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升入大班后,我们将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孩子进入小学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孩子一生之中的一个转折,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小幼衔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在幼儿园大班开设《离园倒计时》主题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参观,初步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使用的学具及基本的常规,有期待入小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习惯。 在幼儿园里我们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帕上。从小幼衔接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入小学,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要自己用伞和收伞、自己削铅笔、自己手势书包、天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尤其是春秋季节,下学时,要把书包,衣服都带回家。常看到有的学生只顾背上书包,而很好的毛衣却不知丢在那里了。更有甚者,连书包
又到入园、择园的时候了,家长们是否正为此头疼?来看看下文的介绍,便能掌握一些择园的细节: 细节1:路途远近是基本考虑点 不要为了好学校而舍近求远,这样做将带来接送宝宝的难题,也会使得宝宝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这对他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细节2:不要盲目追求幼儿园等级 有些幼儿园因受场地限制无法达到示范园标准,但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这样的幼儿园也是值得选择的。 细节3:根据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幼儿园每月的管理费收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长不必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细节4:选“特色”幼儿园须慎重 宝宝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关键期,需要通过广泛接触周围环境,促进语言、认
要上幼儿园了,这对于宝宝来说是件大事,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更是件大事情。可是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宝宝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宝宝初次进幼儿园并不是什么特别恐怖的事情,宝宝是否适应幼儿园,就看家长是否能够正确对待。 和宝宝一起做好充分准备 宝宝上幼儿园习惯不习惯,他喜欢不喜欢幼儿园,最关键的就在于有没有给宝宝做好充分的准备。干园长说,这个准备包括心理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也包括作息时间方面的准备,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一般宝宝就能顺利过渡到幼儿园生活。 这些事情爸爸妈妈一定要做 心理准备 一、带孩子到附近的幼儿园参观一下。带宝宝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玩耍,告诉宝宝,这将是你要去的幼儿园,这里一切都很好,有很多玩具,还有很多的小朋友。这样可以缓解宝宝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他对一切都熟悉的话,就不会太焦虑,也更容易进入幼
送宝宝去幼儿园,宝宝泪眼汪汪看着你;宝宝做完游戏,玩具丢了一地,你让宝宝收好,宝宝拖拖拉拉就是不肯收拾,怎么办呢? 宝宝不愿上幼儿园 ·家长在宝宝入园前就应当为宝宝做好准备,如提前讲幼儿园的好处、参观幼儿园,引发他对幼儿园的向往。还可以请已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他说说幼儿园的种种乐趣。 ·不要因为宝宝哭闹就心软了,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要给老师百分百的信任,上学途中千万不要偷偷地溜去学校探视。 ·要让宝宝明白这个原则他去幼儿园和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宝宝不愿叫人 ·在出门前预先告诉宝宝如果遇到熟人该怎样对待,如果宝宝表现良好,回家大
孟子如果出生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他可能在电视机前长大,孟母可能因为没有立刻觉察到电视的长远负面影响,也不会阻挡。小孟子的大脑会因为失去正常童年的游戏、玩耍、运动、听故事、牙牙学语和好奇心驱使的学习而发育不全;成年后也不会有深度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没有高尚道德责任感,也不会对中国文化有特殊的贡献。如果电视早五百年在欧洲出现,现今我们可能听不到莫扎特、贝多芬和其他近代音乐家的杰作,也见不到达·芬奇的画和发明;如果电视早在中国出现,李白、杜甫也不会写诗,很多艺术精华都不会见到,也不会有中国文化。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假设言过其辞,让我们看看电视普及四十多年后的美国文化、教育、道德和社会。美国教育部报导,七千万的青年人是功能性文盲;很多高中毕业不识字、不会计算或思考;十七岁的青年中只有百分之七具备上大学科学课程的程度;美国十三岁的孩子在一项国际性的科学数学
案例:一天早晨,幼儿园某班的浩浩小朋友口袋鼓鼓的,老师一检查原来是一口袋圆圆的桂圆。在此之前老师已天天讲关于安全的问题,要求小朋友不带有危险性的玩具和零食来园。当老师再次用手去拉浩浩时,他马上用小手护住了自己的口袋,仿佛知道我要批评了。老师笑眯眯地说:“浩浩,今天的桂圆怎么忘记了老师的话都跑到你的口袋里了,下次你一定要记得告诉桂圆,我上幼儿园了你在家里等我,好吗?”浩浩小朋友微笑地点点头,并摸出了两大把桂圆说“施老师,你帮我把桂圆藏好,我回家去时你再给我。”老师欣然同意。 这是发生在某幼儿园的一件普通的小事,却有着另一番深刻的教育意义----“批评教育可以是‘甜’的”。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顽皮的或不听话的小朋友。当他们犯错误时,老师或成人如果用严肃的批评方
