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儿童身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父母身高遗传决定的,遗传在宝宝整个身高影响的占比达到70%~80%,所以儿童未来的身高是大概可以估算的,众多的研究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对大量宝宝进行测算,总结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公式,妈妈们可以通过公式大致估算宝宝未来到底能长多高哟。
男宝宝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宝宝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比如,小明是个男孩,父亲身高170厘米,母亲身高155厘米,按照这个公式算,小明成年后长到167.5厘米是正常身高,其遗传高度上限为175.5厘米。
如果家长对小明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定期带小明到医院监测骨龄和生长发育情况,让小明的生长轨迹朝高水平方向进展,小明最高可达到甚至超过遗传高度上限。反之,小明成年后身高也可能只有159.5厘米甚至更低。
虽然遗传对于身高的影响占比很大,但是毕竟不是百分百,所以不一定父母高,孩子一定高,后天因素的激发也是可以长高的——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后代的只是一个身高范围,个体有差异。因此孩子的最终身高是遗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只是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但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受到非常多的外在因素的影响。父母高,孩子不一定就高!
误区二:遗传的矮基因不可改变
父母身高都不高的孩子依然有长高的可能,这符合人类进化的规律,所以父母个子不高,也可在孩子成长发育期内,采用科学的长高方法,比如在运动、饮食、睡眠等方面做好工作,让孩子有机会长得更高。所以父母不高不代表孩子一定不高。
我们现在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拥有再好的遗传基因,如果没有后天的科学饮食和运动加以强化,个子也不会长高;即使遗传了矮个子基因,但是合理利用环境因素也可以促进孩子长高。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创造好的先天条件,也要为孩子营造出好的后天环境,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文章推荐>>>>>>>>>>>父母身高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上面所说,儿童身高是遗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然遗传基因无法改变,那么如何发挥儿童身高的后天因素:
1、注重2前岁和青春期的发育
宝宝的身高发育有两个明显的快速发展时期,那就是两岁前和青春期!通常宝宝的生长速度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0~1岁,平均长高25厘米;1~2岁,平均长高10厘米;2岁之后到青春期以前,宝宝的生长速度便开始放缓,平均下来每年大概3~5厘米;到了青春期,宝宝的身高又会呈现爆发式增长。
宝宝两岁前的身高与最终的身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妈妈一定要密切关注宝宝两岁内的身高发育。
2、均衡营养
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宝宝身高发育太重要了!宝宝两岁前身高的发育和生长激素关系不大,主要和均衡营养以及睡眠有关系,宝宝有良好的睡眠才会有健康的体魄和修长的身材。及时到了青春期,宝宝的身高发育和生长激素分泌有必然联系的时候,睡眠同样很重要。
因为,生长激素分泌的旺盛时期是在晚上和凌晨,所以我们总是感觉到宝宝似乎一夜之间就长高了。宝宝如果在夜晚能有充足的睡眠,就会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宝宝当然能越来越高。
4、运动
运动对宝宝长高的帮助是明显的,在合理的饮食加充足的营养后,一定不要忘了让宝宝适度的进行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刺激骺软骨细胞的增殖,这些对身高发育都有正向作用。
年纪小的宝宝可以进行爬行、被动操的运动,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踢踢球、游游泳、跳跳绳都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运动都有利于身高发育,举重、哑铃、铁饼等负重运动对身高的发育反而是有害的)
5、拒绝垃圾食品
油炸食品、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垃圾食品不仅影响宝宝的消化也会影响宝宝的身高。这些食物通常含有大量的脂肪,会增加宝宝的饱腹感,影响宝宝的食欲,这样其他营养物质就很难再摄入了。
更严重的时,含有过多激素的食物很容易导致宝宝性早熟(碳酸饮料的影响最大),导致宝宝的骨骺线提前闭合,这样的宝宝是长不高的。垃圾食品作为宝宝偶尔的调剂是可以的,但切莫给宝宝吃太多。
6、为宝宝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
家庭的温馨、宝宝心情的快乐看似和生长没什么必然联系,实际上影响不小。长期生活在压抑环境下的宝宝一定会影响身体各种激素的分泌,其中就包括生长激素,所以妈妈们要尽可能让自己的宝宝成长得快乐。
相关文章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