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小儿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用药
    小儿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用药

    清降丸 组成:皂角子18.8克,板蓝根18.8克,元参18.8克,赤芍18.8克,蚕沙18.8克,麦冬18.8克,生大黄18.8克,白茅根18.8克,金银花18.8克,青连翘18.8克,生地黄18.8克,牡丹皮12.5克,青黛9克,薄荷9克,川贝母9克,粉甘草6克。 功效:清热凉营,解毒消肿; 用法: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重1.6克。 消蛾汤 组成:蝉衣、僵蚕、片姜黄、桔梗、山豆根、黄芩、蒲黄各10克,甘草6克,元参15克,生大黄(后下)9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除湿,利咽消肿。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病甚者 3~4次。小儿酌减。 大柴胡汤加减 组成:生大黄(后下)6~15克,柴胡、黄芩各6~12克,半夏、枳实各5~10克,

  • 小儿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是怎么引起的

    发病原因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原因分析 其实扁桃体发炎的疾病也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在春季的时候是流感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而这时候一些细菌也可能会寄生在扁桃体之内引起扁桃体发炎,所以如果我们大家和这些人有密切的接触,不幸感染上细菌的话,那么也会产生发炎的情况造成感染。细菌的感染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认真预防的,要尽可能远离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 预防措施 1、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过度操劳,若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戒除烟酒,是预防扁桃体炎的重要一点。 2、预防各类传染病、流行病。流食或半流食,发热高者町用酒精擦浴,协助降温。 3、均衡膳食,加强营养。孩子的饮食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比例合理。特别是要戒掉孩子爱吃零食的坏习

  • 小儿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怎么治疗
    小儿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怎么治疗

    西医治疗 1、原因分析: 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 2、贴心建议: 如果治疗一段时间,病情仍不好转,需要警惕是否已转成慢性,立即停药。 儿童细菌性咽扁桃体发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家长切不可盲目给孩子用药,以免产生意外。 中医治疗 1、雾化法: 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针剂,鱼腥草针剂等雾化吸入,每次一支,加水10毫升,超声雾化吸入,每日两次。用于乳蛾各期。 2、针灸法: 方法一:主穴取合谷、内庭、少商,配穴取天突、少泽、鱼际。少商点刺出血,高热以合谷配曲池。每次选中2~3个穴,中强刺激,每日一次。 方法二:取井穴和阳明经穴。因咽喉为肺胃所属,刺其井穴少商、商阳可直折其邪。阳明为多

  • 小儿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症状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 晚期症状 反复发作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刺激后咽痛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如细菌毒素进入体内,可有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 具体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可有恶寒及高热,体温可达39~40℃。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咽痛明显,吞咽时尤重,甚至可放射到耳部。病程约7天左右。 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頜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诊断依据 由病毒引起者,局部及全身症状皆较轻,扁桃体充血,表面无渗出物。由细菌所致者症状较重,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

  • 儿童甲沟炎是什么病
    儿童甲沟炎是什么病

    疾病简介 英文名称:paronychia,subungual abscess 就诊科室:普外科 常见病因:多因甲沟刺伤、嵌甲或拔“倒皮刺”感染造成 常见症状:甲沟红肿、疼痛、化脓感染时可见黄白色脓液 指甲除游离缘外,其余三边均与皮肤皱褶相接,连接部形成沟状,称为甲沟。甲沟炎即在甲沟部位发生的感染。甲下脓肿即指甲与甲床间的感染。两者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 病因 甲沟炎是因为趾(指)甲生长方向不正确,引起趾(指)甲旁组织发炎,红肿、痛、流脓等症状。发炎时间久了,组织产生肉芽肿,使趾(指)甲越陷越深,不容易自愈。好发於大姆趾。 病菌从伤口侵入,沿甲沟扩散。此时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趋化,继而损伤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形成半环形脓肿。脓液还可自甲沟—侧蔓延到

