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就要自主的呼吸了,肺循环也会建立起来,在摄入了氧气以后,身体里的过量红细胞就开始遭到破坏,进而产生大量的胆红素,这就会导致黄疸的出现。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会在孩子出生后的两周左右消失,如果是早产的婴儿,消退的就会慢一些,不过也会在一个月左右自行消退。在新生儿中有六成会出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早产儿中的出现几率则为八成。 3、通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消退之后,是不会出现反复的。如果出现了反复的情况,就很可能是孩子患上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无需过于担心。但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反复的时候,就该考虑是病理性黄疸所造成的。
1、夫妻双方有一方有染色体疾病或者遗传疾病的家庭,很可能孩子也会有这种先天疾病,怀孕前要做遗传咨询,规避风险。 2、家族中如果有遗传病成员,备孕前也要警惕,最好先去遗传咨询。 3、35周岁以上的高龄妇女也属于出生缺陷高危人群,需要格外警惕。 4、曾经生育过先天畸形孩子的家庭,如果再生育,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会比较大。 5、从事的职业需要经常接触放射性、电离辐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也属于出生缺陷高危人群。这类人群无论男女,最好要远离可能致畸环境一段时间,经医生确认可以怀孕后再开始备孕。 6、曾经发生不明原因流产或死胎的女性,再次怀孕出生缺陷风险也比较大,最好找医生咨询。
人们的衣食住行与环境都有莫大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出生缺陷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出生缺陷。如果追根溯源,胎儿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环境的影响。通过一些数据发现,某些出生缺陷存在地域性。比如在碘严重缺乏的地区,新生儿碘缺乏的发生率就比较高。再比如两广地区,新生儿地中海贫血发生率比较高。 环境中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对胚胎发育有威胁,比如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高温高热、噪音污染等。另外,室内空气污染比如室内装修,也可能会导致出生缺陷。新装修的房子可能会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甲醛、苯系物等,如果孕妇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很可能导致胎儿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防控项目 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基本上都是一些通过检查来防止宝宝出生以后身体出现缺陷的一些项目,孕妈妈们可以通过这些项目来简单的了解肚子里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首先,孕妈妈们可以在怀孕12周的时候做早期的唐氏筛查这一项目,医生可以通过B超检查到宝宝颈部透明层的厚度,只要在正常的数据之内就可以了。在16周左右的时候,可以经过抽血的检查来做一下中期的唐筛,唐氏筛查这个项目可以有效的帮助妈妈们了解到宝宝是不是有唐氏综合症的症状。 其次,在怀孕24周左右孕妈妈们可以去医院做一下胎宝宝心脏彩超的检查,这一项目能够有效的排除宝宝有没有先天性的心脏病。 最后,出生缺陷防控的项目还有很多种,比方说28周左右的大排畸以及宝宝出生以后的一些新生儿疾病筛查,它主要是观察宝宝有没有一些遗传性的代谢疾病。宝宝还会采集足跟血,来排除宝
呕吐物颜色 1、清谈或透明色黏液,可能是食管内容物;伴有酸味、有奶汁或凝块,多来自胃内; 2、乳凝块多、伴酸腐味,有持久的规律性,多为幽门及十二指肠梗阻;呕吐物为绿色,可能为较高位肠梗阻,首先要除外先天畸形,如呈均匀绿色,应考虑是否有肠旋转不良,也可能为败血症所致; 3、呕吐物为粪性有臭味,多为低位肠梗阻; 4、呕吐物有血首先考虑消化道黏膜出血。 呕吐与腹部 1、上腹部膨隆下腹部塌陷,提示梗阻位置较高; 2、腹部异常膨隆呈球形,皮肤紧张发亮,则是低位梗阻;肠鸣音消失,是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 呕吐与排便 1、呕吐同时伴有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等,为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肠炎等所致,最为常见; 2、伴血便,内科要考虑肠道感染、
