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被宠物咬伤要及时打疫苗
    宝宝被宠物咬伤要及时打疫苗

      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饲养宠物已经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宠物就有被咬伤的危险,对于宝宝而言,由于其没有防备之心,如果照看不好,被咬伤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宝宝被咬伤,父母该怎么办?需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经常有许多家长向保健部门咨询,遇到宝宝被咬伤的情况情况是否要打狂犬疫苗。建议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无论是不是疯狗或疯动物都应注射狂犬疫苗:   (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抓伤或舔伤后。     (2)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     (3)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被动物舔过。     (4)咬伤严重、抓伤在3处以上、伤口在头面部、颈部等紧靠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时,除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合并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的原则:及时、全程、足量,注射时间距咬伤时间越近,预防效

  • 宝宝磕伤时的急救措施
    宝宝磕伤时的急救措施

      对于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跌跌撞撞的难免有磕伤的情况发生,此时,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好急救处理呢?请看下文总结出来的宝宝磕伤时的急救措施:   对策:   使用安全角。在家具的边缘、有凸出部分的柜子、有尖角的窗户上加装防护设施,如圆弧角防护棉垫;给桌椅板凳的腿装上柔软材质的安全护角,就像市场上卖的卡通护角;窗户最好改成推拉的,尽量将孩子活动的空间弄得空旷些,不要在地上设置“绊脚石”,让宝宝生活在“玩具垃圾”里。   3岁以内的孩子身体的协调性还没发育好,就算他记得大人教过的事,身体动作也不能完全配合。所以爸爸妈妈一定不能嫌麻烦,一次次地现场指导,孩子才能真正记住。

  • 宝宝的这些小意外怎么紧急救护
    宝宝的这些小意外怎么紧急救护

      对于小宝宝来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面对小意外的发生,家长们一定要做好紧急求护工作,这样才有利于宝宝的健康,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以下这些小意外,家长们怎样做好紧急救护工作吧。   ○小面积烫伤,冰块降温   受伤面积小的时候,比如手臂烫伤,大人首先应该把孩子的手臂放到冷水下面冲泡,帮助降低伤口温度。刚刚烫伤的地方,乍看上去往往没有什么异样,但其实皮肤里面的组织仍在继续遭受高温的伤害,而等孩子觉得痛不可言的时候,可能起泡就已经不可避免了。应该把孩子烫伤的地方在冷水下冲洗尽量长的时间,五分钟、十分钟……越长越好。然后,可以用湿布包裹冰块敷在烫伤的地方,当然此时又要注意别冻伤。   ○被蜂蜇了,冰块止肿胀   春天的时候去公园,或就在自家花园里,都可能遇上蜂。蜜蜂一般毒性不大,只要不是孩子对蜂毒过敏,或者是被蜂群给蜇了,都不用太紧张。但是遇上马蜂,就一

  • 宝宝煤气中毒的正确急救措施
    宝宝煤气中毒的正确急救措施

      煤气中毒对我们来说是无法预知的,如果我们的宝宝发生煤气中毒,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在这里,亲亲宝贝小编就告诉家长朋友们几个正确的急救措施,来应对宝宝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急救措施:   立即把患儿搬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吸入新鲜空气,排出一氧化碳,但要注意保暖,最好将患儿用厚棉被包裹好。   症状轻的,可给些热浓茶,这样不但可抑制恶心,而且有助于减轻头痛。头痛者可给服去痛片或APC。一般1~2小时即可恢复。 宝宝煤气中毒的正确急救措施   症状严重的,恶心、呕吐不止,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最好请救护站送到有高压氧仓设备的医院。如果拖延时问较长,昏迷的患儿可受到不可逆的大脑损伤。护送途中要尽可能清除患儿口中的呕吐物或痰液,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如果患儿呼吸不匀或微弱时,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如果呼吸和心

