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直开心地坐着购物车的她却不配合了,嚷嚷着:“妈妈抱!”
麻烦来了,我心里想,而且来的还很不是时候。
我跟她解释:“妈妈手里东西太沉,抱不动心心了,咱们一起走好吗?”
“不好!妈妈抱,妈妈抱!”心心着急又坚定。
我有点失去耐心了,谁说女孩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可一点儿也不贴心啊!
我又生硬的向她解释一遍,显然还是无效。我们僵持住了。
周围人摩肩接踵,我一边顾着别挡住别人的路,一遍烦躁地不知所措。这次她带着哭腔闹到:“妈妈抱!妈妈抱!”
我索性蹲下身,想把购物袋挂在她手上,让她试试我要提起的重量。
可就在蹲下的一刹那,我突然理解了她。
当我和她齐平的时候,我看见了她眼前的世界——四周全是大人们的大腿,看不到头,密密麻麻。她仿佛处在山谷的最低处,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山那边的风景。
我想如果我是她,也会心慌着急的吧?
我没有再强硬地用购物袋套住她的手,而是蹲在她的一边,慢慢地温柔地说出了她的感受。她还不愿意自己走,而我也依旧无法提着重物抱她,于是我们就待在原地,我抱着她安慰她,直到她感觉好点儿。
我们总爱轻易的评判孩子,却很少全然地看见他们。
我们说他们无理取闹、不懂事、不贴心,却看不见他们的需求和情绪。
说到这,又想起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儿。足以证明我有多自以为是。
我一直非常注重心心的作息,并认为作息是保证一切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础。
这天中午,心心在做完一系列的睡眠流程:看书——上厕所——喝水——换睡衣之后,还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二十多分钟都不睡觉。
我心里早已焦虑地打起了小算盘:2点20了还不睡,起来就会晚,午睡起来晚,晚上能在9点多入睡吗?
这时心心吵着:“我要吃冰淇淋!”
我想都没想:“睡起来再吃!”
过一会儿,她又喊:“妈妈,我要尿尿!”
“你不是刚刚上过厕所吗?不准再去了!”我同样不搭理。
又过了一会儿,我眼皮开始打架了,小祖宗还是不睡觉,焦急地要求:“妈妈,我要上厕所!”
我有点火大,已经2点半了还不睡,一到睡觉就各种提要求。我没好气地说:“你根本就不要上厕所,你已经上过了!如果要尿就尿床上!”
于是,她真的尿了……
她一边哭一边尿,我从床上嗖的跳了下来也没来得及阻止。
我气急败坏地给她换裤子,又去找干净床单换上。心情跌落谷底,可是又能怪谁呢?
只怪自己满脑子育儿的流程和标准,却没有好好观察一下身边的孩子,看不见她的需求。
是孩子无理取闹,还是我们从未看见他?
飞机上,妈妈在座椅上闭目养神,旁边一4岁的男孩坐立不安、百无聊赖,他戳戳妈妈,又时不时发出几声怪叫,妈妈抬眼就指责他:“你怎么一点也不听话?能不能安静点?”
妈妈说完,又将头偏向另一方睡起来。他受到指责,更加变本加厉,开始哼哼唧唧。
妈妈实在忍不住,坐起来:“你再这样,妈妈下次就不带你出来玩了,你马上给我坐好,听到没?”
妈妈在她和孩子之间结结实实地筑起了一堵墙。男孩满是不情愿,压抑着情绪。
我替男孩委屈。
或许大人可以靠睡觉度过这无聊的时间,可孩子还远没有这样随遇而安的能力。飞机上的时间,做父母的应该早就预想到,事先带足画笔、绘本、贴纸来填满孩子的无所事事。
如果实在忘记,聊聊天也好,讲讲故事也罢,只要陪伴在,孩子都会很满足的吧。
你是不是也常常这样?随意地忽视掉孩子的情绪,粗暴地评判他们,还自觉评判地公正又客观。
评判是一堵墙。而我们需要的是一架桥,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看见孩子,理解孩子,这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