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方这么不靠谱,你们居然都在用!
    偏方这么不靠谱,你们居然都在用!

    很多人都听过民间偏方,也在使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那么这些偏方真的可行吗?有没有什么危害? "烫伤了怎么办?赶紧抹点牙膏",相信这是很多人认为的"常识",但它却是个错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错误的的"偏方",例如流鼻血仰头、吃维生素来驱蚊等,都经常被人们当做正确的行为。下面这些不靠谱的偏方一定要了解,别再傻傻的信了。 奶奶在孙子烫伤处涂抹牙膏致伤情加重 刚学会走路没多久的多多平时由奶奶照看,一天他趁奶奶上洗手间的功夫跑到饮水机前玩耍,一不小心碰到了热水的开关,多多的左手臂被热水烫了一个泡。李婆婆立马找来牙膏涂抹在多多的手上,过了半个多小时,发现多多的手越来越红肿,李婆婆顿时吓坏了,立即将多多送到附近的社区医院。 医生介绍说,烫伤后涂抹牙膏是错误的行为。牙膏很容易使渗出液积聚,滋生细菌,发生感染

    标签: 儿童护理护理
  • 家长注意,手足口病进入高峰期!
    家长注意,手足口病进入高峰期!

    近日,孩子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成妈也收到后台妈妈留言咨询有关手足口病预防的常识。 现在成妈就给大家总结了关于孩子手足口病的一些日常小知识,妈妈们记得收藏起来哦。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特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大多数症状轻微,预后好,但少数重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凶险,特别是EV71感染引起的,死亡率较高。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的孩子很多会出现“流口水、嘴巴疼、厌食”, 孩子口腔内长有疱疹或者溃疡,因疼痛不愿吃饭。 还有些幼龄的孩子认知不清,会表述“牙疼”,其实到医院一看口腔粘膜和咽峡部均有疱疹或溃疡,这些其实都是因为感染了手足口病。 还有少部分患儿感染病毒

  • 宝宝掉下床怎么检查 留意5大现象
    宝宝掉下床怎么检查 留意5大现象

    宝宝掉下床怎么检查没事?很多宝妈担心小宝宝不小心摔下床,会不会出脑震荡,宝妈该怎么检查宝宝是否无事? 孩子从沙发上掉下来,还是那种“吓死妈妈”的后脑勺着地!当时我是又气又恨!会不会摔出个脑震荡? 听到“咚”一声,很多宝妈的第一反应是:一个健步冲上去,心疼地抱起哇哇大哭的宝宝...... 但,这样做很!危!险!因为在不了解伤势的情况下,冒然抱起宝宝,有可能会对脊椎、四肢等造成二次伤害! 第一步:2个观察很重要!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静观10-20秒: ① 观察精神状态 如果宝宝马上清醒大哭,安抚后又跟没事儿人一样去玩了,说明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 这也是为啥有经验的宝妈,看到宝宝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水,稍微可以放宽心了...... 注意:如果宝宝不哭不闹,出现意识不清、呕吐、口鼻流黄色液体或血

    标签: 儿童护理护理
  • 出现这4个征兆,要对宝宝特别照顾!
    出现这4个征兆,要对宝宝特别照顾!

    宝妈们密切关注孩子的状况,一丁点动静都能牵动宝妈的内心,如果你家的宝宝出现这4个征兆,一定特别照顾好宝宝! 做妈妈的最怕就是孩子生病,尤其是1岁前的小宝宝,不会说话不会准确表达。有时候发烧了、病情严重了才发现。其实,婴儿虽然小,但在患病前,常有一些征兆。父母应该具备一些常识,加以注意,以免耽误了宝宝的病。 情绪改变 健康宝宝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哭不闹。 若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的情况,大多是要发烧了; 若目光呆滞、两手握拳,是惊厥的先兆; 若两腿屈曲阵发性哭闹、翻滚,是腹痛的表现; 若嗜睡、呕吐、脖子发硬,则有可能发生大脑的病变。 饮食改变 宝宝突然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可能是发烧; 不断打嗝、放屁,且气味酸臭,表明宝宝消化不良;

