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面对面 撒谎,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因为害怕,或者是因为逃脱责任,都会引起父母的恐慌:“孩子撒谎是品质问题,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反思自身,对症下药,对父母,对孩子都是最有帮助的措施。 案例1 --幻想型撒谎 童童,4岁的小姑娘,一直能言善语,倍受父母宠爱。当童童暑假从外婆家回来之后,父母迫不及待得和小童童亲热,想知道小童童的所见所闻。于是童童开始说:“我在外婆家看见过一只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吃了一个小朋友,后来小朋友的爸爸用刀把大灰狼的肚皮切开才把小朋友救了出来----”童童惟妙惟肖的描述,使父母听傻了:“乖乖女儿怎么变得撒谎不脸红了呢?”父母对童童的“能言善语”产生了怀疑。 咨询师的讲解 学龄前儿童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常常会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
2、3岁的小孩儿也会嫉妒?那当然!这些宝宝的父母们可是深有感触。如果妈妈递给别的孩子一个苹果,他都会扑上去把苹果夺过来,因为那是他妈妈的苹果,而妈妈是“他自己的”!会吃醋的宝宝的“自我”与“蛮横”里掺和着聪慧与可爱,往往让父母们自豪之余又难免困惑甚或尴尬。这些小不点儿为什么会嫉妒,而父母们又该如何招架他们的嫉妒呢? 君君的妈妈就有着这样的困扰。每当家人或者朋友很高兴地和君君4个月的小妹妹逗乐玩耍时,3岁的君君就会特别生气,伸手要去打小妹妹。妈妈耐心地告诉他:“那是你的小妹妹,你怎么可以打她呢?你不知道你有多幸运能有个妹妹。”但是,怎么跟他说都没有效果。 &nbs
日前,福建某大学四年级男生在手术刀下结束了男性身份,开始女性生活的第一步。一位整型外科医院性别重塑中心主任说,预约登记要求做变性手术的人已排5年之久。在性别重塑中心接受变性手术的有五类人:先天易性癖、阴阳畸形人、 后天易性癖(指定性别错误)、外伤导致性特征模糊和先天性别特征不明显人,其中有30%的变性人都是因为从小被性别错误指定所造成的。从小父母的错误引导是后天易性癖的主要根源。为此,特地请教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姜长青主任心理师。父母对孩子的社会角色的定位和培养是对孩子未来易性的关键。以前有的父母生几个孩子都是男孩,但总想个女孩,往往把最小的一个男孩打扮成女孩。为赢得大人称赞,这样的孩子就会更加维护自己女孩的形象。学会用女孩的眼泪、撒娇、腔调等手段来博得父母和他人的同情以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幼小的时候父母并不在意或根本意识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从小尊重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自尊心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作为成年人,特别是爸爸妈妈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1、不简单粗暴的对待,使孩子在愤恨中失去自尊,而应循循善诱,就事论理,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孩子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作为爸爸妈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孩子讲清简单的道理,教育和培养孩子从他人的位置考虑问题的习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觉得人与人是平等的,从而懂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的道理。 2、讽刺、挖苦孩子,能使孩子产生自卑而失去自尊,应积极鼓励,适当赞扬或给予奖励,使孩子在自豪中建立自尊。孩子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许,但由于年幼无知,难免出现过错或做事不如大人
儿童遇事不肯动脑子是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智力因素:有些儿童虽然看起来不象是傻孩子,但其智力确有问题。儿童的智力水平不象一般疾病那样具有无或有的概念,智力介于正常水平与低下之间有一个移行部位,心理学家称这部分儿童为智力的边缘状态儿童。而智力处于边缘状态的儿童,往往给人一种貌似聪明,但不爱动脑筋的印象,很容易发生学习困难以及其他学习问题和其他心理障碍。对这类儿童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检查,尽早发现其智力问题。对这些儿童应积极引导他们发挥其非智力因素,并给予恰当的教育,防止学习困难的发生。②社会适应能力差:一些学习很好,社会交往能力差,遇事不爱动脑筋的儿童,在受溺爱的独生子中比较常见。这是由于父母过分溺爱,过分保护,一切替孩子包办代替,导
中国有一句古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简单的10个字道出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儿童最初的生存环境就是家庭,家庭环境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研究者广泛的重视。 中国科普博览网在一篇文章中公布了美国科学家成长家庭环境调查表,它对美籍诺贝尔获奖者(从1901年-1972年)以及美籍科学家(从1935年-1940年)的父亲职业作了比较。 父亲的职业 专业人员 经历的企业主 农民 零售、服务和事务工作人员 熟练和非熟练工人 情况不详 总人数 诺贝尔获奖者比例 53.5% 28.2% 2.8% 7.0% 8.5% - 71 科学家比例 29.1% 18.7% 19.5% 13.1% 18.0% 1.5% 2695 其中的专业人员是指大学教授、教师、医
集邮是很多人的爱好。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该国研究人员发现,爱集邮的孩子长大后成功几率更高。 英国皇家邮政集团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那些有集邮爱好的孩子,长大后74%都受过高等教育。 有接近半数集邮者的年收入高于3万英镑,这差不多要比英国的人均收入高出大约7000英镑。3/4的集邮者目前住在拥有3间以上卧室的大房子里,而在其他人当中这一比例只有1/3。结果还显示,62%的集邮者每年至少外出度假两次。 “从小喜欢搜集邮票的人长大后的确更有可能获得相对成功的人生。”儿童行为专家表示:“一个人从小集邮,会使他日后在其他领域发展时获益良多。”专家分析,集邮者需要具备一些重要性格特征,如决心、注重细节及耐心等待进一步发展等,而这些特征是一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喜爱集邮的
