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伤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宝宝们的健康。
鑫鑫虎头虎脑,结结实实,小脸蛋白里透红,而且眉清目秀的,见过的人都说他是个漂亮的男孩。但是,他平时很少说话,样子有点发呆,总是瞪着眼睛看人们说话;玩电动 玩具、看 电视,则喜欢把音量开到最大;和他说话,也得在他跟前大声喊,他才会有反应。妈妈带他到医院检查后才惊讶地发现,鑫鑫的听力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新生儿听力筛查很重要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在住院期间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宝宝进行的听力学检测。听力正常是宝宝将来进行语言学习和有效交流的基础,若筛查发现听力障碍问题,可以及早进行干预,效果较好。
筛查时间?正常的新生儿宝宝通常在出生48个小时之后接受初次听力筛查。最佳测试结果是在宝宝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的。宝宝饥饿时、哭闹时,往往会影响测试结果。
筛查方法 主要是通过仪器(耳声发射)来检查宝宝耳蜗的功能,而不是检查宝宝是否听见声音?检查结果有“通过”和“未通过”两种。家长不用担心,耳声发射是安全无创的,不会让宝宝感到不适。
检查结果?如果宝宝初次筛查未通过,要在出生后42天左右再次接受听力复查。如果复查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左右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检查确诊有问题的,要及时到专科医院或耳鼻喉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
宝宝听力受损有信号
宝宝依赖听觉刺激学习语言,一旦“听”受挫,“说”必然受到干扰,认知和心智发育也将放慢速度甚至停滞不前。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会显露出宝宝早期的听力障碍。
宝宝有点“木”?比如,3个月大时对突然发出的巨大声响没有反应;6个月大时不知道寻找声源;9个月大时不懂得注视对自己说话的人,叫他的名字也没有反应;12个月大时对父母的指令无动于衷。
口齿不清?有的宝宝讲话时发音不准确,口齿不清楚,有时与他要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这可能是感觉神经性耳聋的一种特有的表现,与宝宝的发音器官无关。
表情疑惑?宝宝和人说话时,习惯于紧盯着对方的嘴,这是耳聋人特有的“读唇”的现象。他们还经常问“什么呀”“你再说一遍”;或者一脸茫然,表现出没有听清、大惑不解的神态。
喜欢“大”声音?无论是看电视、听故事听歌曲,还是玩电动玩具,总喜欢把声音开到最大,而且距离电视机、录音机和玩具很近。
宝宝听力受损的应对方法
如果是鼓膜穿孔导致的宝宝听力损害,通常是可逆的。鼓膜穿孔通常是由于气压剧变、暴力等导致的外伤和中耳炎等引起,大多数情况能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听小骨创伤也可能引起听力损失,但大多数情况也能够经治疗恢复。
如果你的宝宝患有先天性听力损失,或者由于某种疾病出现了不可逆的听力损失,你仍然有很多方法能帮助宝宝尽量听到更多。比如,如果药物对宝宝的听力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可以及时给宝宝戴助听器、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对那些重度耳聋的宝宝,应及早植入人工耳蜗,其通常能使宝宝的听力达到30分贝,加上良好的语言训练,能达到接近正常人听力的水平。
别让N个听力杀手伤了宝宝
平躺着喝奶,打喷嚏捂着嘴和鼻子,经常掏一掏耳朵……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却暗藏危险。宝宝的听力很脆弱,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受到伤害。
NO.1:准妈妈呵护宝宝耳健康
要让听力损伤和耳聋远离宝宝,妈妈在怀孕时就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以及其他孕妇禁用的药物;做好孕期保健,别感染风疹等病毒,从源头上切断病根。另外,宝宝出生后要及早做听力筛查。据统计,我国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1~3‰,因此,出生后及时做听力筛查,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宝宝的听力缺陷。
NO.2:不要平躺着喝奶、喝水
宝宝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喝水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奶或水。另外,在宝宝洗澡、洗头、游泳时,也要小心防止水流入耳道。
NO.3:掏耳朵不是好习惯
看到小宝宝的耳朵里耳屎不少,爱干净的妈妈总是忍不住想把耳屎弄出来,但这样做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引发外耳感染。因为小宝宝的外耳道还没有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的缝隙状,耳内的皮肤又很娇嫩,如果经常给宝宝掏耳屎,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的皮肤损伤,引起炎症。耳朵不能随便掏,那有耳屎怎么办?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打哈欠、蹦跳等活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
NO.4:噪音污染,让听力很受伤
电动玩具是很多宝宝的最爱,但它们发出的刺耳的响声,则是损害宝宝听力的“杀手”之一。其他,如宝宝长时间受到街道上车辆发出的声响、汽笛声、装修噪音等的刺激;超过一定音量的电视节目、音乐声的刺激;或戴着耳机、长时间地听MP3等,内耳听觉神经都很容易“受伤”。无论是听故事、儿歌,还是看动画片,都要给声音一个“限制”;给宝宝买玩具,首要的标准是买正规厂家的产品,并看其是否通过了安全与合格检测。
NO.5:感冒也会连累耳朵
中耳炎是指中耳腔因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或慢性发炎、脓液增多,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耳鼓膜穿孔、破裂。中耳炎非常“青睐”学龄前的宝宝,是引发婴幼儿听力下降的主要祸根之一,而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成为中耳发炎的诱发因子。宝宝一旦得了呼吸道疾病应及时治疗。
NO.6:打喷嚏、擤鼻涕别犯错
有些妈妈在给宝宝擤鼻涕时,习惯用两个手指捏住其两侧鼻翼,让其用力将鼻涕擤出。殊不知,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另外,打喷嚏如果捂紧宝宝的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NO.7:给宝宝用药,格外小心
有些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等属于耳毒性药物,它们主要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也就是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主要有眩晕、耳鸣和耳聋等,一般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发生。一些过敏体质的宝宝感冒发烧时如果使用这些药物,有可能对听力造成致命的损害。父母最好能了解一些常用的耳毒性药物,对那些家族中有药物性耳聋患者的,严禁使用同类药物;宝宝生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警惕耳中异物时刻提醒宝宝,不可把扣子、小球、糖豆、玩具小零件等小东西塞进耳朵里;也不能把尖的或小棍样的东西插进耳朵,那样很容易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甚至引起耳聋。
妈妈平时要管理好小物品,把它们存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同时教育宝宝不能向耳朵内乱塞东西。另外,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宝宝之前往耳朵里塞过东西,家长就要保持一定的警惕。若宝宝表示耳朵不舒服或老抓耳朵,那就有存在问题的可能,此时最好带宝宝上医院就诊,以便及早发现耳内异物。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