    标签: 儿童护理护理
  • 宝宝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宝宝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原标题:孩子身体有3个“变化”,是脾虚积食了,不要“拖”,及时调理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孩子的饮食逐渐向营养、多样化转变,“脾虚”、“积食”的问题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家长的视野中。脾胃协调运作从食物中获取营养,运用到身体活动、发育中,但是孩子发育速度过快,常常超过脾胃的承受范围,就会出现脾虚、积食的现象。 一旦孩子经常积食,脾胃虚弱,就意味着身体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孩子往往体质差、发育慢。我儿子今年4岁,比邻居家哥哥还小两个月,个头却已经超出他一大截了。那个孩子是从挑食,饭量小,三天两头闹肚子疼,不是便秘就腹泻。 前两天跟邻居聊起孩子,她又叹气:这一冬天没断生毛病,也每亏待他,怎么体质就这么差?我觉得不只是体质的问题,建议她带孩子去检查一下,果不然,孩子是脾胃虚弱了! 孩子经常积食,看这3点“变化”,不要

  • 宝宝“春捂”要有度,并不是越多越好!
    宝宝“春捂”要有度,并不是越多越好!

    “春捂秋冻”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所说的“春捂”,就是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这个说法,对于宝宝来讲是否可行,爸爸妈妈需要知道一些科学、正确的认识。 对宝宝来说,“春捂”的3大好处: 抵御风寒:春季万物复苏,人体也一样,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冷风会长驱直入,使宝宝感到寒冷。 适应季节变化:初春时节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光顾,忽冷忽热,宝宝无法抵御冷暖变化,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抵抗春季病: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虚侵袭宝宝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捂”要有度 春天天气多变,就像小孩的脸,所以过早脱掉棉衣,换了薄薄的春装,宝宝很容易着凉感冒的,所以要

  • 孩子学走路,宝妈千万别帮倒忙!
    孩子学走路,宝妈千万别帮倒忙!

    孩子学走路时,宝妈帮倒忙了吗?在宝宝学步期里告诉你,到底该做些什么?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小区里、街心公园里,遍地都是学步的娃啊,闷了一冬天,终于能拉出来遛了。关于娃走路的问题,也明显多了。下面看看如何教会宝宝学走路? 我娃9个月就会站了,现在1岁还没迈出第一步,这正常吗? 宝宝1岁3个月了,还没学会走路,需要干预吗?同月龄的宝宝都会走了呀! 平时带CC下楼玩,看到的尽是“帮娃”走路的大人们。拎着的、搀着的、拽着的,可怜了一把老腰啊。 咱们写过很多关于大运动的文章,唯独走路是不建议过度干预的,尤其不能提前“帮孩子走路”。 这不仅会剥夺孩子感知自己平衡能力的机会,牵着走路还可能拉伤宝宝,导致上臂脱臼。 但,一些学步期的里程碑可以帮妈妈们大致了解宝宝学习走路的每个

  • 总结:带宝宝要掌握35条小技巧!
    总结:带宝宝要掌握35条小技巧!

    当有了孩子之后,家庭生活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重心也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对于一些新手爸妈来说,照顾孩子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手忙脚乱。这里给爸妈们列出35个照顾宝宝常见的小技巧,让你省时省力照顾好宝宝! 年轻的爸爸妈妈可以收藏着,作为育儿的新攻略。 1、睡袋一定要穿无袖款 2、套脖的泳圈严重伤害宝宝颈椎 3、再正规的婴儿游泳水也是循环用 冬天传染病多 尽量在家洗 4、新生儿不要用手套 影响智力发育 5、新生儿不要挤奶头 绑腿 剃睫毛 6、猕猴桃 橘子 菠萝 芒果易过敏 1岁内宝宝慎吃 7、奶粉宝宝4个月加辅食 母乳宝宝6个月加辅食 8、夜间睡觉要关灯 否则影响宝宝免疫力 9、1岁以内宝宝每天以奶为主 奶量600-800ml

    标签: 儿童护理护理
  • 说宝宝不爱洗澡的99%在瞎扯,真相就在这里!
    说宝宝不爱洗澡的99%在瞎扯,真相就在这里!