  • 儿童甲沟炎的并发症
    儿童甲沟炎的并发症

    甲下脓肿 甲沟炎处理不及时,脓肿向甲下蔓延,甲板与甲基质间也发生感染。皮肤指甲周缘肿胀、疼痛剧烈,指甲下可见到黄白色脓液。部分病人会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脓性指头炎 甲沟炎加重,感染蔓延至指末节皮肤,使指头肿胀、刺痛。 临床表现 初起时一侧甲沟发生红肿疼痛,短时间内可化脓感染,可扩散至指甲根部和对侧甲沟,形成指甲周围炎,也可扩散至甲下形成甲下脓肿。此时疼痛加剧,肿胀明显,在指甲下方可见到黄白色脓液将指甲漂起,如不及时处置可发展成脓性指头炎甚至引起指骨骨髓炎,也可变为慢性甲沟炎、经久不愈甲沟炎或甲下脓肿,因感染较表浅,故全身症状往往不明显。 诊断标准 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般诊断不难。

  • 儿童甲沟炎挂什么科室
    儿童甲沟炎挂什么科室

    挂什么科室 儿童甲沟炎建议挂普外科。 原因分析: 甲沟炎属于普外科,患者去医院治疗甲沟炎的时候可以挂普外科的号。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趾甲浮起、脱落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诊断标准 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般诊断不难。 检查项目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侧甲沟炎时,一般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形成甲下脓肿后,因细菌毒素吸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

  • 如何预防儿童甲沟炎
    如何预防儿童甲沟炎

    指甲不宜过短 平时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不使其受到任何损伤,指甲不宜剪得过短,更不能用手拔“倒刺”。 注意手指养护 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小心易刺伤异物 防患于未然。木刺、竹刺、缝衣针、鱼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刺伤甲沟的异物,参加劳动或忙于家务时,应格外小心。 及时处理手指损伤 手指有微小损伤时,可涂擦2%碘酒后,用创可贴包扎,以防止发生感染。 化脓及时就医处理 如已化脓则应到医院及时切开,将脓液引流出来。防止感染蔓延引起指骨骨髓炎。 其他预防措施 如果甲下积脓,应将指甲拔去,以利于充

  • 儿童甲沟炎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甲沟炎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症状 指、趾甲一侧或双侧甲沟之近端发红,肿胀、疼痛。 晚期症状 病灶内成脓,红肿区内有波动感,出现白点,但不易破溃出脓。炎症还可发生于甲根处或扩展到另一侧甲沟,感染加重时可有疼痛加剧和发热等。 具体症状表现 初起时一侧甲沟发生红肿疼痛,短时间内可化脓感染,可扩散至指甲根部和对侧甲沟,形成指甲周围炎,也可扩散至甲下形成甲下脓肿。此时疼痛加剧,肿胀明显,在指甲下方可见到黄白色脓液将指甲漂起,如不及时处置可发展成脓性指头炎甚至引起指骨骨髓炎,也可变为慢性甲沟炎、经久不愈甲沟炎或甲下脓肿,因感染较表浅,故全身症状往往不明显。 诊断检查 诊断标准: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般诊断不难。 检查项目:有时白细胞计数可增多,X线检查无阳性

  • 儿童甲沟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甲沟炎的治疗方法

    早期治疗 早期可用3%碘酊反复涂擦,常可控制感染。未成脓时,局部可用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糊等敷贴。 理疗 可用短波紫外线、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 手术治疗 成脓后,切开引流。在指根以利多卡因作指神经阻滞麻醉,然后切开。单侧皮下脓肿,可在甲沟外侧做平行切口;双侧皮下脓肿则需双侧引流。甲根处脓肿,分离后拔除部分或全片指甲(但不可过于损伤其基底组织,以免失去日后指甲再生能力),以充分引流甲下脓液。 需要注意的是:甲沟两侧和甲后皱襞不可同时切开,以免甲后皱壁回缩,甲根外露,出现畸形甲生长。 药物治疗 1、西药治疗: 抗生素应用:早期可口服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阿莫西林等;术后可注射抗菌药。 2、中药治疗:

