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
  • 批评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虽小,“面子”可不小!
    批评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虽小,“面子”可不小!

    谁还不犯几个错啊?这是“教育无大事”系列的第二个故事,一个关于“面子”的故事……孩子有没有面子?有。孩子有多在乎“面子”?应该没有大人那么在乎吧。小孩嘛,忘性大,嘻嘻哈哈一天就过去了,昨儿丢的面子,第二天也许就不记得了。 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女儿上幼儿园之后,就不用尿不湿了,但偶尔还会尿裤子,“控尿”意识没有完全建立,有时玩得太专注,就会忘记上厕所。 这不,晚上,她在幼儿园的小伙伴毛毛到我们家做客。她们两个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忽然,毛毛大叫起来:“怎么回事?怎么湿乎乎的!” 我闻声赶来,原来是女儿又尿裤子了,一定是看动画片太入神忘记了。毛毛看着自己裙子被打湿,哇哇哭了起来。 我有点生气,因为看电视之前,我还专门提醒过她不要因为太入神忘了上厕所,便忍不住跟她算账:“妈妈刚才是不是有提醒过你?你为什么老

  • 用生活完成教育,孩子的独立性原来应该这样培养
    用生活完成教育,孩子的独立性原来应该这样培养

    悠悠妈带孩子越久,越觉得育儿是由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言一行拼成的。我一直反对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待幼儿,而提倡用生活完成教育——这句话听起来相当宽泛,其实里面包含了无数的生活细节。今天我希望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大家分享几个我生活中带孩子的实例。 1. 适时“示弱”,给孩子担当的机会 我们知道,孩子到了大约1岁半到两岁时,会经历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事事被大人包办,而希望自己亲自去尝试,他们会强烈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开门,自己按电梯等等。 孩子出现这样的自我意识是好事,也是儿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顺着孩子的意愿顺水推舟,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变得越来越独立,能力也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发展;而如果我们频繁打压孩子的尝试意愿,因为各种为了自己方便的理由,不给孩子尝试的自由,他们则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渐渐失去掌控感,依赖大人为自己做主,不敢表

  • 我有一个好办法要送给每个怕输的孩子!
    我有一个好办法要送给每个怕输的孩子!

    生命中最痛苦的事不是输,而是我本可以,却没有去尝试。我的同学唐小安论相貌,不算出众;论学历,不算顶尖;平时,也没听她跟领导走得多近,但她总能得到器重,升职加薪也都赶上趟了。原因就是和其他同事相比,她身上多了一股不怕输的拼劲儿。 有一次,客户无意间说最近正忙着跟人谈一个合作项目,小安不失时机的追问:已经签合同了吗?有没有可能让我们公司来做呢? 对方有点尴尬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已经有意向单位,都谈得差不多了。一般人到这儿也就止步了,但小安没有,她连夜写了一份计划案,第二天一大早给人家送了过去。 客户看了方案,有点为难的说:还是有点问题啊……小安坚定的接过话茬:没关系,你只要告诉我什么问题,我来改。即使我们没合作也没关系,至少我努力过了啊。 就这样,小安愣是把这个不可能的单子变成了囊中物。 小安告诉我:她今天的拼劲很大程度是受小时

  • 教育孩子不能不顾孩子感受
    教育孩子不能不顾孩子感受

      家长的权威不是靠“吓”的   妈妈下班了,打开家门,就看到:多多正边吃晚饭边看电视,手里还把玩着不少的玩具。奶奶则端着饭碗跟在多多身后。   放下背包,妈妈说开了:“多多呀,刚才妈妈在楼下看到警察叔叔了。他告诉妈妈,正在找不认真吃饭的小宝宝,要把不乖的宝宝抓到警察局里去。你怕不怕警察叔叔?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警察局关起来!”   晚饭后,妈妈看到多多玩得太兴奋了,在小区里跑来跑去的,出了不少汗。妈妈又说道:“多多,医生阿姨要来抓你了!快过来,穿衣服。不然,让你到医院,打针!”   点评:生活中,有的家长会借用“警察”、“医生”、“小偷”等这些特殊职业人物的权威,“威胁”孩子吃饭、睡觉。也许一时有效,可长久之后,孩

