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偏方不治病反“致病”
近日在微博上,一条电吹风可治感冒的消息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与讨论。这条微博称:电吹风的热风在宝宝背部大椎穴和肺俞穴吹10分钟,立竿见影治疗打喷嚏、流清鼻涕、轻微咳嗽等各种感冒初期症状,可以将感冒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专家却表示:电吹风并不能取代传统理疗,至于用它来治疗感冒,充其量只能起到辅助效果,不可过分迷信。细数民间虽然流行“偏方治大病”,但这些偏方究竟作用几何,是“治病”还是“致病”,着实有待商榷。
电吹风吹穴位,有些网友将其付诸行动,发现还真挺管用。网友将电吹风吹背部穴位或许真的管用,家里的小孩病情明显好转,不流鼻涕,也不怎么咳了。
试验网友指点大家如何利用吹风机吹穴位来驱除寒气:百会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将电吹风调到较低的档,感觉吹出来的风温以不烫最适宜,然后隔10—15厘米的距离对准穴位吹,不要超过2分钟以防烫伤。
聪明的网友充分地发挥出了电吹风的各种作用,经期吹吹可暖肚子;腰颈椎酸可隔着热敷毛巾吹,减缓疼痛;泡脚后吹吹可以活络身体穴位。
电吹风吹穴位:老人小儿不宜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王和生主任医师表示,老年人本身皮肤比较干燥,用电吹风吹穴位时间比较长,会引起局部组织脱水、皮肤干燥发痒等。”王和生指出。至于儿童用电吹风吹穴位治感冒,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叶进表示,帮孩子按摩大椎穴、肺俞穴确实有好处,但用电吹风吹穴位却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电吹风吹出来的风热度比较低,反而会让宝宝受凉,如果热度比较高,孩子则有被烫伤的危险。
临床上用作治疗的药物至少得满足安全和有效的要求,而民间偏方没有经过相关试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依据。即使有意使用偏方,也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停药。
各种偏方真假专家为你解答
药酒:成分不明可致死!
成都市民马先生患痛风多年,听朋友说,蚕泡的酒可以治痛风,而且药效明显,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喝了几杯。谁知,这样的“秘方”并没有起到神奇的功效,反而加重了王先生的病情,当晚便被送进了医院,“喝了这种酒,久病的关节疼痛也复发了,而且比以往更为严重。“王先生如是说。医生说,痛风根本就不能随便碰药酒,而且这种药酒成分不明,如果含有毒素很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陆华教授认为,现在广为流传的民间偏方部分是有效的,但更多的还需要谨慎使用,“民间偏方大都是根据以往经验产生的,其疗效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人而异的,在这个人的身上见了效果,并不见得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也会见效果。”陆教授介绍说,以药酒为例,一些药物经酒精长期浸泡,药性会有所变化,再加上成分搭配,操作方法上的不当,很可能导致出现有毒成分,使病情加重。
青春痘:莫被美容院忽悠了
青春痘患者最大的烦恼在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于是开始相信美容院的“特制外用药”和“偏方凉茶”。然而,美容师的秘方由于缺乏科学依据,有时候会将患者引至错误的轨道上,不仅浪费钱财,而且耽误病情。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廖列辉表示:很多化妆品、洗面奶、香波以及各种防晒剂、杀菌肥皂中的脂肪盐成分本身就有一定的刺激性引发痤疮发生以及毛孔出大、色斑加深的副作用。其特征是:一般累及前额和颞部,为较多的毛囊性丘疹、偶见脓包。年龄大发于25岁的女性痤疮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与过多地使用或不适当频繁更换各类化妆品有关。
廖主任还说:至于不少痤疮因为“热毒”引发,服用含有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生地、紫草、石膏、赤芍等成分的“凉茶”有助于本病治疗;殊不知相当一部分患者或因“阴虚内热”,或因“冲任不调”等引起,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用药,从中医角度来说“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当然也就南辕北辙了。
美白偏方:美白不成反毁容
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傅肖群告诫大家:广大女性中有不少对于美白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管什么偏方,只要看到听到就会去做。自己曾经碰到一位女大学生自行到化工行买材料,DIY调配果酸换肤,由于浓度太高灼伤皮肤,令脸部布满红肿的疤痕,更令肌肤表皮层坏死。傅教授为大家列举了几种错误的美白“偏方”。
1、芦荟美白:目前美国FDA及中国卫生署允许食用及药用上的芦荟只有五种,包括:好望芒芦荟、芒芦荟、女王锦芦荟、非洲芦荟,及翠叶芦荟。份量建议每天吃3至4汤匙,由于不同牌子之浓度有异,根据标签指引服用最安全,由于有轻泻作用,孕妇忌吃。
2、珍珠粉:在营养学上服珍珠粉美白是没有根据的。要关注的是珍珠粉会因海水污染等问题而变成劣质,而且属矿物质惟恐会有重金属残留,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不建议胡乱服用。
3、果酸:果酸可以使皮肤表皮加速脱落,改善皮肤粗糙情况,但要处理得宜、时间控制精准;如果浓度过强,或施于过敏性和干燥性肌肤便会造成灼伤,也可引致皮肤发炎、色素沉淀等副作用。
4、自制“美白精华”:某些具有美白作用的成分带刺激性,加上自制护肤品所含的有效成分浓度无法确定,如果浓度过高会有危险。同时制作所用的容器、材料,或是过程中也可能遭到细菌污染。加上没有添加防腐剂无法确知其保存期限,不建议大家使用。
喝粥养胃?其实胃更累了
广州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亚历警告慢性胃病患者:“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相比油炸食物、不发酵的饼、面条、煮玉米、蒸窝头等,粥是细软、易消化的,但喝粥并不利于消化吸收。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若喜欢喝热粥,其温度对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才更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