    洗澡温度 婴幼儿皮肤娇嫩,水一定不能太烫,38-40度即可,温度低了水很快就会凉,过高又会让宝宝难以下水,一旦烫到,让宝宝以后不愿意下水洗澡,就得不偿失了。 洗澡时间 研究和实践表明,让宝宝最舒服、最不易抵触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水温也不至于很快凉,而且长时间泡在水里,春季干燥,还会让宝宝皮肤容易失水。 洗澡步骤 ①洗前温度调好,可以开电暖气或者浴霸,等温度上来之后再给宝宝洗,注意,洗的时候一定关上浴霸,避免强光伤害宝宝眼睛。 ②洗澡水要完全盖住躺下来的宝宝身子,有褶皱平时擦不到的地方,如手足腿弯,股沟,一定要好好除垢。 ③及时给宝宝擦干水,可以适当涂一些润肤霜,防止皮肤干燥,再穿上舒适的衣服,告成。 洗澡这些不得不注意的东

    标签: 怀孕33周
  • 这4个辅食添加误区,宝妈你中了几个?
    这4个辅食添加误区,宝妈你中了几个?

    宝宝断奶后,很多宝妈就会给宝宝添加辅食了,而关于辅食添加,很多宝妈往往会进入误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哪些方式是辅食添加的误区吧! 1用汤泡饭 父母觉得汤水的营养价值高还能将饭变软,所以经常喂食宝宝这样的饭,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汤中只有小部分的养分,而更多的营养还是在肉里,长期吃汤泡饭的宝宝会给胃部造成严重的负担。 2注重主食导致营养不均 宝宝断奶后爸妈只注重主食以烂饭、各种米粥、面条等变换花样,给宝宝吃如鱼、肉、菜、豆制品则比较少,这样违反了营养的平衡摄取,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3水果代替蔬菜 有些父母发现宝宝不爱吃蔬菜,造成大便燥结,于是就用水果代替蔬菜让宝宝食用。 这样做并不能缓解宝宝的症状,蔬菜中特别是叶状蔬菜中所含的纤维素和

  • 太可怕!这种慢性疾病专挑城市孩子下手
    太可怕!这种慢性疾病专挑城市孩子下手

    冬季是鼻咽喉疾病高发的季节,冷风一吹儿童医院的门诊就挤满了看病的孩子。冬天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家中习惯性使用暖气空调,常闭门窗,让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灰尘,螨虫,如果家中有宠物,宠物的毛发等都会刺激孩子的鼻黏膜,让宝宝没有感冒也一直在流鼻涕。 小心过敏性鼻炎 孩子经常在早起时擤鼻涕,爸爸妈妈就要警惕过敏性鼻炎了。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高达7.83%~20.42%,大部分是城市里的孩子。城市的空气环境相对乡村污染比较大,特别是在冬季患上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比较多。过敏性鼻炎病因主要是因为冬季天气干燥,鼻黏膜在粉尘等杂质刺激下慢性充血导致过敏反应。门窗紧闭的室内,空气中的粉尘,螨虫等含量不断增高。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还没完善,容易患病,家长一定要警惕。过敏性鼻炎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影响极大的慢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危害 患

  • 新生儿的5个特殊生理现象 不需要去医院
    新生儿的5个特殊生理现象 不需要去医院

    新生儿特有的特殊生理现象有哪些?关于新生儿护理,0~7天的小宝宝们,很容易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甚至看起来有点吓人,很多新手爸妈都会乱了分寸,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是正常表现,比如以下 这5 种异常现象,新手爸妈就不需要太担心!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生的最初几天体重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的幅度不会超过出生殊生理现象时,不需要着急送医院,白浪费钱!体重的 10%,7~10 天后便会恢复出生时的体重。 体重下降是初生宝宝的普遍现象,宝宝出生后,脱离了羊水的浸泡,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加上呼吸时的水分损失和宝宝大便、尿液的排除,体重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如果加上宝宝有呕吐,摄入量少,体重减少还会更明显些。 2、生理性黄疸 80% 的新生儿在出生 2~3 天都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称为新生儿生