  • 儿童甲沟炎用药有哪些
    儿童甲沟炎用药有哪些

    抗生素 种类较多,有肌注,静脉用药,外用药等类型。 优点: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缺点:对于物理性趾甲刺入所致的嵌甲,似乎没有作用。 消炎镇痛剂 如水杨酸制剂等,有口服,软膏,注射等类型。 优点:可减轻疼痛和肿胀,适合于疼痛难忍时使用。 缺点:对治疗嵌甲无效,如果长期使用,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患有胃肠病的人慎用。 尿素软膏 优点:可软化皮肤,也可软化趾甲,有助于矫正。 缺点:软化趾甲所需的时间很久,非常麻烦,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也就是,即使软化的趾甲,而不使用矫正手段,也难以治愈趾甲变形。 硝酸银 优点:治疗时疼痛较小,通常不需要麻醉,可使肉芽组织平覆,对脓液和渗液

  • 儿童甲沟炎怎么造成的
    儿童甲沟炎怎么造成的

    外伤所致 甲沟炎多因甲沟及其附近组织刺伤、擦伤、嵌甲或拔“倒皮刺”后造成。外伤感染者,继发细菌滋生引起甲沟炎。 吸食手指引起 儿童也是易患甲沟炎的人群,儿童常常吸食手指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甲沟炎。 病因分析 甲沟炎是因为趾(指)甲生长方向不正确,引起趾(指)甲旁组织发炎,红肿、痛、流脓等症状。发炎时间久了,组织产生肉芽肿,使趾(指)甲越陷越深,不容易自愈。好发於大姆趾。 病菌从伤口侵入,沿甲沟扩散。此时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趋化,继而损伤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形成半环形脓肿。脓液还可自甲沟—侧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对侧甲沟。 致病菌 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注意事项 1、

  • 儿童尖锐湿疣是什么病
    儿童尖锐湿疣是什么病

    疾病简介 别       称:尖圭疣、性病疣、肛门生殖器疣 英文名称:condyloma acuminatum,CA 就诊科室:儿科 常见发病部位:外阴、尿道口、阴道口、包皮及肛周 常见病因: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 常见症状:丘疹、斑块、乳头状或菜花状赘生物 传  染 性:有 传播途径:胎盘传播、通过吞饮羊水等传播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尖刺状,表面湿润,故而得名。儿童尖锐湿疣的传播途径大多以非性接触传染途径为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婴幼儿期,几乎不可能有性接触传染途径存在,这是与成年人主要是经性接触传染途径的主要区别。 病因 尖锐湿疣的病因是人类乳头

  • 儿童尖锐湿疣长在哪里
    儿童尖锐湿疣长在哪里

    外阴及肛周等部位 小儿尖锐湿疣发生部位主要在外阴、尿道口、阴道口、包皮及肛周。国外报道男性小儿尖锐湿疣发病部位以肛周最为常见。 咽喉部及口腔等部位 小儿尖锐湿疣还多见于咽喉部及口腔等部位,特别是在3岁以下婴幼儿的尖锐湿疣几乎都发生在咽喉部。部分小儿尖锐湿疣发生在咽喉部,主要发生在声带、声门、喉室等处。 其他部位 尖锐湿疣发生的其他部位有牙龈、舌系带、上唇、舌腭弓及大小阴唇、尿道口、包皮、会阴。除上述部位外,据报道有的小儿尖锐湿疣还见于脐部、臀部、腹股沟、大腿、颈部、耳及手足等部位。 诊断标准 儿童尖锐湿疣患者要进行有关性病的检查,特别是要进行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生殖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等性病的检查然后进行确诊。

  • 儿童尖锐湿疣怎么治疗
    儿童尖锐湿疣怎么治疗

    一般治疗 应该为患儿做仔细的全身检查,注意消毒隔离。 增强免疫力 可使用转移因子、匹多莫德等,以增强免疫力。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注射。 清除疣体 冷冻、激光或手术治疗。亦可外用药物如5%咪喹莫特霜。传统的冷冻、激光等疗法虽可治疗儿童尖锐湿疣,但这些疗法复发率高,且常因治疗痛苦大,患儿不易配合,疗后出现的的创伤、感染、瘢痕、畸形等不良反应。 心理调理 如果是性虐待或是性暴力导致的,要对儿童进行心理的辅导。 经治疗,大多数病例疣体可在几个月内消退。由于尖锐湿疣复发率很高,因此只有坚持正确、系统的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尖锐湿疣的亚临床感染和隐性感染,减少或根除复发。