  • 孩子从小有这四种表现,长大以后肯定会特别心疼妈妈
    孩子从小有这四种表现,长大以后肯定会特别心疼妈妈

    当小生命越过千山万水,风尘仆仆地投奔我们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即将接盘的是个天使,还是让人抓狂的恶魔。但是如果你家孩子从小就经常有这几种行为的话,以后肯定会知道心疼妈妈。 一.和你一起收拾欠揍的老公 没有孩子之前,和老公吵架的时候,你总是以眼泪结束战斗;有了孩子之后,有些妈妈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只要老公惹你不高兴,小家伙就会马上打老公替你报仇,和你一起收拾欠揍的老公。 二.舍得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你 很多小孩子都是有点“小自私”的,只要是他们喜欢的东西,谁都别想要过去。但是遇到妈妈就不一样了,比如每次吃水果的时候,会从碗里抓出来先让妈妈吃,看见你吃完了,还会再分给你一点儿(食物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宝贵哦),但是换成其他人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啦。 三.特别缠人 现在很多孩子是家里的老人帮着抚养

  • 什么原因引起孩子不专注?宝宝不专注怪谁呢?
    什么原因引起孩子不专注?宝宝不专注怪谁呢?

    宝宝不专注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引起孩子不专注?不少父母都发愁自己的孩子做事不专心,可是,孩子的不专心是天生的吗?孩子的专注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月的孩子也能专注地用脚踢床上的小吊铃好一会儿,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专注力也会增长。很多孩子玩沙玩水的时间能够持续1个小时,甚至更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内驱力所引发的冲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家长不干预,大部分孩子都会是一个安静而专心的孩子。 但是,如果成人缺乏耐心,不能让孩子做主,如果不能细心观察分辨孩子的状态,你就会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看看,也许这样的小误区就发生在你旁边。 不分时机的关心 嘻嘻在地上快乐地搭着积木,玩得正兴高采烈的时候,奶奶拿了杯

  • 两岁宝宝惹不起,什么是可怕的两岁?
    两岁宝宝惹不起,什么是可怕的两岁?

    两岁宝宝惹不起,爸妈该怎么办?为什么很多宝妈吐槽两岁宝宝惹不起?下面看看什么是可怕的两岁? 每个养娃的家长,看着宝宝一天一天的成长,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但是,看到自家孩子各种奇葩行为的时候,父母就直呼:这孩子是来讨债的吧! 先说说我家的两岁奇葩侄子吧! 关于吃饭: 吃米饭的时候,小侄不喜欢米饭里放菜,必须分开吃。而且还要每个人都和他的一样,否则就不吃了或者就开始闹,谁也别想吃饭。 关于睡觉: 睡觉的时候,必须让我哥给他唱歌,否则拒绝睡觉。而且,必须让爸爸妈妈牵着他的左右手,在左右脸颊亲一下才愿意入睡。 关于游戏: 和大人玩游戏的时候,谁输了必须贴纸条,不贴不行。刚开始也觉得好玩就愿意陪他玩,但是没想到,每次游戏都是这种玩法,说有一种更好的惩罚方法,就是不愿意用。

  • 宝宝入园,怎么样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第一次分离?
    宝宝入园,怎么样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第一次分离?

    1、这几天,大家都在谈论孩子入学的问题。 特别是面对孩子第一次入园。 父母甚至比孩子还要紧张。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 而有的孩子却被分离焦虑包围着,久久难以适应呢? 这常常跟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有关。 从孩子出生开始。 他们的内心就一直在接收父母给予的爱和心理养料。 这样的爱不是我给你吃,给你穿,照顾好你一日三餐,让你不生病,能够健康的成长就是爱。 单单只有这样的爱是不够的。 2、还记得前几天带儿子去医院做入园体检。 我提前告诉了他,“会抽血哦!你怕不怕?” “我不怕,但是痛不痛?” “有一点痛,就像被针扎了一下,不过一下子就过去了。” 然后他信心满满地去排队。 前面有两个小

  • 别对孩子说“数到3”!99%的父母都犯了这个错...
    别对孩子说“数到3”!99%的父母都犯了这个错...

