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育儿导航> 3-6岁> 学龄前教育> 在家上学 ? 有文化不等于懂教育

在家上学 ? 有文化不等于懂教育

2016年10月18日 17:25 阅读次数:317
有一种另类的教育方式叫“在家上学”,对学校教育非常失望的家长们,为了摆脱应试教育,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脱离主流教育体系的道路。
有一种另类的教育方式叫“在家上学”,对学校教育非常失望的家长们,为了摆脱应试教育,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脱离主流教育体系的道路。
“在家上学”在我们国内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而国外,这种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得到了政府系统支持。在美国马萨诸塞等州,学生在家上学需要得到政府审批,通过系统注册后,父母可以免费领到教材。家长们会定期组织活动、聚会、交流和讨论,一旦感觉教不下去,孩子可以随时回到学校。 “在家上学”看起来很美好,孩子不用天天被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压着,不会被磨灭个性,不会遭遇 恶心的校园暴力,更何况,学校里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甚至不比家长高。 当然,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有极大的风险:能确定能提供比学校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吗?家长自身有没有过硬的素质?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孩子的未来甚至一生负责吗?你和你的孩子能承担得起失败的后果吗?

一个真实的例子:著名的儿童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自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去学校了。因为他不爱去学校上学,于是郑渊洁就自编了教材让他在家学习,这些教材内容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哲学、法律、自救等。郑渊洁把中国刑法419条编写成《皮皮鲁和419宗罪》,跟儿子说把童话故事看完就知道怎么做不犯法了。 郑渊洁的知识水平不是一般父母比得上的,有人质疑他只上过四年小学就辍学,怎么去写数理化呢?郑渊洁解释道:“我只上过4年小学,但是我修过5年的歼六飞机啊!”再说了,在六十年代,能上学是一件稀奇的事。

在郑渊洁的家庭教育下,郑亚旗不仅顺利完成了中学课程,还自学成了一个电脑高手。郑亚旗10岁接触电脑上网(1993),13岁学会网页制作,16岁开始炒股(1999),也就是说,在大部分人没弄清楚电脑、网络、股票证券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未成年的郑亚旗就已经全部体验过了,这种眼界和资源,普通家庭能办得到吗? 郑亚旗第一次创业,做了《皮皮鲁》杂志,将父亲的作品改编成漫画。前三期就把积蓄全赔光了,一年后才盈亏平衡。普通的家庭,能提供这样的试错机会吗? 如今,他成功创办了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郑渊洁”这个文化品牌并把它发扬光大。

郑亚旗说:“在家上学最需要的一条就是:家长对孩子要有无私的爱。在家上学父母付出的远远不是钱那么简单,家长要付出无比的耐心、时间和智慧来陪伴孩子,付出这么多的同时还要受到亲戚朋友的非议,这才是真爱。一些家长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却用自己的想法控制孩子,甚至是成年后的孩子,这些家长其实是更爱自己。”

少不了的反面例子:畅销书《我只养你到十八岁》的作者老周,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教育学硕士,曾经当过大学老师。但是他失败了,失败得很彻底。这本书记录了他是如何反感应试教育,孩子初一时就强行让他从省重点退学,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然后在孩子18岁的时候,将他赶出家门。儿子20岁生日的时候,老周买了双耐克运动鞋,儿子穿上后说了声“挺合脚”就走了,从此双方再没见过面。 父子之间关系很不好,小周对父亲的评价是:“他一生最大的行为试验就是用我来完成的。很多理论都是他后来自己想出来的,其实他很在乎别人怎么看,就像一个说了大话而得到赞赏的人,到最后不得不一次次说下去。”“他是个理想化的人,脱俗的人。也许他没错,就是不适合有个家,不适合有个儿子。” 小周也在写一本书,叫做《我只忍到十八岁》,他准备用这本书跟父亲沟通,因为他们之间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无法沟通,谁都不愿意和对方说什么。
法学家邓正来曾经在家里教了女儿一年,后来还是送去学校了,他纠结了很久,想清楚一点:在家学习有一点不好,她学不到坏,不知道什么叫坏,不懂得什么叫社会,不懂得在待人相处当中的种种不如人意的东西。 学校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好,但是家庭教育是基础,以家庭教育为辅来让孩子调整适应。从学校学到什么叫坏,学会处理各种不理想不如意的情况,其实也是人格养成过程中必须的。

不少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并不是有多大的理念和信心,打着“脱离体制”、“爱与教育”的名头,实际上只为控制孩子、实现自我。那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当你连自己的人生都管理不好,就不要尝试完全控制孩子的人生。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