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些骄傲的妈妈的对话。当女性成为妈妈以后,她最自豪的事就是看到自己的宝宝健康成长,而且智力还比同龄的小朋友发展得快。不过,也有妈妈会有自己的烦恼,就是自己的宝宝和别家的宝宝同龄,却没有人家聪明。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还是营养跟不上?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专家告诉我们,宝宝的智力发展原来和左右脑的均衡发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原来,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又称为“思维脑”、“学术脑”,引导着语言、逻辑、数学、顺序、符号、分析等等的运用,善于把复杂的事情条理化;右脑又称为“艺术脑”、“创造脑”,它引导着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等因素,它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原动力。 有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小宝宝聪明一点,会刻意去开发他的左脑功能,例如从小就不断地给宝宝讲故事、听音乐等,这样的
“你还认识叔叔吗?我跟你爸爸是一个单位的,你爸爸早晨上班时出了意外现在在医院里,让我来接你,咱们快走吧!”一位年轻男家长来到中二班,拽着雨藤小朋友的手往外走 。 雨藤躲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思考着。“家长”见状又说:“你忘了上次叔叔还和你一起吃饭,给你夹鸡腿吃呢。快走吧,一会儿你爸爸该着急了!” 雨藤跟着这位陌生叔叔走到幼儿园大门口时,老师出现了。“你认识这位叔叔吗?”雨藤哭着摇摇头,放开叔叔的手。 难道真有陌生人来幼儿园骗小朋友!不是,这是怡馨幼儿园正在进行的诱拐试验。怡馨幼儿园把“不跟陌生人走”作为小班自我保护教育的目标之一。高园长说:“从心理角度来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展开,而不是靠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来推理,而从外表很难分辨出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孩子入园已有一个月了,幼儿园的生活适应得差不多了,谁都不希望孩子这个时候生病,如何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健康呢?听听幼儿园老师和校医给我们的建议吧。 信息交流 让幼儿园老师和校医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才能让孩子得到像在家一样的照顾。 下面这些需要交代给幼儿园的信息可不能少哦。 留下你的联系方式。确保幼儿园知道你家里、办公室的电话号码,以及你的手机号码,以便随时和你联系。另外,如果不能联系到你时,第二个可以对孩子负责的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也要让幼儿园知道,比如孩子的爷爷或奶奶。 不要隐瞒孩子的病史。孩子入园时都会经过健康体检,并填写一些孩子的病史,但往往因为检查项目的限制和家长的私心,使得幼儿园不能得到关于孩子
不知道有多长的历史了,当大人们面对孩子们时,所说的话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就记得我小的时候听到的,和现在别人对女儿骐骐说的差不了哪去,也不知道这些话还会说多久。 有一些话虽有些单调,对孩子倒无什么伤害也就罢了,但有一些的确太不妥,要过年了,孩子大人也放假了,少不了走亲访友,孩子和亲朋好友乃至陌生的大人,接触会更频繁些,有些话真的能不说就别说了。 一“宝贝,你多大了?”“宝贝你几岁了?”这已经成了中国大人
一旦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就是每一位家长必须面对的。常常听到家长埋怨老师不近人情,孩子一有情况就“告状”,语气生硬,没有考虑家长的面子;而老师常常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孩子是你的,怎么动不动就责备说孩子教不好是老师的事情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都是为了孩子,两方需有话好好说。本期关注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老师和家长嘉宾,针对老师和家长之间如何建立有效沟通,各抒己见。双方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快快成长,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是紧密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彼此埋怨的对手。 家长嘉宾:Laura 某外企财务总监 儿子 初一 关海容 公司财务人员 女儿 小学四年级 王琪 某慈善机构工作 儿子 小学一年级 王霞 布瑞文化(北京)有
到了睡觉时间,宝贝哭着闹着不上床;到了吃饭的时候,却嘟起了小嘴;玩具总是丢满地……你的小宝宝是否也有这些坏习惯?如果有,请及时纠正,如果不适当纠正,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人格的发展。那么该如何遏制这些坏习惯的发展呢? 第一步:制定规则。 请您想清楚您可以容忍以及您决不能容忍孩子什么样的行为。要有的放矢,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然后让孩子了解您的想法以及目标。请务必牢记,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您对他(她)的期望也应随之进行调整。 因此不必害怕改变,也不必担心可能需要妥协您的原则。? 第二步:一次解决一种不良行为。 假如您的孩子一直重复出现某种
6岁的小女孩翘翘一直是个很聪明、能说会道、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可进了学前班后就截然不同了:刚开始学拼音就错漏百出,常把b写成d,把n看成h:抄生字慢得要命,还尽出错:算术题稍微转个弯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现在孩子马上就要入小学了,可读书却成了她最恐惧的事情。 这哪里像以前那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呢?是孩子不把聪明劲用在正道上,还是她心理上有什么问题?翘翘被妈妈带到了我的诊室。 我对孩子进行了相关检查包括韦氏少儿智力测试,结果显示:孩子的听觉记忆相当好;言语方面的能力发育与同龄儿比较处于中上水平;但操作能力、视觉空间分析能力却比90%的同龄人低。显然,孩子并非心理不健康,也不是故意跟学习作对,而是她的智力存在问题——智力发育不平衡。 临床表明,由于智力发育不平衡而导致孩子学业不良的情形大量存在,其原因有脑部存在实质性
