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中暑后的5步急救法
    宝宝中暑后的5步急救法

      夏季天气炎热,经常会遇到小宝宝中暑的现象,对于小宝宝中暑,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尽早为宝宝做好急救措施,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宝宝中暑后的5步急救法,希望家长们能牢记这些急救方法。   第1步: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第2步: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或放进有凉水(不是冷水)浴盆里帮助降温; 宝宝中暑后的5步急救法   第3步:每隔10到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的饮料不能含咖啡因;但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第4步: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假如体温又上升,再重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可以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   第5步:如果效果不佳,记得要尽快向医院或专业人士求助。   【知识补充】   家中必备的儿童急救用

  • 小儿药物中毒如何处理 小儿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
    小儿药物中毒如何处理 小儿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

      小孩发生药物中毒该如何处理?   儿童时期药物中毒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家庭意外伤害,通常多见于2至4岁的幼儿,以男孩多见。因为此年龄段的小孩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又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如果药物或毒物保管不严,就会造成小儿误服而致中毒。   同时,由于小儿患病机会远远超过成人,用药的机会也超过成人,而他们的机体的介毒功能远不如成人健全,对药物的耐受力也远不及成人,尤其是婴幼儿,因而用药更易发生毒副作用。药物中毒多见于镇定安眠药、止痛药、镇咳药、抗生素、皮肤外用药、胃肠道用药等。   大多数情况下,诊断可依据毒物接触史及用药史,一般其特征性的中毒表现与成人类似。有时如中毒史不明确,患儿又不能准确叙述,或者诊治时已昏迷不醒,则临床诊断较困难。甚至有些药物中毒的症状和体征与常见的内科疾病相似,而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例如一个成人注射链霉素等药物发生毒副作用,可能先出现耳鸣、眩晕等症状,停药后可避

  • 新生儿缺氧可试试冷冻疗法
    新生儿缺氧可试试冷冻疗法

      英国剑桥郡彼得伯勒市威灵顿区女婴艾拉·安德森出生后在长达25分钟内没有呼吸和心跳。医生用一张特制的“冰毯”把艾拉的身体包裹起来,令艾拉的身体和大脑温度从37℃强行降至33.5℃,然后像这样将她“冷冻”了长达3天。艾拉的大脑因此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如今9个月大的艾拉已经奇迹般地基本康复。   这种“冷冻疗法”听上去既刺激又新鲜,很多读者对此也非常感兴趣。然而,记者了解到,其实用冷冻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因缺氧造成的脑部疾病,在国内已经开展多年。出生时严重窒息的婴儿,在其出生后6小时内作紧急降温治疗,可以使其中的大部分避免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留下脑瘫、癫痫或者终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出生缺氧,脑细胞“瀑布式”死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

  • 婴儿溺水急救
    婴儿溺水急救

      溺水后的抢救药争分夺秒,一旦宝宝溺水家长一定不要惊慌,更不要浪费时间自责,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为宝宝施救。   常见婴儿溺水原因   家长在给宝宝洗澡时,由于接电话或其他原因走开一会,宝宝无人看管导致溺水。   1岁内的婴儿运动协调能力尚未成熟,把头放入水盆、马桶等有水的容易也可能导致溺水。   宝宝户外玩耍时,家长一时疏忽未注意,宝宝不慎落入水池,河塘所致。   急救措施   立即将宝宝救出水面。   用手将宝宝口腔撬开,取出口中的呕吐物、污物取出。   解开宝宝的衣服,保持呼吸畅通。   按压宝宝的胸部,或抓住宝宝的腹部使其倒立,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让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   呼唤或拍打宝宝足底,看有无反应,检查溺水小儿是否清醒。   对于已经没有呼吸的小儿,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捏住宝宝鼻孔,深吸气,口对着宝宝的口吹气,吹

  • 常见的宝宝意外受伤正确做法,大多数父母都做错了!
    常见的宝宝意外受伤正确做法,大多数父母都做错了!

