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冬日用热水袋不当易烫伤
    宝宝冬日用热水袋不当易烫伤

      不少宝宝因洗澡取暖被烫伤   “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烫伤儿童,还是很少见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李叶扬主任说,烫伤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平时该院烧伤科的儿童患者都在三成以上。但像今年一下子收了这么多烧(烫)伤患儿,并不多见。   李主任分析说,这主要是与今年气候急剧变冷有关。一方面天气变冷,使用热水机会增加,吃火锅的人也增加;另一方面,天气突然变冷,家长给幼儿洗澡时,对水温的感觉就不准确了,都希望洗澡水热一点,不料却把孩子烫伤了。   宝宝冬日用热水袋不慎易烫伤   记者从红十字会医院了解到,该院今年收治的烧(烫)伤患儿,最小的仅出生2个小时,最大的14岁,主要为1到3岁的幼儿。“大年三十出生的一名婴儿,因天气冷,家长在孩子旁边放了个暖水袋,没想到刚出生两个小时婴儿就被烫伤。还有一个出生两天的婴儿

  • 宝宝交通意外时的急救处理
    宝宝交通意外时的急救处理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们,孩子一般对危险的环境没有意识,因此一旦宝宝发生交通意外,家长们一定要做好正确的急救处理,以便让伤害降到最低。   急救处理方式   立即拨打急救中心电话。   呼叫宝宝名字、与他说话来判断宝宝是否仍有知觉,检查他是否完全清醒或是神志不清。   如果宝宝是清醒状态,在他情绪较为缓和后为他再作检查。   如果宝宝昏迷不醒,则需要用手轻轻张开他的嘴巴,检查里头是否有飞溅入口的物体。   查看宝宝是否还有呼吸以及失血和骨折情况。   如果宝宝的颈部或脊椎骨受了伤,千万不可移动他。   如果宝宝呼吸微弱或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   若是脉膊也停止跳动,则以心复法为他施救。   如何处理休克   让宝宝躺下,将其双脚抬高超过头部,有利于血液循环。   用衣服或被子将宝宝包裹起来,以保持体温。   宝宝昏迷不醒,但没有严重的皮外伤,就

  • 宝宝擦伤了,千万不要这样用创口贴!
    宝宝擦伤了,千万不要这样用创口贴!

    不少家长看到宝宝擦伤流血,就会立即用创口贴,算是对宝宝的伤口做了处理。可是,你知道吗?创口贴真的不能乱用! 【新闻事件】 7岁的小鑫躺在普外科的病床上,表情非常的痛苦,因为他不久前才实施了右足底脓肿切开术。尽管父母在边上不停的安慰他,并试图让他玩IPAD转移注意力,但是却根本无法减轻由于麻醉药效逐渐失去而加重的伤口疼痛感。 为什么小鑫会做手术?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上周六,小鑫学校放暑假,傍晚他爸爸带他去泳池游泳,上来的时候因为光着脚,不小心踩到了一根木刺,尽管伤口较深,但是出血并不是很多,所以小鑫爸爸就像往常处理伤口一样,拿创可贴帮他贴上了,没有进行其他的处理。 没想到三天后,小鑫的右脚却越来越肿,伤口部位也开始化脓,医师说要住院动手术切开,如果延误,恐要右脚都保不住。 小鑫妈妈表示后悔不已,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一块家庭平常用得特别

  • 宝宝意外受伤,你知道怎么急救嘛?
    宝宝意外受伤,你知道怎么急救嘛?

    对于我们来说,宝宝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危险。在我们想不到的地方和时间,宝宝可能就会受伤。对于我们来说,让宝宝远离各种危险的区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我们也要知道如果宝宝真的受伤,我们应该怎么办。 很多时候宝宝出事之后情况变得很严重,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不知道如何处理。如果我们知道正确的处理方法,就可以尽最大可能的帮助宝宝减轻痛苦,及时治疗。 烧伤、烫伤 宝宝天性活泼,稍不注意很可能就会被热水或者别的东西烫到。宝宝一旦出现烧伤或者烫伤,千万不要乱用药。 烫伤之后,应该马上离开热源,并且用凉水冲烫伤部位,直至烫伤部位疼痛不明显为止。这是烧、烫伤发生后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烫伤部位被衣服覆盖,一定要用剪刀剪开。不能拿紫药水、牙膏等产品乱敷。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应该立即就医。

