指皮肤、肌肉摔伤、关节和骨骼摔伤、脑组织损伤等。如果宝宝坠床时手脚关节或头部,五官部位先着地,那么狠容易造成骨折、脑损伤或者五官受伤。 心理损伤:宝宝在坠地过程中受到惊吓,引起情绪激惹、恐惧、睡眠障碍等症状,就是心理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得恐惧症或者精神失常。 孩子坠床,家长的过错 调查显示,在众多的婴儿坠床案例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
原标题:6个月岁男婴突然变脑瘫,只因父母这个动作,大多数家长还在做 相信在小的时候,你一定被自己的父母抱着,体验过坐飞机的感受吧!又或者是,上下颠,像是现在的蹦极一样。今年过年回家的时候,还发现邻居家的小孩被这样高空抛。他的爷爷这样往上抛,他就一直笑,让大人们误以为他非常喜欢这个动作。而最近在新闻上看到的一个事件,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动作是非常危险的。 陈女士和丈夫的孩子刚刚降临不久,由于老来得子,自然是喜欢的不得了。恨不得天天把孩子抱在身上不离手,所以大部分时间夫妻俩都陪着孩子玩耍。特别是每次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摇到外婆桥”这样的动作更是少不了。有些时候,想和宝宝玩,宝爸还会把孩子抛到空中逗乐。而我们也知道,男性手上力气比较大,他们可能无法掌握力度。 有一次突然发现婴儿好像有运动障碍,吓坏大人,去医院检查出来脑瘫。两人
烫伤会给患儿留下可怕的后遗症,如手指不能伸直,脚不能行走,膝肘等关节不能伸直及五官变形等,造成孩子终身心身障碍。特别临近春节,对于好动的宝宝要特别注意。所以,在家中若能及时处理并防患于未然,就可能避免以上种种可怕的后果。 紧急处理方法 在宝宝被热液烫伤后,家长要立即轻轻地脱去被热液浸透的衣服,或是用剪刀剪开覆盖在烫伤处的衣服、鞋袜等。如果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先将未粘着的衣裤剪去,粘着的部位不可用力拉脱,以免加重局部的创伤面积,待去医院处理。 如果手足部位烫伤,应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并浸泡在冷开水或干净凉水中30分钟,可减轻水肿和疼痛。水温越低越好,但不能低于-6℃。如果是脸或额部烫伤,不能用凉水冲洗,可以用几条毛巾轮流进行湿敷。 不要在冲洗后的创面上自涂一些药物和食品,如酱油、面酱、香油、小苏打等,这些做法会污
原标题:50天的宝宝,婆婆“为了孙子好”坚持这样做,却导致宝宝头皮红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健康。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愿意生太多的孩子,所以每个家庭也就一两个孩子,每个孩子在家中都是被宠爱着的宝贝。为了孩子好,全家人都会做各种事情,当然也包括一些老人比较信奉的传统育儿方式。虽然老人们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有一些育儿方式却不是科学的。 朋友小敏今年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全家人都特别高兴,特别是小敏的公公婆婆一下有两个孙子,都乐得合不拢嘴。在小敏双胞胎儿子50多天的时候,小敏的公公婆婆说要给孩子剃胎毛,还要必须找传统的理发师,用刀片刮胎毛,说以后孩子头发才会长得好,而且胎毛要全部保存起来。 一开始小敏并不同意,她觉得那么小的孩子用刀片刮,万一把头皮伤着了怎么办?但是小敏的公婆说以前他们都是这样干的,不会有问题。而
食道开口与气管的开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所谓的呛奶。呛奶量大时会造成气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时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则需掌握正确的方法了。 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1.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2.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
小宝宝都希望能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舒展四肢,不愿意闷在家里。但是在炎热的夏天,户外阳光强烈,蚊虫也多,这时候带宝宝去户外玩该注意些什么呢? 中暑 酷热难耐的夏天,中暑是常见的疾病,体温调节中枢还没发育成熟的宝宝是易感人群。如果他们在日光下暴露的时间长一些,又时刻不闲着,出汗过多或因为室外温度高,体内的汗排不出来,就有可能引起体温升高、进而中暑。通常,中暑前的征兆表现为头晕、口渴、行走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继而表现为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恶心、呕吐,这是轻度中暑;待到重度,宝宝会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急促、抽筋甚至昏迷、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救助。 预防计划: 时间选择。带宝宝到户外玩,最好控制在上午10点半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如果是天气炎热难耐,可选择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以保证宝宝在温度相对低的时间出来活动。即便在这些时候,最好也要让宝宝在树