    但爸爸妈妈们要知道,不同的原因造成的不同伤口,处理方法也绝对是不一样的。宝宝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爸爸妈妈还是学这几个常见的正确处理方法吧! 跌、碰、撞导致的淤青 这应该是很多宝宝尤其是男宝宝的常态,身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块青。而当宝宝发现淤青后,妈妈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呼呼揉揉,要知道呼呼揉揉不但没有用处还会揉完更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现淤青后用手掌按压淤青处五分钟,如果发现有淤血的情况,可以用冰敷一下。 甩、刮、蹭导致的破皮 这会比淤青更疼一些,更多妈妈会吹吹伤口,然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擦擦伤口处,然后就等着自行痊愈了。其实妈妈最先做的应该是用清水冲洗一下伤口,然后再用碘酒、酒精消毒,最后涂上消炎的药膏再包扎上。 蚊虫等咬伤 这种虽然不会很疼,但是痒痒的很难受,妈妈心疼宝宝啊就会帮宝宝挠挠伤肿处。其实妈妈完全可以用肥

  • 小儿突发休克怎样救治
    小儿突发休克怎样救治

      休克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引起的严重综合症。它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创伤引起的功能紊乱之后,也可发生在大量流血、严重创伤、外科大手术、失水、烧伤、严重感染、过敏性反应以及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之后。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它们的症状基本上是相同的,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器官和组织缺血。病儿脸色苍白、四肢发冷、全身无力、口渴、出冷汗、呼吸急促而浅、小便减少、有时呕吐、精神不振、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如果未及时抢救,病儿就逐渐进入意识不清的状态而死亡。   小儿休克怎样急救?   让患儿平卧,解开衣服、领扣、裤腰带。患儿周围空气要保持流通,环境安静。脸色苍白者,卧时应把头放低,保暖,服一些温糖开水或盐水。可针刺或用手指甲压嘴唇正中穴(人中穴)使之苏醒,必须刻不容缓地将患儿送到医院急救。

  • 如果我们都学会使用汤勺牙签来急救----还会伤害多少孩子和病人!
    如果我们都学会使用汤勺牙签来急救----还会伤害多少孩子和病人!

    近日有一位上海的医生在飞机上,遇到一癫痫发作抽搐口吐白沫患者,医生使用牙签刺激穴位,患者醒来,飞机乘客一片点赞。 各类新闻媒体蜂拥而上报道正能量,这位医生一时间成为网红。 事件视频: 然而,此事也引起社交媒体空间一片争论,质疑医生的专业素养。 关于癫痫发作时的急救误区,以往都是掐人中、往嘴里塞东西垫着以防舌咬伤、甚至有人被折腾到心脏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 今日再增添神奇的牙签。 世界范围内的公开发表的相关指南文件,对于癫痫发作的现场急救,均强调不要做什么。 简译如下: 1、不要限制患者的活动(例如按压或捆绑) 2、不要往嘴里放置任何物品。 3、除非置于危险环境,否则不要移动患者。 4、不要给予任何食物(包括药物)或

    标签: 急救常识
  • 孩子烫伤千万别乱抹东西!一定要记住这些急救方法
    孩子烫伤千万别乱抹东西!一定要记住这些急救方法

    这两天冷空气比较足!赶紧把放角落里过冬的小太阳、电热毯、热水袋给准备好! 虽说这保暖三件套是好用,可是也隐藏了一定危机。孩子被烫伤的新闻也是时时有发生: 对于烫伤这件事,严重则夺人性命,稍轻微的让人看着也怪心疼。当孩子被烫到,一哭一闹,不少朋友慌张起来难免手忙脚乱,或是听信土方,把牙膏、酱油都往孩子身上抹。 STOP!这些治疗烫伤的偏方可千万别用在孩子身上,不然很容易会造成二次伤害的! 应对烫伤,正确的做法是“烫伤处理5字真言”: 一冲、二脱、三泡、四盖、五送。 一冲 立即用凉水冲洗至少15分钟。目的是中和余热,减低伤害。 二脱 冲够15分钟后,可以轻轻脱掉被烫伤部位的衣物,防止二次伤害。 如果衣物跟皮肤已经粘在一起了,千万不要强行脱下,