  • 孩子割伤和擦伤的急救措施
    孩子割伤和擦伤的急救措施

      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遇到割伤和擦伤的现象是很常见的,那事故后的急救措施你做对了吗?如果还不知道如何做的话,就赶紧看看下文整理出的孩子割伤和擦伤的急救措施。   旧版急救法:   清水洗净伤口,并在双氧水中浸泡,不包扎伤口,让伤口自然痊愈。   新版急救法: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净伤口,检查是否有残留物留在伤口中,祛除残留物确保伤口干净。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尘会嵌入到创伤处。这不仅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而且会在伤口处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纸巾将伤口处的脏东西擦拭掉,即使宝宝哭着叫疼,你也不能忽略这个步骤。   2、用双氧水杀菌消毒早就过时了,因为双氧水虽能杀菌,但同时也破坏了帮助修复伤口的白细胞,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建议使用医院和药店出售的抗菌药膏,任何皮肤创伤,即使仅仅是轻微的擦伤,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3、使用纱布或绷带也是不错的方法,

  • 孩子气道异物的家庭急救措施
    孩子气道异物的家庭急救措施

      家长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最怕孩子发生意外,就那么几秒钟的时间孩子就很有可能把正在玩耍的小玩意放入口中,这样意外就发生了,这个时候家长们又应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下面的文章值得家长们看看。   异物阻塞呼吸道常发生于3~4岁的小孩或老年人,因其咽喉防御功能不健全或衰退,在进食或玩耍时口中含有瓜子、花生米、枣核、大块食物或其他异物,突然大哭或咳嗽后大口吸气时,异物会突然阻塞气道。这时病人立即不能说话,会用手伸向喉部表示哽咽窒息,表情惊恐万状,几秒内嘴唇和皮肤由苍白转为青紫,意识随即丧失。若不能在4分钟内解除梗阻,可因严重缺氧、心跳骤停而死亡。即使抢救成活,也会因脑缺氧时间过长,遗留瘫痪、失语、智力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尽快解除呼吸道阻塞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情况,应分别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首先拨打120,在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 宝宝急救方法有哪些
    宝宝急救方法有哪些

    “土方法”坑人!9岁女孩手指受伤,奶奶竟用花椒粉抹伤口致截肢!显然这样的“土方法”非常不靠谱,严重到需要截肢才能保命。 其实,贴创可贴难道不比撒花椒粉要强得多吗?为何就想不到呢。 思想上不开放,不相信科学医学,反而迷信“土方法”;人人口口相传,就能信以为真吗?愚昧无知本身不是一种错,但是拒绝正确认识医学而导致害人害己,会是一种难以挽回的痛。 1、鱼刺卡喉咙吞饭、喝醋? 鱼刺卡喉咙怎么办?肯定会有人这么说:喝醋、吞饭、吞一大口青菜,把鱼刺咽下去就没事了。 真的会没事吗? 事实上,这样做非常讲究运气。运气好的,鱼刺扎得不深能连同食物一起吞进肚子;运气不好的,食物会在下咽的过程中,把鱼刺往黏膜继续推进,只会让鱼刺扎得更深,甚至是刺穿主动脉,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正确做法: 小的鱼刺

  • 儿童食品安全常识有哪些
    儿童食品安全常识有哪些

      食品安全问题历来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人们在饮食上更加小心谨慎,尤其是做父母的,在给孩子准备食品时更是不敢马虎,下面,亲亲宝贝网小编为您盘点十大儿童食品安全常识。   常识一: 白开水是儿童的最佳饮品   饮白开水不光能满足儿童对水的生理需要,还能为他们提供一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饮料、营养保健型饮料,还是当前许多家庭热衷的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宜代替自来水作为人的主要饮用水。烧开的自来水冷却到25~35摄氏度,此时水的生物活性增加,最适合人的生理需要。   儿童,因为代谢快,对水的需求量相对比成人多,因此,对水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有喝饮料不喝水习惯的孩子,常常食欲不振、多动,脾气乖张,身高体重不足。   常识二:长期过量吃冷饮有损健康   一到夏季,许多小孩子都爱吃雪糕,3-6岁左右的孩子一般都不会控

