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别喜欢扔东西,抓到什么扔什么,而且乐此不疲。更过分的是,看到你帮他把东西捡起来,孩子还会特别开心,继续扔的满地都是。
这可怎么办啊?要不要阻止?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喜欢扔东西呢?是不是教育出了问题?
孩子为什么喜欢扔东西?
① 这是孩子进入空间敏感期的正常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出生后,伴随着成长接触的空间越来越大,在6岁以前会持续进入一个空间敏感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会通过嘴巴、手等身体各方面去探索这个世界,去感知自己与世界之间的空间关系。
5个月左右开始进入用手的阶段,如孩子会喜欢抠各种小洞洞,喜欢玩抽纸,一张一张地往外抽,乐此不疲,还喜欢往沙发底下或者床底下塞遥控器啊、玩具啊、零食啊。
6个月以后,孩子开始出现扔东西的倾向,一直持续至3岁左右。从最开始无意识的扔到10个月后有意识地扔任何抓到的东西,再到2岁开始将扔东西当做一种好玩的游戏。
3岁以后,这种对空间的探知又会有其他的表现了,如转圈圈、爬窗台、钻箱子、搭积木等。
② 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体现
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以为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
直到10个月左右,当他不断将手中的皮球、纸巾、玩具书扔出去以后,会逐渐发现自己与这些物品原来是分开的,开始萌发基本的自我意识。
扔东西需要足够的抓握能力和投掷能力,在不断扔东西的过程中,他也会发现自己有“本事”让玩具飞出去或发出声音,会很有“成就感”,并深深地被自己的本事和这种成就感吸引,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一动作,进而表现出强烈的“我要”的自我意识。
③ 孩子会认为是在跟父母玩亲子游戏
通常情况下,孩子把东西扔到地上以后,父母会迅速帮他捡起来。
在我扔你捡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突然哈哈大笑,表现得特别兴奋,这是他把扔东西当做和父母一起玩的亲子游戏了,而且是由他主动发起的游戏。
在这种积极的互动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心理学上还认为,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发现这样能引起父母的高度关注,于是在他们想得到关注的时候,也会选择扔东西。
④ 这是孩子探索的学习方式
当孩子把积木块扔到地上,会发出“咚”的声响。
当孩子把皮球扔到地上,皮球会在“咚”的一声后滚动很远。
当孩子把带有音乐的玩具扔到地上,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声。
当孩子把纸片扔到地上,则轻飘飘地落到地上,没有任何声响。
在一次次地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会意识到扔和发出声音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会发现不同体积、重量、形状和质地的东西扔到地上,所呈现出的状态、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而且自己需要用的力气也是不同的。
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孩子并不明白这其中暗藏的科学道理,可这种体验和信息会不自觉地储存在大脑中。
⑤ 也可能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发泄方式
当然,孩子有时候也会通过摔东西、撕东西、把东西扔的满地都是,来发泄自己的小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都需要一个情绪的发泄口。
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不需要去制止,可以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等他自己平静下来。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父母都不应该盲目地训斥孩子!
训斥很容易会抑制孩子探知世界的好奇心,甚至会造成他内心的恐惧,使他变得胆小,不敢去自由地探索世界。也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疏远,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孩子扔东西,父母如何应对?
① 尽量配合。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扔的物品,沙包、皮球、小石子以及各种不同形状、重量、质地的玩具,让他们在一次次扔扔扔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不同物体的不同属性,并培养空间感。
② 不要对孩子扔东西这件事过于关注。
妈妈群里听过很多妈妈对这件事表现出很焦虑的样子,会担心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或形成暴躁的性格等等,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而且只是一件小事,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一再强调,反而会产生“负强化”的效应,给孩子留下不好的阴影。
③ 可以给孩子设置一定的规矩。
如告诉孩子不可以扔易碎的、危险的物品;告诉他在游戏结束后把东西放回原处,养成收纳整理的好习惯;鼓励孩子自己把扔出去的玩具捡回来。
④ 把扔东西变成有趣的亲子游戏。
有位妈妈分享说,她在女儿这个阶段时选择了每个周末带她去河边扔小石子的方式,她们一起找各种各样的小石子,一起比谁扔的远,比谁扔的水花多……一起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
她女儿特别喜欢这个游戏,那些日子成为她们美好的记忆,也成为她们心中的小秘密。
⑤ 如果孩子是为了得到关注而扔东西的话,那么父母要自我反省,多陪伴孩子,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