侄女在日本读完大学后,就在横滨定居、结婚、生儿育女。早就听说她两个孩子才艺出众,只是尚未亲眼目睹。日前她们全家来沪探亲,我心想,这次见面时一定要孩子当众展示展示。这天上午九时许,我到哥哥家里。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正蹲在地上,手拿抹布使劲地擦着地板,他那敦实而灵活的身躯不紧不慢地向前移动,红润略带酱色的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竟叫小客人干这?”我说。 哥哥、嫂嫂和侄女迎了出来,连忙解释说:“不不不,是小亮亮自己要这样做的。” 原来这两天钟点工生病请假,小家伙就自告奋勇取而代之。抹布洗了一次又一次,餐桌下、橱柜边、沙发旁,近四十平方米客厅的每个角落,都被他仔仔细细地擦得一尘不染。和我们聊天的侄女,只是在旁略加指点,偶尔为他擦去脸上的汗水。 “小女儿呢?还在睡?”我问侄女。 侄女正要回答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1.角色游戏的特点 (1)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确地使用听诊器,会出现病人说头痛则听头,说肚子痛则听肚子,说脚痛则听脚;有时幼儿还会病人哪里痛就给哪里打针;也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2
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奖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
数学活动既不象语言、常识、美术那样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不象音乐、体育那样容易满足幼儿好动的心理。幼儿对学习数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够牢固,加之农村幼儿数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使幼儿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其能主动、较好地完成活动中所规定的任务,成为我们现在教学活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学数学的兴趣?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 兴趣 一、对农村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领域的现状的分析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由于这种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
9月份,新的一批“小豆丁”就要走向社会,开始自己的幼儿园生涯了。这对这些宝宝来说都是一种转折,这种转折往往会掺杂着宝宝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家长们于心不忍的无奈,这期间必将伴随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难以入眠…… 许多家长迫切想知道怎样为即将迈入幼儿园的宝宝做全面的准备。那么,作为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度过这样一个转折期呢?为了让父母们能够轻松地度过这个“宝宝的第二次断奶期”,本期健康版邀请了浙江省中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汤军一同制定了“宝宝入园准备手册”,从各方面为家长布置好预习工作,与大家一起应对“成长的烦恼”。 防病准备篇:第一学期是“生病高峰” 症状:严重的焦虑情绪 有些宝宝进了幼儿园以后,就突然有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常常会抱着自己家里带来的东西,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
孩子有没有社会交往能力,是孩子以后生存的重要方面,社会交往能力强者更容易走向成功。所以家长要及早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学会以下四“不”,先在小朋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不“独”:物质上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吃、一起看、一起玩,精神上哪怕是妈妈讲的一个故事,都可以鼓励孩子讲给别人听,也鼓励别人讲给自己听。从一点一滴入手,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2.不“横”:宽容是打开广阔天地的钥匙。要教孩子学会宽容,对人对事保持平和的心态。每当孩子和人发生不愉快时,不应一味地呵护孩子,要让孩子首先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错,同时要多体谅别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告诉孩子与人相处,不能斤斤计较。如果别人犯了错误,要善于原谅。当然,真正要想让孩子具有宽容的心胸,父母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传。
一味接受不可取 弗洛佛德认为学龄前的孩提时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它可决定影响人们一生的生活。这个观点已众所周知,广为接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往往又忽略了这一点。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的心理疾患,他们的恐惧感、孤独感、忧郁症、攻击症、依赖麻醉剂以及违法行为都与幼儿期有关,与幼儿期父母和孩子的监护人对他们的教育和态度有很大关系。 当我们每天早晨把孩子拉起来,问也不问就把一身我们认为漂亮舒适的衣服套在孩子身上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感受呢?孩子在要求他们听话,顺从、依赖、压抑感情的教育下长大,怎么能成长为有主见、有自尊心、有竞争力的心理健康的人呢?*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 科学家们认为3岁的孩子已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些了解,越来越表现出他的个性,有了"自我意识",会开始感到自己和母亲是两个个体。这时,应该开始有
做好父母千头万绪,需要经验,需要智慧。同时我们都做过孩子,一经提醒也会大受启发。很多时候,你往往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1、在小小挫折中提高抵抗力 你是不是有时也痴心地想让孩子生活在天堂里:没有失望、挫折、压力、眼泪,时刻都围绕在爱的光环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有点离谱了,因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惧、痛苦、失落这一切的“慢性毒药”亲手包上了厚厚的“糖衣”,送进了孩子的口中。当“疼痛”来临的时候,你能一直为孩子准备好“止疼片”吗?不,他们需要自己止痛,自己疗伤。请相信他们吧,自然赋予了他们足够强盛的生命力!