溢乳 由于新生儿胃呈水平状,贲门松弛,哺乳后即从口角溢出奶汁,不影响生长发育,常于生后6个月左右消失,不属于真正的呕吐。 一般呕吐 常伴恶心,每次吐得不重,多为胃内容物,多见于喂养不当、胃肠道感染或全身感染的伴随症状,常见于内科疾病。 反复呕吐 无规律性,呕吐一般不含胆汁,主要见于胃食管反流。 喷射性呕吐 突然发生,呕吐量较大,随日龄增加呕吐物可为奶样、乳酪样,具酸腐味,不含胆汁。主要见于大量空气吞入、胃扭转、幽门梗阻。在颅内压增高性疾病时可呕吐大量含胆汁样液。 呕吐发生时间 生后7天内发生的早期新生儿呕吐应重点考虑食管闭锁、咽下综合征、胃食管反流、胎粪性便秘、胃扭转等;生后7天后发病的中晚期新
病因 1、病因: 因伤乳,脾胃受损所致。 2、具体分析: (1)多因哺乳不节; (2)食乳过量; (3)或者乳液变质、冷热不调。 症状 1、典型症状: 现以不思纳乳,食而不消,吐出物或泄下物夹未消化奶瓣,且有馊臭气,腹胀腹痛,可伴发热、口渴、口疮、身渐瘦等。 2、具体表现: (1)不思乳食:不思纳乳、食而不消或拒食。 (2)恶心呕吐:吐出物或泻下物夹杂未消化奶瓣、口腔常有乳酸或馊臭气味,或吐出未消化的奶片,泄泻,或大便干结、口中气热,发热、口渴、口疮、烦啼。 (3)腹部胀痛:腹胀腹痛、以及表现出胃气胀、早饱、嗳气或拒按。 (4)睡眠不安:夜晚睡眠不安稳或低热甚至是烦躁哭闹。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或
山楂汁 原料:山楂片100克,白糖20克,开水300克。 制法: 1、将山楂片用凉水快速洗净,除去浮灰,放入杯内,浇入开水,加盖闷上。 2、待水温降到微温时加入白糖,搅至溶化即可饮用。 温馨提醒:山楂片要迅速用水冲净,否则,冲慢了山楂片一变软,就洗不干净了。沏山楂片的水,要用开水。此汁适宜5个月以上的婴儿食用。 麦芽饮 原料:麦芽30克,白糖20克。 制法: 1、把麦芽洗净,除去杂质,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 2、把炖杯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除去麦山楂的功效山楂芹含多种维生素、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
三甲散 【成份】龟甲(砂烫、醋淬)、鳖甲(砂烫、醋淬)、穿山甲(砂烫)、鸡内金(砂烫)。 【性状】本品为浅黄色的粉末;气微腥,味微咸。 【功能主治】具有软坚化积的功效。用于食积,乳积,痞块。 【用法用量】口服,不满周岁一次0.45g,一至三岁一次0.9~1.8g,一日3次。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化食丸 【成份】香附(炒)30克、甘草(炙)15克、陈皮(去白)15克、缩砂仁30克、神曲(炒)30克、麦蘖(炒)30克。 【制法】上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绿豆大。 【功能主治】温中快膈,止呕吐,消乳食。治小儿伤食不化,呕吐,脉沉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30丸,食后姜汤下。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治疗方法 推荐药物:健儿药片 1、成份:巴豆霜、郁金、苦杏仁(炒)、雄黄、使君子仁、甘草、蜂蜡。 2、性状:本品为桔红色圆形的蜡片;气香、味辛辣。 3、功能主治:破积驱虫,开胃进食。用于小儿食积,乳积,发热腹胀,呕吐滞下及腹痛等症。 4、用法用量:口服,小儿六个月以上一次半片,一至二岁1片,而后每周岁增加1片,十三岁至成人服12片。 5、用药禁忌:忌生冷、腥荤食物。 推拿治疗方法 手法操作用葱姜水作介质,上肢取穴均为左手,治疗顺序先手掌、掌心、上肢、腹部,最后背部,1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手法前2次均以泻法为主,以后均以补法治疗。通过以上治疗方法2个疗程后,记录疗效。 1、仰卧位:顺时针方向摩腹2分钟,揉中脘、天枢、神阙穴各2分钟,分推腹阴
体表胃电图检查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患儿不良胃肌电活动的有效手段。应用体表胃电及富里叶转换和频谱分析方法可以测定胃窦移动性运动复合波(MMC)。研究表明部分 FD患儿胃窦移动性运动复合波活动明显减少。FD患儿胃动过缓比较多见,而食欲减退的患儿胃窦电活动亢进更多见,说明胃电图检查可以提示胃平滑肌的不良运动(亢进或减慢),对儿童FD有辅助诊断意义。 胃动力检测 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是FD的发病机制之一,大部分患儿有胃动力异常。胃动力检测法通过超声了解胃排空情况,观察胃窦收缩频率、幅度,为临床诊断FD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在随访过程中对疗效进行评估。此检测方法具有无痛性、无创性、经济、简便、避免射线照射等优点,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但检查需要患儿配合,<3岁的小儿认知能力不足。较难执行。 其他
中医发病原因 1、原因: 因伤乳,脾胃受损所致。 2、具体分析: (1)多因哺乳不节; (2)食乳过量; (3)或者乳液变质、冷热不调。 西医发病原因 西医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黏膜免疫和炎症功能改变以及、中枢神经(CNS)、脑肠轴及肠神经(ENS)调节功能改变。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注意事项 1、只要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糟粕就能排出体外,人体气机畅通即可。一般情况下,由于乳食积滞的原因,可以食用神曲、麦芽;由于普通食物所引起的,可以
