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送儿童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儿童自己的兴趣。而且,家长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下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资料,以供家长参考。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如癌症罹患率明显低于悲观抑郁者),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塔尼可博士提出如下建议: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
母乳的“情感”作用 大家都知道,母乳有许多优点,除了能降低婴儿的患病率、死亡率,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之外,还有经济、方便、省时省等的好处。但是,有一点母乳能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小儿的身心发育不是所有父母都清楚的。正是这一点,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格外显得重要,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母乳为什么会有情感作用,会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这归因于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奶时,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能接触到母亲温暖的肌肤,闻到母亲身上亲切的气味,能够再次听到早在宫内已熟悉的母亲心跳的节律,再加上母亲爱抚的动作和温柔的言语,这一切都能使婴儿感受到母爱,产生愉快的情绪,这对婴儿的身心健康发育是很有好处的。国外曾有人报导过在当时的某育婴院(主要收养的是弃婴),因缺乏保育员,采用自动化喂奶,每到一定时间就往婴儿嘴里灌牛奶,而这些婴儿整天躺着,没有人抱,结果,
家长在为宝宝选择幼儿园时,往往不知从哪里入手进行考察,虽然有的幼儿园硬件都不不错,但家长总认为还应该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家长若要了解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对幼儿园进行考察: 1、向园长询问幼儿园的工作宗旨,工作目标,制度建设等问题。 从了解这些情况的过程中,能审查幼儿园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园长的管理水平,如果园长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思路清晰,说明这个幼儿园是一个有朝气的,人气旺的幼儿园,因为从园长的精神面貌上就能反映出来。如果她充满了创造力,充满了追求感,那么,我们的孩子在这里绝对错不了,即使收费较低,硬件一般也不会耽误孩子的发展。这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整体的影响,不能掉以轻心。 2、和幼儿园教师员工交流: 家长要在与园长、老师交流过程中体会对方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宜人性,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也要观察对方的精神面貌,是不是眼
很多人都说:“孩子越小越可爱,长大了就讨人厌。”这不,三岁的儿子咏咏,开始到处跑,更让我操心了。不过对任性儿子我也有几个妙招: 1、暂时不理睬。 儿子一看到他爸爸拿螺丝刀、剪刀,就高兴得不得了,还拼命嚷着“给我玩玩”。老公说,危险品,小孩不许动,他却更有兴趣了,不给他,就生气,倒在地上哭,见老公没有应允,又开始砸东西。我们沉默,不理他。孩子懂得察言观色,闹了半天,还引不起父母的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所以,有时我不理睬他,他反而会过来找我笑笑。或者关禁闭,让孩子反思,意识到自己是犯错误了,关的时间不要长,但父母的态度要坚决,之后,再跟孩子讲道理,说明不能这么做的理由。 2、转移注意力。 有一次大冬天的,儿子居然乘我不注意,偷偷跑到卫生间开水龙头玩,把衣服都搞湿了。我想打他,然而冷静下来后却平
在“婴幼儿发展测验”中,孩子看到生人会害羞是从五个月大开始的,到了十个月大的时候,90?的孩子都会有此情绪反应。一直要到快满五岁时,九成以上的孩子才能很容易的和父母亲分开。 心理学家鲍尔贝专门研究“母亲与儿童分离对儿童以后行为的影响”。 鲍尔贝提出结论是:婴幼儿与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幼儿既可找到满足,又可以找到愉快。安全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我信任,并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侣与后代和乐相处。如此说来,宝宝的粘人状况如果不是太严重,就不必太忧虑,要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 针对较粘人的宝宝,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原则如下: 1、先建立自己坚定应对的心态父母与孩子分离时,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现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须离开。不要在心里产生罪恶感,认为孩子哭闹是自己没有给予爱的安全感。
