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难安。记者近日从佛山各大医院了解到,最近小孩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发率比往年高出很多,其中患者多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记者在医院门诊也见到,因发烧前来就诊的龙宝宝所占比例很大,不少新妈妈们多手足无措。在沟通中发现,新妈妈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可以用什么方法给孩子进行物理退烧,医生让孩子打针该怎么办,退烧药吃了很多次会不会有副作用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妈妈们支招。
现象: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高发
“孩子之前还挺好的,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发烧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近在各大医院,头上贴着退烧贴前来就医的孩子激增,突然性的发烧也让不少家长不知所措。佛山市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翠瑛告诉记者,从5月中下旬开始,医院接诊的病患孩子中,大部分都是患上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而以往春夏季交接时节,婴幼儿患手足口病的情况虽然有,但没有今年这么集中。
据了解,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属于急性的传染病,一般表现是孩子连续发烧3天以上,手脚或口内有疱疹,患病后孩子不愿意吃东西。其中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高发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而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今年这两类病突然集中爆发,刘翠瑛分析,往年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孩子,只有被检查出发烧才不准去学校上课,今年是即使不发烧,一旦发现口腔有疱疹,孩子也会被劝休在家,家长重视,自然前来就医的孩子就增多。另外,因为这两种病的传染性较强,很多时候家长怕孩子在家待着闷,带去公园和小朋友玩耍期间造成交叉感染的几率增大,这也导致近期病患激增。
预防:少去公共场所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高发,要如何预防?刘翠瑛表示,首先孩子要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尽量早休息;其次,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再次就是饮食要清淡。据其介绍,儿童节期间,家长带孩子出去吃套餐、吃雪糕,暴饮暴食,也导致了不少孩子感染上了这些病症。
而对于那些已经感染病症后出现发烧症状的小孩,刘翠瑛认为,孩子从小到大,都会有发热的时候,5岁以下的宝宝,一年发几次烧是正常的,家长不用太过担心。据其介绍,目前医院对婴幼儿的用药都相当谨慎,对于退烧药,一般超过38.5℃才会开解热镇痛药让家长备用,当然,对于一些虽然热度不高,但容易或已发生抽搐的孩子也会使用退烧药。
学三招推拿为孩子退高烧
近日记者发现,网上有一个《小儿推拿》的帖子有近50万的转载量。该帖自称是对包括夜啼、吐奶、退烧等12个症状有效。推拿是真能给孩子退烧吗?
佛山知名的小儿推拿专家李明告诉记者,推拿退热手法对于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确有很好的疗效。为此,李明给家长推荐了三种常用且易学的推拿法,作为家长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的一种辅助疗法:
1.清天河水3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家长以食、中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2.推攒竹5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3.退六腑100~200次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推100~2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是从肘到腕。
儿童就医误区
误区一:孩子发烧家长“死磕”不打针
医生提醒:是否打针要看孩子状态
“孩子才6个多月,虽然知道打针不好,但是医生说好像挺严重,最后还是给孩子打针了。”“麦麦”妈妈如是说。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多会导致高烧,孩子烧到40℃也可能反复出现。对于不少新妈妈来说,其实也不忍心看到护士将针头插在自己孩子的头部,但一旦遇上医生建议打点滴,或是注射补水,妈妈们又该怎么看待打针呢?
对于这种情况,刘翠瑛的建议是首先带孩子去医院明确因什么感染,如果不是很严重,尽量少打针,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特别是3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要打针,最好是物理降温。
其次是要从孩子的精神状态上去判断,如果孩子烧到了40℃左右,但是精神状态还很好,即使脸上发红发烫,只要孩子还在出汗,吃点退烧药就行,不要打针。有些孩子即使是低烧在38.5℃左右,但整个人都没精神,这时候家长要特别注意了,一旦孩子手脚发凉,容易引发抽搐,应尽早就医,医生建议打针或补水,家长应配合不要“死磕”硬撑。
误区二:酒精降温擦拭越勤越好
医生提醒:要注意酒精浓度
孩子发烧,医生多半会建议家长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比较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是冰敷、酒精擦拭或洗温水澡。不过很多家长却不知具体的操作方法,顺德大良医院刘梦秋医生认为,物理降温方法不对,可能会适得其反。
刘梦秋医生介绍,冰敷和酒精擦拭的降温方法,主要是敷在小孩子的大动脉处,如额头、脖颈动脉处、腋下、大腿部等。用湿毛巾来降温,则主要是在额头部位,家长可以端一盆温热水,热度在20~30℃间,隔5分钟左右换洗一次。刘梦秋提醒,很多家长在使用酒精降温的时候,以为擦得越勤快、浓度越高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一般来说,用来物理降温的酒精浓度在30%~50%之间,而现在药店的大部分药用酒精浓度是75%或95%,对于物理降温来说,浓度太大,反而容易引起脱水或酒精中毒。
“散热的中药熬水洗澡外用或温水浴,也有一定的效果。”刘翠瑛还告诉记者,中医方面还有一种退烧方式,就是对孩子的耳尖少量放血,可清热泻火。治疗时,医生用针头挑刺患儿耳尖或少商穴位,挤出几滴瘀黑色的血液,操作简便,不但可降低热度,还可减轻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