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肠道动力不成熟:
●胃肠蠕动弱,胃肠道的蠕动能促进食物的消化,早产儿胃肠动力不成熟,胃肠蠕动往往很弱。
●蠕动幅度低: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蠕动幅度低,收缩无规律,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只有随着胎龄的增加、胃肠功能的成熟,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才能将食物向下推动。
2、消化酶分泌少:早产儿这些酶类分泌少,且活性低,对于营养素蛋白、脂肪、糖的吸收和消化有一定影响。
3、胃容量很小及胃食管返流:早产儿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也不成熟,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食管括约肌压力均降低。因此,早产儿胃的排空慢,更易发生胃食管返流。
4、肠道免疫功能差:正常胃肠道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防止细菌侵入,如胃酸、肠黏膜、肠道抗体等,早产儿胃酸低、肠黏膜渗透性高、肠道抗体能力弱,因此早产儿容易发生感染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疾病与治疗的因素: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与体重、胎龄相关,体重低、胎龄小,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在医源因素中,使用激素、气管插管等,均可导致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出现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紊乱,使喂养困难发生率。
1、呕吐、腹胀;
2、胃残余被胆汁污染;
3、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 ;
4、大便潜血阳性;
5、大便稀薄;
6、呼吸暂停或心跳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
7、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以上都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1、保暖
为早产儿保暖是治疗喂养不耐受的有效途径。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困难,因此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非常高。
2、喂养
●喂养原则:尽早开始喂养,>1000g,病情稳定,生后12小时内喂养,一般在3天内,2-3周达到全肠道喂养:150-160ml/㎏/d。<34周或体重<2000g,胃管喂养。﹥34周或体重﹥2000g,奶瓶喂养。避免使用无菌水、糖水喂养。如果开奶时间超过48小时,将增加不耐受发生率,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血流供应,刺激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动力,因此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同时应该早期开奶﹙24h以内为宜﹚。
●喂养的种类:早产儿母乳、早产儿配方乳。
●途径:经口喂养、微量间断胃管喂养、滴服喂养>34w无喂养禁忌症、病情稳定、R<60次/分、吸吮、吞咽功能较好者,可用滴管或奶瓶经口喂养。
3、良性刺激
早产儿需要良性刺激,对早产儿良性刺激越多越好。抚触疗法可兴奋迷走神经,使机体胃肠蠕动增加,胃泌素释放增多,加速胃肠排空。抚触时感觉会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角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由脊髓传到大脑,大脑发出的信号兴奋迷走神经,促进其消化酶和胰岛素等的分泌,减少残余奶,促进胃肠吸收,有利于体重增加。
●胸部抚触:以排除肺内浑气,达到畅顺呼吸的目的。推举胸廓,有利于刺激、锻炼早产儿胸大肌、膈肌等呼吸肌的运动,以增强呼吸,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腹部按摩:可促进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均有所提高,进而改善胃肠喂养耐受性。抚触时活动肌肉,使紧缩的肌肉得到舒展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和应激能力。减轻腹胀、便秘。具有刺激消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同时诱发排便,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