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的皮肤很嫩,生活中有些新生宝宝皮肤会长痘痘是怎么回事呢?新生儿长痘痘,如何清洁与护理?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长痘痘长满脸,是胎毒、火气大还是母乳造成?通通不是,这种痘痘称为新生儿痤疮,发生原因多半是受到母体荷尔蒙刺激,只要遵守4大清洁护理原则,几周后便可自愈。 新生儿长痘痘咋回事? 新生儿长痘痘,又叫做新生儿痤疮或婴儿青春痘,一般认为是婴儿受到母体或自身荷尔蒙刺激,让原本应逐步退化的皮脂腺作用旺盛,长出痘痘来。 这种类似青春痘的红疹,多发生于两颊、脸部、额头,不太会蔓延至胸部和背部。新生儿青春痘大多发生在出生2~3周后,多数宝宝在4~6周后就逐渐消退,最迟不会超过4个月,几乎不太需要治疗。 新生儿痤疮的原因目前有两种推测: 1、妈妈的荷尔蒙引起 因为妈妈的女性荷尔蒙在怀孕期间传给
新生宝宝的抵抗力非常的弱,稍微照顾不周到,很容易干嘛咳嗽的。那么新生儿咳嗽该怎么办呢?新生儿咳嗽会不会得肺炎?宝宝咳嗽该怎么科学护理?新手爸妈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做起,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咳嗽怎么办?对于新生儿,新手爸妈光是照顾吃喝拉撒就已经手忙脚乱,更别提咳嗽这种揪心疾病的护理了。但新生儿由于抵抗力比较弱,各方面发育都还不完全,咳嗽之类的症状是很常见的。今天就来说一说新生儿咳嗽的护理方法,新手爸妈们收好哦~ 新生儿咳嗽怎么办?是不是得了肺炎? 新生儿出现咳嗽的症状,新手爸妈们往往如临大敌。事实上,咳嗽只是一种症状,本身并不会咳成肺炎。不过,肺炎会引起咳嗽。 新生儿肺炎除了咳嗽,还往往会有这些表现:呼吸速率变高、缺氧而面色青紫、发烧、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甚至还可能出现口吐白沫、上吐下泻的症状。 因此,家
有些新手宝妈在照顾新生儿的时候发现宝宝喜欢吐泡泡,那么宝宝为什么喜欢吐泡泡呢?宝宝吐泡泡是生病了吗?一起来看看吧! 还未满月的宝宝竟像螃蟹一样,玩起了吐泡泡,家长觉得好玩,医生诊断却是患了新生儿肺炎。 原来医生检查发现,该宝宝嘴边有许多白色小泡沫,显得烦躁不安,反应差,喂奶也不吃,体温只有35.5℃。 年轻父母疑惑不已,宝宝不咳不喘,怎么会是肺炎?还真有可能是!跟好妈一起了解下吧~ 为什么肺炎患儿会吐泡泡? 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得了肺炎后,早期并未表现出咳嗽或其他典型症状。 少部分肺炎宝宝表现出口吐泡泡,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气管又短又窄,且呈漏斗状,呼气时,肺内气体通过狭窄的气管冲出,将气管内的痰液通过短短的呼吸道冲出口腔,气体通过污浊的痰液时会产生泡泡。 吐泡泡还可能
新生儿黄疸是比较常见的,那么你知道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什么呢?新生儿黄疸和孕妇的饮食有关吗?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老公朋友的媳妇怀孕了,前几天我们去他家串门,也是各种水果、坚果摆了很多。其中朋友的媳妇拿起橘子想吃,朋友立马制止她,说“妈不是说了么,孕妇吃橘子,孩子出生有黄疸,你克制一下吧。”这位孕妇不高兴的放下了橘子,嘴里嘟囔着“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橘子。”很多孕妇也都听过类似的说法,说胎儿出生后有黄疸,和孕妇的饮食有关。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这3类食物孕妇可以放心吃。 新生儿黄疸真的和孕妇的饮食有关吗? 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说只要孕妇吃了黄颜色的食物,就会生出“黄孩子”(出生有黄疸),有些孕妇听到之后就吓得不敢吃了。事实上,新生儿黄疸和孕妇的饮食是没有关系的。胎儿出生后之所以会出现黄疸,主要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受到了气压的影响,然
低血糖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吧,但是有些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患有低血糖这是怎么回事呢?新生儿儿低血糖的病因主要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新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新生儿也有可能会患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凡血糖低于2.2mmol/L的新生儿,不论足月儿或低出生体重儿都有可能患低血糖。 关于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葡萄糖储存不足 早产儿:肝糖原储存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因此,胎龄越小,糖原储存越少。 小于胎龄儿:除糖原储存少外,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也低。 还有一种叫做围生期应激:低氧、酸中毒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刺激肝糖原分解增加,加之无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 其他原因还有如宝宝自身原因低体温,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会由于热卡摄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所致。
新生儿刚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新生儿肺炎,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新生儿为什么会得肺炎呢?新生儿肺炎的形成原因与症状, 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新生儿刚出生就有肺炎的话,比较大可能是在产前或者产时引起的 1、产前胎儿生长在羊水里面发生了缺氧。 比如说严重的脐带绕颈,胎心改变,胎动异常,胎宝宝在极度缺氧的时候会挣扎,可能会自己发生自主的呼吸运动,然后吸入羊水,我们叫吸入性肺炎。 2、细菌性肺炎 如果说破水比较早,产程比较长的话,可能会有细菌污染的羊水或者肠道分泌物被宝宝吸放,然后引起的细菌性肺炎。 或者孩子出生后被感冒的大人摸了亲了,会被传染上细菌引起的细菌性肺炎。或者家长没注意家庭卫生消毒。一般快满月的孩子才发现肺炎就是在家里被感染上的。 3、胎粪污染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那如果羊水被胎粪污染,吸入