  • 冬季宝宝户外活动4大安全隐患
    冬季宝宝户外活动4大安全隐患

      冬天是一个残酷的季节,寒风冻雨大雪,是这个季节最常见的气候现象。在冰冻肆虐的节气里,宝宝的室外活动安全尤其要引起重视。   一般而言,冬天幼儿室外活动主要有以下的安全隐患:   1、寒风。   在北风地区,冬季的寒风风力不仅凛冽,而且持续时间长,是重大的季节性安全隐患之一。寒风过于猛烈,使宝宝在室外活动时容易摔倒、容易迷失方向,以致于滋生安全事故。同时,寒风也容易让宝宝着凉感冒,是季节性疾病的肇始者之一。   2、冰冻。   冰冻对于宝宝室外安全的影响严重程度常人皆知。在冬季,由于冰冻,路面干滑,幼儿经常摔倒,宝宝的外伤大多皆因此而来。   尤其值得提醒的是,因为冰冻,湖面及河面容易结冰,一些喜欢滑冰幼儿很可能会在结冰的湖面及河面上活动,这极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件。   3、暴雪。   暴雪过后,路面极易变得冻滑,而暴雪之后的大雨,更易使路面变得更加湿滑。冬季路面冻滑或

    标签: 户外活动
  • 孩子运动扭伤的急救措施
    孩子运动扭伤的急救措施

      如果孩子运动不当,很容易造成肢体的扭伤,因此家长们要随时为宝宝做好急救措施,以便尽快恢复,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孩子运协扭伤的正确急救措施方法。   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子及下腰部。发生在下腰部的扭伤,就是平常说的闪腰岔气。   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急救措施   1.在运动中扭伤手指,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但一般没有准备,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孩子运动扭伤的急救措施   2.如踝关节扭伤,首先是要静养。用枕头把小腿垫高。可用茶水或酒调敷七厘散,敷伤处,外加包扎。   3.腰部扭伤也是要静养。应在局部作

  • 谨防宝宝坐车时的意外伤害
    谨防宝宝坐车时的意外伤害

      现在家里的条件都好了,很多家庭都有车,所以,父母们都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带宝宝出去玩玩,那么这时要注意宝宝的安全了,当爸爸在刹车的时候,你要注意宝宝安全,那么宝宝坐车有什么安全隐患呢?   当遇有急刹车时,宝宝颈部极易受到过大的惯性冲力而造成伤害。宝宝与成人相比,头部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使颈部受力更大,尤其是未满周岁的小宝宝,骨骼更是十分脆弱,其颈部更易受到致命性伤害。   调查显示,目前有近五成以上的爸妈带宝宝驾车外出时会把宝宝绑在副驾驶座上。其实,汽车前排座椅的安全气囊对成人来说是安全的保障,但对宝宝来说却非常危险。因为宝宝的肌肉骨骼较成年人脆弱得多,气囊张开时的冲击力足以造成宝宝胸部肋骨骨折等险情的发生。   无论是坐私家车还是公共汽车,多数爸妈都习惯抱着宝宝乘车,以为这样很安全。事实上,当汽车在50公里的时速下发生碰撞时,车内物体的重量将猛增30倍,意味着一个体重

  • 宝宝被动物咬伤后的急救方法
    宝宝被动物咬伤后的急救方法

      很多家长喜欢为宝宝养一些宠物,但是一旦照顾不周,宝宝就有被咬伤的危险。未雨绸缪,为了在宝宝被咬伤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措施。   宠物身上往往会存在一些病毒,一旦被咬伤或者感染,可能引起发热、头疼、淋巴肿胀、喉咙发炎、疱疹等病症。   比如老鼠喜欢吃带有奶味的婴儿嫩肉,当熟睡的宝宝突然啼哭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宝宝,看看有否被老鼠咬伤。被老鼠咬伤的伤口很小,容易被忽视。由于老鼠能传播多种疾病,故被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咬伤后,应及时处理。   (1)用清水冲洗伤口,把伤口内的污血挤出,再用双氧水消毒。   (2)尽快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3)松鼠、家鼠都可以携带狂犬病病毒。正常人被疯动物或可疑动物咬伤后,注射狂犬病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 儿科医生宝宝烫伤、灼伤的正确和错误的处理方法!
    儿科医生宝宝烫伤、灼伤的正确和错误的处理方法!

