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惯出来的8个吃的毛病
    父母惯出来的8个吃的毛病

    1.婴儿时期未能及时添加辅食:在婴儿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没有给宝宝适宜的锻炼,使宝宝的咀嚼能力、味觉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 从婴儿四个月起,随着月龄的增加,要依据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原则,逐步添加辅食。 2.零食过多:在宝宝添加离乳食品期间,发现了他(她)爱吃的食物,以后就不断地买回来。餐前零食过多,正餐自然也就吃不下了。 父母一定要了解幼儿营养的知识,还要让孩子懂得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会长胖;果汁很好喝,但是会阻碍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 3.边吃边玩: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爱吃饭,就采取了讲故事、做游戏&

  • 睡觉前(待在床上)
    睡觉前(待在床上)

    问题:我的孩子睡觉前在床上跳上跳下,就好像一只溜溜球那样,不能老老实实地待在那里。我最后总是会对他大吼大叫,然后在他哭着睡着后感到无比自责。 思考:家长通常在睡觉的要求上有些矛盾,而这就会让孩子每天晚上都试图提出一项新要求。将睡觉前的规矩表述得清晰而具体些,你将会发现睡觉前是段让人愉快的时间。??解决方法:? 1. 当你将孩子带上床后,给他三张“下床卡”。这些卡可以从一张硬纸板上剪下来。让孩子明白,无论什么理由,他每次下床的时候,都需要给你一张卡。因此,如果他下床去喝水、去洗手间或者去问距离他的生日派对还有多少天

  • 学才艺,突破几点观念
    学才艺,突破几点观念

      为了怕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亚洲国家的儿童都很早就开始了各式各样的学习课程,这已成为父母们的共识。既然这种幼儿学习潮无法避免,那么力图让孩子在学习当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可能比刻意不让孩子去参加才艺班,以减轻孩子的压力,来得更为实际。   幼教专家提醒父母,在让孩子接受才艺课程时,该突破以下几点观念,才能让孩子快乐学习。   ★电脑方面:网络的教育,满4岁就可以开始学习基本的概念。  ★英语方面:妈妈不一定要是英语博士,小孩的英语才会学的好。  ★美术方面:试着从孩子的绘画中,感受其所表达的心灵语言。  ★数学方面:数学很可怕的偏执想法,请先从妈妈本身抛弃。  ★音乐方面:不是让孩子去学音乐,而是去“感受”音乐的美好。  ★汉语方面:不厌其烦的多说故事书给孩子听,并让孩子自己创造故事。

  • 你知道婴儿也有心理问题吗
    你知道婴儿也有心理问题吗

    出生几十天的婴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日前,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出生仅49天的婴儿来到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抱怨自己孩子喂饱后总是哭闹不止,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医生的诊断让这对父母大吃一惊:孩子已有患心理病。    婴儿也有心理病   原来这位年轻母亲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医生忠告,父母对婴儿的情感需要熟视无睹,孩子是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    时下,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

  • 天冷宝宝洗澡如何不受冻
    天冷宝宝洗澡如何不受冻

    宝宝抵抗力很弱,而冬季气温低,为他们洗澡,稍不留神,就会着凉、腹泻。但是为了宝宝的卫生,洗澡又不能省略。  针对“天冷洗澡如何不受冻”,网友提出了不少经验。  最富创意经验  “羊角头”防止宝宝洗头感冒 提供者|子衿  风靡全韩国的羊角头!!小朋友洗完头可以包起来,以免受风寒。 方法很简单:  1 准备一条长形的毛巾,目测长毛巾三等分。  2 由下往上折进第一折。  3 再由下往上把第二折叠上去。  4 从两端往中间卷,调整头型宽度。  5 最后把中间打开套在头上,把头发收到里面即可。  其他网友的经验  在网友“子衿”的启发下,其他网友也纷纷贴出了自家的“天冷洗澡不受冻”的经验。  1