疾病简介 英文名称: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就诊科室:新生儿科 多发群体:以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最为多见 是否医保:否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皮肤 挂号科室:血液科,儿科 传 染 性:无传染性 发病原因 ABO血型系统共有“A”、“B“、“AB”和“O”型四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胎儿是“A”型或“B”型者。在ABO系统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的IgG的人数比A型及B型的人数多,A抗原较B抗原的抗原性强,故母O型,胎儿A型者得病机会多。ABO溶血症可发生在第一胎,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 症状
排除致病原因 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妈妈是O型血,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的话,就要当心新生宝宝有无贫血以及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不要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贫血混淆,以免耽误治疗。 做好孕前检查 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准妈妈在怀孕前就要做一个“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查一查血液里抗体的情况。要是抗体的“活性”不高,准爸妈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体的“活性”很高,则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降低,可在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亲抗体的“杀伤力”。 检测血液抗体 如果已经怀上宝宝,准妈妈们要记得从16周左右开始,定期检测血液中抗体的情况,一般在四周左右一次,密切注意宝宝有否发生溶血可能。 治疗孕期异常 如有异常
发病原因 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其发病条件是母体曾接受异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体所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而得病。 发病机制 发病者的母亲多数为O型,具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婴儿多数是A型,特别多见于A1其次为A2,及B型。多见于O型母亲,是由于母亲其抗A、抗B抗体除了属于IgM的天然抗体外,同时还有IgG的免疫性抗体。A(B)型血清中则主要是抗B(A)IgM,极少有抗B(A)IgG,而IgM抗体是不能通过胎盘的。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IgG)则可通过胎盘,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附着于胎儿相应红细胞膜上,与其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溶血
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疗标准是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有无并发症而制定的不同光疗标准。 药物治疗 (1)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 (2)白蛋白: 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换血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ABO溶血症只有个别严重者才需要换血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预防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 相关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血液科 儿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黄疸 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儿黄疸出现早,多数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出现皮肤明显黄染,并且迅速加重。 贫血 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和黄疸消退之后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是由于发生溶血时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致。新生儿期血色素低于145g/L即可视为贫血。 诊断依据 1、产前诊断: 既往有不良产史,或前一胎有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产妇,均应与其丈夫一起做ABO血型和Rh血型检查,如有血型不合应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和抗B抗体,如果抗A或抗B抗体>1:64,提示有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的可能。 2、出生后诊断: 如有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出生后及时监测胆红素,如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且进行性加重,同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快速下降,Coombs和/或抗体释放试验其中一项
药物治疗 阻塞性黄疸可以采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目前来说,常用的治疗阻塞性黄疸的药物主要就是益肝灵还有肝泰乐一类的,这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不适症状,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食物治疗 患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比如说食用冰糖奶酪。准备适量的洋白菜并且将其洗净切碎,在水里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在锅里加上水,把泡好的洋白菜放进去,用小火把洋白菜煮烂,然后加上冰糖,再用小火煮到冰糖融化。接着把准备好的鲜牛奶倒进锅里,稍微煮煮然后关掉火,放凉后就可以食用了,治疗阻塞性黄疸有很好的效果。 手术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一种就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就是去除阻塞物,使胆道变得通畅,手术治疗阻塞性黄疸是比较有效的。 治疗注意事项 1、化验血清胆红色,如严重超标必须及时去医院进
