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1、当宝宝哭闹、吃奶、情绪激动时,容易造成心脏供血不足,脑缺血和缺氧导致婴儿呼吸困难、发绀、晕厥和抽搐;还有婴儿的身体比较虚弱,体质比较差,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 2、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可能引起反复发热、肺炎等疾病;还有婴儿的血液循环功能下降,导致婴儿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和发育不良; 3、婴儿的耐力相对较差,如果过度活动会造成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的现象。 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怎么护理 1、充分休息 患儿需要有充分的休息,如果出现心力衰竭、肝脏肿大、浮肿这类症状的话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直到病情得到控制。 2、安静的环境 患儿患病后在治疗康复的时期,一定要保证所处的环境安静,病情好转之后才可以让患者增加活动量,一直到体力恢复正常。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时间 一般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是在孩子出生后的3天内完成,正常是医生进行检查,通过血氧饱和度还有心脏的检查来判断,一般还需要进行复查的,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度。 一般在怀孕期间,孕期也是有胎儿的一些检查的,也是可以检查出心脏病的,但出生后也是在新生儿的时期也是要进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这样可以保证孩子的健康,如果有异常可以确保及时进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因类型和程度不同而表现不一,常见的症状有哭声低微、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吃奶无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多汗、剧烈活动或哭吵后唇周发紫;还可伴有生长发育落后、抵抗力弱、容易患感冒,且患病后不易恢复等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早就诊,以确诊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父母如果有心脏病,胎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遗传父母的基因,就容易诱发先天性的心脏病,它占发病的8%。 环境因素 如果孕妇在孕期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细菌、辐射,都会诱发胎儿的发育异常。所以预防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首先要对父母进行遗传病检查,控制得病的风险。其次在孕期一定要注意对孕妇的保健。 早产 早产儿患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心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多数是单一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与心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动脉导管未闭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强有关,一般3个月以后的动脉导管如果没有闭合,将来再闭合的可能就不大了,大部分可能就需要手术来治疗。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尤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间 新生儿出生的24小时之内,如果体重超过五斤,而且属于足月正常生产胎儿就必须要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到宝宝在满月之后要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宝宝六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继续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 新生儿要接种哪些疫苗 1、卡介疫苗 这个疫苗是每个出生的宝宝必须经历的一针,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抵抗力特别弱,最容易患上结核感染。所以为了宝宝生命安全,一般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就必须接种卡介疫苗。 2、脊髓灰质炎疫苗 对于这个疫苗相信很多宝妈们都不陌生,虽然现在是一种疫苗了。但是很多宝妈们小时候一定吃过脊灰糖丸。这个主要就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儿麻痹。但是这个疫苗一般在宝宝出生2个月的时候才去接种。 3、百白破疫苗
新生儿疫苗可以推迟吗 如果新生儿患有皮肤有破损或者早产等原因可以推迟接种的。直到原发病稳定,不存在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方可以重新接种。新生儿期接种的疫苗是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8-12周后结痂。乙肝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可有发热或局部轻痛,不必处理。 新生儿疫苗接种时间表 1、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2、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3、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4、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5、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6、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7、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8、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9、九个月:
避免早产 相对于足月儿来说,早产儿的身体素质要更差一些,由此就会导致孩子患有黄疸。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让胎儿足月之后再降生,以免病情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合理饮食 不管是在生产前,还是在生产后,女性都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不仅要合理安排饮食,还要确保饮食健康。建议家长平时多吃一些容易被肠胃消化的食物,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身体的营养吸收,在喂奶的时候也能让孩子吸收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尽量少吃一些辛冷、辛辣等能对身体产生刺激性影响的食物。 母乳喂养孩子 虽然奶粉也可以代替母乳,但还是母乳喂养对孩子的身体更有好处。它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和身体抵抗能力。再加上母乳喂养可以有效的预防黄疸,所以家长也可以通过母乳来帮助孩子预防疾病。 补充