  • 宝宝不同部位流血的正确急救措施
    宝宝不同部位流血的正确急救措施

      如果宝宝出现流血现象,家长们千万不要太着急,做好正确的急救措施才是重中之重,本篇资讯就针对宝宝的不同部位的流血现象,给出其正确的急救措施指导。   宝宝在跑动、玩耍时很容易摔倒,碰伤鼻子而引起流血;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也是引起宝宝流鼻血的重要原因。干燥的空气很容易造成宝宝鼻腔内水分缺乏,引起宝宝流鼻血。   急救   按压鼻翼   宝宝鼻子出血时,妈妈要用食指与拇指的第二指节仅仅的按压住宝宝的双侧鼻翼,因为宝宝鼻子出血通常是在鼻中隔的前部,压迫宝宝鼻子的双侧鼻翼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冷毛巾   妈妈在采用按压宝宝鼻翼为宝宝止血过程中,可以将毛巾透湿、拧干后敷在宝宝的额头,帮助宝宝止血。   止血气囊   如果宝宝鼻子出血量较大,正常的止血措施见效显微时,可以把止血气囊轻轻送入宝宝鼻腔,打5毫升就可以起到完全止血的作用。 宝宝不同部位流血的正确急救措施

  • 爷爷错误的急救险让孙子丧命,这些知识家长必须知道!
    爷爷错误的急救险让孙子丧命,这些知识家长必须知道!

    爷爷发现之后,立即用手捏住孩子的两颊,企图抠出宝宝嘴里的树皮。此举动惹得孩子突然大哭,最终导致嘴里的树皮直接进入气管。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市儿童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现严重呼吸道梗阻现象,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肺部、喉部CT后,医生发现异物卡在喉部声门下处,喉部异物是最危险的一种。耳鼻喉宋伟副主任和麻醉科徐凌主任在紧张的会诊后,决定立刻实行气管异物取出术。 当喉镜进入体内时,孩子突然出现了嘴唇发紫、血氧下降、伴随痉挛和心率减慢等症状。主治医生简装,急忙把器械取出。麻醉医生李宝龙健壮,迅速做出反应,加深麻醉、实施插管……最终,在所有医生和护士的配合下,取出了卡在孩子声门两侧的树皮,孩子也脱离了危险。 02 异物进入器官内该如何处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耸人听闻的危险。可见,总有

    标签: 急救常识
  • 呛奶宝宝的急救方法
    呛奶宝宝的急救方法

      宝宝呛奶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会导致小宝宝窒息,因此如何处理急救宝宝是父母必须要学习的,那么,呛奶宝宝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呢?   婴儿,特别是新生婴儿很容易吐奶,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呛奶。而婴儿的神经系统刚刚发育,一些反射还很薄弱,他们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于是,常因奶液对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窒息。   同时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若停止供氧5分钟,即可死亡,所以,呛奶很可能会发生婴儿猝死的悲剧。   家长们如何把握分秒抢救自己呛奶的宝宝呢?如何抢救自己呛奶的宝宝?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

  • 新生儿4种异常的巧妙处理方法
    新生儿4种异常的巧妙处理方法

      养育宝贝的生活中,宝贝时常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让妈咪担忧或着急。其实,有时宝贝的这些“异常”表现并不是疾病所引起。不过,妈咪也应该注意观察,并做出正确的处理,一旦真的存在异常,不会耽误治疗时机。   1、宝贝的嗓子里总是“咕噜、咕噜”的,好像是有痰,是不是患了肺炎或支气管炎?   当然,宝贝在患了呼吸道感染时,经常会使呼吸道出现很多炎症分泌物,导致宝贝咳嗽、咳痰,不过,有些宝贝出现这种现象,却并不一定是呼吸道有炎症,而是由于唾液腺的逐渐发育,使唾液分泌越来越多,但因不会把增多的唾液及时吞咽下去而引起。当过多的唾液积存在咽喉部位时,就容易使嗓子里发出“咕噜、咕噜”声音,听起来就好像是嗓子里有痰,尤其是仰卧或变动体位时。   观察处理法:   这种“异常”的

  • 孩子烫伤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做错了会加重受伤情况
    孩子烫伤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做错了会加重受伤情况

