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并非是禁止学前教育,而是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德国真实的学前教育情况是怎样的?
德国重视学前教育,当然也有幼儿园,幼儿园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课,当然了,这也是在德国“教育假”的支持下才得以实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小学的学前班与中国理解并实行的“学前班”完全不同。中国的学前班是让学龄前儿童接受小学生文化课教育,以上课方式学算数、语文、英语、书法等,实质就是提前了法律规定的小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年龄。
而德国一些城市的学前班,是专门为一些心智发育行为举止与年龄不符而家庭又无法给予合适教育的学龄前(5岁)儿童提供帮助而设置,以便他们入小学后能够顺利适应上课环境,与人和谐相处。学前班会帮助这些孩子学会在课堂上不能乱跑、乱动妨碍影响别人,学会与人交往合作,掌握这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备的识别能力、语言交流能力、阅览能力等。对于身心发育达不到入小学要求的孩子,学前班老师可以建议家长让孩子继续回到幼儿园一年。
BBC有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Make Me a German,想看看英国人按德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一段时间会是什么感觉。
于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德国有孩子家庭孩子的平均数量)去德国一个普通城市(纽伦堡,巴伐利亚区第二大城市,兼顾小镇风情和拜仁区富裕城市气息,还有值得玩味的纳粹时期遗迹)生活一个月的时间。
影片牵涉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就提到了学前教育。
一孩子子3岁前,母亲的陪伴很重要
德国的小学(Primary School)和中国一样开始于6岁(而英国是4岁),六岁前的德国小盆友大多只有两种选择:和妈妈呆在一起或者去幼儿园。
在德国的文化和认识里,母亲(这被视为职业)的位置很重要。对于只有父亲有收入的家庭(即母亲是家庭主妇)税收制度上有很多优惠,而同时育有儿女的话会有更大的补偿。
这个制度,实际上是鼓励母亲多陪伴年幼的孩子。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3岁以前,母亲的陪伴和抚育,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非常的重要,也许会直接影响其后的性格成长。
二德国的“森林幼儿园”
"森林幼儿园"是完全贴近自然的幼儿园教育,极其人性化。
上课干些什么呢?
第一乐趣,烧火。他们不论刮风下雨都是在这块地方放养,上厕所就直接施肥就是了。看了这些很多人一定会说,孩子好轻松啊。其实也不是,前面说了有这么多衣服,这些孩子都要会管理,衣服放哪儿,哪套什么时候穿,都得自己弄清楚。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还要自己管理玩具,回家之前数清楚有没有少,借出去的还回来没有,不想被人抢走怎么拒绝。
幼儿园老师还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三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安静
影片的片段:周末,英国夫妇的孩子在自己家戏耍,打闹。邻居敲门过来,说“你们家的孩子太吵了”,主人不解,说,我们在自己家,而且是周末啊。邻居说,在德国,周末是休息日,大家要保持安静,吵闹是违法的,周末甚至有法律规定,电钻之类的是禁止使用的。
在德国的公共场所,你看不到喧闹、喊叫的孩子,安静读书的是大多数。在德国,从家庭到学校甚至到整个社会,都很鼓励孩子阅读,那里的公共场所,包括大型活动场所,都会辟出一个安静的角落提供书给孩子读。(这点非常值得学习哦)
全世界图书中有12%的语种是德语,而德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2%。德国也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在柏林,每平均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而这么密集的书店里却永远不缺读者。德国人很少看电子书,电子书的占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们的书店里和家里都有大量的印刷书籍,给孩子看的书更是品种丰富。
让孩子接触自然,互相合作,发展身体的能力,才是德国的学前教育的宗旨。
中国与德国对于早期教育的理解差异很大
德国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早期教育的范畴其实很广泛,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么德国的学前“教育”只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并且学习方式不是课堂灌输式,而是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进行。
德国幼儿园教育还包括了解社会机构职能,比如,参观警察局消防局,学习如何报警,了解他们如何进行救助工作。同时要参观图书馆政府办公室,学习怎样借书还书,了解在图书馆应该保持安静,了解市长是干什么的……
德国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不管何种教育理念,父母的陪伴都胜过一切教育
德国人认为,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情感关系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础。在德国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
大多数德国家庭都有家庭日,父母会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他们陪孩子散步、玩耍,一起骑着车去野外……德国父母的陪伴并不只是陪孩子玩,教孩子规则,教孩子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陪伴的一部分。所以6岁的孩子就已经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了。
德国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在德国家庭教育中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这些对中国家长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