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问我,宝宝就是不喜欢看书,给他讲故事都安静不下来,一会儿就想跑。这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可怎么办呀? 我们知道,一岁多的孩子已经开始说话了,两岁左右,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找些图片或带文字的图片来识别;接着买一些小故事画册,给孩子讲故事。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孩子就会对书产生一定的兴趣。那么,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了解、认识书,可以给低龄宝宝买一些颜色丰富、质地坚硬的画书,不必强求学习书中的文字,目的只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新的一类“玩具”——书。 只有把书当玩具一样喜欢的孩子,才有可能产生阅读的冲动,才有可能对妈妈给他讲书中的故事产生兴趣。而恰恰在后面这个阶段,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却忽视了,要想让孩子不从自己的腿上溜走,最重要的是妈妈要学会讲故事。 除了妈妈要用儿童的语言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幼儿倾听忍气吞声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语言发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的语言交流奠定基础。 一、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我有意识培养幼儿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于。为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我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学 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幼儿模仿。我充分利用幼儿来园的时间差,尽可能多地和每一名幼儿交谈。比如说:“你昨晚看了什么动画片?”“晚上吃了什么?”“昨
我强烈地想要做个理性妈妈,这种想法缘于我昨天晚上对待凡宝宝哭闹的态度。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晚上我抱凡宝宝睡觉,抱了一会儿就将他放在小床上,他醒了,我将他抱起,待他睡后又放在小床上,他又醒了,哼哼地假哭着,当时因为我也莫名地心情不好,就不理他,看他自己哭哭会不会睡着,结果哭了大概4分钟,非但没有止住哭声反而越哭越烈,无奈我只有抱起他,重重地在他屁股上拍了两下,大声地说道:睡又不睡,那就起来玩。他不肯玩,又趴在我肩膀上呜咽着,我就横抱着让他睡,他不睡又哭,我火了,凶凶地对他吼道:你到底想干什幺?他看到我这样,吓得哭得更厉害。 后来我妈妈来抱他,他渐渐入睡。八点半了,我去冲凉,说实话我很懊恼也很内疚,在洗手间的镜子里我重复着刚才对宝宝的神情,镜子里的那个人竟然是那么地狠,我抓着自己的头发哭了,为我这样无理的对待自己的儿子…… 刚冲完凉,
宝宝一天天长大着,从第一次发音模糊地叫出爸爸妈妈,到自己拿汤匙吃饭,从天天躺摇篮到匍匐前进,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给家人带来无比的喜悦。然而,随之而来的“坏习惯”也让妈妈们苦恼不已。专家提醒家长,有些习惯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妈妈只需引导即可。 “坏习惯”一: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贴士: ○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 ○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类圆而坚硬的食物不能让宝宝抓食,避免卡在喉咙里。 “坏习惯”二: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还是会倔强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他说的话很讨喜,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话来讲。 3.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 ,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且迟来的恩准反应会是:"#~%&^...." 4.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若我们一直避免把错字冠诸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直不告诉他孰
入园时家长要向孩子所在班老师交待孩子的饮食嗜好、性格、健康情况。每天接关时要注意有无特殊要求和家长应注意的事项,在情况允许时可与教师交流一下孩子在幼儿园或家中的情况。 每天晚饭后要同孩子谈及幼儿园的情况,看看孩子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内陆们叫什么名字,有哪些表现。问教师今天上什么课,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看孩子能否讲清楚。有时孩子学唱新歌,只会唱一句,或者说一个新的儿歌,只会说前头1~2句,其余的还未学会。父母要在第二天接关时找机会把孩子唱的歌和儿歌从教师或小朋友中学会,以使辅导孩子。每天关心孩子幼儿园发生的事,会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语言能力。有时孩子会讲到与某一小朋友争抢玩具而打架的经过,或老师批评某小朋友的情况,孩子会有自己的感受,家长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议论老师,以维持老师的威信。要参加定时的家长会和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注意发现孩子在幼儿园
一说到亲子,许多家长立即“拧拧头”(摇头),觉得难度甚高,其中一个理由是:孩子根本没兴趣与自己亲近。为什么现代的小孩有时宁可躲在房间打机,经常嫌弃父母又??粲址常坑⒐?睦硌Щ嶙⒉嵝睦硌Ъ摇⒚拦??⒍俅笱б窖??nthony R. Dickinson教授说,两代之间出现问题,有时是由家长引起。 由于网络盛行,新一代的沟通方式更多选择网络,因此与人沟通的能力骤降。有些家长误以为送子女上补习班,就可使情况得以改善,结果还是无济于事,因为语文能力与沟通技巧并不完全划上等号。小记在“资优乐园”的一次小朋友游戏中看到:一些学生用三分钟作自我介绍,他们能够说到一分钟的已算不错,大部分讲不够几句即已词穷,问题不在于他们不懂说话,而是不懂“组织说话”。由此可见,这群4-1