早晨入园时,中2班的蒙蒙站在楼梯口不走,她妈妈用力地往前推她,母女僵持不下。我走过去问蒙蒙为什么不去自己的班,蒙蒙委屈地说:“我让妈妈走那边的楼梯,她非要从这边的楼梯走。”她妈妈一听急忙说:“妈今天起晚了,上班来不及了,今天就从这边走吧,明天再从那边走。”蒙蒙着急地说:“不行,老师说2字班的小朋友必须从东边楼梯走。”听完母女的对话,我知道了母女俩闹别扭的原因:我园共有6个班级,1字班在西边,2字班在东边,幼儿园的楼道比较狭窄,为确保幼儿与家长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拥挤情况,幼儿园规定,家长在接送幼儿时1字班从西边楼梯上楼,2字班从东边楼梯上楼。幼儿园的大门在西边,许多家长为了少走几步,不按要求去做,总从西边楼道上楼,遇到接送孩子高峰时,楼道里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忧。为此,各班老师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要求幼儿一定按要求去做,但有
事件回顾: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 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
如果有一天,小家伙回家时哭成一团,身上脏兮兮,脸上落下指甲抓过的两道红红的痕迹;或者听到门铃响,打开门就看到一张怒气冲冲的妈妈面孔,人家一手拎着正在擦眼泪的陌生小孩,另一只手上揪着的却是自家可怜巴巴闯了祸的孩子,你会作何感想呢? 解读攻击性行为 从孩子融入群体生活那一天开始,父母头痛的日子也就多了一起来。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人东西……被打、被骂、被推、被踢、被抢……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这些事情。 先做后说、手比嘴快,这是3岁之内宝宝的最大特点。宝宝是天生的学习者,打架就是宝宝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打打闹闹的生活中,宝宝一点一点习得了与人交往的经验,懂得了以最恰当的方式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 虽然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却未必带有目
妈妈知道什么是孩子的“攀比欲”吗?父母们都遇到过孩子哭闹着要一个玩具,一件衣服,甚至是他根本用不到的东西,买了就新鲜一会儿,然后就扔在一边,但不买又不行。他还会很有性格的告诉你:“我们班同学都有!”或者“我们班谁谁谁就有!”弄得妈妈们十分头痛,其实这就是孩子的“攀比欲”在做怪,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么?下面,小编就给妈妈们介绍几个小妙招儿。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味地用传统的方式,讲过去艰苦年代如何如何,来改变孩子的消费观是不现实的,优良传统虽说不能放弃,但毕竟与现实生活有距离。生活条件越好的孩子,自信心越强。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勤俭节约的同时,还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孩子的消费。 &n
孩子有着怎样的性格,看看他/她喜欢的颜色就知道了。(仅供参考) 红色:喜爱红色的小孩个性强,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容易引起与异性关系的麻烦事件。 粉红色: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欢粉红色,这种女孩子多具备“高度审美观”、“细心体贴”,“优雅”,“柔顺”的特点。 黄色:喜爱黄色的小孩,脑筋灵敏、反应敏捷;重感情、讲义气,深得他人信任。 绿色:喜爱绿色的小孩,随和开朗,没什么
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吧!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做过简单家务劳动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幼儿的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