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香气对改善孩子的情绪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沐浴液或洗发水时可适当考虑对香气的选择。 橘子味:能缓解不安和急躁,让孩子安静下来。 香草味:会让孩子脑中出现妈妈微笑着从烤箱里端出香喷喷的蛋糕的情景。 薰衣草:有助于宝宝睡眠,能让哭闹的幼儿平静下来。 桃子味:对于因阅读困难、孤独及坐立不安的孩子来说,桃子的香气可以让他平静很多。
孩子是否合群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培养逐步取得的。所以,为了使孩子成人后有个良好的人关系,就需要从孩提时代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注意尽量多地提供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其实孩子从三、四岁以后,就有了与小伙伴相处的愿望,此时孩子与家庭成员的交往需求已扩大到周围的环境和更多的小朋友。如果家长阻止孩子的这种社交行为,就是对孩子的压抑,日久天长会使孩子形成孤僻性格,一旦与人相处自然就会不合群。此外,一些自尊心过强和过弱的孩子在集体中也会感到不适应。自尊心强的就会看不起别的小朋友,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也会胆小、懦弱,缺少与小伙伴交往的信心和兴趣。即便勉强在一起也常是不欢而散。那么怎么能帮助孩子合群呢? 首先,父母闲暇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去串门,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陌生环境,并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个与生人谈话的机会。 其次是父母应允
“您关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吗?”,每一个家长在这个问题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肯定的回答:“是的,我十分关心我孩子的健康问题,只要孩子少生病,能吃能玩身体健康,那我就谢天谢地了”。这一类型的回答代表着普天下许多人的健康观,对“健康”的理解停留于“身体好,没有疾病”这层含义中。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阐明这样的定义:“健康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这儿既要求人的身体素质好,又要求心理品质健全,还进一步要求要有较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幼儿的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从广义上讲,凡是心理活动几乎都存在着健康与不够健康的可能性。譬如幼儿的心理问题,若一个孩子总是生活在快乐无忧的情绪中,则这种心境是健康的。反之,若他生活在缺乏父母适度的爱,生活在不和睦融洽的家庭中,久而形成恐慌、自卑、冷
孩子的任性常常引起家长的担忧。但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的任性。孩子“乖”、“听话”,虽然“讨喜”但未必都是好事,而孩子任性、执拗,虽然教育起来麻烦但也并非都是坏事。社会生活经验证明,那些小时候犟头犟脑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有主见、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因此,父母对待任性的孩子不要过于急躁。 怎样对待任性的孩子?大多数任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有一定程度的韧性。父母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加以诱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例如,有的孩子喜欢拆卸玩具或家中的一些用具,尽管父母批评他,甚至动手打他,也制止不住他拆东西的欲望。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拆东西,这是因为他的头脑中有个“为什么”的
发现孩子说谎,家长总是很气愤、很失望。不过,我们做家长的,是否想过孩子有时也是“迫不得已”呢? 儿子刚上小学,他爸脾气暴躁,动不动儿子就会被教训修理一番,时间一长,儿子就很怕他。一天晚上,我偶然发现儿子的抽屉里有一支很漂亮的钢笔。我问他:“钢笔是哪来的?”儿子瞅瞅我,又瞅瞅他爸,低声说:“别人送的。” 睡觉前,儿子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刚才说的是谎话。”啊?我紧张地望着儿子,儿子却吞吞吐吐地说:“妈妈,别告诉我爸,他会打我的。”我再三保证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儿子才告诉我他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怕爸爸说他乱花钱打他,所以才谎称是别人送的。 看着儿子胆怯的样子,我是又心疼又生气:“儿子,有时候,你自己认为的错事并不像你想像得那么严重,实话实说,你爸不会打你的!”儿子说:“我知道了,不过有时候当着
楠楠今年6岁,在幼儿园的例行体检中,医生发现这个长得胖乎乎的女孩双乳下面有硬块,老师打电话让楠楠妈带她去看儿童医院的“性早熟门诊”。在医院拍了片子,发现她的骨龄已有8周岁,医生建议打一种延缓发育的进口针,每月一针,直到楠楠满9岁。 “否则楠楠有可能长不到1.5米,而且身体发育会远远超过心理发育,这会对她的心理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晚饭桌上,楠楠妈与楠楠爸互相指责对方是导致楠楠“性早熟”的“罪魁祸首”— 楠楠妈受指责的理由是:整天带着楠楠看男欢女爱的电视连续剧,使她受到超前的“情爱启蒙”;经常给楠楠吃炸鸡汉堡、炖鸽子汤。 楠楠爸受指责的理由是:溺爱女儿,专买反季水果给孩子吃,什么冬天的草莓、葡萄,春末的橙子和桃;说黄段子从来不避女儿;还有整天带着女儿去啃鸭颈…… 专家认为,导致儿童“性早熟”的缘由主要有两
儿童教育专家:过多地让孩子当花童,容易唤醒孩子的性意识 “昨天看见海海在小区花园与几个小孩玩,突然他在小女孩的嘴唇上快速地亲了一下,太让我吃惊了!”龙女士称,这都是让儿子多次去当花童惹的祸,她向同事表示今后再不让儿子去当花童了。 龙女士儿子海海今年6岁,在南方花园双语幼儿园读学前班。“从3岁起,海海就常被邀请去当婚礼的花童,一年总有三四次,今年已参加了三次。”龙女士称,今年五一,公司同事结婚,儿子又去当了花童。“晚上睡觉,平时他都是亲我脸颊,但那次他要亲我嘴唇。我说亲嘴唇不卫生,会传染细菌,他反问我为啥新郎新娘都是亲嘴唇呢?” 张女士也遇到过类似事情。张女士的儿子阿健今年5岁半,一直参加幼儿园的绘画兴趣班学习。上个月同班的一个女生过生日,阿健画了一张卡片送她,完了非要张女士在卡片上写“结婚证”三个字。