春天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因此,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加大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锻炼。这样,宝宝的动作协调了,大脑也会更聪明哦。红黄蓝早教中心的早教专家陈阳表示,其实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空的矿泉水瓶、用完的化妆品瓶等,就可以和宝宝玩几个有趣的亲子游戏,还能让宝宝在游戏中了解数数、配对,学会观察、比较、思考和创造呢。 漂亮的花瓶——— 滚 将彩色包装纸撕成碎片,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瓶子上贴上双面胶,教宝宝用带有双面胶的瓶子在彩色碎纸上滚一滚。这样,彩色碎纸片就会粘在瓶子上。一个漂亮的花瓶就做好了。 找朋友——— 配对 准备3组大小、颜色相同的瓶子,打乱顺序,然后请宝宝从中找出一模一样的瓶子来,进行配对练习。 小响桶——— 节奏练习 选择一个方便宝宝抓握的瓶子,在瓶子里装入豆子,拧好瓶盖儿
你有留意过吗?2岁大的孩子对悄悄话特别着迷,当他们自己能说悄悄话时,他们会很自豪。那你知道常和孩子说悄悄话,其实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吗? 研究表明:每当宝宝大脑受到刺激进行思考时,要么形成新的神经桥,要么使早已存在的神经元连接得到加强。形成或加强的神经桥越多,孩子智力的发展就越快。而经常和孩子说用悄悄话(适合年龄:24-27个月)交流正是种刺激宝宝大脑的好方法。 01、2岁大的孩子对悄悄话特别着迷,当他们自己能说悄悄话时,他们会很自豪。 02、说悄悄话有助于宝宝学着调节声调,这是声音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悄悄话还能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 03、和宝宝说些悄悄话,如:“咱们看书吧!” 04、让宝宝用悄悄话和你交流。 05、不断地相互说悄悄话,直到宝宝知道怎样将自己的声音调节得很轻柔。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可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幼儿倾听能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幼倾儿听能力的具体内容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三种倾听技能: 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 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二、幼儿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
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会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情绪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怎么办呢?其实不难,下面22个小动作,就可以帮到你。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有很多类似秩序敏感期这样的特别心理需求,如果我们不理解宝宝,就很容易跟宝宝较劲,让他感到很压抑,或者学会以同样的方式跟父母对着干。而宝宝一些典型的所谓“问题”行为,其实只是这种心理需求最突出的表现而已,诸如: *拿到什么都往嘴里放 宝宝一出生,嘴就是他满足口腹之需的器官,同时也是他探索世界的最敏感的部位。因此,不管他的小嘴碰到什么,他都会快速地将头扭过去,或舔或咬。等他自己会用手拿东西了,更是要将随地捡拾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尝一尝。 *拿到东西就往地上扔 从几个月大开始,宝宝就可能扔东西玩。到1岁左右,他的这种行为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有人捡起来交给他手里,他还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看起来显得特别顽劣。 *总是喜欢说“不” 到了2岁左右,宝宝进入他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说“不”。父母说东
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第四个秘诀: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
“不,不,不给我买变形金刚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涛涛大声喊叫,无论家长怎样哄,涛涛就是不松口,执拗地坚持着。他常用这种方法向家长要东西,而且“拗”劲一上来, 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孩子的“武器”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4种“武器”。 第一种武器——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家长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家长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第二种武器——哀告乞求 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家长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家长抵挡得住他的
早期阅读习惯有多重要,已经有很多早教专家进行过论证,在这一片文章里我们着重来谈一谈点读笔对幼儿早教的支持作用。 很多妈妈都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是妈妈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最喜欢的也一定是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的声音对宝宝而言是种很大的安慰。——我并不是想说妈妈们的想法有问题,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一下各位妈妈: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发音标准否?自己的口才怎么样?宝宝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是听故事比较多,还是撒娇、或者是享受妈妈爱抚的时候多?在讲故事的同时,遇到孩子走神、不专心听的时候,又是怎样处理的?怎样做到既完整地讲述故事、又与孩子互动并保持孩子注意力? 各位妈妈会不会觉得这些问题很熟悉,经常发生呢?这些问题是不是也让各位妈妈感觉困扰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易读宝点读笔上场了。 易读宝点读笔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书本开口讲