    孩子越长大,越有自己的主张。有时你让他动,他偏不动,于是很多家长发明了“数到 3 ”,强硬地让孩子服从。然而,孩子因害怕而屈服,这绝对不是教育的本质。有时候,父母不是气孩子不听话,而是气自己说话失去了权威。 曾经听很多父母谈论:“假如,你的孩子听到你吩咐他做事后,不立即照办,你会怎么做?” 说法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三种: ① 跟孩子数数,“1、2、3……” ② 不再跟孩子争论,自己去把吩咐孩子做的事做好 ③ 强制命令他立马照你的意思做,并让他承担不照做的后果 之前,我对这个话题一直保持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很多年前,我自己都是个孩子,只是观察爸妈如何教导我,并找爸妈教育时的漏洞,来让自己受益,而爸妈对我通常采取的是前两种方法。 现如今,当我遇到自己的孩子不

  • 父母有做好孩子的榜样吗?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做这4件事
    父母有做好孩子的榜样吗?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做这4件事

    父母有做好孩子的榜样吗?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小编今日要提醒的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做这4件事,做一次伤害一次!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生活在一个健康、有爱、温暖的家庭环境中,这样孩子的身心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这个健康的环境是需要父母共同去营造的,如果家长经常当着孩子做这4件事的话,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1. 吵架 中国有句古话叫“家和万事兴”,可是总有些父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个不停。可能父母会觉得自己已经把最好的爱都给了孩子,所以即使吵个架也没什么。其实,在孩子眼里,永远都希望父母是恩爱和谐的,这对孩子来讲比什么都重要。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里,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也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自卑甚至是冷漠,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 是父母却像朋友?亲子关系暗藏危机
    是父母却像朋友?亲子关系暗藏危机

    「像朋友般的亲子关系」一直是许多人理想中的育儿方式。但其实这种关系很可能会妨碍到小孩的自立能力喔!接下来就和我们一起来思考看看这是为什么吧! 像朋友般亲子关系所隐藏的危险性 一、小孩会想要讨好爸妈 像这种朋友般的亲子关系中,有时会发生小朋友想要迎合父母的情况。还处于想去公园里大玩特玩的年纪,却怕弄脏了妈妈买的衣服而被骂,这些情况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以父母的喜好为优先,就会夺去小孩的自主性,严重的话,小孩长大后很可能就会有拒绝上学的情况。 虽然父母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遇到危险,但请仔细思考「什么事情能够让孩子笑着渡过每一天」,这比什么都还重要。 二、小孩变成父母的谘商师 像朋友般的亲子关系中,也有小孩变成象是父母的谘商师一样。忍不住和孩子讨论自己和丈夫的关系,甚至和孩子讨论自己的新恋情,这种觉得什

  • 搞“破坏”: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搞“破坏”: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搞“破坏”: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宝宝一天天的长大,父母苦恼地发现,他们开始对房间里的东西好奇,开始进行无意识的破坏,气急了就忍不住下手教训孩子。其实,破坏是孩子创造力萌芽的体现,父母应小心加以引导,而不是盲目地扼杀掉。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新鲜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不料,这位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ldqu

  • 怎么样陪一岁小宝宝玩的同时开发宝宝的智力?
    怎么样陪一岁小宝宝玩的同时开发宝宝的智力?