  • 夏天给孩子吃冷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夏天给孩子吃冷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夏天大家都想喝些冰的食物,想要降暑,那么你知道夏天给孩子吃冷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夏季,烈日炎炎,冷饮香甜、凉爽,口感好,孩子们尤其爱食用。适量吃些冷饮可达到降温解暑的作用。殊不知吃冷饮过多,对身体有害无益。 那么,冷饮食用过量对孩子有哪些危害?怎么健康的食用冷饮?帮妈总结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各位家长。 食用冷饮过量的危害 1.引发咽喉炎 咽喉部位是细菌聚集的地方,冷的强刺激,会使咽喉部位的血管急剧收缩,口腔唾液减少,降低杀菌能力,诱发咽喉炎。 2.引发肠胃炎 胃喜暖不喜凉。突然的寒冷刺激,使肠胃血管过度收缩,血流量减少,抑制消化液分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降低消化吸收功能。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可造成孩子腹痛腹泻,严重的还可发生痢疾。 3.降低食欲 冷饮中主要成

  • 坚持四件小事,保证你的孩子睡的更香!
    坚持四件小事,保证你的孩子睡的更香!

    很多宝妈们都在找方法让宝宝睡得更香,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灵验呢?坚持四件小事,保证你的孩子睡的更香,身体更棒! 带孩子还真的有很多小技巧要学习,今天启蒙小哥就来给大家分享众多宝妈都赞同,都一直说好的四个睡前小技巧!只要你能坚持,保证你的孩子每天都睡得很香,身体很棒! 第一:每晚喝牛奶 每天晚上喝一杯牛奶,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不但对于孩子好,对于大人来说也是不错的!首先牛奶富含钙质,孩子正在处于生长期间,他的骨骼发育需要非常夺得钙质,牛奶刚好满足!并且牛奶还是助眠神器,所以睡前和一杯简直再好不过了! 第二:每天热水泡脚 泡脚的习惯在孩子还特别小的时候,没必要做!但等到孩子稍微长大一点了,没听晚上给孩子泡脚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但可以缓解孩子一天的疲劳,还可以让孩子的睡眠质量提高很多! 第

  • 宝宝出现什么情况是过度喂养了?
    宝宝出现什么情况是过度喂养了?

    这几天同事青青说她家孩子不知道为啥总是无缘无故哭闹,并且吐奶的次数明显增多,这可把小两口吓坏了,赶忙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们,宝宝很健康,只是由于孩子吃的太多出现积食的情况,以后只要注意就可以了。其实对那些缺乏喂养经验的新手宝妈来说,如果宝宝出现这4种情况,可能是过度喂养了,宝妈千万别大意。 1、 宝宝的大便出现异常 对很多宝妈来说,通过宝宝的大便状态来判定孩子的健康状况是一项必学的本领,因为宝宝体内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通过大便来表现出来,比如:当宝宝的大便呈现绿色并且有泡沫时,这就说明存在过度喂养的情况了,孩子已经出现了积食的情况,这时宝妈一定要适当减少喂养量和次数,否则宝宝的消化系统会出现问题。 2、 排便次数和排便量都出现减少的情况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特别是对那些年轻的家长来说,当小宝宝出生时再也不会准备一

    标签: 儿童护理护理
  • 1岁后用奶瓶竟有这么多危害?4步让宝宝学会用杯子!
    1岁后用奶瓶竟有这么多危害?4步让宝宝学会用杯子!

    很多宝宝一直用的是奶瓶,到了断奶的年纪却还在用奶嘴,那么宝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宝宝戒掉奶嘴这种玩意呢?1岁后用奶瓶竟有这么多危害?4步让宝宝学会用杯子! 经常看到很多宝宝两三岁了还在用奶瓶,甚至有的都上幼儿园了还抱着奶瓶不撒手。 一直叼着奶瓶,不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对宝宝的身体也有不小的危害,让宝宝学会用杯子喝奶喝水很重要。 今天,丁香妈妈就请来了育儿研究咨询师汤维,让她来跟大家聊聊如何让宝宝学习用杯子。 为什么宝宝要学会用杯子?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在 1 周岁的时候应该逐渐停止使用奶瓶,15 个月之前戒断奶瓶。宝宝长时间使用奶瓶有众多隐患。 1. 龋齿风险 很多宝宝喜欢用奶瓶喝睡前奶,甚至含着奶嘴睡觉,乳牙总泡在奶里,龋齿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2. 发胖风险

  • 新生儿护理细节,宝妈清楚吗?
    新生儿护理细节,宝妈清楚吗?

