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自然角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在蚕豆秧上有只约3厘米长的青虫,它直挺挺地将身体粘在蚕豆秧的茎和叶之间。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那只不过是从蚕豆秧的茎上分出的一个枝杈。这让我立刻想起《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神奇王国(4月)》中,曾经有一个《它们这样保护自己》的教学内容,活动目标是: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多种方式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当时我只是借助图片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活动,苦于没有实物更没有进行实地观察的良好时机,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想到这儿,我立即召唤正在室内进行晨间活动的孩子们,让他们仔细观察这棵蚕豆秧的茎、叶、果实,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孩子们见我兴奋的样子,也都瞪大了眼睛仔细地寻找着。1秒、2秒、3秒……孩子们没有发现那条青虫,我有些按捺不住了,真想马上指给他们看,可是转念又一想:不能着急,要给孩子们充分去观察、探究、发现的时间。时间又一分一秒地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 但是不适当的教育,会抹杀孩子的聪慧,而不适当的表达方式,也会让孩子一蹶不振. 一些儿童心理专家最近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是家长会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和孩子一起适应幼儿园 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就像他成长里程碑上的一次飞跃。但最初的两周,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将是一场艰巨的考验。 案例:2岁多的甜甜一直是由姥姥看护的,从来没有离家的体验,在家吃饭很挑剔,常喜欢边吃边玩。甜甜要进幼儿园了,妈妈最担心的就是她的情绪和吃饭。 入园第一天,甜甜显得很高兴,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和妈妈再见。中午姥姥怕她不习惯,就悄悄到幼儿园围墙外探望,结果发现甜甜没有哭,和小朋友玩得挺开心的。中午幼儿园吃饺子,她虽自己吃,但速度很慢,只吃馅子不吃皮,就是老师喂她也不吃。下午姥姥去接她,她蹦蹦跳跳的走回家。一天没有看见家人,回家后她总是黏着姥姥,连吃饭也不让姥姥吃,要陪她玩。临睡前,姥姥问她明天还去不去幼儿园,她说还去,要找老师和小朋友玩。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天天却哭着不愿再去幼
行为科学认为,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因此,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一旦离开,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缺失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家长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以尽快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
“宝宝上幼儿园以来总生病,多是发烧后腹泻,每次病好了之后隔个三四天又发作,真让人上火!我最害怕接老师的电话,唉,一定是宝宝又生病了……”为什么刚入幼儿园的宝宝总是容易生病?有什么办法能让宝宝安然度过这段适应期?来听听儿科医生的建议。 大多数孩子在初上幼儿园时,都会经历一段恼人的生病期。这段生病期,有长有短,甚至反复出现,因人而异。怎样应对这种情况,使孩子感染的机会降到最低限度呢? 心情好生病几率小 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免不了害怕和焦虑。这种心理上的焦虑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所以,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这是父母首先要做的。我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规定,每天早操时间是对外开放时间。我时常会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她才2岁的孙子在里面玩耍,她说,要让
在最近20年,美国的幼儿园里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本来,幼儿园只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没有任何书本的因素。但不知不觉中,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大趋势,这种“死读书、读到死”的应试化教育与欧美从19世纪以来遵循的以游戏为主的有效的学前教育主流大相径庭。这场发生在美国幼儿园的无声战争,到底说明了什么? 最近,一位美国母亲在网上发飙:“我上幼儿园的女儿每天拿回来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她还不会读,怎么写?怎么可能回答卷子上那些问题?她的作业自然成了当妈的作业。我每天5点下班才回家,孩子也是差不多那时候回来。我先要忙着做饭,等晚饭吃完,就要给孩子的学校忙1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这实在太不合理了!”网友们纷纷回应:“老师总说是15分钟的作业。可是,孩子本来精神就难以集中,作业又那么难,怎么也要1个小时。” 如今,幼儿园不仅教读书、写字、算术,
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知不觉地会给孩子们一些暗示,而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中,对孩子的“暗示”可以分:“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消极的暗示: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而许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极暗示"的错误。那什么样的暗示,是“积极暗示”呢?父母该如何应用? “暗示”法一:使孩子积极做功课 1. 母亲确信孩子的功课一定会很好, 是培养孩子功课进步的第一步。 2. 对待孩子就好像对待优等生一样, 逐渐地孩子就会变成优等生。 3. 让孩子具体想象做功课会得到的好处。 4.&nb