    游戏,表面上看是在跟孩子各种玩,但每个游戏的背后却是对宝宝动作、技能和认知等方面都能得到锻炼的一种有趣的形式,除了有良好的亲子互动,还可以观察孩子哪个方面的能力强一些,哪些能力弱一些。 比如喆,从小大动作发育超前,10个月就会走路,和喜欢运动的爸爸一起,这方面的能力更是得到了强化,但精细动作却要落后于同龄小朋友。 记得8个月的时候上早教课,有一节课程是让小朋友抠开附在冰格上面的保鲜膜,抠开的就可以吃到冰格里的小零食,很多小朋友都可以伸出食指,一个手指头抠了,但他还是处于满手运作的状态。 所以呢,在游戏中,我就可以侧重和他多和他玩一些锻炼精细动作的游戏。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家宝宝的状态,来搭配游戏。或者可以做一个日程表,把每天打算进行的游戏记下来。 大动作发育 1、障碍攀爬 1岁的宝宝爬得已经很利索了,

  • 家长们,你给自己的家教打几分?
    家长们,你给自己的家教打几分?

    都说父亲决定了孩子能飞得多高,而母亲决定了孩子能飞得多远,因为,父母的言行决定了孩子未来! 也就是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给他营造什么样的家庭氛围。这3种家庭教出来的孩子,长大了肯定有出息! 1、夫妻恩爱的家庭 最近看过《爸爸去哪儿》的朋友们,应该都很喜欢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吧。 爸爸陈小春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发飙,妈妈也是娱乐圈著名的“呛口小辣椒”,可没想到这对暴脾气的爹妈,竟生了个性子很慢、又爱笑的温柔宝宝。 节目里陈小春经常对儿子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儿子走得慢,他一点面子都不给,大声吼,“快点!” 很多人被陈小春愤怒的一吼吓到,包括看电视机前的大米妈,可Jasper竟然淡定的反问爸爸:“你能不生气吗?”爸爸当即愣住,向儿子认错。 不仅面对爸爸的情绪Jasper能淡定应对,面对弟弟

  • 宝宝2岁了还不开口说话,是有自闭症吗?
    宝宝2岁了还不开口说话,是有自闭症吗?

    孩子有自闭症,还是语言发育迟缓,要如何区分?下面这篇文带你了解一下,才知分辨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其实很简单! 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是不会说 自闭症的孩子是不想说 自闭症孩子则是能够交流,但是不主动去交流,容易产生心理阴影,难以走出 语言发育缓慢不能自由交流,孩子在其它方面属正常。2岁儿童自发表达的词汇量少于30个,多为语言发育迟缓。 家长们可参照下图 判断孩子是不是语言发育迟缓 不管孩子语言发育是否迟缓都能用。 用陪伴替代手机 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玩得开心,甚至也提供手机给孩子,有些小孩年纪才两三岁,手机玩得比大人还熟,结果患上语言障碍! 在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家长应该多陪伴,用语言、肢体教孩子说话和行为,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尽快掌握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孩

  • 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和家长有关系吗?如何培养宝宝专注力?
    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和家长有关系吗?如何培养宝宝专注力?

    研究发现,宝宝的注意力随着视力的逐渐形成而产生, 宝宝最初的注意力只有7秒钟。专注的宝宝在长大后往往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宝宝满月以后,就可以逐渐开始对他进行专注训练。母亲是训练新生儿注意力的最佳人选,因为比起别人,宝宝更爱看妈妈的脸、听妈妈的声音。一般来说,宝宝在吃饱后1小时左右会有10-20分钟的清醒时间,这时是训练新生儿注意力的最佳时期。 导致宝宝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竟然来自家长? 培养宝宝的专注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帮助宝宝很好地去学习。那么,导致宝宝注意力不集中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主观地去打搅,而这件事情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当宝宝很认真地独自的愣神、思考的时候,当你打扰到了他,都是对他注意力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 爸爸妈妈们要记住,无论宝宝在干什么,当他的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一定要让他独自把这件事先完成了。哪怕他

  • 孩子作业天天到半夜,成绩却倒数,为哪般?
    孩子作业天天到半夜,成绩却倒数,为哪般?