喂奶过快 新生儿喝奶自身没有很好控制能力,喝的时候往往一次性喝很多很快,容易带入很多空气进入胃部,因此,新生儿喝完奶之后都会出现打奶嗝的现象,若是这个奶嗝没打出来就会出现干呕或吐奶的现象。 处理方法: 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 喂奶姿势不对 很多新妈妈对喂奶还不是很熟练,容易出现喂奶姿势不对的现象,新生儿在喝奶的时候吸入过多的空气,有时候打奶嗝都不能完全排出空气,出现干呕吐奶的现象。 处理方法: 喂奶姿势纠正,给宝宝喂奶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食物
新生儿黄疸退了还会复发吗 一般不会 黄疸消退以后,一般不会反弹的,如果黄疸消退了然后再反弹,要警惕病理性黄疸,这时候就是要去医院,由新生儿科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去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必要时要干预治疗。 新生儿黄疸为什么会反复 如果黄疸下降了甚至已经消退了,再出现反复,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病因是很多的,要根据他的胆红素升高的情况来判断,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升高,那警惕肝胆病变,如果是间接胆红素升高,那要考虑是有一些病理因素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导致黄疸的升高,所以如果是黄疸有反复这种情况,还是建议及时去医院。 新生儿黄疸一般多久能消退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
疾病简介 英文名称: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就诊科室:儿科、消化内科 多发群体:6个月内婴儿 常见发病部位:幽门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由于幽门肌肥厚和水肿引起的输出道梗阻。本病多见于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病因尚不清楚,有家族集中的倾向。在成人发生幽门狭窄的患者,其儿童时期也有婴儿形式的肥厚性幽门狭窄,从而显示了遗传因素。 病因 病因至今尚无定论。 1、遗传因素: 在病因学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发病有明显的家族性。经过研究指出幽门狭窄的遗传机制是多基因性,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性修饰多因子构成的定向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倾向受一定的环境因素而起作用,如社会阶层、饮食种类、各种季节等,发病
外科治疗 采用幽门肌切开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疗程短,效果好。术前必须经过24~48小时的准备,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充钾盐。营养不良者给静脉营养,改善全身情况。 术后呕吐可能与幽门管水肿及幽门肌切开不完全有关,故术前等渗温盐水洗胃是必需的。术后进食应在翌晨开始为妥,试服糖水15~30ml,2小时后无呕吐则给予等量母乳或牛奶,以后逐渐加量,术后48小时加至正常量。术后呕吐大多是饮食增加太快的结果,应减量后再逐渐增加。 内科治疗 喂养饮食疗法,每隔2~3小时1次饮食,定时温盐水洗胃,每次进食前15分钟服用阿托品类解痉剂。这种疗法需要长期护理,住院2~3个月,很易遭受感染,效果进展甚慢且不可靠。目前多不主张采用内科治疗。注意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治疗。 纠正措施 一般
呕吐 症状出现于生后3~6周,亦有更早的,极少数发生在4个月之后。呕吐是主要症状,最初仅是回奶,接着为喷射性呕吐。开始时偶有呕吐,随着梗阻加重,几乎每次喂奶后都要呕吐,呕吐物为黏液或乳汁,在胃内潴留时间较长则吐出凝乳,不含胆汁。少数病例由于刺激性胃炎,呕吐物含有新鲜或变性的血液,有报道幽门狭窄病例在新生儿高胃酸期中,发生胃溃疡的大量呕血者。未成熟儿的症状常不典型,喷射性呕吐并不显著。 由于奶和水摄入不足,体重起初不增,继之迅速下降,尿量明显减少,数日排便1次,量少且质硬,偶有排出棕绿色便,称为饥饿性粪便。发病初期呕吐丧失大量胃酸,可引起碱中毒,呼吸变浅而慢,并可有喉痉挛及手足搐搦等症状等。 伴发黄疸 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是由于反复呕吐、热量摄入不足导致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下所致。也有认为可能是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