如何为宝宝做好学龄前的充分准备呢?家长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首当其冲的不是学什么知识、特长,而是做好生理准备。例如: 生理准备之一: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与孩子共同商量每日的活动内容,然后让孩子按照计划执行,比如上午几点到几点做什么,下午几点到几点做什么,是画画,还是踢球,是弹琴,还是玩拼图,自己掌握。另外,起床、吃饭、活动等时间尽量向小学生的生活作息靠拢,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让孩子慢慢适应上学读书的生活节奏。 生理准备之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最主要的是给孩子布置一个利于学习的单独房间,如果家里条件有限至少也要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角”,安放一张书桌及书架,摆上孩子喜欢的图书、玩具等,告诉孩子这是他专心学习的地方,谁也不能打扰。同时,要教会孩子掌握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课间自己上厕所、喝水;上下学走
一转眼,新入学的宝宝已经在幼儿园和老师相处了半个学期,已经和老师很熟悉、很亲近。可是身为上班族的你,在这几个月里和宝宝的老师认真、有效地沟通、交流过几次呢?而如果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没有协调好,就会让宝宝在幼儿园陷入窘境。 二件交流法宝沟通无极限 时间限制带来无奈,但无奈不等于毫无办法。尽管时间限制了父母与宝宝老师经常面对面交流,但进入E时代,更多的交流媒介可以帮助我们来化解时间障碍。 常规法宝移动电话、办公室电话或E-mail地址 常规法宝,类似于中的基本大路,能起到不变应万变的作用。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早前我们曾经对1000名3~10岁的幼儿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8%的幼儿具备良好性格,82%的幼儿性格有或多或少问题,而25.7%的幼儿性格恶劣,让人不得不为之担忧。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
现在的父母最爱夸孩子“你真棒”,“你是最好的”,长在这样的蜜罐儿里的孩子比较脆弱,听不得负面的批评和指正,甚至受不了正常的约束和批评。在幼儿园里夸奖孩子是一种教育方法,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父母也可以参考一下: 1.要夸具体,夸细节。不要总笼统地说你好、真棒。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得到了表扬,哪些方面做对了,好在哪儿。 2.及时夸,趁热打铁。一旦孩子出现好的行为要及时表扬,越小的孩子越要如此。 3.表扬的内容应该是孩子垫起脚能够到的行为,表扬一个6 岁的孩子自己会吃饭没有太多的意义。 &n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的学习、思想关心不够,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来,应该用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上。 专家表示,对于跟父母缺乏交流的孩子而言,最需要的并非学习和思想上的关心。孩子真正缺少的是亲情,因此父母不宜将亲子时间用于对孩子进行枯燥空洞的说教,而应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父母的关心,以增进亲子感情。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另外,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对成年人的世界充满向往,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快快长大。因此,在亲子时间里,父母在积极参与孩子活动的同时,也有必要让孩子适当感受一下自己的生活,比如:让孩子跟自己学做饭、洗衣或其他力所能及的活动,这既能让孩子体验到动手的乐趣,又
每个班里总有一个或几个领袖人物,他们在伙伴群体中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孩子,现在上小学了,有一天她来幼儿园玩儿。我问她,觉得幼儿园好玩儿吗?她说丽丽没来,有什么好玩儿的?丽丽是她所在班里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我没想到她在孩子心目中地位如此之高,居然会影响到别人的快乐与否。我就觉得这是个大问题,“领袖”的存在,可能关乎孩子成长的实际环境,关乎每个个体的早期人际体验。这些问题也许我们很少能够顾及,大部分时间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个的“单个”的孩子。经过对孩子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与同事之间的深入交流,我有些看法和想法,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商榷。 首先是核心人物成长为领袖,需要在群体中长期相处,某个孩子得到群体多数孩子的认同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在历经教师组织活动、群体自发活动方方面面的锤炼之后,他们才能脱颖而出。大多数领袖都是从小班一直到
宝宝懒床么办?如果您是孩子的母亲,希望孩子每天快乐生活的话,请从告别宝宝懒床开始努力吧! 宝宝每天都哭着起床,情绪很糟糕,起床后闹着不肯吃早餐,好不容易吃完了又嚷嚷着不上幼儿园,晚上回来后还一个劲地哀求:“妈妈,我明天不上幼儿园好不好?”我说尽了好话也不见效,宝宝依然讨厌早起、吃早餐并且讨厌上幼儿园。 那天,无意中从电视少儿频道看到一个小朋友正在朗诵朱自清的散文:“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我豁然开朗,宝宝因为每天被逼起床,而起床的目的又是为了上幼儿园,自然,上幼儿园于他来讲就变成了一种压力,变成了一件极不愉快的事。所以要想改变宝宝不爱上幼儿园的习惯,就必须得让他养成快乐起床的好习惯。 为此,我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贴在宝宝的耳朵旁,轻轻地唤着他的乳名并提醒他:天亮了,太阳公公晒屁股了,宝宝该起