    在论坛上瞎逛的时候,时常会看到有人晒孩子烫伤的图片,那时还感觉这些爹妈是怎么当得,这么不小心。而自己当了妈之后被啪啪啪打脸了,发现孩子被烫伤的几率还是很大的,生活处处存在安全问题。 昨天晚上老公倒水的时候,就不小心把女儿的手烫伤了,虽然他已经很自责了,但是看到女儿手上的水泡时,还是忍不住想要去指责他。而当我发现他用牙膏去处理女儿的烫伤时,真的想把他赶出家门,看到他就想发火。 说实话,真的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烫伤后要用牙膏涂,我猜测估计当初他这样做可能是觉得牙膏有散热功能吧。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牙膏的降温效果不仅不明显,而且其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首先牙膏不是药品,伤期使用的牙膏难免会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用这样的牙膏敷在受伤、脆弱的创面上,无疑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率。而且市面上牙膏有很多种,什么酸性、碱性、含有刺激性的,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往创

  • 宝宝卡到鱼刺怎么办?
    宝宝卡到鱼刺怎么办?

    卡鱼刺的紧急处理   宝宝如果不慎卡到鱼刺,父母也不要手忙脚乱。首先让宝宝尽量张大嘴巴,然后找来手电筒照亮宝宝的咽喉部,观察鱼刺的大小及位置,如果能够看到鱼刺且所处位置较容易触到,父母就可以用小镊子(最好用酒精棉擦拭干净)直接夹出。往外夹的时候父母要配合完成,一人固定宝宝的头部并用手电筒照明,另一人负责夹出鱼刺。   如果根本看不到宝宝咽喉中有鱼刺,但宝宝出现吞咽困难及疼痛,或是能看到鱼刺,但位置较深不易夹出的,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请大夫做处理。   鱼刺夹出后的两三天内也要注意观察,如宝宝还有咽喉痛,进食不正常或流口水等表现,一定要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做检查,看是否有残留异物。   千万不要这样做   不要试图用手将鱼刺取出,这样做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使鱼刺在宝宝的喉咙

  • 眼睛受伤时应如何急救
    眼睛受伤时应如何急救

      眼睛受钝挫伤后,应根据损伤部位和病情作不同处理:1、眼脸挫伤对视力无影响时,如果是红肿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块冷敷,让其周围血管收缩,1—2口后可改为热敷,以促进红肿吸收;同时可口服——些抗生素药。   眼睛受钝挫伤后,应根据损伤部位和病情作不同处理:   1、眼脸挫伤对视力无影响时,如果是红肿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块冷敷,让其周围血管收缩,1—2口后可改为热敷,以促进红肿吸收;同时可口服——些抗生素药物,促进炎症消退。   2、结膜挫伤时,如果只是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同时局部点滴抗生素眼药水;如损伤较重影响视力,应到医院作结膜粘膜移植修补术,以防险球粘连。   3、角膜上皮擦伤时,应局部涂油膏将患眼遮盖,一般24小时即可愈合;角膜水肿者可用50%葡萄糖高渗液滴眼。   4、虹膜

  • 宝宝运动时受伤不可小觑
    宝宝运动时受伤不可小觑

    宝宝运动时受伤不可小觑   宝宝运动时受伤了怎么办?不少家长慌慌张张的问,其实宝宝在运动过程中受伤是常见的,尤其是部分家长缺乏安全意识,但是若是宝宝运动受伤后能得到邮箱的早期急救那么会将受伤害程度大大降低。   运动损伤   红会医院骨科接诊的暑期儿童跌伤病例明显增多,玩滑板跌伤的病例增加。   从医院骨科接诊情况来看,滑板受伤儿童多数为腕部和踝部受伤,还有的因重心不稳后脑勺着地,造成头部受伤。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番禺分院院长龙源深说,家长没考虑到玩滑板过程中速度很快,孩子滑起来时膝盖绷紧、韧带紧张,这就容易造成膝关节等身体部位遭遇损伤,而夏季衣着单薄,受伤的程度可能较其他季节更大。   “玩滑板跌倒落地时千万不能用手撑地,容易造成肘关节和前臂骨折。”医生建议玩滑板的时候要带上头盔、护肘、护膝等护具。   应对:冷

