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没啥危害啊”,老人回来念叨,邻居还说这类益智节目孩子能聪明呢!S老公竟然也要“倒戈”:咱家没必要太教条吧?新闻说美国儿科学会都放宽看电视的年龄要求了,电视偶尔开着当个背景音,老人能瞄一眼,又不是特意给孩子看,没什么吧?
呃……美国儿科学会都发话了!S动摇了,是不是自己太严格了呢?
的确,在手机、ipad、电视已经扎根生活的今天,美国儿科学会也“与时俱进”了,在上个月修正了维持长达17年的观点,将对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限制从2岁放宽到了1岁半,同时建议2-5岁的幼儿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原来是两小时)。
但提早半岁,就是允许孩子看电视的“特赦令”了吗?S家人说的理由,真的有道理吗?
关于孩子看电视的三大误区1、电视节目能让孩子更聪明?
迪士尼曾经有档热门的儿童节目《小小爱因斯坦》,听名字就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节奏啊!但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却发现,8-16月龄看过该节目的孩子,反而比没看过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测试中得分明显低;而17-24个月的孩子,不管看没看,测试都体现不出差距——说好的“启智”呢?
节目未必不好,但揠苗助长肯定是错的:2岁内的孩子,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和手的动作来思维的,而电视只有平面,孩子被动接收信息,缺乏了与真人和大自然的互动,屏幕上的花再绚烂,都不如自然界中的一朵小花具体而生动,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将虚拟与现实关联时,指望电视教孩子认这认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2、 为啥孩子看广告津津有味?
这恰恰是要警惕的地方,我们现实中读故事、教孩子认知大自然,速度是很“慢”的,这符合宝宝认知速度,但广告呢?因为每秒都要花钱,15秒已经天旋地转了N个画面、N条信息扑面而来。
孩子其实不是在认真的“看”广告,是被音乐声和频繁转换的画面吸引了注意力,然而他们并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反而可能引发注意力、记忆力、阅读甚至情感障碍。
3、电视当背景音,没啥大不了?
虽然是背景音,好像没有刻意在看,但大人多瞄一眼,分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少一些,说话也会不自觉的敷衍,这阻碍了孩子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孩子是很好的观察家,他们感受不到大人的全心全意,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让大人关注自己、寻求归属感,比如作闹。
另外,孩子的专注力比较弱,美国研究表明,即使一个节目的潜在观众不是孩子,2岁内的孩子每分钟还是会朝屏幕望上三次,电视里出现了特别的声响或画面,孩子就会中断原本的观察与学习。
如何平衡家庭矛盾?家庭会议!
“所以我的坚持是对的吗?”S还是有些犹豫,“继续不给孩子看?家人怎么办?”
我倒不赞成为了孩子,家人就都变成苦行僧。美国儿科学会最温馨的一点,是给出建议但不强迫,希望每个家庭在尽量遵循大原则的情况下,根据自家的情况制定“家庭屏幕使用计划”(Family Media Use Plan)
理想的家庭关系,是充分考虑老人、夫妻、孩子的诉求,有争议的地方,可以用正面管教中倡导的“家庭会议”的方式,各自让步,商量出大原则、个人需求和现实的平衡点。
孩子看电视问题的解决之道孩子2岁以内:
尽量不让孩子接触电视等所有电子产品,尤其是一岁半内;
尽量不当着孩子面使用电子产品;
电视可以放在不住孩子的房间,大人利用轮流带娃的空挡、孩子睡觉的时候再看;
多做看电视之外的高质量亲子陪伴;
如果不小心看了电视,一两次短时间不要紧,记得要和孩子互动、解释内容,并及时关闭电视。
孩子2-5岁:
每天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单次不超过20分钟;
对孩子接触的电视内容精心挑选,确保质量、有益身心;
吃饭和睡前一小时,坚决不看电视,卧室杜绝任何电子设备;
孩子看电视时,与孩子保持沟通,引导他们将电视内容与现实中的事物关联起来。
如果孩子作闹不肯关电视,2岁内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大一点的可以事先与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表:什么时间段?看多久?并在开始看前提供有限选择:“你可以看5分钟或者10分钟,你来决定。”如果到时间了孩子不肯,家长可以坚定关掉电视,但是态度保持和善,“我知道你还想看,可是时间到啦!”如果大人足够坚持,一言九鼎,孩子会知道,这样的规则是不可侵犯的。
以身作则,真人互动是王道S家后来果然开了个会,暂时统一了立场:尽量不看电视,想看趁孩子不在,或者回房间偷偷看手机。S感慨:“为了孩子,容易嘛我们!”
确实不容易呀!我当妈这两年,看电视的日子屈指可数,我家老人也尽量跟着不看,难为他们了。可谁让我们是孩子的好榜样、想给予他们最好的爱呢,再多的说教,都不如以身作则,再好的电子产品,都不如温馨有爱的互动。不过,实在憋不住,或者太累了,偶尔破个戒也没啥,我们也需要照顾好自己,才有精力和热忱分给孩子呀!
你家是怎么处理孩子和电视的关系的呢?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