    宝宝烫伤、灼伤的地方不似割伤、划伤那样会流血,让人触目惊心,但是伤害可能更大,如果处理不当,特别容易留疤。当宝宝不幸被烫伤或者灼伤了,家长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避免让伤害扩大化。 烫伤、灼伤的处理方法 如果皮肤是红色或者有水泡,说明伤的比较浅,可先处理再送医院。 1、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伤处,或者把伤处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钟,快速降温。如果宝宝太小或者受伤面积大,则不宜浸泡太久。浸泡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意识不清或叫不醒,要马上送医。 2、将包裹伤处的衣物除去,最好用剪刀把衣物剪开再除去。如果衣服已经跟皮肤粘连在一起了,不要强行扯开,去医院让医生来处理。 3、如果需要送往医院,则应该用干净的布覆盖伤口。 如果皮肤呈焦黑、瓷白或者炭黑色,质地硬如皮革,说明灼伤很严重,要直接去医院。

  • 宝宝中暑后的紧急处理5步骤
    宝宝中暑后的紧急处理5步骤

      炎热的夏天,中暑现象随处可见,但对于小宝宝来说,因为没有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不强,没能及时向大人传达自身状况,中暑更容易发生,如果宝宝中暑了,该如何处理呢?   中暑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天,但其他季节宝宝穿衣太厚或空气不流通也可能引发中暑。2岁内的宝宝语言能力弱表达能力差,爸妈要留心观察,一旦宝宝啼哭不止,食欲不佳有先兆中暑症状后,爸爸妈妈就不要掉以轻心,赶快按以下步骤处理:   STEP1: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STEP2: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或放进有凉水(不是冷水)浴盆里帮助降温;   STEP3:每隔10到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的饮料不能含咖啡因;但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STEP4: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假如体温又上

  • 1岁女童溺死水桶,事发时家中3个大人!这样急救是错误的!
    1岁女童溺死水桶,事发时家中3个大人!这样急救是错误的!

    如果你还以为溺水只会发生在泳池、水塘、湖泊、河边,那就真的是大意了。对于平衡能力不好,很容易失去重心摔倒的宝宝来说,任何积水,哪怕只有几厘米深,也可能会导致溺水,而这有时只是你转身开个门的功夫。 有了宝宝后,很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习惯,都可能会变成致命的风险,比如总是开着的马桶盖,比如一些习惯节俭的老人,用完了水总舍不得倒掉,想留着二次利用。这个问题,在年糕会自行移动身体后,糕妈就一直在给家里的老人洗脑,“绝对不要省这点水!”“装水的脸盆和水桶都是非常危险的东西!” 一遍遍的强调、洗脑,只因为我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谁能想到,最可爱的宝贝,竟然毁在了一盆洗脚水上!? 别让宝宝离开你的视线,1秒钟也不行! 宝宝的心思妈妈永远猜不透。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浴室或其他任何有水的地方

    标签: 溺水急救常识
  • 宝宝脱臼时的急救处理方式
    宝宝脱臼时的急救处理方式

      众所周知,当孩子的关节受到外来强力撞击,就会发生脱臼,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好正确的急救处理呢?本文就来告诉大家宝宝脱臼时的急救处理方式 ,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最常发生脱臼症状是肘内障,就是关节肌肉脱离,如果家长突然拉扯孩子的手,或是跌倒时拉他,都可能发生脱臼。   一旦发生脱臼后,有时可形成习惯性,所以在拉手时,务必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判断是否脱臼   突然用力拉宝宝的手,或两手悬挂地游玩时,很容易发生意外。   手松弛无力地垂下。   不会拿玩具或汤匙。   这时要找外科医生治疗,大多会立即痊愈。   急救处理   最好的外置法是由整形外科治疗。用三角巾固定患部后送往医院(外科),经医生复位后   患部会立即愈合,虽然没有后遗症,但是容易成为习惯性脱臼。

  • 宝宝抓到啥吃啥,为什么?怎么破?
    宝宝抓到啥吃啥,为什么?怎么破?