  • 一口馒头就要了孩子的命,急救方法必须掌握
    一口馒头就要了孩子的命,急救方法必须掌握

    妈妈误操作,3岁男童被馒头噎死 三岁小男孩家住浙江慈溪,因为吃了两三口馒头而窒息而亡。当妈妈看到孩子似乎被馒头噎住的时候,拼命喂孩子喝水,却没想到,孩子没有喝下去多少水,脸色变得越来越青。 当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并跑到医院时,已经很长时间过去了,当医生检查时孩子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无奈医生只能宣布孩子已经死亡。 同样的悲剧一直在上演! 因为异物卡住喉咙险些窒息的事情不止上述一件,别的城市也在上演着相同的悲剧,有些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而生还,可是有些,却只能成为家长永远的痛。 男孩误吞钉子险丧命 一位装修师傅带着孩子在工地上忙碌,突然听到了孩子的哭声,转头看到孩子手上抓着一把钉子,知道孩子不小心吞了一颗进到肚子就立刻送往医院,幸好抢救及时,医生在孩子的食道中把钉子取了出来,如果再晚一些,孩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标签: 急救常识
  • 孩子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孩子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孩子淘气不懂事,在家庭意外事故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烫伤烧伤,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急救处理,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看,孩子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用凉水,赶紧冲   孩子可能会被热水、热粥、热汤等烫伤,也可能因碰倒煤炉等造成烧伤。一旦发生烫伤,要立即用凉水冲,使其降温。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将衣服扒开,要连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龙头下冲洗,降温。再扒开衣服检查其烫伤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烫伤的皮肤。所有动作要轻柔,同时要保持创面干净及水疱完整,创面要涂些烧伤药膏、抗菌素软膏,或用干净的布、衣服包裹伤处,转送医院。   另外还有几个事项值得注意   预防窒息:保鲜膜、塑料袋、花生都可能堵塞在孩子的气管里造成窒息。在吞入异物的情况下,如果异物刺激喉黏膜,则会引起剧烈咳嗽,并因反射性喉痉挛及异物阻塞而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鸣、失音、喉痛等。最严重的

  • 宝宝骨折后的急救与防护知识
    宝宝骨折后的急救与防护知识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朋友们,如果孩子发生骨折,一定要及时的做好急救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看宝宝骨折后的急救与防护。   孩子发生骨折时一般只会折断一面,称为经青枝骨折。不过,有时候孩子也会出现与成人一样的骨折。有时候一些骨折父母能一眼看出来,有些则要几天后才发现。如果宝宝的腿动不了,或者动腿时看起来很痛苦,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X光透视,判断宝宝是否骨折。   骨折的几种分类   骨折完全断裂的称为完全骨折。   仅部分拱裂开的称为不完全骨折。   骨折的断片在三块以上称为粉碎性骨折。   骨折断端刺穿皮肤,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无损伤、骨头不外露,与外界不直接相通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发生在骨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称为病理性骨折。   判断宝宝是否骨折   宝宝身体某部位有疼痛和压痛感,活动后疼痛有

  • 新生儿要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新生儿要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防窒息   不要睡太软的床,不要用大而软的枕头。最好给宝宝备一张小床,以免与大人同床同被睡眠,堵住口鼻。小床上也不要堆叠衣物、玩具,挂玩具的绳索和窗帘绳也不能靠近小床,以免套住宝宝的颈部。   防烫伤   喂牛奶时要先将冲调好的牛奶滴于手腕内侧试温;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宜在摄氏50度左右,要拧紧塞子用毛巾包好放在垫被下面,距宝宝皮肤10厘米左右。   防丝线缠绕指端   每天都要检查宝宝的手指、脚趾是否被袜子、手套或被子上的丝线缠绕,以免血流不通、组织坏死而死亡。   防动物咬伤   养猫、狗等小动物的家庭,应将其移到别处。平时要关紧门窗,以防动物钻进室内伤害宝宝。   防溺水   给宝宝洗澡时,不能暂时丢下宝宝去接电话、开门等,如果必须去,一定要把宝宝用浴巾包好抱在手里,以防意外。   防中毒   冬天室内生火炉一定要安装出气管道。

