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被父母保护过度的后果
    看被父母保护过度的后果

    小军今年6岁半,非常爱动,一会都安静不下来。上课时东张西望,还不时站起来,发出一点怪声,或挤眉弄眼招惹同学,搞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上课时老师没办法维持,把他叫到前面,待老师稍不注意,他就做鬼脸,让同学们大笑。 小军写字老写不好,大大小小,歪歪扭扭,字的比例很差,经常写反字,比如“人”写成“入”,“陈”的耳朵又跑到右边了;“浅”的三点水写到右边了等等。小军看上去很可爱,但是老做不可爱的事。多动、任性、不能按照老师和爸爸妈妈说的去做。看上去挺聪明的,但是在学习上一门不通。做作业非常磨蹭,20分钟能做完的作业,他经常磨蹭到晚上10点以后。爸爸妈妈都要进行“三陪”,陪读、陪写、陪做,数学经常不及格。自己不听课,还经常打扰别的孩子,校方只好对他说:“你先退学吧!”   专家诊断:   小军通过测评(比如动作协调的测评、孩子专注能力的测评等

  • 关爱婴幼儿宝宝的“第一次”
    关爱婴幼儿宝宝的“第一次”

      第一次微笑:情感交往的起点   时间:出生两个月左右   这时的宝宝经常会睁开双眼四处看,一切都觉得那么新奇。当妈妈出现在宝宝面前时,他会注视着妈妈的脸,手脚乱动,甚至会无意识地咧嘴微笑。这是宝宝最初的交际形式,也是宝宝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起点。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当捕捉到宝宝的第一次微笑时,年轻妈妈千万不可因兴奋而忘了和宝宝交流,这时的微笑正是表示他对妈妈提出了新要求:在宝宝醒着时,妈妈应经常出现在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讲话;还可以利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如红、黄色的气球,充气的彩色塑料玩具,花手帕,小铃铛等引逗宝宝,使他心情愉快。宝宝手舞足蹈的反应会使身体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加深了与妈妈的感情。经常与宝宝进行这种“情感交往”,对宝宝身体、智力、心理的发育都非常有益。   第一次发声:理解沟通的开始

  • 外国的孩子假期在忙啥
    外国的孩子假期在忙啥

    在寒假中,很多中国家长会给孩子安排课外补习或者特长培训,孩子的时间表总是排得满满的。那国外的学生假期呢?是不是和我们有不一样的过法?   马来西亚参加“制服团体”   年底的总考试结束后,马来西亚的中小学生将迎来7周左右的长假。当然,气候是24℃-32℃的怡然夏日。马来西亚的家长为了保持孩子的童真,很少让孩子在假期补习或者参加特长班。   参加“制服团体”是能影响马来西亚学生升学和就业的假期活动。“制服团体”包括像童子军、少年警察、少年军等等,男生和女生都能参加,并且是自愿参加,学习爬山、野外生存、急救等技能。“制服团体”在马来西亚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如果学习

  • 常当婚礼花童易性早熟
    常当婚礼花童易性早熟

    儿童教育专家:过多地让孩子当花童,容易唤醒孩子的性意识   “昨天看见海海在小区花园与几个小孩玩,突然他在小女孩的嘴唇上快速地亲了一下,太让我吃惊了!”龙女士称,这都是让儿子多次去当花童惹的祸,她向同事表示今后再不让儿子去当花童了。   龙女士儿子海海今年6岁,在南方花园双语幼儿园读学前班。“从3岁起,海海就常被邀请去当婚礼的花童,一年总有三四次,今年已参加了三次。”龙女士称,今年五一,公司同事结婚,儿子又去当了花童。“晚上睡觉,平时他都是亲我脸颊,但那次他要亲我嘴唇。我说亲嘴唇不卫生,会传染细菌,他反问我为啥新郎新娘都是亲嘴唇呢?”    张女士也遇到过类似事情。张女士的儿子阿健今年5岁半,一直参加幼儿园的绘画兴趣班学习。上个月同班的一个女生过生日,阿健画了一张卡片送她,完了非要张女士在卡片上写“结婚证”三个字。