  • 儿童尖锐湿疣是什么引起的
    儿童尖锐湿疣是什么引起的

    非性接触传染:垂直传播 即孕妇感染尖锐湿疣病毒后,病毒可以随血流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非性接触传染:宫内感染 即胎儿通过吞饮含有尖锐湿疣病毒的羊水而被传染。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胎儿患病,使孩子出生后便患有先天性尖锐湿疣。另外,在分娩过程胎儿通过含有尖锐湿疣病毒的产道时,带有病毒的分泌物污染胎儿的体表皮肤和黏膜,使新生儿发生感染。 非性接触传染:亲密接触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与有尖锐湿疣的患者或HPV感染者如其父母、家庭中其他成员或保姆、幼教老师等的密切接触而被传染。这些接触物可能是尖锐湿疣损害、病变分泌物及被HPV污染的衣物、毛巾等。 性传染少见,主要与性虐待有关 儿童尖锐湿疣发病年龄从半岁到12岁,除儿童先天性尖锐湿疣外,出生后尖锐湿疣发病最

  • 儿童尖锐湿疣的症状
    儿童尖锐湿疣的症状

    丘疹、斑块 儿童尖锐湿疣可表现为丘疹、斑块、乳头状或菜花状赘生物,肤色或红色,表面湿润。 易细菌感染 潜伏期从几周到几年都有,大多数仍在3个月之内。但儿童尖锐湿疣症状较成人可能更为明显,且容易继发细菌等感染。有资料显示尖锐湿疣患儿年龄越小,其以后携带HPV的时间(无论有无症状)相对越长。 发生部位肛周最为常见 小儿尖锐湿疣发生部位主要在外阴、尿道口、阴道口、包皮及肛周。国外报道男性小儿尖锐湿疣发病部位以肛周最为常见。 其他症状表现 此外,小儿尖锐湿疣还多见于咽喉部及口腔等部位,特别是在3岁以下婴幼儿的尖锐湿疣几乎都发生在咽喉部。部分小儿尖锐湿疣发生在咽喉部,主要发生在声带、声门、喉室等处。尖锐湿疣发生的其他部位有牙龈、舌系带、上唇、舌腭弓及大小阴

  • 儿童高血压是什么病
    儿童高血压是什么病

    疾病简介 中  文 名:儿童高血压 外  文 名:Children of hypertension 血  常 规:检查的目的是排除贫血和铝中毒 腹部 B超:可以发现有无肾脏畸形 就诊科室:儿科、心内科 多发群体:儿童 儿童高血压(Children of hypertension)诊断标准尚不统一,通常认为高于该年龄组血压百分位数值,或高于平均值加二个标准差。 如新生儿大于12.0/8.0kPa(90/60mmHg),婴幼儿大于13.3/8.0kPa(100/60mm Hg),学龄前儿童大于14.7/9.33kPa(110/70mmHg),学龄期儿童大于14.7/10.7kPa(110/ 80mmHg),并经多次证实,即可诊断。

  • 儿童高血压怎么预防
    儿童高血压怎么预防

    重点预防对象 对血压正常偏高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儿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定期测量血压。从儿童开始就应加强血管保护,预防粥样斑块形成。若有高血压家族史、肾炎病史以及肥胖的4岁以上儿童,经常头昏、头晕、心慌,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血压,以争取早期发现问题,予以合理治疗。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避免超重,并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避免喂哺过量牛奶或总热卡过多。日常饮食避免过多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少食精米精面,多食蔬菜,鼓励低盐饮食,少吃肥肉、猪油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因为胆固醇高,血管内皮会长斑块,把血管堵塞,容易出现动脉硬化,造成高血压病及冠心病。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坚持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

  • 儿童高血压用药原则
    儿童高血压用药原则

    从小剂量开始 绝大多数患儿须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小剂量开始有助于观察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若效果欠佳,可逐步增加剂量。达到血压目标水平后尽可能用相对小而有效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时,不能一味强调达标,还要尽量避免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及降得过低,以免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发生。一般患儿应经过4~12周的治疗来使血压达标,老年患儿、病程长、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儿,血压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 优选长效制剂 尽量使用1天1次服用而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制剂,以有效控制全天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地预防猝死、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可一天一次使用的药物举例,ACEI类(赖诺普利、雷米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所有ARB类、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