  • 幼儿思维的培养的几个要素
    幼儿思维的培养的几个要素

    (一).从思维特点来看,概括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理论上的认识:概括是人们形成、掌握概念的前提,是思维智力品质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为什么说概括是思维的前提?幼儿聪明与笨主要看他的概括水平,5、6岁的幼儿若接触大量生活,形成大量形象的语言,进入小学就能够进行很好的概括。   实践上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概括的过程,知识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幼儿阶段进行复述,有的孩子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有的全部说完也只是简单重复。   (二).从思维的层次来说,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a.思维的深刻性。指能够透过表面来剖析事物的本质和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推理、归纳推理

  • 特长教育错误种种
    特长教育错误种种

      目前,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于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诸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

  • 宝宝做游戏,父母友情客串
    宝宝做游戏,父母友情客串

      由于在游戏中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语言能力也很重要的,所以经常参加游戏的儿童在这些方面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已证明,当孩子的父母参与游戏时,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明显增长了。而另一方面,毕竟孩子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毫无疑问,父母要参与并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但应避免过分介入,至于如何把握这一分寸,就需要父母自己明智地作出判断了。  父母毕竟是成人,思想、行为与孩子是迥然不同的。你该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怎样和他们一起玩呢?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宝宝是游戏的主人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的一种最佳形式。为了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父母除了开辟更大的游戏场地与空间,以及提供合适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包括玩具之外,更应该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去

  • 0-5岁宝宝该如何接触音乐
    0-5岁宝宝该如何接触音乐

      一、婴儿依靠听觉和其他音乐感觉体验音乐,他们应该每天接触音乐。成人可以通过下述途径鼓励婴儿的音乐发展。   ·给婴儿哼唱。   ·模仿婴儿发出的各种声音。   ·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种音响,包括身体的、嗓音的、乐器的和环境的。   ·提供经选择的音乐录音。   ·听音乐时,随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摇、拍、抚动婴儿。   ·提供婴儿能够摆弄的、能发出乐音的安全玩具。   二、2-3岁幼儿的音乐经验   2-3岁幼儿需要包含着各种声源的环境。如:有选择的音乐录音,即兴歌唱的机会以及歌曲曲目的积累。恰当的使用多种材料,以探索为主要方法,可以使他们打下一种丰富的基础,以便将来发展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对这个年龄段来说,各种个体的音乐经验甚为重要,所以不必强调幼儿的一致性集体表演的音乐活动。   2-3岁幼儿(至4岁时)应能够:   

  • 纠正小问题儿童
    纠正小问题儿童

      2岁大的小宝贝经常会做出一些"惊人之举",有时简直让父母无法下台。在你就要勃然大怒的那一瞬间,请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和许久未见的好朋友约好了一起吃饭,她还带来了自己2岁的女儿。你们开心地聊着天,却突然看见小姑娘掀起上衣,大喊着让你看她的肚脐眼,引得旁边的人纷纷转过头来,你们只好落荒而逃。  其实,很多蹒跚踱步的小宝贝都会选择一些特殊的场合做出令父母尴尬的事情,对2岁的小家伙来说,探索外面的世界以及自己的身体就是一次科学实验。因为对新事物感到好奇,于是他们的举动有时便会让父母感到难堪。  下面是这么大的孩子常见的5种不良习惯,而研究儿童行为的专家提供的一些方法,也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习惯一:孩子总喜欢用手指抠鼻孔,而且还玩鼻涕。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对一些孩子来说,抠鼻孔是他们探索自己身体的一种有趣的方式。而对另一些孩子而言,这有可能是