  • 咋矫正宝宝性早熟行为
    咋矫正宝宝性早熟行为

         这家托儿所的小沼光枝对婴幼儿的性教育十分关注,她参加了性教育研究会,并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她有了很大的长进。以前,在指责摆弄性器的男孩时,她总是说:“小鸡鸡是个肮脏的地方,不能用手摆弄。”现在改为“小鸡鸡是个重要的地方,不能用脏手去触弄。”她召集孩子的母亲,并指导她们说:“性教育的第一步是注意对身体的清洁,内衣裤不干净是不行的,因为不洁的内衣裤会诱发孩子性自慰。”   东京一家托儿所的保育员美子4年前经常巡查午睡的零岁儿,她发现有一个小女孩睡觉时脸朝下,身体微微耸动着,一看便知是自慰行为。从那以后,她开始注意这类现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0岁至2岁的婴幼儿中,平均有20%的婴幼儿有这种行为,有的甚至把性器按在尿布、坐垫上通过搓弄以自慰。这家托儿所把出生后六个月至一岁零八个月的婴儿均称为零岁儿。以下是几个实例:   例1:一位一岁

  • 父母带上宝宝去串门!
    父母带上宝宝去串门!

    记得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家里来客人,或者到别人家去做客。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到别人家时,不仅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还可以得到父母的允许,快乐地玩一天而不用睡午觉,如果还有一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就更开心了……  现在的城市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住在一个单元楼中互不来往、互不相识的人很多,如果亲戚不多,说宝宝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也不为过。从而阻碍了孩子社会交往的发展。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影响,父母不妨带宝宝去邻居家串门。不仅增进了邻里感情,更关键的是让宝宝有与人接触的机会。  带宝宝去串门,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串门,有年龄讲究  带婴儿去别人家串门是不太适宜的,不仅自己麻烦,也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宝宝3岁以后,适当地带他外出到亲友家串串门,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有趣的经历,宝宝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社交礼仪及待人接物的方法,可以

  • 教孩子说话技巧的好方法
    教孩子说话技巧的好方法

      教会孩子谈话技巧的最好办法是与家人谈话。父母在睡觉之前和孩子交谈,或者在饭桌上和孩子进行宽松有意义的谈话,或者在散步、游玩中,都是很好的一对一的对话机会。所谓有意义的谈话,其特点是实事求是地自然暴露,分享双方的思想和感情、缺点和错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目标和梦想等。对于那些缺乏社交技巧、拙于与人相处的孩子来说,应该进行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谈话。人的会话技能同其它语言技能一样。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   实际上,人们总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谈话,任何可能的话题都可以用来讨论。比如,孩子喜欢的玩具、游戏、电视节目等。然后,就要求孩子们自己找话题,并使谈话保持几分钟的时间。作为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引导孩子畅谈自己的想法。牢记:社交技能是可以学会的;谈话技能可以帮助孩子得到社交门票,从而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会话技能包括介绍自己的情况,询问别人

  •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专家提醒,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 智力开发并不只是认字背诗
    智力开发并不只是认字背诗

    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孩子传授知识,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多认了几个字,多背了几首唐诗,就是比别人聪明了,因为知识和智力并不是一个概念。智力可以说是具有应对各种问题的行为能力。它包括五个方面,即: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误区:孩子学知识等于开发孩子智力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结果在对小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一些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学过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所以在一二年级时,他们的成绩比其他学生强。但到了三年级之后,学习难度加大,老本吃完了,他们的成绩就落后了,而那些并未提前学课本但智力较强的孩子,学习成绩一下子赶上并超过了那些提前学课本的孩子。   游戏是智力开发的最好形式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时,

  • 和孩子沟通,做对了吗?
    和孩子沟通,做对了吗?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

  • 孩子被人打要不要还手?
    孩子被人打要不要还手?