孩子眼睛好、听觉灵敏,观察力就一定很强?不一定。观察力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它是在综合了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它也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非常重要,一般父母可按照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 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大脑的。因此,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尤其以眼睛的保护最为重要。如果任由宝宝在电视机前一连呆上几个小时,对眼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步:感觉训练全方位展开 视觉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多看美丽的风景 2、把房间布置得色彩柔和而又漂亮。 1、让宝宝多听些动人的音乐 2、每天父母和宝宝对话多一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性交往越来越频繁,经常会出现一些争执、对抗、冲突等纠纷现象,不少家长和老师担心它会严重阻碍幼儿的正常交往,其实,“孩子打架”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引导得好,可以助其成长…… 据媒体报道,每年幼儿园都有不少幼儿间出现纠纷而导致意外事故的新闻,轻的则皮外伤,重的则致残,好胜心强的孩子“手下不留情”,直至伤害对方。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都有相应的责任。 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基本是集体活动,幼儿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于是演变成争执、吵闹甚至打架。从个体特点而言,出现纠纷,除了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和道德知识贫乏,心智不成熟外,还有以下的原因:一、逞
怎样与孩子相处?有的时候孩子的所做所为与你的想法完全相反,面对孩子天真直爽的问题又该怎样回答呢。 举例: 1、“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薯条” 妈妈刚预备了午饭,但珊珊却没精打采地伏在餐桌上,不肯提起筷子进餐。妈妈以为珊珊不舒服,谁知她却嘟着小嘴儿说我不吃饭,我要吃汉堡包、薯条! 禁言 “现在是你烦人还是我烦人?我叫你吃什么便吃什么,不吃饭就什么都不准吃,饿死你。”“很多小朋友想吃都没得吃,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不吃饭,我就给街边的小朋友吃。” 妙语 “你乖乖地吃了午餐,到下午吃茶点时,妈妈再带你去吃汉堡包。” 专家指路: 孩子钟情于美味可口的零食是无
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是2岁半好,还是3岁好?专家认为,宝宝何时入园,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好好想想以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问题1:他有基本自理能力吗 幼儿园通常需要孩子具备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譬如吃饭前或游戏后自己洗手,在没有太多辅助的情况下,能独立吃饭,中午独自睡觉,可以自己上厕所,或者在有“便意”之前,能够跟老师表示。 提示:如果宝宝还不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妈妈可以利用距离入园的几个月时间,对他进行自立能力的训练,譬如宝宝不听故事不能入睡,那么,妈妈应该告诉他已经长大,应该不听故事也能睡觉,慢慢地,逐步让宝宝学会独立入睡。 问题2:他能够与父母分开吗 如果孩子自出生后就没有离开过父
新的一批小宝贝就要走向社会,开始自己的幼儿园生涯了。这对这些宝宝来说都是一种转折,这种转折往往会掺杂着宝宝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家长们于心不忍的无奈,这期间必将伴随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难以入眠…… 许多家长迫切想知道怎样为即将迈入幼儿园的宝宝做全面的准备。那么,作为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度过这样一个转折期呢,首先,做好如下准备! 生活准备:提早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吃饭:有些宝宝因为进食速度慢而吃得少,有些宝宝因为囫囵咽下而造成消化不良,或是卡喉引起呕吐,甚至造成短时间内体重下降。对吃饭慢的孩子,父母应限定用餐时间,逐渐缩短到半小时左右为宜。幼儿园不会给任何人开小灶,宝宝挑食千万不能
一是要让孩子走路回家。 离开家人一整天,孩子见到家人往往会有“撒娇”的表现,小班的孩子尤其如此。家长在接到孩子时,可以给孩子温暖的拥抱以示爱意,但如果离家不是很远,家长要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做到走路回家了,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也是给孩子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二是要保持平静的心态。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园时有种种不适应的表现,这是很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除了环境变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态度的影响。家长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情绪的紧张。家长平和的心态是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精神力量。 三是要分享孩子的