这家托儿所的小沼光枝对婴幼儿的性教育十分关注,她参加了性教育研究会,并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她有了很大的长进。以前,在指责摆弄性器的男孩时,她总是说:“小鸡鸡是个肮脏的地方,不能用手摆弄。”现在改为“小鸡鸡是个重要的地方,不能用脏手去触弄。”她召集孩子的母亲,并指导她们说:“性教育的第一步是注意对身体的清洁,内衣裤不干净是不行的,因为不洁的内衣裤会诱发孩子性自慰。” 东京一家托儿所的保育员美子4年前经常巡查午睡的零岁儿,她发现有一个小女孩睡觉时脸朝下,身体微微耸动着,一看便知是自慰行为。从那以后,她开始注意这类现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0岁至2岁的婴幼儿中,平均有20%的婴幼儿有这种行为,有的甚至把性器按在尿布、坐垫上通过搓弄以自慰。这家托儿所把出生后六个月至一岁零八个月的婴儿均称为零岁儿。以下是几个实例: 例1:一位一岁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专家提醒,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
最近,我们在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习成绩优秀、考试名列前几名的尖子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了。 尖子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我们发现部分尖子生为了保持在班级中的考试名次,竟然对同学封锁复习资料,对其他同学的请教,表现出厌烦情绪;有的尖子生对班级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漠不关心;有的甚至对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也非常冷漠。二是在班级中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有些尖子生在同学面前傲气十足,看不起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有的对教师品头论足,不服管教,不时给任课教师出“难题”。三是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有的尖子生比普通学生更害怕考试,面对统考等大型考试往往紧张、焦虑,而一旦考试失利,就很难走出失败的阴影。 鉴于尖子生存在着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加
我们曾经掩耳盗铃,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于是一代一代在黑暗中摸索,造就了大量的不幸人格、不幸婚姻和不幸家庭。决不让下一代继续在黑暗中摸索———这是我们刚生下孩子那一刻的信念。 然而“真正与孩子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才发现空有一腔壮志不行”。必要的知识和正确的方式将使针对婴幼儿的性教育成为可能。 面对呀呀学语的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育方式的主体。 你越是极力回避的问题,往往越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是“热爱答案”的。孩子下意识的一些举动和语言,如果你怒斥他(她),孩子只会是恐惧加上更多的疑问。 记得在学雷锋号召节约的年代,6岁的我在街上拾到一粒糖豆,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交给姥姥,在孩子心目中,糖豆是一个最好的东西,把它拾回来就是最“大”的节约举措。本想姥姥会大大地表扬我一番,不想招来姥姥一顿怒骂。后来明白大人的心思是怕孩子乱拾东西吃了中毒,但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勇敢的品质,但有些孩子胆子却很小。比如有些孩子每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就往往会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长期下来,这会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缺乏独立性,甚至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及性格病态的发生。 有些父母往往会在这种情况下训斥孩子,说孩子是“胆小鬼”,甚至给以处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胆小状况,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与成年人一样,关键的问题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应付恐惧,而孩子们却还不知道。”因此,父母应细心观察,找出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消除恐惧,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
一些小孩子有时候看起来凶巴巴的,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肯定是曾经有人这样对待过他们,所以他们在一味地模仿。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的父母经常忽视他,经常不在他身边,对他过于严厉和苛求,或者总是动手打他也会使小孩子变得有时候面露凶相。 大多数小孩子有些时候都会很好斗,他们表现在言语上,或者表现为攻击冲撞其他的小朋友,而且往往这些小朋友都比他年龄要小。儿童心理专家们认为,小孩子的挑衅行为,欺负弱小者和破坏性行为是另一种哭喊着寻求帮助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小孩子自己的错。所以,父母应该不去责怪他,而是试着今后及时发现他挑衅前的征兆,然后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千万不要惩罚他或者打他一顿,这只能使他更倾向于暴力行为。 父母的态度要坚决,明确告诉他你们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如果他继续这样,爸爸妈妈将拒绝他的任何要求。但是如果他有所