  • 鞭炮炸伤眼睛的急救措施
    鞭炮炸伤眼睛的急救措施

      爆竹崩伤眼睛,轻者眉毛、睫毛、头发烧焦,眼睑(眼皮)和面部皮肤、结膜、角膜的化学烧伤、热烧伤或异物伤,重者可致眼球破裂伤、眼内异物伤,甚至会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的损伤,如颅脑、胸腹、四肢的损伤,个别人可能因伤势过重而死亡。那么,一旦发生眼睛被炸伤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将伤者眼部、面部的污物及沙石颗粒等小心清除,可用清水冲洗创面。清水不仅能清除尘土等细小异物和血迹,还能使被灼伤的局部组织降温,并清除创面残留的化学物质,减轻进一步损害。如果皮肤表面形成水疱,不要将其碰破,更不要挑破。另外,水疱上不要涂龙胆紫等有颜色的药水、药膏,以免增加感染的危险。临床上经常见到涂着药膏的患者来就诊,医生为了观察和判断病情,要先将其清除,不但增加清创难度,还给伤者带来更多痛苦。   人面部的血管非常多,如果遇到小血管破裂引发出血不止的情况,可在就诊前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用力压住伤口,起到止血的作用。

  • 孩子被开水烫伤,奶奶做法让妈妈差点与其大打出手
    孩子被开水烫伤,奶奶做法让妈妈差点与其大打出手

    被吓到的奶奶并没有马上用凉水冲洗伤口和送孩子去医院,而是马上脱开孩子的衣裤,拿出牙膏和酱油往孩子身上涂搓,以为这样能减轻孩子伤痛,不料孩子哭得更厉害,伤口起水泡伴随红肿脱皮,吓得奶奶急忙求助邻居,邻居知道后第一时间拿出冰块往伤口敷,并将孩子送往医院。 医生处理了伤口后,严肃批评了奶奶的行为。孩子烫伤后第一时间要用冷水缓缓冲洗或者冷敷,且不能用冰块直接敷,要隔着布块冷敷,以免冻伤局部部位水泡受到感染。什么牙膏、酱油这些来敷伤口,根本是瞎扯。这些东西不单止没有缓解伤口的作用,且酱油这些本身不卫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其他一些不对症的药膏也会对伤口起到副作用,反而使创面更容易受到感染。用力涂抹更是加剧了伤口的疼痛和发炎。 听到医生的话后,妈妈在一旁和奶奶吵了起来,差点大打出手。经过劝解,奶奶也非常后悔,小刚由于伤口比较严重,需要留院观察伤口

    标签: 怀孕32周烫伤
  • 儿童颈椎脱位的急救措施
    儿童颈椎脱位的急救措施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当孩子出现颈椎脱位,千万要做好正确的急救措施,如果随便搬运,就会铸成大错,以致有生命危险,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儿童颈椎脱位的正确急救措施。   在骨折中,应特别注意颈部骨折的处理,颈椎骨折时,最重要的是不管怎么样,也不要搬动病人。如随便搬运,就会铸成大错,以致有生命危险。   急救措施   1.如果骨折时病人的意识已经丧失,最基本的紧急处理是保证呼吸道畅通(此时千万不要让头扭动,只让颏部向前伸即可)。若没有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儿童颈椎脱位的急救措施   2.当搬运颈椎骨折(高位胸椎骨折)病人时,要用门板或梯子作担架。千万不要让颈部活动,把毛巾、毛毯等放到头周围,用砖、石头等把头固定,避免晃 动。   注意事项   1.如果在骨折当时已把神经切断,那是毫无办法的。但是如果由于粗暴的搬动而切断了神经,那就太遗憾了。搬运时最好请专家处理