洞洞鞋在市面上一度流行不已, 很多妈妈都给小宝宝选购了不少漂亮可爱的洞洞鞋,可你知道吗?漂亮方便的背后可能就隐藏着大祸,究竟洞洞鞋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脚易被电梯卡住 杭州5岁男孩欣欣在乘坐自动扶梯时,脚上穿的是一双洞洞鞋,鞋头很宽,鞋子很软,结果鞋不小心被扶梯夹住了,宝宝伸手去拉鞋子的时候,3根手指被夹断。而从2006年的夏天开始,脚指头被电梯夹住的事故频频发生在美国各个火车站和购物商厦,受伤的都是小宝宝。华盛顿地铁系统的负责人表示,夏天里,一个星期发生3-4起事故是经常的事,运气不好的时候,还曾经一天里接连在不同地方发生三四起事故。作为美国最大的地铁系统,华盛顿地铁曾在站内张贴广告,专门提醒穿洞洞鞋的人搭乘自动扶梯时要小心。 (2)皮肤遭罪 微微妈妈就喜欢让微微穿洞洞鞋,觉得很多洞洞所以比较透气,这样舒服又方便。但是微微穿了一两个
现在不少家庭中养有犬、猫等宠物,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如被宠物咬伤。特别是孩子,常因嬉戏逗弄过度而被宠物伤害。那么,一旦孩子被宠物咬伤,应该如何处理? 处理措施 孩子被宠物咬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能行之有效地预防发病。 使用狂犬疫苗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处理伤口 伤口的正确处理是防止发病的关键,越早越好。 最好能取得医生的帮助,当然亦可自行处理,其方法
相信不少家长都经历过宝宝掉床的事件,可是你第一件事是不是毫不犹豫地就把宝宝从地上抱起了。其实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很有可能造成宝宝的二次伤害。那么宝宝掉下床不能马上抱起来,当父母的应该做些什么呢? 让人后怕的宝宝掉床经历 宝宝掉下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较轻的可能是皮肤擦伤或者是软组织损伤等,而且还要看宝宝掉床时是手、脚、关节还是头部先着地;重者可以是造成骨折、五官受伤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颅脑损伤。 小苏在六个月到时候,因为小苏正感冒,苏妈称小苏睡着的时候转生去冲感冒药的时候,小苏一骨碌从床上跌落下来,头部先着地,导致脑血管破裂,脑内一个储血槽儿也坏了,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度过了最危险的抢救期,在ICU抢救了15天后,才转到了普通病房。 2岁的轩轩在睡觉时从床上滚了下来,轩妈开始以为没什么事,抱轩轩上床的时候才发现轩轩上半身
宝宝调皮贪玩,自我安全意味又较多,所以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状况,比如宝宝眼鼻耳进了异物,出现这种情况,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在此,亲亲宝贝小编就查找了相关解决方案,分享如下,以供妈妈们参考。 当眼鼻耳遭遇异物入侵时 小宝宝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他们每天爬到东走到西,这里碰碰那里摸摸,见到东西都喜欢往嘴里、眼睛里、耳朵里塞。如果你一不留神疏忽了照看,很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当宝宝眼、鼻、耳遭遇异物入侵时,你一定要保持镇定。比起盲目地赶往医院,下面这些急救处理方法,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到你。 异物进入眼睛怎么办 1.制止宝宝揉眼睛 眼睛里进了东西,宝宝自然会觉得不舒服,本能的反应就是用手去揉,这样做伤害反而更大。如果宝宝要揉眼睛,妈妈首先要制止他。 2.准备好凉开水给宝宝冲洗眼睛 马上准备一碗干净的凉开水(经煮沸后又放凉了的水)或者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朋友,有了宝宝,一切都要考虑周全,以备不时之需,为了宝宝的安全着想,快快整理家庭急救箱吧!本文就告诉家长们,家庭急救箱必备的东西分别都有哪些? 1.酒精棉:急救前,用于工具消毒; 2.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开封后用剩的应该扔掉; 家有宝宝 家庭急救箱必备的东西 3.消毒纱布:用来覆盖伤口,无残留,无粘性; 4.绷带:包扎伤口,不妨碍血液循环。2寸适合手部,3寸适合脚部; 5.胶布:固定纱布,不刺激皮肤; 6.创可贴:覆盖小伤口时用; 7.棉花棒:用来清洗面积小的出血伤口; 8.冰袋:置于淤伤部位,可帮助减少肿胀; 9.手电筒:帮助更清楚地查看伤口情况。
现场救护昏迷后的宝宝 孩子昏迷不醒是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受到严重抑制的表现。昏迷分为轻度和重度,即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类。浅昏迷又称为半昏迷,病儿意识丧失,对周围的声、光无反应,有时有无目的的四肢舞动或有说胡话的情况,用手压眼睛上缘,病儿有痛苦的表情,或用手来反抗,呼吸、脉搏、血压一般无明显变化;大小便多为潴留,少数病儿尿失禁。深昏迷则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动作,并出现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多为失禁。 小儿昏迷后怎样进行现场救护? 昏迷的现场处理,主要是预防病儿呕吐的吐物,被吸入到气管中,以致堵塞呼吸道,很快会造成病儿窒息死亡。所以,要及时清除病儿的呕吐物,并让病儿的头偏向一侧,并立即将患儿送到医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