“近两年东莞市民对自闭症的认识增进了不少,致电咨询的人也日益增多,但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咨询时小孩都超过8岁,已错过了2~6岁的最佳治疗时机。”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教导自闭症儿童的叶老师近日向记者说道,希望家长在小孩有自闭症相关症状时,尽快到医院确诊,以便及时治疗。 6岁后才治疗效果较差 小海6岁才会叫爸爸,如今10岁仍没学会叫哥哥。据介绍,小海4岁前,父亲张先生一直以为孩子不过是发育缓慢,过几年就好了。之后看小海不爱说话,在幼儿园读了4年学习成绩仍不理想,张先生又以为小海智力有障碍,无药可医。9岁时,小海在普通学校读1年级,读了两年仍然只知1+1=2,不知2+2等于4。在老师的推荐下,张先生去樟木头某私立特殊儿童学校周应新老师处咨询才知道小海患的是自闭症,但10岁才来救治已太迟了。 周应新是特教工作者,在东莞市樟木头某私立特教学校教育自
“我是一个8岁女孩的妈妈,最近频频看到暑期‘少女妈妈’增多的相关报道,作为一个女孩的妈妈,我也很茫然,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才可以保证她健康地长大。最近看到新闻晚报报道性教育夏令营,我又担心孩子现在还没这方面意识,让她去了反而促使她更关注。” 近日,一位母亲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她的困惑和担忧,也是许多开始有意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年轻家长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但到底应该从何时开始?怎样进行?健康周刊记者专访上海儿童心理学专家、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桑标为您解答。 第一关键期:幼儿园 人生第一个性教育的关键期 和多年前的放任自流不同,现在很多父母开始有性教育意识,只是不知道应该从何时开始,有的人则以为要等到女孩来例假,男孩长胡子等身体发育信号出现再开始“顺水推舟”地进行性教育。但桑标教授表示,人生第一个性教育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一般来说,爱嫉妒的孩子情绪变化快,一会儿幸灾乐祸、得意忘形,一会儿又咬牙切齿地打人、骂人或搞恶作剧,一会儿又自怨自艾,意气消沉。孩子的嫉妒心理,虽然不像成人那样表露得充分,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就必然会引发行为障碍。尤其是嫉妒心强的孩子更使父母担心,所以如何正确地疏导孩子的这种负面情绪,是父母们亟需关注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6岁的玲玲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一个周末,玲玲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两岁的儿子到玲玲家玩,妈妈很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开心地逗同事的儿子玩耍。刚开始,玲玲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没过多久,她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的,她觉得受到了冷落。 于是,玲玲开始大声唱歌,可没人注
当我像往常一样对着5岁的儿子大声呵斥:“快点收拾玩具,看你到处乱扔像什么样子!”儿子却一动不动,嘴里还嘟囔着:“我就喜欢放在这里,不用你管,你根本就不爱我!”接着,他飞快地冲进房间并且“砰”地一声用力甩上房门。 我吃了一惊,想立刻就把他从房间里揪出来狠狠地揍一顿,但理智阻止了我的冲动。过了十几分钟,我的情绪平复下来,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儿子说我不爱他,他难道真的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他?他为什么感觉不到我的关爱?我回想自己刚才的言行——口气生硬、粗暴简单,换个位置,我自己也会难以接受。难怪儿子会认为我不爱他。 在年幼孩子的意识中,他不能领会到父母埋藏在心里无言的爱的信息,是因为我们作为父母的没有用行动更明确地传递感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孩子感
父母亲总是会问: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着自己在马桶上大小便?是不是越早学,就学得越快呢?已有多位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在马桶上学习大小便,年龄不是主要的关键,而是孩子生理与心理方面的成熟与发展。 一、生理方面的条件 孩子是否能够学会如厕,生理方面的成熟是最基础的条件,一般包含以下要素: 孩子可以灵活地运用双脚走路,能够蹲与坐,并且可以自己安静地玩玩具一段时间,这表示他的肌肉与神经系统已经发展能够控制自己大小便的程度。 直肠括约肌发育比较完全。 膀胱控制能力有所增加,能够隔30分钟才需要尿尿。 当这些生理方面
您是否有这样的疑问,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养育方,为什么一个乖巧听话,另一个却桀骜不训叫人头疼?或许,你觉得奇怪,同样是刚刚出生的宝宝,几乎还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什么有好带,有的难带?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每个婴儿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都是完全相同的,在长大以后才会有各种不同的性格,是后天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所塑造出来的。但是现在人们已经注意到天生气质对个人的行为及个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可以用九种特质来区分每个孩子的不同。这些特质是孩子出生时就存在的,并且对其婴幼儿、儿童时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甚至可能延续的成人阶段。 这九种特质分别为: 规律性——生理功能、日常作息的规律程度。 活动力——孩子是好动还是好静? 坚持度——能够不受打扰而持续一件活动的程度。 注意力分散度——容易被外在事物或新环境时是接近还是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