  • 父母不可不知的婴幼儿急救措施
    父母不可不知的婴幼儿急救措施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伤害可能会更容易造成,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亲亲宝贝小编告诉你,许多突发状况,如果家长能把握时间,在救护车赶到之前运用婴幼儿急救措施帮宝宝急救,定能节省宝贵的时间,将伤害降到最低。   许多突发状况,如果家长能把握时间,在救护车赶到之前运用婴幼儿急救措施帮宝宝急救,定能节省宝贵的时间,将伤害降到最低。   婴幼儿急救措施1:观察有无意识   1岁以下的宝宝,可轻轻敲打其脚掌,1岁以上则可摇动他的肩膀来确认意识,如果是在没意识的状态下,喉咙肌肉会松弛,舌头会往后倒,很有可能会阻塞呼吸道。   婴幼儿急救措施2:确认呼吸与脉搏   抬起宝宝下巴打开气道,观察宝宝胸腔的起伏、仔细听呼吸声,以确定宝宝是否还有呼吸,经判断后若无呼吸,要立刻实施人工呼吸。确认心脏是否跳动,可通过按压脉搏方式得知

  • 世界救人最多的急救法,为了孩子你一定要学!
    世界救人最多的急救法,为了孩子你一定要学!

    被《世界名人录》称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海姆立克急救法创始人亨利·海姆立克教授17日在美国辛辛那提去世,享年96岁。谨以此文向海姆立克教授致敬,并借此机会重温“海姆立克急救法”,让爸爸妈妈为孩子的安全做好保障! “生命的拥抱” 图文教你海姆立克急救术 呼吸道异物堵塞是指异物误入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时,引起呼吸困难、窒息、昏迷等症状。较大的异物被吸入后能阻塞在声门或气管腔,使其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气管痉挛或声门紧闭,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食物、异物卡喉时,海姆立克急救法要怎么做呢? 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 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实行了

  • 宝宝耳鼻出血如何处理
    宝宝耳鼻出血如何处理

      鼻子出血、耳朵出血后,流出来的血可以用卫生纸擦拭,但把卫生纸往里塞是不对的。一方面,用卫生纸堵住鼻孔一般只是堵在口上,塞不到出血的破损位置,即使塞到出血部位,也常因压力不够不能止血。这种方法不仅徒劳无益,反倒可能形成大的血块,或使原本往外流的鼻血流到口腔、气管,咳嗽时会进入肺部,引起气管炎甚至肺炎。另一方面,许多卫生纸消毒并不好,上面含有各种细菌,纸被沾湿之后很可能会有少量粘在鼻腔中,反倒使得出血的鼻黏膜不能愈合甚至感染、糜烂;如果卫生纸塞的时间过长,腐朽后还会形成异物,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耳鼻出血后不要堵,应让血流出来,否则容易造成感染,特别是对于颅底骨折的人来说更要注意。”景尚华说,颅脑外伤后有血性液体从鼻腔、口内或耳道流出,这通常表明发生了颅底骨折。如果流出的液体被证明含有脑脊液的话,则意味着骨折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发生了脑脊液外漏,原来封闭的脑

  • 孩子指甲受伤的急救措施
    孩子指甲受伤的急救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贪玩淘气的孩子,常有指甲被挤掉的意外事故发生,那么,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做好急救措施呢?本文就整理出孩子指甲受伤的急救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急救措施:   1、指甲被挤掉时,最重要的是防止细菌感染。应急处理时,道先把挤掉指甲的手指,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再用冷袋冷敷。然后把伤肢抬高,立即去医院。   2、指甲缝破裂出血,可用蜂蜜对一半温开水,搅匀,每天抹几次,就可逐渐治愈。如果指甲破裂者是球类运动员,在治疗期间,如果需要继续打球,在打球之前,一定要用橡皮膏将手指末节包2-3层,加以保护,打完球后立即去掉,以免引起感染。   3、如果因外伤引起甲床下出血,血液未流出,使甲床根部隆起,疼痛难忍不能入睡时,可在近指甲根部用烧红的缝衣针扎一小孔,将积血排出,消毒后加压包扎指甲。   注意事项:   1、手指甲被挤掉后,万一是夜间,不能去医院时,应对局部进行消毒

