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提出这样的问题:
都说提早认字和学习数学不好。但我看叨叨魏很早就开始孩子的数学启蒙了。请问有什么书籍可以帮助我这个数学不好的妈妈能够开始数学启蒙?
提早进入文字启蒙是否会弊大于利? 平时看卡片是否可以带入文字给他看?有的书上讲不行,有的书上讲很好,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们跟孩子在一起时是怎么进行启蒙的?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
数学:让孩子自己发现规律
首先我没听说过数学或者语文的启蒙过早是不好的。在我看来,如果孩子可以接受,如果孩子感兴趣,你随时可以教他,不管多早。
我刚开始对女儿数学的启蒙没有用任何书,更多是帮助孩子在图形和数字之间建立连接。比如说我可能在家里的小黑板上画不同数目的圆点或者画猫猫脸,跟阿拉伯数字进行连接,让孩子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有些数学的运算我也写在小黑板上面。
其实孩子很快就会从中找出规律来,如果她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的话,她会继续学下去。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兴趣。像我家孩子,出门时那些公车上的数字她都爱记,她对数字敏感,这样她可以衍生出其他的技能,比如对数独也感兴趣。
语言:互动阅读是法宝
语言的启蒙也一样。我说过互动阅读其实是提高小孩智商的一个法宝。什么意思呢?在跟小孩一起读故事的时候,我会指着那些文字念给她听。她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记住了大量的汉字。
我女儿早早地就开始识字了,但是我并没有刻意教她,我只是在跟她进行互动阅读的过程中把这个东西教会了她。所以也可以说文字启蒙早早就开始了。
阅读是我特别看重的。只要孩子有时间,我们每天都给她讲绘本。给孩子讲故事,大人是用语言讲,但是孩子在她头脑中构建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这其实是很高阶的认知能力。比如给孩子讲卡梅拉系列,孩子在脑中会开始想象小鸡的种种经历——这正是抽象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
在一个故事听了几遍之后,我会请孩子当家长,讲故事给我听。通过孩子讲述的故事,你能观察到记忆的特点——记忆不是简单的复制,大脑会进行很多的加工。很多时候,我女儿讲着讲着会发展出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这也特别好。讲故事需要提取记忆、重新组织记忆材料、组织语言等一系列认知活动,研究不是证明「记忆再提取可以让记忆效果更好」吗?这也是学习的一个小窍门。
另外一个语言上的启蒙是第二外语,这个其实跟学中文不矛盾。比如很多孩子喜欢唱的童谣是英文的,做为父亲我会熟悉那些童谣,我会唱给她听,我会跟她一起唱,一起拍手唱。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说我是在玩,但同时我是在教她英文。科学研究没有表明在某个年龄之前对孩子进行启蒙,会影响他的发育。我认为只要孩子兴趣所在、能力所在,我们完全可以教会他们。
人类大脑天生擅长生活中的学习我完全赞同坤琳的观点。我认为学习就是情境式的,就是把学习融合在生活当中。因为我们可以想一想,人类为什么会学习,从进化上讲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问题,学习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小孩子自发玩那些东西,打仗,玩泥巴,过家家,其实都是和远古时期的那些生活场景息息相关的。
如果把学习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专门地进行记忆、计算这些训练,那就不是我们大脑天生喜欢的。但是如果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那大脑就比较擅长,孩子也不排斥,而且会学得又快又喜欢。所以我觉得关键不是说你多早开始学习,而是你是不是把学习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了。
坤琳分享过他和女儿玩纸牌算十以内的加减乘除,有点像我们大人玩的算24,在他们是算10,这个其实就是寓教于乐的方式,我相信他女儿一定很快就能掌握10甚至20以内的加减法。
我也一样,我跟我儿子玩的是21点,因为我在美国玩过21点算牌,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当然了,相对简单,只有加法。但是说到底,我其实主要是为了跟儿子一起玩,让他学习只是附加的了。
所以我在生活中会留意可以让他学习的场景。比如说他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妈妈怀孕了,儿子就问我,他们家的小弟弟小妹妹什么时候会出来?我就问他,她怀孕多久了。儿子说他多少多少星期了。我就说,一个孩子要在妈妈肚子里待40个星期,你自己算一算小宝宝什么时候会出来。他就自己很起劲地去算了。
还有比如我儿子很喜欢看一些图片,比如火车、老虎、金鱼,我就把手机给他,让他自己去搜,然后在家里墙上把汉语拼音写了一遍,他就经常拿着我的手机对着那个表自己输入一些字开始搜图片玩。现在他搜的东西已经不限于最早的火车、老虎了,而是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自己就去搜,当然也会经常过来问我这个东西怎么拼。这样,他就不知不觉把拼音给学会了。
这个就是我给大家的建议,不要焦虑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早教这些东西,自己观察孩子平时的生活,把学习嵌入进去,他可以学得又快又好。当然了,你把孩子往早教机构一送当然更省事。可是,你们知道的,跟孩子玩的乐趣,看见孩子在你眼前一天天成长的那种喜悦、甚至敬畏那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