皮肤暗黄 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 粪色变淡 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其他症状 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 胆固醇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疣、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癌性阻塞者尚可出现Courviosier征。 症状特点 新生儿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检查事项 1、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良性病因 1、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 2、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内压迫胆管。 3、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之狭窄。 4、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蠕虫等。 恶性病因 1、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胆管癌)。 2、胰脏头部癌。 3、华特壶腹癌──即十二指肠乳头癌。 4、肝癌栓塞子堵住胆管─ 即所谓的黄疸型肝癌。 5、癌症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 疾病病理 病理学检查可见汇管区和肝血窦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依据 1、诊断要点: 对于肝癌
喂养与护理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利于从尿中排出。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可母乳喂养。 光疗 当胆红素达到20mg/dl,可予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支持疗法 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以免加重黄疸。 酶诱导剂 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治疗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护理,增加营养,预防感染。 2、排除溶血等病理因素后,可以加强喂养,让宝宝
早发性的原因 早发性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 晚发性的原因 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周,可持续至8~12周。 病因分析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现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预防措施 1、母亲预防措施: 母亲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婴儿预防
胆红素高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其他情况正常 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 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检查方法 血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大多数<257μmol/L(15mg/dl),也可>342μmol/L(20mg/dl),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功检查正常,HBsAg阴性。 诊断依据 1、病史: 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单纯母乳喂养史,生长发育良好,无其他任何异常临床表现。 2、检查: 血清胆红素水平
溶血性疾病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首先是针对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疗:清除病因(如疟疾引起的红细胞破坏需根治疟疾才能纠正)、去除诱因(如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使用具有氧化性质的药物)、对症治疗(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某些类型地中海贫血、药物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患者行脾切除等)。 对症退黄治疗 其次为对症退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有茵栀黄、思美泰等,但必须强调,如溶血未解除,退黄是困难的,而且效果是暂时的。 诊断依据 1、首先确定是否有黄疸,皮肤黏膜发黄不一定有黄疸,可能为摄入大量胡萝卜素的食物或某种药物所致。皮肤黏膜不黄,不一定没有黄疸(隐形黄疸),此时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但L,肉眼不易察觉,也称亚临床黄
孕母注意饮食 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服用中药预防 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观察婴儿情况 1、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2、注意观察胎黄婴儿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3、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注意皮肤清洁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做好病室空气消毒
病因治疗 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2)糖皮质激素: 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3)中药: 以茵陈蒿汤为主。 光疗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 (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 (2)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