  • 不能放弃依赖物
    不能放弃依赖物

      有些孩子固定地依恋一件东西,形影不离,也有些孩子则经常变换他们的伙伴,不少孩子和他们的伙伴分开以后出现吸吮手指、抚摸物件或其他一些习惯。   显然,防止孩子过分依赖某件东西的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始终不让他形成这种习惯。其次的办法是不要强化孩子的这种习惯。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形成这种习惯,这里有一些补救的办法。你会惊奇地发现,当你的孩子学会依靠自己而不是伙伴时,他会变得更有安全感、更自立。   不要强化这种习惯:要防止而不要强化孩子依赖物件的习惯。   ●变换玩具。让孩子带不同的玩具玩,不要让他因为特别喜欢某件玩具而形成依赖性。你可以允许孩子上床睡觉或者出去玩时带上一件玩具,但要尽量选择不同的玩具。  &nbs

  • 孩子作业马虎不是习惯,而是学习障碍
    孩子作业马虎不是习惯,而是学习障碍

    众所周知,孩子的心理疾病多与他的遗传素质、心理发展水平及其环境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预防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生理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重视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免疫能力,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合理的饮食营养,适量的学习负担,以保证其身心发育的要求,防止他们体力与大脑的过度疲劳,是十分有益的。  愉快的心境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无论成人,还是孩童,只要保持舒畅积极的心境,就有助于个体积极性的发挥。为儿童提供一个完好的人际环境,就会使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并能比较客观地认识生活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从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正确的学

  • 音乐这条路,该怎么走
    音乐这条路,该怎么走

      孩子热爱音乐,并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在和快乐,这比任何形式上的第一,都值得珍惜。一开始爸爸妈妈让孩子学音乐,差不多都是希望孩子多学习一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但是,时间一长,忘了为什么学音乐,是为了参加比赛还是要成为音乐家?父母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要求,才会有太多的失望。  学习音乐是为了给生命寻求一条心灵宁静的出路,而不是制造更多的不安和混乱。如果一些急于把孩子推上顶峰的父母,有机会冷静地重新思考一下,回头看看这条路孩子是怎样走过来的,就很容易了解由于错误的引导,使孩子失去了人生真正应该习得的宝贵经验。相信很多人都对孩子因不认真练琴遭受父母的打骂的事时有耳闻;孩子参加比赛,由于对比赛排名不满,父母破口大骂,老师大打出手的闹剧也时有发生。由此我们不禁要怀疑,孩子学音乐到底学到了什么?  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增进孩子的

  • 发现父母自身的优势智能
    发现父母自身的优势智能

      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智能的开发,而且这种智能开发并不单一。可父母们往往忽略了自身也有多元智能,如果父母学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多元智能,那么将更有助于培养的孩子优质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精华指出了智能是多元化的,人人都拥有八项智能:语言、逻辑、空间、音乐、肢体-运动、自然、人际和内省。在这八大智能,父母只要认识并利用到自身的优势智能进行教育,孩子最终就能走向成功之路。   一、寻找自我的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或几个智能领域具有优异的天赋,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发现你的优势智能。   华东师范大学多元智能课题研究组张玲博士为大家提供了几个了解自身优势智能的途径:   1、通过测评认识你的优势智能   通过测评,你可以最快了解你的优势智能。测评一般都由多元智能的专家来设计,各个因素考虑得比较全

  • 孩子成才的纯金钥匙
    孩子成才的纯金钥匙

      其实,家庭教育有可能集中影响一个人发展前程的最佳期,不过大约十年,也就是从三、四岁到初三前这段时间。——宇歌爸爸   “马宇歌”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天津教育报》是2000年5月。当时她12岁,正在上初一。光阴荏苒,5年过去,如今,马家有女初长成,她已成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一名学子,因为受到个性而成功的持久良好家教,再度成了许多人士,特别是我国教育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和宇歌爸爸约好,10月16日星期天一早,在京城见面。很凑巧,这天清晨刚好举行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马宇歌也是获准上场参赛选手之一。沿途,听身旁马拉松赛事现场服务人员说,她已经跑过去了。在终点,一些曾经采访过并一直关注着宇歌成长的首都媒体,早就准备好了摄影、摄像器材,就等着好好采访这个预期名列前茅的小姑娘了。但是,一茬一茬的人跑到了终点,还是没有见到马宇歌。原来