    很多家长们明明看到孩子很努力的在学习,但是成绩却往往不如意,这是为什么呢?家长们有没有分析过是什么原因呢?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说孩子在家做了很长时间的作业,可等到了学校,老师检查,却发现,要么稍微涂鸦了一点点,要么什么都没有做。家长特别困惑,明白孩子在房间里做个不停,怎么老师的检查却几乎什么都没有呢。 这种现象就是孩子“假认真”造成的,他们看上去在做个不停,可到底做了多少,只有孩子自己心底清楚。为此,许多学校要求任课老师把每天的作业单通过家校通、微信圈、QQ群发给家长,恳请家长逐一检查,以便第二天收上来的作业能够有一些质量。可惜的是,可能是文化程度有限,许多家长没有懈怠,逐一检查,殊不知,孩子的脑袋瓜灵光得很,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把作业题填满就行了。难怪一些老师抱怨,怎么可以这样,十条到有九条错,不如不做。

  • 宝宝游泳的好处有哪些?比其他孩子聪明的多?
    宝宝游泳的好处有哪些?比其他孩子聪明的多?

    宝宝游泳的好处有哪些?宝妈知道宝宝游泳的好处吗?为什么很多家长都说,为什么游泳的小孩要比其他孩子聪明的多? 宝宝离开妈妈的羊水,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里不像妈妈的肚子里,他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会没有安全感。 而游泳时,水的按摩作用会让宝宝的身心得到抚慰,宝宝就会觉得身心舒适和精神放松,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 帮助消化、改善睡眠 游泳时身体不停的运动与水波的冲击等作用,让宝宝身心舒适,精神放松,婴儿的和胰岛素的水平显著升高。 因而增加了肠胃的蠕动,促进新生儿食物消化吸收,从而增加食欲,更全面的吸收营养。 另外游泳还会消耗一定的体力,所以,游泳后宝宝睡得更好,有利于建立有规律的睡眠。 促进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 游泳能有效地促进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宝宝的潜能,为提高孩子的情商、智商打下良好

  • 错过了父母的有效期,付出再多也是徒劳
    错过了父母的有效期,付出再多也是徒劳

    做父母的也是有有效期的?父母的有效期是哪个时间段?下面来看看父母的有效期也就短短几年,错过了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 自从生孩子当妈以后,周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年轻人就是要出去挣钱,要不然时间长了别人不是说你懒,就是嫌弃你不上进”。有时候我自己也会犹豫,直到后来一个当老师的阿姨跟我说“孩子还是自己带着好,我们总以为,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事。但殊不知正如食物有保质期一样,当父母也是存在有效期的。”听完以后,我对于暂时全职也就释然了。 现如今,熊娃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虽不能说比同龄人聪明吧,但至少是个不缺爱的孩子。而我身边不少朋友则开始发出这样的感慨: 真想让时光倒流,把孩子从头再养一遍。 可惜时间不能倒流,再有经验也白搭。 很愧疚,总感觉对不住孩子,这些年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好想时光倒流,努力去做一个

  • 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关系中的冲突,是为了表达,而非打败对方。不准孩子哭,不准不快乐,不能让孩子去体验自己的情绪,也不能鼓励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的情绪没有学会成长,但是我们的年龄却慢慢的长大了,越大越被情绪牵着走。 昨天去参加孩子幼儿园的家长会,很多家长讨论说,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哭就焦虑得不得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每天送孩子来学校,孩子赖床磨蹭的时候,自己就焦躁的不要不要的。自己情绪一上来,孩子的情绪也下不去。怎么办? 其实,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那就先从自己开始说起吧。 有次因为外出工作了一周,很多事情堆积着待处理。那天早上,想着女儿可以早点起来,早点送她去学校,然后我就刻意早点开始我的工作。但是她就是不起床,尽管后面醒了,她还是不想起来。起初我还是有点耐心的,但看着时间越来越晚,大概从八点钟开始,一直拖到了九点多。 我开始有点小情绪了,想着反正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