新生儿黄疸多久会出现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的在生后2—3天出现,如果是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在生后3—5天出现,如果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多考虑母子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是什么时候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3—5天达高峰,5—7天开始消退,生后2周黄疸完全消退。如果是早产儿,5—7天达高峰,7—9天开始消退,生后4周完全消退。如果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多考虑母子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1、正确的喂养宝宝,及时喂养宝宝,给宝宝多喝水,加速宝宝的新陈代谢,帮助宝宝及时排便,这样对于黄疸的消除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帮宝宝晒晒太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抱宝宝适当的晒晒太阳,太阳光有助于新生儿的黄疸吸收,但是带宝宝晒太阳的时
新生儿出生身高体重标准表 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因为性别,以及在宫内的营养情况不同,体重身长是不一样的。婴儿在出生后的增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跟营养疾病都有很大的关系。 正常新生儿的体重一般在2500克至4000克之间,身长在46至52厘米,头围34厘米,胸围比头围略小1至2厘米。 宝宝身高体重增长标准 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大约180-200克; 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 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0-120克; 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 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 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
新生儿出生多久可以吃维生素D滴剂 新生婴儿出生以后就可以两周开始常规的补充维生素AD。主要是为了避免低钙血症的可能性。小孩子可以隔日吃一粒。同时还需要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合成和吸收。但是也不能多吃,多了之后会有引起维生素d中毒的可能性,需要尽量避免。 新生儿吃维生素d滴剂怎么吃 主要是口服的方式,而且其实食用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将维生素d的胶囊尖端剪开口服就可以 如果说宝宝没有吞咽能力的话,那么可以将它混合水一起口服。 对于维生素d滴剂,孩子在出生半个月之后就需要补充的,主要是为了避免低钙血症的可能性。小孩子可以隔日吃一粒。同时还需要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合成和吸收。但是也不能多吃,多了之后会有引起维生素d中毒的可能性,需要尽量避免。 维生素d滴剂要吃多久 一般建议补充到1-2
皮肤局部的反应 有些宝宝在打完乙肝疫苗后针孔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以及皮肤硬结等症状,这是注射过疫苗之后所出现的短暂性炎症反应。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的疫苗注射部位出现这些症状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48小时到72小时之内自行消退。 发烧的反应 有些宝宝接种乙肝疫苗之后会出现低烧的情况,也是不良反应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通常情况下,在接种了乙肝疫苗之后24个小时就会产生,也有一少部分孩子会在接种四天到十天之后才出现发烧的情况,发烧的度数也不同。反应比较轻的会出现低烧,但反应比较重的孩子会出现高烧的情况,如果孩子高烧可以适当的使用退烧药。 其它的不良反应 除了以上这两种不良反应之外,还有一些孩子在接种了乙肝疫苗之后会出现恶寒,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的症状,但是这些症状
早产儿打疫苗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体重大于2千克,就可以接种各类疫苗(卡介苗除外,应等到宝宝体重大于2.5公斤再接种)。对于临床上状态稳定的早产儿,不必将胎龄大小和出生体重作为推迟常规疫苗接种的考虑因素。 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果妈妈乙肝表明抗原呈阳性,早产儿须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如果此时宝宝的体重低于2千克,那第一针疫苗不应计入免疫程序,也就是接种这一针后,再次按照0、1、6个月接种3剂乙肝疫苗。 早产儿打疫苗要注意什么 早产儿打疫苗首先应该注意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早产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呵护之后可以正常的进食,这种情况下就能够抱回家里进行调养,早产儿满月之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如果孩子自身免疫系统基本上发育成熟了之后,能够像正常足月的婴儿一样注射疫苗,避免擅自注射疫苗导致孩子出现肺
早产儿疫苗接种需要延期吗 不一定要延迟。 只要早产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并且体重大于2.5公斤就可以接种各类疫苗,但如果是危重的早产儿那必须要等生命体征平稳后才可以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早产儿身体的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而且身体的抵抗力也比较弱,所以早产儿才更需要接种疫苗。 早产儿怎么接种疫苗 1、在早产儿中,接种疫苗是需要体重需要达到2500g以上。如果没有明显的疾病,其他疫苗接种将根据出生后早产儿的实际年龄按时接种,不论体重如何。 2、不管是早产儿还是足月的宝宝在接种完疫苗后都建议观察半个小时再离开,这样如果发生不良反应也能第一时间保证安全。 3、接种疫苗当天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或者是有激烈的运动,以免身体出现不适。 4、早产儿家长在每次接种疫苗前最好先让医生给宝宝做健康检查,以确认身体是
新生儿什么时候可以接种卡介苗 建议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24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提出进行接种了。卡介苗疫苗是主要预防儿童结核病的发生的,接种后会有抗体的存在,这样大大降低宝宝因免疫力低而感染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类型的结核病。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部位 接种卡介苗会在宝宝的左上臂三角肌的地方进行接种,一般接种后没有出现发热,就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在接种后的2-5周会出现红肿,也不用过于担心,这属于正常的情况,在后续可以自行消退。接种后2到3月,就会产生抗体。需要注意的是,如是早产儿、难产儿在出生时,是不能进行接种的,具体得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注意事项 1、早产、难产的宝宝不可以接种卡介苗。 2、具有发热、呕吐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宝宝不可以接种。 3、有疑是患结核病的