    新生儿护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关于新生儿护理细节,宝妈清楚吗?宝宝出生后,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各个方面都需要大人们的细心呵护。但总有些细节容易被忽视,下面这几点你做到了吗? 新生儿护理细节 1、婴儿床也有安全指标 床栏杆要高于60厘米,栏杆的空隙大约为2.5-6厘米。空隙太小容易卡住宝宝的胳膊和腿,空隙过大又容易滑出来。栏杆上最好包上纯棉的床围,并保持清洁。 2、床垫不要太软 床垫太软会影响宝宝的脊柱发育。宝宝的婴儿床里不要堆放衣物或玩具,尤其是宝宝的头部处,以免堵住口鼻导致窒息。 3、不要用定型枕 刚出生的宝宝,脊柱平直,平躺时后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如果枕头垫高了,反而容易使脖颈弯曲,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 4、不要总把宝宝抱在怀里 宝宝的骨骼生长很快,如果长期抱

  • 宝宝的第一个月
    宝宝的第一个月

    第一个月的宝宝的日常护理   宝宝在第一个月里,一天约有20个小时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充足的睡眠能促使机体分泌大量的成长荷尔蒙,帮助宝宝健康成长,因此这时期的日常护理重点是为宝宝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但还有其他问题需要注意:   宝宝有头垢怎么处理?   宝宝头垢又称“脂溢性皮肤炎”,是一种黄色油性的结痂,好发生在婴儿的两鬓、头皮、耳朵后侧、眉毛等处。脂溢性皮肤炎虽然不影响健康,但看上去不雅观,父母都想把它去掉,下面介绍两个简单的方法:a.用维生素B6软膏,即搽于宝宝头皮上,脂溢性皮炎很快就可消失。b.或者用维生素B6片剂,研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菜子油拌匀后,搽于患处,经数小时或隔天后可清除,再用温水洗净。   宝宝是否该

  • 给孩子喂药,宝妈做对了吗?
    给孩子喂药,宝妈做对了吗?

    给宝宝喂药,宝妈你做对了吗?冬天生病的孩子变多了,下面看看给宝宝喂药要避免这几个误区,宝妈知道吗? 谁家的宝宝,都免不了有生病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怎么给宝宝喂药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的准妈妈由于育儿经验不足,常常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触犯到几个常见的误区,导致宝宝吃了药效果并不明显,或者是引起什么并发症状。 下面就是新手妈妈在给宝宝喂药过程中非常容易触犯的几个误区: 1.进口药比国产药好,中药要比西药好。 首先,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国产药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引起了国人对于“中国制造”的恐惧心理。 很多人一方面觉得中国货不安全,不能给宝宝用,另外一方面又寄希望于外国产品高端,卫生,监管严格。 但实际上,国外的产品质量如何并没有准确的保障。 即使有了过硬的保障和可以信赖的国外大

    标签: 儿童护理护理
  • 奶粉喂养有讲究,这5大误区你有做过吗?
    奶粉喂养有讲究,这5大误区你有做过吗?

    有些妈妈母乳不足,或是因为疾病等原因,而选择给宝宝喂奶粉。冲调奶粉也是一门技术活,稍不注意就陷入了误区。 误区一:先加奶粉后加水 先加奶粉后加水,实际加水量会少于要求的水量,奶水浓度一般较高;再者,先加奶粉后加水,奶粉容易结团,溶解不均匀,不利于消化。 正确做法:根据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先往奶瓶中加入温水,然后取适量的奶粉加入奶瓶中。 误区二:选择纯净水或矿泉水冲调 纯净水不含杂质或细菌,也不含各种无机盐,缺少了普通自来水中含有的矿物质;而矿泉水则刚好相反,矿物质含量多且复杂,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正确做法:使用经过净化、煮沸、冷却到适宜温度的白开水最为合适。 误区三:水温过高 婴幼儿奶粉中有不少热稳定性较差的营养成分,如果使用较高温度的开水冲调奶粉,容易流失营养。

宝宝护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