  • 宝宝误吃有害物质该怎么办
    宝宝误吃有害物质该怎么办

      宝宝误吃有害物质时妈妈千万不要慌,要正确的对待,还有必须让有害物质远离宝宝,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有一定要知道哪些东西宝宝不能吃,哪些能吃,这得好好学学啊,跟着我来吧。 硬币、小钮扣、玩具零部件,经常会被宝宝误吞到肚子里,这个时候,要怎么避免宝宝误食误吞呢?   徐怀宜:发现孩子联盟发起者。   发现孩子联盟是新浪超人气育儿博主组成的联盟,旨在探讨孩子关键期的成长。   4类物品容易让宝宝误食   食物隐患不容忽视   豆类、坚果、果核、果冻等   特点解读   ◆黄豆、绿豆等豆类,如果堵塞气管或支气管,吸收水分就会膨胀,堵塞气道,引致窒息。   ◆花生、瓜子、杏仁等坚果质地坚硬,不易嚼碎,不易消化,体积小,

  • 医生提醒:这6种“急救土方法”,相当于把孩子往医院里推!
    医生提醒:这6种“急救土方法”,相当于把孩子往医院里推!

    孩子突发小伤小痛总会让父母措手不及,去医院怕耽搁时间,于是很多家长就会病急乱投医,盲目采用民间的“急救土方法”,试图治愈或减缓孩子的病情。 大树老师提醒各位家长,以下这6种蒙骗了我们多年的急救土方,千万别再用了。 ▲ 孩子不是你的实验小白鼠 01 扭伤脚热敷——越敷越肿 错误做法:当孩子的脚扭伤后,大多数家长会茫然,到底是选择热敷还是冷敷?如果采取热敷,只会加重病情,加速血流失,脚踝变得更肿。 其实,我们只需要记住“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血遇热而活,遇寒则凝。 正确做法:在孩子脚扭伤的24-48小时内宜用冰袋或冰毛巾冷敷处理,消除周边血肿,起到镇静止痛的作用。受伤48小时后使用热敷,可加速消散淤血。 拿个小枕头,把孩子的脚踮高一些,也可以抑制出血。并且,扭伤时或者调养过程中,

  • 宝宝呛奶或溢奶的正确急救措施
    宝宝呛奶或溢奶的正确急救措施

      对于母乳喂养或者人工喂养的宝宝,出现呛奶或溢奶的现象很常见,因此,在这里,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们要做好正确的急救措施,下面请看相关详细内容。   呛奶或溢奶   食道开口与气管的开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所谓的呛奶。量大时会造成气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时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首先,平躺时如果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宝宝呛奶或溢奶的正确急救措施   其次,把手帕缠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再次,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

  • 儿童如何预防贫血
    儿童如何预防贫血

      防贫血 饮食调理不可少   要防贫血,饮食营养很重要,平日要注意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多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粗粮以及新鲜水果等,叶酸可使骨髓里的红细胞发育成熟。尤其是女性,在孕前及怀孕初期最好补充叶酸制剂,不但防贫血,还可防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此外,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动物血、鸡蛋黄、芝麻酱等。   女性孕中后期需额外补铁   为保证孕期及产后母子健康,女性在孕前及孕早期、孕20~32周需做血常规检查。此外,因孕中晚期胎儿从母体摄取营养增多,孕妇消耗的铁质会大大增加,因此,在孕25~26周左右,除饮食外应额外补充钙质和铁质。生产后,随着生产出血和哺乳,产妇也易出现缺铁症状。因此,女性要做好孕期及产后保健。   儿童调好脾胃可防贫血   关于儿童贫血,中医认为,除与营养不均衡有关,与脾胃功能也有很大关系。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

  • 孩子骨伤的处理措施
    孩子骨伤的处理措施

    上周六,郑州的王先生一家本想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未成想一家人在赶往郑州动物园的路上,坐在父亲电动车后座的5岁儿子小亮(化名)一不小心把脚绞在电动车后轮的辐条之间,造成脚部严重受伤,120急救中心把他送到郑州市骨科医院。   经诊断,小亮右脚皮肤大面积缺损,而且造成跖骨骨折,需住院手术治疗。郑州市骨科医院显微外科李红卫医师告诫年轻的父母,近期门诊中经常遇到3~6岁儿童被自行车、电动车绞伤脚、踝的病例。   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孩子的脚伸入车轮的辐条之间,踝、足在辐条的反复作用下轻者造成皮肤软组织损伤,重者将会造成肌腱、神经、血管损伤以及骨折、脱位等,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   孩子一旦受伤,家长首先应该将孩子的伤肢保持不动,有伤口时应临时包扎并立即送往医院。对于单纯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用活血化淤类药物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