新生儿需要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第一、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预防出现乙肝病毒感染,而且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在接种疫苗以后宝宝体内就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在不伤害肝脏的情况下来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作用。乙肝疫苗主要分为三次进行注射,第1针需要在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以内注射,第2针是在宝宝一个月的时候注射,第3针是在宝宝满6个月的时候注射。在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肿块和疼痛,少数婴儿可能会伴有轻度发热和食欲减退的情况,不过这种症状一般在两三天以内就会消退。 第二、卡介苗。 注射卡介苗是为了预防小孩出现结核疾病,这种疫苗也是需要在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以内接种。注射疫苗以后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还能够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结核病的几率。需
新生儿疫苗接种本在哪里领 一般都是在你居住地的社区服务站,去的时候是要拿上妈妈的产检本和孩子的出生证明及居住证明,户口本,身份证,还有孩子在医院出生时打的卡介苗的那个单子就可以领取了。 新生儿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后过二十四个小时,只要身体状况和体重都正常,就需要接种人生中第一针疫苗了。此时接种的是两种疫苗,即卡介苗、乙肝疫苗。预防婴儿感染肺结核的疫苗是卡介苗,而接种乙肝疫苗,肯定就是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的。等过一个月,满月的时候,还要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等到婴儿半岁的时候,就需要接种乙肝强化疫苗第三针了。 新生儿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身体健康 在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疫苗接种,比如说不能出现发烧,感冒或者拉肚子的情况,也不能有严重湿疹。如果新生儿有出现异常,
新生儿发烧怎么判断 1、用手摸: 摸摸宝宝的小手和颈部后面或是额头,可以知道宝宝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宝宝的健康和舒适。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热,你就马上能“摸出”。 2、观察: 如果宝宝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哭闹不安,或者没有食欲时,宝宝很可能是发热了。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消耗较大,如果宝宝的小便比平时的尿量少,且小便发黄、颜色较深,宝宝也可能体温增高了。 3、体温计测量: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最确切的。通常用肛表测量小宝宝的直肠温度较确切(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宝宝的腋下或颈部(正常体温为36℃~37℃),测出的直肠温度需减去0.5℃,腋下和颈部温度应加0.5℃,得出的度数便是宝宝的现时体温数,如此可知宝宝的准确体温和是否发热。
环境污染 宝妈在怀孕期间,如果经常在有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接触过多的污染物,污染的元素进入孕妇的体内,就会通过脐带进入宝宝的身体,这些污染的元素进入宝宝的身体后,会给宝宝造成影响,胎记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生活习惯 孕妇在怀孕之后,如果饮食不规律,爱吃高热量没营养的食物,还经常被迫吸二手烟,就会导致毒素在宝宝的身体里沉淀,从而造成胎记。 遗传因素 基因是非常神奇的,而胎记也是可以遗传的,如果宝宝身上长了某种胎记,可以反观一下父母身上,是否也有这种胎记呢。 缺乏某种元素 有的孕妇害怕在孕期长胖,就不敢吃东西,比较挑食,导致怀孕期间营养摄入不均衡,所以孩子也会缺乏某种元素,导致体内没法合成防止色素沉淀的元素,让孩子皮肤表面形成胎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几天消退 一般情况下,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大概在4-5天的时候会达到高峰,所以这个时候黄疸最明显,而在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如果连续两个星期,黄疸都没有消除,那么这种情况则要考虑是不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在得不到治疗的情况下,不仅不能自愈,还有可能会诱发并发症,所以要尽快处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护理方法 1、喝白开水: 多给孩子喝水,喝水有排毒的作用,而且多喝水也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黄疸自然就可以控制住。当查出宝宝有黄疸后,也要诊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如果是母乳性黄疸,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最好不给孩子喂养母乳,否则孩子的黄疸容易增高。 2、喝葡萄糖: 查出孩子黄疸偏高,也可以给孩子喝点葡萄糖,葡萄糖也是能降低黄疸的。如果孩子不肯喝的话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黄疸类型。通常足月生产的宝宝在出生之后两三天左右皮肤会呈现浅黄色,巩膜也带有一定的黄色,到四五天的时候达到最高值,以后会逐渐的消退,两周可能就正常了,但也有的宝宝消退的时间更长。一些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得早,消退得晚,总体来讲生理性黄疸的宝宝一般没有什么不适,各方面都正常。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吃母乳所造成的黄疸,属于特殊类型的病例性黄疸,通常情况下会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继续加重,继续哺乳,黄疸的高水平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停掉母乳,48小时之后黄疸值会明显下降,再次哺乳又会上升。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可停掉母乳,用配方奶粉代替,等好转之后再母乳喂养。 溶血性黄疸 最为常见的就是ABO溶血,是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
新生儿大便有水正常吗 新生婴儿的大便中有水肯定就是不正常的,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肠胃造成的奶水不消化,所以就会导致拉屎中带有水分。面对这一种情况的就是建议妈妈尽可能的给婴儿揉一揉肚子,借助外力帮助新生婴儿的肠胃蠕动速度加快一些,达到正常的消化能力就不会屎中有水。 新生儿大便有水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大便有水大多数的原因是宝宝拉肚子的表现,如果孩子频繁的拉水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脱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比如是更换尿不湿造成着凉,冲奶粉时温度太低,所以平时要严格的注意奶粉的温度,40摄氏度左右为宜。 新生儿大便有水怎么办 1、妈妈的饮食缓解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选择在妈妈饮食上多加注意,吃一些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一段时间的益生菌,对小孩大便恢复正常有很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疾病
早产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