    一位妈妈说,她一段时间以来都很苦恼。   孩子4岁半了,在幼儿园小班,和其他孩子相比,入园非常顺利,一点也没有哭闹,只有一次,接他时晚了几分钟,看到别的孩子被爸爸妈妈接走时哭了。   一个月以后,孩子突然开始不愿意入园,而且非常爱掉眼泪。孩子属于特别乖的那种,基本上没有大声哭闹过,有了委屈会掉眼泪,会哽咽着说话。   问过做幼儿教师的朋友,说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告诉他必须去。   按照朋友说的去做。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生病,几乎每个月一次,每个月至少一个星期去不了幼儿园(以前他很少生病),再送去的时候,感觉孩子明显不愿意,说还想生病。   春天来了,带孩子去公园玩,见到孩子班的一个小朋友,才无意中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孩子欺负。   孩子很知道谦让,如果有别的孩子和他抢玩具,他总是撒开手,自己则去玩别的。从没有见过他和别的孩子

  • 什么样的批评法才有效果
    什么样的批评法才有效果

    家长每天都会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的教育。如果批评的方法不当,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自暴自弃或叛逆的性格。   有分寸的批评 不该缺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 孩子有错,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有分寸的批评就是一种积极引导,它有助于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批评”这两个字,评是批的前提。所以,批评孩子要掌握的第一个分寸是,当你想批评时,先要弄清楚自己欲“批”孩子的“错误”,是否是真正的错误。我发现,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犯了“错”,对他们发怒,是源于自身的认识偏差或是本身的无理,而非孩子犯了错。比如,孩子由于情绪紧张,考试失利,家长便对孩子多方指责;孩子尊老爱幼,在公

  • 四种方法培养宝宝变聪明
    四种方法培养宝宝变聪明

      1、要培养幼儿和父母交谈的习惯,在谈话过程中提高儿童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没有一种知识技能的传播和品德的培养,是可以离开语言来进行的。学龄前幼儿是从与成年人的交谈中,通过模仿来掌握词汇和语法的。因此,应当充分运用成年人和幼儿交谈这一手段来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当通过交谈,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住址和幼儿园名称,知道父母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知道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还要教会孩子有条理地描述事物。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儿歌,要求他们背诵;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要求他们复述主要的内容等等。这些,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现力都有积极作用。   2、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进行探索的兴趣   幼儿的智力是在逐渐掌握语言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观察是幼儿认识环境的基本方法,因此,培养幼

  • 关注尖子生的心理问题
    关注尖子生的心理问题

      最近,我们在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习成绩优秀、考试名列前几名的尖子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了。   尖子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我们发现部分尖子生为了保持在班级中的考试名次,竟然对同学封锁复习资料,对其他同学的请教,表现出厌烦情绪;有的尖子生对班级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漠不关心;有的甚至对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也非常冷漠。二是在班级中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有些尖子生在同学面前傲气十足,看不起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有的对教师品头论足,不服管教,不时给任课教师出“难题”。三是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有的尖子生比普通学生更害怕考试,面对统考等大型考试往往紧张、焦虑,而一旦考试失利,就很难走出失败的阴影。   鉴于尖子生存在着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加

  • 准新生提前“上课”不可取
    准新生提前“上课”不可取

      家长:校外准新生特训课备受宠   最近几个周末,记者在佛山各大书店发现这样一幕: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忙着为孩子挑选一年级教材和电子辞典。“女儿马上上小学了,我想让她提前熟悉一下一年级的课本,争取走在别的孩子的前面。”家住惠景城的林先生打算利用休息时间,在家辅导女儿先学一部分一年级的知识。   “我的小孩拼音很差,字也认不了几个,该怎么办呢?”记者近日走访佛山一些幼儿园时,听到不少大班家长反映小孩的“弱势”,他们希望幼儿园老师能在小孩升小学前给“补补课”。   面对家长的需求,最近,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开始涉足幼小衔接领域,开设小学准新生特训课。   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这类特训课往往以学科为界限设置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等,教学内容以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为主。在授课过程中,其作息安排类似小学课堂,旨在营造小学氛围。   这类特训课受到部分家长的欢迎

  • 纠正宝宝伤“口”习惯
    纠正宝宝伤“口”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大部分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指儿童在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复做某一个相同的动作,如吮手指、吐舌头、咬嘴唇、用口呼吸、偏侧咀嚼等等。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将出现牙面畸形,引起上下牙齿错位,导致无法对齐。进行治疗后,如果不良习惯不能彻底纠正,仍然会复发。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种不良的口腔习惯,有时往往会继发第二种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可造成前牙接触角不充分,前牙接触不充分又会继发吐舌头的习惯。   “吮指”   宝宝1周半以前吮吸手指是婴儿的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惊慌。但是之后,就要引起您的注意了。此时,可以在被吮吸的手指上涂抹一些带苦味、对身体无害的物质,如果仍不行,可以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戴一个唇挡矫治器进行矫正。   “吐舌”   吐舌、舔牙和伸舌三个