    我们应以宝宝的下一个发育阶段为目标来设想问题,考虑误吞异物的防范对策,做好完全的准备。 误吞异物,基本上100%的宝宝都会发生 新生儿躺卧的时期虽说还不会移动,但是已经会拿起身边的东西塞进嘴巴了,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也要注意被子、枕头等不要覆盖宝宝的口鼻。 妈妈的项链,塞进小嘴 宝宝钟意闪闪亮的东西。外出闹脾气时,总是抱着他,让他摸着我的项链,很快就能心情好转。回家换衣服时将项链随手放在了桌上,一转眼就被小宝塞进了嘴巴,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如果刚才没看到的话……结果真的无法想象! 不见了的小熊尾巴在宝宝便便里出现了 宝宝爱上啃小熊的手机链,等我注意到时,小熊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不会吧……没想到那天真的在便便里出现了。还有在他1岁的时候,在某个店里,宝宝津津尤为地啃着糖球的外包装,不一会包装上就给宝宝啃出了一个洞,糖浆全漏出来啦。 坐立开始了 看到的世界大不同,好奇心

  • 夏季宝宝中暑的急救措施
    夏季宝宝中暑的急救措施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朋友们,当您的宝宝在夏季如果出现会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加快,神智不清,甚至抽搐,宝宝很可能是中暑了,当宝宝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积极进行紧急救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宝宝中暑的有效急救措施都有哪些?   宝宝中暑紧急救护   1、立即把宝宝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冷气的房间休息。   2、解开衣服,用湿毛巾擦试全身降温   3、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如喝含盐的饮料和凉开水 夏季宝宝中暑的急救措施   4、还可口服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夏季饮食防暑热   炎夏即将来临,天气炎热,室内外温度都明显升高,且人体的阳气在这个季节特别旺盛。如果机体内过盛的热量不及时发散,超过了人体的耐受能力,就会出现伤暑、中暑等现象。   人们如何才能过一个“凉爽”舒适的夏天呢?首先不能长时间处在室外或高温环境,平时多喝凉开水,以多

  • 遭遇危急时刻,急救科医生会这么做
    遭遇危急时刻,急救科医生会这么做

    网友杨彧:小时侯见过有人晕倒,大人们围了一圈,有个大婶在使劲掐那个人的人中,后来那个人就醒了过来。掐人中,到底是不是个有效的急救方法呢? 点评: 掐人中是坊间广为流传的方式之一。时至今日,在深圳及惠州地区的急救员培训及考核步骤之中,急救员达到现场时除了常规的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之外,还会对患者进行掐人中的操作。 掐人中属于一种疼痛刺激,如果是由于癔症等良性因素所致的患者晕厥,那么掐人中可能可以刺激患者苏醒,但对于脑血管意外、室颤之类的高危情况,掐人中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举动,甚至在有假牙或者牙齿松动的患者,掐人中可能导致牙齿脱落而进一步导致窒息,因此,掐人中绝对不是一种急救手段,充其量只能作为判断患者是否有反应的外界刺激而已。 正确判断患者反应的步骤,应该是用力拍打患者双肩并分别在其双耳高声呼叫,没有反应后可认为意识丧失,再判断患者呼吸情况,并决

    标签: 急救常识
  • 父母须知:宝宝意外伤害的9个急救措施
    父母须知:宝宝意外伤害的9个急救措施

      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使他们常常在“危险”的边缘盘桓,而“陷阱”往往就隐藏在我们家中。于是,尽管父母小心翼翼,却仍避免不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让宝宝经受皮肉之苦。所以,察觉这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安全漏洞,才有可能把宝宝的居家隐患降到最低。   据我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而那些重度伤残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所承受的身体痛苦和心灵的创伤,并不亚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这些“灾难”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中发生的,尤其是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走路不稳、平衡感不好、判断力不足,内心的底气又特别的足,幼稚而自信,常常因莽撞而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因此,父母与其等到出了问题再回过头来后悔、内疚,不如事先揪出隐藏在家中的安全隐患,彻底堵死危险的陷阱。   一:坠落   从宝

    标签: 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