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经过合理的教育和保育,孩子会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小养成生活的规律化,可以在人脑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中建立起具有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 我们在培养中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遵循不做剧烈运动,又有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原则,恰当地组织幼儿餐后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 引导幼儿选择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图书、系扣子、穿珠子等。 2.师生交谈。 教师照看幼儿送餐的同时,可对吃完饭的幼儿个别进行交谈,谈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如大风车里的动画片。这样可以密切幼儿和教师的关系。 3.散步。 根据每周的教育目标,领着幼儿自由地到户外观察散步,谈论自然景象,丰富幼儿的感知觉。 二、卧室保持安静 因为睡前组织了安静的活动
宝宝进幼儿园不久,很快就学会了“崭新”的说话方式,“NO”。孩子说第一声“NO”时,母亲会觉得很逗,因为孩子有“思想”了。 但母亲不久便被孩子那声声的“NO”弄烦了!因为孩子对她的命令和要求,一律说“NO”,孩童在向大人的权威挑战。幼儿专家认为,幼童这种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大人如何改变和防止孩童说“NO”的逆反心理。 技巧1 直接说出理由 一个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运动场玩乐。他指着外面说:“我想玩。”我如果说:“不可以!现在你要去睡觉,不能出去玩。”孩子除了知道老师不同意外,也学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应是:“吃完饭后,就要准备睡觉。我们下午才能出去玩。”从这个没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现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 &nb
不爱吃菜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饮食结构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和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引起反复的感冒。 惧怕上幼儿园的孩子 有些孩子对上幼儿园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不适应,因为心理的作用,孩子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咳嗽等现象。可是去医院检查,却发现不了太多的病症。 被加餐的孩子 一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饱,傍晚回来后,不管孩子是否饿,都要哄着孩子吃很多的饭,晚饭里有还有很多肉。这样的饮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孩子夜间睡眠质量差,第二天的精力和食欲都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生病了。 有过敏体质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大多有家族史,比如爸爸妈妈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小时候就爱出湿疹。他们发生感冒咳嗽的机会非常多,原因不一定是感染,有可能是穿了或碰了引起过敏的衣物,或吃了虾、螃蟹或其他引起过敏的食物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父母的每一句评语,都能让那些敏感的心灵快乐或者悲伤。其实,要做到正确的批评,还真有些小窍门,因为批评不仅应该有益于家庭教育,也应该是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关键所在。 批评方法总原则 1.防患于未然,尽可能不要批评。 2.用最简单的词语告诉孩子,什么事不能做。 3.就事论事,不批评孩子本身。切勿“借题发挥”、“举一反三”,节外生枝。 4.控制批评的时间,不让亲子双方的心情变得糟糕。 5.如果感情用事地批评了孩子,事后要用亲情来弥补。 常见的错误做法 任凭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有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尤其是在妈妈自己心情不佳或者忙碌的时候。这样的批评容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我们建议,当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尽量用其他方式
幽默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往往比不具幽默感的人更受到大家的喜欢。同时,幽默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更开心地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幽默感的培养。本期《亲子话题》组织一组文字,心理医生、大学教师、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让他们更加快乐地成长。 幽默是人生智慧 专家观点 支持专家:温州民康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丁万涛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俞磊 丁万涛主任和俞磊老师一致认为,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心理基础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舒缓紧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 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
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而赞赏其优点和成绩,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赞赏和激励是沐浴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 1、你将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2、别怕,你肯定能行! 3、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 4、有个儿子真好! 5、你一定是个人生的强者! 6、你是个聪明孩子,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