幼儿时期是决定个体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除非经历重大变故,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而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1.教条的约束 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2.过早、过多
问:我儿子10岁了,性格很内向,过于依赖他的母亲。有时,吵他一句他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他是不是太脆弱了?我们该怎么办?郑州 孙先生 答:“妈妈的溺爱与父爱的缺位会造成孩子的内向与脆弱。在孩子的教育上,爸爸要更多地介入。”11月17日,记者带着孙先生和他的孩子一起咨询了北京翔平心理教育培训学校郑州分校的陈老师。 建立好沟通平台 父母应建立与孩子沟通的良好平台,成为孩子倾诉的第一对象。陈老师建议,孙先生可以每天抽出20分钟和孩子一起散步,聊孩子的朋友、聊有趣的事,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一定要做到孩子多说,家长多听。“此时不建立沟通平台,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沟通将变得更难。”陈
烦恼妈妈:林艺卉(上海) 烦恼事:宝宝2岁半,已经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了,所以,我们送他进了幼儿园的小小班。第一天去的时候他还玩得挺开心的,可是等我将他安顿好要离开时,他就开始哭闹着要跟我走,死命地拽着我,怎么拉怎么劝都不行,我只能带他回家。回家以后,我们一直给他做思想工作,可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我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各位妈妈能不能帮帮我啊? 讲道理 &nbs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是不是考试成绩门门一百分? 家长总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这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者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他们拥有高于同领儿童的才能。 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了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以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清单中,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特征二:年轻的大
不少妈妈都有这种忧虑:看着别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一首首地背唐诗,自己的孩子教了半天却没记住几首。 妈妈们甚至开始怀疑:难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笨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思莱指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背唐诗、算算术才是学习新知识,其实是一个误区性的认识,6岁以前的孩子其实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 家长们认为孩子从小开始背唐诗,将来能有一些文学积淀,但这只是成人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说,无论学唐诗还是学广告词,都是一种对语言的模仿学习,同样能够满足他们酷爱模仿的需要。孩子们对电视里的广告词能倒背如流,是因为广告词声情并茂,并配有生动画面,自然要比诗词中那些抽象、概括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当然,也可以教孩
同事小陈有个宝贝女儿,小名叫菲菲,快3岁了。那天小陈带她到办公室来玩,大家见她长得漂亮,这个想亲亲,那个要抱抱。可是菲菲却像一只可怜的小老鼠,躲在妈妈背后,任大家怎么哄、怎么骗,就是不肯与大家亲近。 菲菲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很难照顾家里。因此孩子一出生,小陈就一直请假没上班,全副身心呵护小菲菲。小陈爱孩子,真的可以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母女两人日夜厮守,跟怀孕时相比,简直就差一层肚皮了。 不久前,单位通知小陈上班。小陈心中很是不舍,成天唉声叹气的,生怕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苦着脸对女儿说:“到了幼儿园,就见不到妈妈了,没有人保护你了。”思来想去,万不得已,最后终于狠狠心,流着眼泪,将菲菲送进了幼儿园。 菲菲进了幼儿园,更是一刻也离不开妈妈。还没进大门,就紧紧拉着妈妈的衣角不肯放手。一进大门,就哭个不停,差点憋过气去
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一直以为自己十八个月大的女儿非常活泼,像个“扭动的蠕虫”。一次性教育课上,这位父亲开始意识到女儿的扭动是有原因的。父母习惯一手托着孩子,让孩子两腿分开,骑在父母一侧的胯上,这样孩子稍微扭动一下身体,就感觉到阴蒂被摩擦产生的快感。所以,每次被抱起来时,孩子就扭动。他们注意到,现在孩子甚至自己会把手伸进尿布中触摸自己。最后他们很尴尬地来求助:“我们该怎么做?” 孩子的手淫与成人是不同的 从道德上讲,成年人自慰的各种问题,在孩子身上都不适用。与成年人不同,孩子没有肉欲,脑子里也没有毁灭性的性幻想。 但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在不合适的时间或地点进行自我触摸。父母可以用这样的机会来教导孩子礼仪和自制。父母可以温柔,但坚定地对孩子说:“宝贝儿,有人在的时候请不要隔着裤子摸你的阴茎。阴茎是很隐私的部分,你这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哪所学校对您影响最大?老人回答:幼儿园。 进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第一次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是从家庭融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不好,经常影响到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生。 