4岁的张倩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 有一次,老师让他们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 回到家,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有几次,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吃过晚饭,要睡觉了,她却一直不肯回自己房间。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爸爸训斥她。张倩哭了:“老师说,要你们帮我做纸青蛙。”听了张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墙上的钟:“现在到哪去买彩纸?明天再说。”张倩想争辩一下,说邻居张爷爷家有,却没敢说。就这样,张倩的纸工作业并没有完成,最后,还是妈妈答应,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儿园向老师解释,她才安心地睡了。 没想到,第二天妈妈单位临时安排她出差,她把张倩送到幼儿园门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时左右,妈妈在出差的车上,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张倩没到幼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10万个孩子。其中,排在前10条的是: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谈到儿童的性心理与性教育,有的父母否定儿童有性心理问题,有的父母承认儿童有性心理问题,但拒绝应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认为孩子长大之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有的父母不清楚儿童性心理到底包括哪些方面,也就无法持明确的态度。许多父母认为性教育就是性活动方面的教育。对儿童性问题持闭口不谈、听之任之态度的父母占绝大多数。 那么儿童究竟有什么样的性感受呢? 现代性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幼儿诞生后便具有肉体的快感。虽然幼儿获得肉体和官能快感的方式和途径与成年人不同,但却带有天生的性的特点,性感觉不是某一天突然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心理学家认为,幼儿乐于被人抚摸、搔痒、搂抱、亲吻等,这其中有相当成分带有本能的性的色彩。 孩子到
(导语)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怎么管教孩子?爸爸妈妈也常有分歧。这里的四对夫妻就遇上了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看看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如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更好的教育方法。 1 “儿子大哭大闹,我觉得该给他点温柔的惩罚,爸爸的办法是不理他。 ” 出场家庭: 爸爸:罗志,工程师,35岁 妈妈:桑妮,职员,32岁 儿子:罗家家,3岁 教子难题: 如果事情不是按照家家的想法去办,家家一定会大喊大叫或者大哭大闹一番,以示不满。每到这个时候,妈妈都认为孩子情绪太激动了,该给他点温柔的惩罚,比如“面壁思过”。但是爸爸却不这么想,他说太太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每次儿子安静不了10分钟就又开始新一轮的哭闹了。爸爸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他还没有自己彻底休战以前,绝不理他。 改造策略: 教育学博士简认为,因为孩子的行为不够好而惩罚他,不但不能教会他什么才是正确的
儿童的早期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予适当的教育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年轻的父母不要错过,在这时期中存在着几个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应了解这些阶段及时进行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如下: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 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
多方沟通及时了解 应做到多方沟通。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学习成绩变化引起的行为变化;多与孩子的同学沟通,了解孩子处理同学关系时遇到的问题;多与孩子本人沟通,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困惑。 多对孩子“望闻问切” 家长在平时要善于对孩子进行“望闻问切”:一是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否出现异常,二是平时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三是多进行“校访”,听听老师对孩子表现的评价。 从和孩子做朋友开始 从父母的角度来讲,要主动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孩子,把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讲给孩子听,对孩子各种行为的看法也是平等地探讨。这样,孩子就能把自身最真实的想法告诉父母。 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 孩子的心理偏差往往会通过一些生
李女士的儿子已经1岁了,长得活泼可爱。不久前,在医生建议下,她带儿子去医院做了儿童智能测试,分数挺高,自己也觉得高兴,但是她却始终没弄明白,这样的测试到底有什么用?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有关专家。 智测都测些什么 走进北医三院的智能测试室,张惠敏大夫正忙着接电话。张大夫说,由于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测试的内容都不一样。 据了解,医院开展儿童智能测试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看孩子的智力、动手能力以及各方面的机能是否与其年龄相一致。智能测试主要集中在孩子的智商、灵活性、协调性,眼神表现,模仿能力等等。张大夫强调,孩子是否足月、早产都会作为智能测试的参考因素,力求使测试更加准确。至于具体测试的内容,张大夫介绍