  • 宝宝呛奶是大事,妈妈们都该来看看
    宝宝呛奶是大事,妈妈们都该来看看

    自出生以来,宝宝就要和母乳或配方奶粉打交道,吮吸虽说是天性,但如何正确吮吸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所以在这学习与适应的过程中,呛奶对宝宝来说可谓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就像我们大人喝水容易呛到是一样的。 源源不断的新闻例子也一直在提醒大家:呛奶并不是一件日常小事。因此希望妈妈们都不要掉以轻心,以免稍不注意会酿成大错。 宝宝为什么会呛奶?通常有三个原因: ①喂养方式出了问题如果宝宝吃的是配方奶粉,而奶瓶的开口过大,宝宝无法承受过多的奶量与过急的流速。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们喂奶姿势不对也会导致呛奶的情况出现。 ②奶汁进入宝宝胃部后,通过食道反流了出来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导致宝宝咳嗽。 ③宝宝在吃奶的时候,由于气管封闭不好,有少许奶汁呛入了气管内,从而引起了宝宝反复剧烈的咳嗽。但如果呛奶的情况反复出现,爸妈们就应该去咨询医生,看宝宝是否因为喉软骨软化等原

    标签: 呛奶
  • 宝宝割伤和擦伤的急救措施
    宝宝割伤和擦伤的急救措施

      家有淘气小宝,难免会有割伤和擦伤的时候,遇到这种现象,家长们先不要着急,正确的做好急救措施才是关键,下面,本文就告诉家长们,当宝宝割伤和擦伤时,如何正确的做好急救措施。   割伤和擦伤   旧版急救法:清水洗净伤口,并在双氧水中浸泡,不包扎伤口,让伤口自然痊愈。 宝宝割伤和擦伤的急救措施   新版急救法: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净伤口,检查是否有残留物留在伤口中,祛除残留物确保伤口干净。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尘会嵌入到创伤处。这不仅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而且会在伤口处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纸巾将伤口处的脏东西擦拭掉,即使宝宝哭着叫疼,你也不能忽略这个步骤。   2、用双氧水杀菌消毒早就过时了,因为双氧水虽能杀菌,但同时也破坏了帮助修复伤口的白细胞,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建议使用医院和药店出售的抗菌药膏,任何皮肤创伤,即使仅仅是轻微的擦伤,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

  • 宝宝误饮误食的急救小常识
    宝宝误饮误食的急救小常识

      由于小宝宝不懂事,出现误饮误食的现象很常见,因此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尽早知道一些,宝宝误饮误食的急救小常识,以便应对急时所需,本篇资讯,我们重点要讲的就是宝宝误饮误食的急救小常识,家长们赶紧来看看吧。   误饮、误食   多数宝宝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周围的世界,特别是用嘴巴去“尝试”各种东西,大人一个不注意,误食药物与有害物品的意外就会发生,厨房、浴室里的各式清洁用品或是制作某些食物用的物品,如碱粽水,都该避免让宝宝接触到。   处理   ★一旦发现宝宝有误饮、误食的情况,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确认宝宝刚刚吃了什么,量是多少,观察宝宝的呼吸、脉搏及脸色的状态,是否有呕吐、头晕的现象。   ★不要马上催吐,应先判断宝宝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时候吃的,然后带上能找到装了宝宝误食物的容器就医。 宝宝误饮误食的急救小常识   ★当宝宝的身体接触到化学用品

  • 宝宝溺水急救用错方法更要命!黄金三分钟该如何抢救?
    宝宝溺水急救用错方法更要命!黄金三分钟该如何抢救?

    从昨晚到今天,我们都被这条新闻刷屏了——《4岁儿子游泳池内溺亡 母亲近在咫尺玩手机未发现》。这是不该发生的悲剧,除了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保护好孩子意外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家庭防溺水 溺水不一定是发生在河边或者游泳池,其实家庭也有很多隐患。喜欢玩水也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很多家庭老人比较节约,会有蓄水的习惯,但这对于有小宝宝的家庭是十分危险的。家庭防止宝宝溺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家庭防溺水? 不蓄水:如不要在浴缸、洗脸盆或其他用开口的桶蓄水。 ? 用完马桶要盖好。? 室内养育要用封闭式鱼缸,开放式鱼池要安装栅栏。 户外防溺水 1、 家长带孩子去河边、游泳池边或者海边之前要做好安全教育:不要离开父母视线,不要独自游往深水区。父母也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动向,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