入园好处:增加交往避免自我中心 不少父母在经历了婴儿养育期后,会觉得送孩子进幼儿园是一种“解脱”,把责任交给老师,自己“一送了之”。还有父母则担心宝宝能否适应幼儿园,有的祖辈因为心疼还提出不让宝宝去幼儿园。 其实幼儿园同龄人非常多,在家里感到孤独的宝宝现在有了与人交往的机会,避免自我为中心,将学会谦让、容忍。集体生活对于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大有好处,还可以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自立习惯。 长期与家人接触,宝宝的言行会趋于成人化,在幼儿园可以避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聪慧一些,可怎样才能如愿呢?专家们提示,大多数智商高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① 远血缘婚配生育的孩子。有资料显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2.45,父母是省内异地者平均智商为106.17,而隔省婚配所生子女的智商则高达109.35。相对而言,异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的智商水平。 ② 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为103,而24~28岁这段时间生育的孩子则高达109,但太晚生育的子女又低于105。故专家推荐24~29岁为育龄女子的最佳生育期。 ③ 吃母乳长大的孩子。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家对300名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并与婴儿的食谱相对照,发现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智商普遍较高,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同龄儿平均高出10分之多。 ④ 体重适中的孩子。有关专家将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3年时间发现,音乐能改变儿童的脑结构。通过学习音乐,胼胝体——连接左右半脑的“高速路”,厚度会增加。这种生理上的改变,对那些和音乐技术无关的技能亦有帮助。 研究人员选取了31名儿童,在他们6岁和9岁时做大脑核磁共振扫描,6岁的那次扫描显示,31名儿童胼胝体没有明显差别。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其中6名儿童一周至少练习双手乐器(如钢琴、小提琴)2个半小时,其余的只练习1到2小时。扫描结果发现,练习时间长的儿童,大脑胼胝体内负责运动和计划功能的区域增大了25%,其他儿童胼胝体的增长速度明显没那么快。 研究还发现,胼胝体的增长,可能对其他和音乐无关的技能也有帮助。目前他们已经测试了计划能力、运动协调性和回忆键盘字母顺序的能力,发现这些儿童确实有所提高。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练习双手乐器对
宝宝为啥喜欢挑战你的忍耐极限? 1岁多的宝宝通常会坚持让父母做他指定的事情,不断地“指挥”父母,智慧泉儿童发展教育中心课程总监苏玲笑言,这是孩子在不断彰显自己的权力,无止境地对父母进行试探。 按德慧泉早教中心创始人陈明兴教授的话来说,当孩子开始有抵抗大人的情绪出现,是他们成长的象征之一,父母应当为此感到高兴,这是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自我主张的表现哦。 苏玲建议家长应把握“温柔并坚持”的原则。大部分家长的误区在于要么过于坚持原则,向宝宝说太多的“不”,破坏了可贵的母子亲情依恋关系,导致宝宝对父母的爱感觉不安全,更加固执己见或变本加厉地试探父母;要么过于纵容,让小家伙为所欲为,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可怕性格。 孩子就是不听你的,你该怎么接招? 过
什么是最好的成绩? 什么是最好的成绩?看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会马上回答:“当然是100分,如果满分是150分,当然是150分,反正得满分就是最好的成绩。”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他们说:“相对自己有了进步,就是最好的成绩!” 我的女儿刚到英国读书时,地区教育部门安排了一位中国人帮助她学习课堂英语,这位老师叫梁乔,在英国居住了将近10年。梁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听课,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我曾在电话里对她说:“我的女儿英语跟不上,可每天回到家,不是到外面散步,就是和邻居日本小女孩玩。新到一个语言环境,还得上新的课程,她怎么一点不努力?不着急?我说话,她听不进去,请你帮帮我,告诉她,回家多查字典,多背英语单词。”梁老师一听,立即说:“不行!不行!在英国从来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迷人”的性格特征。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及跟踪调查发现,乐观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乐观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免疫力;乐观能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乐观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家庭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想把这种“迷人元素”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宝贝的性格中,就要首先让宝贝保持快乐情绪。因此,了解宝贝情绪和情感的特点,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婴幼儿的情绪、情感特点主要有以下3点: 1、易变性 俗话说:“宝贝的脸,像6月的天”。他们的性情极不稳定,常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宝贝情绪不好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诱导他们把目标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愉快起来。
入园入托
教育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