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怕“鬼”吗?对于鬼这东西,小编的最初印象来自于电视剧“聊斋”(暴露年龄啦~),野地中一盏飘忽的油灯,外加不知道怎么发出来的“呜呜呜呜~~~”声,当时真的吓shi了!长大后,才慢慢知道“鬼神”并不存在。
前两天,姐姐告诉我小侄女突然开始怕“鬼”了,晚上不敢自己睡,没有家长陪就哭闹,甚至能把“鬼”的样子描述出来。怎么告诉孩子“鬼”不存在呢?这个问题让妈妈头疼不已。
孩子并非天生知道“鬼”
害怕、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心理。怕狗、怕蛇、怕打雷、怕争吵声……都是孩子害怕的正常表现。可,如果孩子害的是并不存在的“鬼”,很可能是周边环境将“鬼”具体化了。
1、3岁前,孩子可不知鬼为何物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2、3岁前的记忆几乎为0,3-7岁的记忆量才快速增长。所以,对于大部分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们对“鬼”是没有概念的。他们会对陌生的、在视觉听觉触觉上有较大差别的东西,本能的产生排斥。
2、3岁后,是你让他“怕了鬼”
日常生活,我们听到孩子说“怕鬼”、“有鬼”,一般是在4岁左右。这个时候,孩子记忆力、思维能力、知识吸收能力都在迅速增加,但对于接触的事物仍缺乏判断力。
老人用“鬼”让孩子听话
小时候淘气,因此经常被吓唬,什么再不睡觉大灰狼就来啦,再到处乱跑会被老巫婆抓走的,再不吃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警察叔叔招谁惹谁了~)可是现在,仍能听到不少人用这么“传统”的方式吓唬孩子“不听话,一会儿小鬼把你捉走”……
三说两说,孩子就怕鬼了。因为潜意识中觉得“小鬼”是存在的,而且还会“捉走小孩”。孩子本能地会把“鬼”等同于“伤害自己”。
看到“装鬼弄神”的影视作品
“鬼神”一类影视作品,有的因为恐怖的造型、诡异的气氛,外加血腥的场面,会严重刺激到孩子的视觉、听觉等神经,甚至造成心理阴影。
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当着孩子面前看恐怖片;或者放任孩子看电视,让孩子有机会点开“鬼神”一类的影视作品。这些都可能无意中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有“鬼”,而且特别可怕。
家长的错误做法在孩子心中埋下阴影
1、不在孩子前看带恐怖成分的画面
爸爸妈妈把模范作用带动起来,有空闲时间了,别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的。有时间多和孩子玩玩具、看绘本或者做游戏,有时间带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一下多好。
2、和老人说好不用“鬼”吓唬孩子
当然,对于公婆、爸妈的教育方式咱们不要直接、强硬的怼回去。可以说“孩子最近做噩梦,梦见有鬼来捉他。咱们以后在他面前少说这些。给他玩个新游戏或者一起玩玩具,转一下注意力”等等。
怎样帮助孩子战胜怕鬼的念头
1、把孩子认为的“鬼”做成玩偶
朋友女儿总说梦见鬼,朋友就让她把鬼画下来。孩子画下来的鬼,青面獠牙、血盆大口,特别可怕。原来孩子无意间从爸爸手机上看到了鬼,开始有了阴影。
为了让孩子知道鬼并不会伤害她,朋友就把这个“鬼”改装后做成了玩偶。血盆大口上戴上了一个粉色有蝴蝶的小口罩,白色的衣服绣上了各种小猫。孩子看到后喜欢的不得了,噩梦再也没出现过。
2、和宝宝约定一个“护身符”
例如一个口哨。可以和孩子说,鬼很怕这个东西,一吹口哨,鬼就四散逃走了。还可以是“有魔力的玻璃球”、神奇的钥匙等等。
发挥绘本的神奇力量
例如,《弗洛格吓坏了》中弗洛格、小鸭、小猪都以为有鬼,折腾了一夜却什么也没发现。反倒小兔被吓坏了,以为弗洛格他们都失踪了。
例如《我好害怕》中,小熊经常会感到害怕,听到巨大的声音、做梦或者妈妈要离开的时候。后来,妈妈安慰他,当他害怕时,可以和妈妈说,被妈妈抱一抱;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知道妈妈离开一段时间,还会回来;床底下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东西。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