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认为,赞扬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因为,孩子是自尊和好胜的,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与赞扬。这种自尊、上进心理是正常健康的。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们的自尊就得到了满足,就会萌生幸福的体验。这种体验能进一步地增加孩子的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孩子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去争取更大的成绩。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父母与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因素,或者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以下赞扬的方式方法值得父母与老师们的注意。 期望性赞扬 当父母与老师对某个孩子寄予期望时,就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这是父母与老师应该了解的。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孩子使用的消极性语言和启迪性语言的比例是3:1,甚至还要高些,这样做是不对的。当人们期望某个孩子进步时,总认为这个孩子好,一举一动都顺眼,稍见进步,就喜形于色,
“AWE”教育法的清单: 5.时常拥抱他们。 6.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 7.给孩子们写“感谢纸条”和“爱的纸条”。 8.为他们祈祷。 9.说话时尽量用温和的语气。 10.用夸张的语气表扬他们。 11.一起做游戏。 12.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是一种爱的语言)。 13.尽量多花些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14.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带他们外出。 感情取款 1.唠叨不休。 2.轻视孩子。 3.讽刺孩子。 4.贬低或奚落。 5.批评。 6.冲孩子大喊大叫。 7.从不说“对不起”。 8.总是和配偶吵架。 9.对他人说孩子的坏话。 10.偏向某个孩子。 11.总是沉默。 12.例数他们的不是。 13.粗鲁、暴躁。 “AWE教育法”
1、哭泣。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当孩子受到太强的刺激不知如何放松时,他们就垮了下来,然后大声啼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眼泪仍然是他们在情绪激动时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家长不要忽视他们的哭泣,应该充满爱意,心平气和地对待。 2、不安的睡眠。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如果说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们。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聊天,给他们一个机会说出心理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不佳。 3、疾病反复。如果孩子叫嚷肚子疼或头疼,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作为父母,即使你怀疑孩子在装病,也应该带他去看医生。应首先治疗儿童的情绪和心理,而不是身体。 4、攻击性行为。一位心理学家说,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
我国当前社会里,绝大多数年轻的母亲正在就业,很少有时间完整地陪伴他们的孩子度过婴儿时期。而孩子的祖父母多数正处于退休赋闲之中。由于我国的传统,有不少家庭是三代同堂,客观上构成了祖父母主要或配合照顾婴儿的情况。 这种家庭如果处理好关系,可以发挥祖父母和父母的各自优势,从而更加有利于婴儿的早期发展。 祖父母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而且由于血缘关系,他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第三代,他们对孩子的热爱不亚于父母。 但爷爷和奶奶毕竟是老人,行动上趋向于迟缓,他们安静少动的倾向与孩子好动的天性相矛盾。 有的爷爷和奶奶思想趋于保守,在教养方法上与现代年轻父母有所不同。 如在教育方法上趋向于宽容不严格,常常替代孩子做了本应孩子自己完成的事,给予过度的保护行为,包办代替过多,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差。 但爷爷奶奶有足够时间与孩子在情绪上进行交
英国专家指出,遗传基因可能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搞清引发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人们怀疑一种叫MMR的疫苗可能是致病原因,但英国一些专家指出,遗传基因可能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英国儿童精神病专家安东尼奥·巴利博士说:“多数专家认为,儿童孤独症可能不是由一个而是由数个遗传基因共同引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因。” 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每1000个儿童中就有1~2名患有儿童孤独症,其中大多数为男孩。 巴利博士坚信,基因研究将是解开导致儿童孤独症谜团的钥匙,人类肯定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找到治愈孤独症的良方。
现在提起请家教,学生和家长都觉得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特级教师、高考状元都成了受人追捧的热门“家教”人选,请到好的家教真的就能让成绩飞速提升,考上名牌学校吗?来听听专家的意见,给一门心思迷信家教的学生家长们泼点儿冷水。 我在北师大做一项课题时,有几位研究生来找我。他们要做一份关于中小学生请家教的调查。据他们了解的情况,现在中小学生请家教已蔚然成风;外出做家教是他们同学中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他们的调查提纲有长长的两页,问题有几十个:为什么请、哪些科目请、花多少钱请、用在家教上的时间有多少、效果又如何等等。 我问他们自己上中学、小学时有没有请过家教。他们之中有读博士的、有读硕士的,异口同声地说:没请过。我问为什么不请?他们说,没必要,课堂上学了就够了;还有的说,家里穷,要请也请不起。他们又问我上中学、上小学时请没请过家教。
入园入托
教育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