“妈妈,你别走,我不想进去。”3岁的高原(化名)哭着拽着妈妈的衣角,死活不肯走进幼儿园大门。终于,在妈妈连哄带劝下,小高原脸上挂着泪珠,三步一回头地走进了幼儿园。这是一天早上,记者在海淀区某幼儿园门口看到的景象。 同一时间,这一幕可能在很多幼儿园门口上演着。这看似平常的场景是否隐藏着某些被我们忽略的信号?童年时打下的烙印会给孩子将来的性格造成哪些影响? 近半数人有“幼儿园阴影” 本报调查显示,在17—28岁的受访者中,超过2/3的人认为幼儿园经历对成年后的心理有影响;40%的人认为“幼儿园简直是童年阴影”,60%的人称,自己或身边的孩子受到过体罚。一位25岁的网友留言称,“幼儿园教会了我闭嘴与沉默。顶撞老师的话不能说,尿了裤子不能说……3年的幼儿园经历,让现在的我无力反抗一切不合理现象。”北京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郑毅认
老师,太阳为什么要落到山那边?星星为什么总是不停的眨眼?风是从哪跑来的?所有我们不去关注的问题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都是神奇而充满幻想的,他们相信踩死的蚂蚁会复活,相信自己会像奥特曼勇士一样发挥能量,张开双臂就可以飞翔。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一方沃土,当我们走进这方沃土才会欣然体会他们的欢乐、幸福、悲伤、难过。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经常会被孩子们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而面对孩子们“复杂”的思维常常不知如何“下手”。这个工作就要求我们必须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努力总结经验,为每一位儿童的幸福成长创设有益的环境,用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 一次户外活动,一群孩子为了看一只“臭大姐”而放弃了我精心安排的体育游戏,“臭大姐”的吸引力有那么大吗?我生气极了,走进孩子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津津有味,“老师你看,一
母亲为儿子来咨询。儿子今年10岁,读小学三年级,有许多毛病,家长和老师都拿他没办法。我让母亲举例说明。 有一天,儿子想带奥特曼去学校。母亲说不行,他就不吃饭。母亲怎么哄他都没用,最后忍无可忍,骂了他几句。结果,他把桌子掀了,躲到卫生间里不出来。眼看上学要迟到了,母亲只好同意他带奥特曼。 我问母亲:“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让他带奥特曼?” 母亲说:“带奥特曼去上课,他就听不进去了。再说,学校不许带玩具。” “后来为什么又让他带了?” 母亲说:“不让他带,他就不去上学。” “原来如此,你认为不去上学比上课不认真更严重,是吗?” 母亲说:“那当然??! “如果他明天还要带奥特曼去学校,你怎么办?” 母亲说:“我还是不让他带。” “他如果不去上学怎么
吓唬对那些2岁左右的孩子是会奏效的,但这样恐吓的后果父母们却很少思考,若孩子经常被恐惧感占住心灵,精神就容易受创伤,发展下去,还可能会引起口吃、遗尿、失眠、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患精神官能症,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孩子长大后则会表现出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缺乏独立性。 1-2岁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生活体验,不知道外界有些事物是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其实,当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不听话或是对抗时,父母应该采取诱导的方式,因为他们十分相信父母,一般情况下是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劝导的。 对于因恐吓已经造成恐惧感的孩子,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害怕什么,设法从心理上去消除他的恐惧感,克服紧张情绪。如孩子怕黑暗不易入睡时,可以告诉他,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怕的。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关了灯看电视、听音乐,在黑房间做游戏,使他将害
由于今年小学入学严格录取“2003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满6周岁的孩子,致使许多九、十月份出生的幼儿园大班生不得不复读一年。 出生于2003年9月8日的妮妮两岁半就被送进了幼儿园,今年正好读完大班。前两天,妈妈去附近的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却被拒之门外,学校的理由是:与要求的入学年龄差十来天。想想好朋友们就要背起小书包上学,自己却要成为幼儿园里的“复读生”,原本活泼的妮妮情绪非常低落,每天回家都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上学,是因为我不听话吗?” 像妮妮这样因为出生月份小而被入学门槛儿拦在外的孩子,各大幼儿园或多或少都有,仅北京第一幼儿园就有10个,丰台实验幼儿园约有5个,分司厅幼儿园有1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幼儿园不会像小学入学那样对孩子的入园年龄严格限制,特别是对于这些9月份以后出生的“小月份孩子”,只要家长有意愿、孩子也具
面对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建议家长尝试以下办法: 1.要消除潜意识中“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意念,想办法化解因入园带来的焦虑。孩子入园是走入社会的第一步,由于环境的转变,孩子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因此一想到孩子入园,家长就会产生焦虑,潜意识地担心,这些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中,对孩子产生影响,使孩子通过家长的言谈、情绪,用家长对自己关爱、心疼的情感,达到不上幼儿园的目的。因此,家长要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孩子,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2.了解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寻找策略,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是有原因的。有的孩子不会与同伴交往,没有玩伴感到孤独;有的性格内向,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有的孩子偶尔受了小朋友的欺负;也有的是新入园因不适应产生的分离焦虑。家长要找出自己孩子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