  • 穿衣难:让宝宝快乐穿衣9个计谋
    穿衣难:让宝宝快乐穿衣9个计谋

      每天早晨给宝宝穿戴整齐有时候简直就是一场战斗:那边袖子刚套好,这边小脚又从裤腿里溜了出来,袜子不见了,鞋踢飞了……好一场混乱!   宝宝穿衣的5件烦恼事   1.穿衣好烦人!   我早就看到那边的毛毛熊了,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我想把它拿在手里,可是我的胳膊被妈妈捉住了。好烦啊!我一定要把胳膊抽出去!真奇怪,妈妈还跟我生气呢!   告别烦恼妙计:让穿衣变成开心事!   妈妈把宝宝揽在怀里,亲了亲小脸蛋,然后顺势捉住小手:“把小手伸过来让妈妈亲一下”。宝宝被妈妈的爱笼罩了,早把毛毛熊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果然,就将小手伸了过来。妈妈亲亲那只胖乎乎的小手,顺势将宝宝的小胳膊放入袖子里,一边放一边夸奖宝宝做得真好。   2.穿衣不好玩!   妈妈一会儿捉住我右手,一会儿捉住我的左手,我像一只小木偶,什么都不能做,穿衣真是太不好玩了。不行,我可不

  • 儿童孤独症离我们还远吗?
    儿童孤独症离我们还远吗?

      现在我们周围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不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是长久关闭在与爸妈的小天地里,没有同小朋友玩耍的环境,更难交得知心朋友而导致的性格变异。作为家长你能随时发现孩子在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吗?孤独症离我们还远吗? ●孤独症你了解多少?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为特征,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 孤独症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随着发育,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孤独症与儿童期

  • 孩子用手拿东西吃应鼓励
    孩子用手拿东西吃应鼓励

    9个月的孩子已经能用拇指和食指捡起小的东西了。虽然父母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但随之带来的麻烦会令父母急不得、恼不得:无论捡起的东西是否能吃,孩子都会放在嘴里尝尝;不希望他拿的东西,如吃饭时的盆子碗筷,他会拿起来敲敲打打、乱扔。   其实,这些行为只是孩子尝试使用新本领的表现。如果父母能够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准备足够的食物,让他们捡起来吃,则在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的同时,增加了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对缓解乱扔东西有一定的作用。   这时,父母需要做到的是:   (1)认识到这是正常行为的表现。孩子正在运用新的技能,练习用新的技能控制物体的能力。   (2)当孩子把捡起的食物丢得四处都是时,不要训斥孩子、限制孩子,需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当孩子捡起不能吃的东西并放到嘴里时,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

  • 倾听4岁孤独症宝宝的独白
    倾听4岁孤独症宝宝的独白

      我叫遥遥,今年4岁半。我虎头虎脑,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别人都夸我特别可爱。可是我有轻微的孤独症。其实在我出生的时候,是非常正常的孩子。爸爸妈妈对我特别疼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只有我这么一个宝贝,更是高兴的不得了。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我特别小时就非常注意给我智力开发、教育等,一岁我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获得了“一岁宝宝健康之星”的美称。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不让所有爱我的人失望。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我陷入了困境。就在我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莫名其妙突然发高烧,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把我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必须给孩子打头皮针。”我当时迷迷糊糊,但是一听要往头皮上扎针,心里特别害怕,更不愿意打,可是爸爸妈妈、奶奶爷爷非常想让我早日康复,几个人一起按住又踢又挣扎的我,强行打了头皮针。当时我心里

  • 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
    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想象也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可是看看当今的孩子们,他们的想象力究竟还有多少呢?  标准答案:磨掉孩子想象力的锉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学校的考试中,有这么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老师在后来的阅卷中发现,有一个孩子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至于原因

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