  • 孩子一哭二闹如何安抚
    孩子一哭二闹如何安抚

      安抚孩子的情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究竟我们应采取哪些步骤来安抚宝宝的情绪呢?以下是几个建议:   1.了解婴幼儿的情绪发展   婴幼儿的情绪与成人间有着极大的差异,对于他们的情绪,我们不能以我们现有的经验与感受来加以推测。在婴儿出生时,他所具有的情绪反应包括自发的微笑(非社会性的,没有原因的微笑)、惊吓、苦恼(对痛或不适的感觉)、以及嫌恶。到了三到六周,他开始具有社会性微笑、生气、惊讶以及悲痛的情绪。到了五至六个月,他开始觉得害怕,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之间,宝宝则会开始具备同理心,也会开始觉得羞怯、屈辱、骄傲,以及内疚,同时也会开始忌妒,并具备自我意识,开始区辨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不同,他们会出现越来越复杂的情绪反应。   另外,对婴儿情绪发展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妈妈们检视自己宝宝的情绪状况,因着年龄的不同,找出宝宝情绪

  • 10方法全面提升宝宝记忆
    10方法全面提升宝宝记忆

      宝贝的记忆力,训练宝贝注意力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的第一步。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宝贝,不可急躁,更不能强迫宝贝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可以注意观察宝贝,如果宝贝对某一事物感兴趣,那好,我们就以这个事物作为起点,让宝贝尽可能对这个事物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只要宝贝一次比一次能坚持的时间更长一点,父母就应该感到欣慰。   3、制定规律的作息制度   有规律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宝贝建立时间的概念,防止宝贝在大脑中形成错乱的时空观念。在作息制度实行初期,父母可以一边安排宝贝的活动,一边向宝贝叙说:“12点半了。现在是午餐时间,宝贝该吃饭了。”“1点半了,宝贝该午睡了。”“4点了,宝贝可以玩玩具了。”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可以在无形中强化宝贝的记忆力。

  • 解析宝宝的消极情绪反应
    解析宝宝的消极情绪反应

    孩子爱生气、不满和痛哭是孩子心情不愉快的表现,是一种消极情绪反应。孩子的幼小心灵相当脆弱,我们只能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人不能采取一概压制或一味迁就的简单方式去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而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疏导,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1、因身体不适的,成人要多关心,照顾孩子。孩子生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要保证孩子的餐点营养全面,睡眠充足。孩子吃好、睡好,有健康的身体就容易保持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   2、因受挫而哭的,成人可采取以下方法:   (1)理解、爱护孩子。在孩子生气时,成人应该用温和的语言开导孩子,让孩子知道成人了解他的感受。成人还应告诉孩子,生气时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允许孩子以恰当的方法发泄消极的情绪。如:痛哭一场、跺脚、敲打枕头、画一幅发怒的图画,大声

  • 性教育,最可怕的一关
    性教育,最可怕的一关

      我们曾经掩耳盗铃,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于是一代一代在黑暗中摸索,造就了大量的不幸人格、不幸婚姻和不幸家庭。决不让下一代继续在黑暗中摸索———这是我们刚生下孩子那一刻的信念。  然而“真正与孩子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才发现空有一腔壮志不行”。必要的知识和正确的方式将使针对婴幼儿的性教育成为可能。   面对呀呀学语的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育方式的主体。   你越是极力回避的问题,往往越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是“热爱答案”的。孩子下意识的一些举动和语言,如果你怒斥他(她),孩子只会是恐惧加上更多的疑问。   记得在学雷锋号召节约的年代,6岁的我在街上拾到一粒糖豆,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交给姥姥,在孩子心目中,糖豆是一个最好的东西,把它拾回来就是最“大”的节约举措。本想姥姥会大大地表扬我一番,不想招来姥姥一顿怒骂。后来明白大人的心思是怕孩子乱拾东西吃了中毒,但

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