3个多月的宝宝能坐在大人的一只手上;5个多月的宝宝能站得笔直……更“惊险”的是9个月的宝宝“飞”起来,做了个360度空中大回环,像著名的体操动作“金格尔空翻”!完成这些极限动作,宝宝们还都悠然自得的,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你能相信吗?这些宝宝并不是哪儿来的神童,他们不过是接受了MEPA(体智能教学)的普通宝宝。 一堂课累坏妈妈乐坏宝宝 为了一探MEPA课程,近日,记者来到历下区人口计生局和历下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办的三优开智婴童之家。 在1—1.5岁的小宝宝班上,7名宝宝在妈妈的协助下跟着老师在做游戏。一会儿,妈妈们协助宝宝翻身、攀爬木架,一会儿则抓住宝宝双手、直接提起来个“拉腕抱”……而2—2.5岁的大宝宝班里更是热闹得很,所有的宝宝都穿着轮滑鞋上课,还不时来个金鸡独立、跨越障碍的高难度动
“我要天线宝贝!”“我要吃肯德基!”宝贝任性地喊着“我要……”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倒地撒泼,挥胳膊蹬腿地哭闹,大有不满足要求誓不罢休的架势。宝贝任性的习惯究竟是怎样养成的?其实,有时是缘于养育上的“妈咪错误” 妈咪错误1 “不行”可以是“可能不行”甚至“行” 宝贝为什么会不停地提出要糖果、要好吃的东西、要父母只注意他一个人、要新玩具、要再听一个故事等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发脾气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已经把父母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时候,父母的“不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仅是“可能不行”,而且这种“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转换成“行”,只要他拼命吵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宝贝拼命地“要、要、要”,父母招架不住就会放弃原则“给、给、给”。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逐渐掌握了拼命哭闹这个控制父母的屡试屡爽的绝招,养成任性的坏
一本好的图书既能给宝宝们带来欢乐、增长知识,又能激发宝宝丰富的想象、提高宝宝的素质,实在是宝宝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尽可能在宝宝小的时候读图画书给宝宝听,从宝宝出生后3个月左右开始进行,是最适当的时期,一天读五册十册都可以,越多越好。 阅读使宝宝的情绪发展稳定,让他们感到外部环境的安全,同时带来心灵的安全。0-3岁时期也称为“无意识时期”,所以0-3岁的阅读是以图为主、以声音为主,给宝宝大的、鲜艳的色彩去认识,包括语言上的沟通。 第一阶段:宝宝接收式的图书阅读 第二阶段:发现式的图书了解 第三阶段:培养有意识地探索图书 第四阶段:宝宝主动参与式的图书阅读 第一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注意也不仅仅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的水平上。实际上,现在的小孩是吃得非常的丰富,很多父母甚至把燕窝、虫草等等补品也一气塞给儿童。加上现在的许多经营者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在食物中添加了这样那样的促进成熟的物质。儿童如果长期进食这样的食品,也往往容易导致性早熟。 实际上,现在儿童成熟的年龄与20年前相比,已经提前了许多。也许大部分的家长还有印象:在自己念书的年代,许多都是在读了中学以后才开始发育,而一些男孩子更是到了高二、高三,甚至大学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长高。而现在的小孩子,发育的年龄已经大大提前。一般来说,读小学高年级的
科学家做过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 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 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是,无数次的碰壁后,梭子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
“太棒了,真让人高兴,要再接再厉!”保育员对正坐在便器上的女孩轻声鼓励着。在东京千代田区一家托儿所,保育员们十分重视训练婴幼儿正确使用便器、厕所和自己换尿布、清洁肛门。 这家托儿所的小沼光枝对婴幼儿的性教育十分关注,她参加了性教育研究会,并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她有了很大的长进。以前,在指责摆弄性器的男孩时,她总是说:“小鸡鸡是个肮脏的地方,不能用手摆弄。”现在改为“小鸡鸡是个重要的地方,不能用脏手去触弄。”她召集孩子的母亲,并指导她们说:“性教育的第一步是注意对身体的清洁,内衣裤不干净是不行的,因为不洁的内衣裤会诱发孩子性自慰。” 婴幼儿也有性自慰现象 东京一家托儿所的保育员4年前经常巡查午睡的零岁儿,她发现有一个小女孩睡觉时脸朝下,身体微微耸动着,一看便知是自慰行为。从那以后,她开始注意这类现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0岁至2
入园入托
教育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