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介 英文名称:adenovirus infection 就诊科室: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 多发群体:儿童 传 染 性:有 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 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结膜、泌尿道和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腺病毒引起者占2%~4%),其次为眼部和胃肠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约半数患者为隐性感染。婴幼儿易患腺病毒肺炎,病情重,病死率高。无特效治疗。根据人群血清特异性抗体调查和病毒分离,可知腺病毒感染十分广泛。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由呼吸道和眼结膜分泌物、粪便及尿排出体外,经空气飞沫、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 病因 发现腺病毒有6个亚型(A~F)和55
严格隔离病患 病人的洗漱用具等物品要严格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后再使用。 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可减少家庭中腺病毒感染的粪-口传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要勤洗手、不共用洗漱用品,不去卫生条件差、不规范的游泳池、浴池等场所。 按时消毒水源 一定要按期对饮用水、游泳池进行严格消毒,这样可大大降低腺病毒感染暴发流行的危险性。 流行季节减少外出 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外出,少到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 其他预防措施 1、眼科医生应注意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进行隔离,洗手,分开使用毛巾,对眼
米粑 1、忌吃理由: 米粑是属于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影响肠道黏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2、忌吃建议: 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羊油 1、忌吃理由: 羊油富含有大量的油脂,容易滋养细菌,导致炎症感染加重,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2、忌吃建议: 宜吃低脂的食物。 咸蛋 1、忌吃理由: 咸蛋是含有大量的盐分的食物,容易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肢体水肿,影响血液的循环,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2、忌吃建议: 宜吃低盐的食物。 饮食宜忌 1、饮食适宜: 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宜吃增强人体免
柠檬 1、宜吃理由: 柠檬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犹如天然的抗生素,以及抗病毒的作用,对病毒感染的患者有利于的辅助治疗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2、食用建议: 每天泡水喝300-500毫升为宜。 牛奶 1、宜吃理由: 牛奶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2、食用建议: 每天300-500毫升为宜。 冬瓜 1、宜吃理由: 冬瓜是属于膳食纤维类食物,具有增强食欲,容易被肠道吸收,清洗肠道等作用,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2、食用建议: 每天200-300克为宜。
治疗方法 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2、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施治,防治继发感染。 3、抗病毒治疗。 4、对重症可应用干扰素α治疗。 检查方法 1、快速诊断法: 用多价腺病毒荧光免疫血清对从咽部取出来的脱落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脱落细胞核内有明亮荧光,这说明该病毒为阳性。 2、病毒分离: 在传代的单层人上皮细胞接种不同临床病型的咽分泌物、痰、结膜刮取物及新鲜尿液,2~7天后可查出典型的细胞病变。用血凝试验定群,用中和试验定型。 3、血清学检查: 若要确诊患有此病,则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与血凝抑制抗体,如果发现有4倍增长。不同种抗体其感染后效价不同: (1)补体结合抗体在感
发病原因 发现腺病毒有6个亚型(A~F)和55个不同的血清型(按病毒基因组分型)。已知约20余种血清型可感染人类。病毒为直径70~80纳米的20面体衣壳,内核含双股DNA。对热和酸不稳定。由于不含脂质,对胆盐等脂质溶解剂抵抗力强,故能在肠道中存活。不同亚型可引起不同感染。 发病机制 呼吸道病毒侵入人的呼吸道表面的纤毛上皮细胞后,在其内复制和扩散并直接引起受染细胞损伤,造成局部病变或产生全身毒血症状,某些病毒感染的组织损伤可能由机体免疫反应所介导,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直接破坏最轻,但能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疾病;最易罹患的年龄正是母传抗体水平最高的阶段;接种疫苗后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等均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理改变有鼻、咽、喉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与单核细胞浸润,部分细胞可发
出血性膀胱炎 一般表现为无明显季节性,且在男孩子中多见,大多由腺病毒11、21型引起。有3~7天,可能还会伴随着尿频、血尿、尿急及排尿困难、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可持续2周左右。 呼吸道感染 婴儿腺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为鼻炎。暴发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在这个年龄组中可能会发生。而且部分病儿可能会发生百日咳综合征。 咽结膜炎 多数是由3、7型腺病毒引起,夏季可发生小流行,与游泳池水传播有关。表现出来为发病急,发热38℃以上,出现咽炎、鼻炎、眼结膜炎及颈淋巴结炎。球结膜及睑结膜可见颗粒状突起、红肿,常为单侧,双侧者常为一侧较重。症状延续1~2周,无后遗症。一般不伴支气管炎及肺炎。 其他 心包炎、慢性间质性纤维化、婴儿腹泻、风疹样疾病及先天性畸形曾发现与腺病毒感
疾病简介 西医学名:大三阳 所属科室:内科 -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肝脏 所谓“大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只是以上三项指标阳性体现病毒在机体内存在时的免疫状态。 病因 1、由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经血液、血制品传播。如输血、注射、外科或牙科手术、针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肤粘膜的微小损伤、性行为等。医院内污染的器械亦可致传播。 2、家族性传播。家族型的乙肝传播是乙肝传染的高发点,包括母婴
肝穿刺检查 当其他手段和检测方法不能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或存有疑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肝穿刺,取活组织检查,有助于确诊。 乙肝两对半检查 在大三阳乙肝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其他的是阴性,这就是乙肝大三阳,做乙肝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 乙肝HBV-DNA检查 乙肝大三阳做HBV- DNA检查,可以反映体内所含乙肝病毒的数量的多少,如果DNA阳性,说明大三阳体内病毒数量比较多,传染性比较大,需及时进行综合治疗,抑制病毒量,控制传染。 采血化验肝功能 肝功系列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转肽酶(GGT
多喝水 1、原因分析: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对于预防乙肝能起到积极作用。 2、贴心建议: 让孩子多喝水。 适量运动 1、原因分析: 运动既能使人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健身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2、贴心建议: 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质,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踏青、打球等。 保持心情舒畅 1、原因分析: 中医认为,肝喜舒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 2、贴心建议: 要想肝脏强健,
抗病毒治疗 1、原因分析: 干扰素因为其有较为肯定的抗病毒疗效,而且可以抗肝纤维化和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所以是目前抗病毒治疗的主打药品。同时大三阳的病情处于不同的阶段其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2、贴心建议: 抗病毒治疗是大三阳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增免疫治疗 1、原因分析: 乙肝病毒既能存在于血液中,也能存在于肝细胞中,乙肝病毒并不直接损害肝脏,而是当机体免疫系统发现乙肝病毒后,在清除乙肝病毒的过程中造成肝细胞损伤。普通的药物很难直接杀死乙肝病毒,要通过调动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清除乙肝病毒。 2、贴心建议: 目前抗病毒的药物多数都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但中药在条件免疫
家族性传播 家族型的乙肝传播是乙肝传染的高发点,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两种形式,尤其以母婴垂直传播居多。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为阳性,所生子女如果未打乙肝疫苗,几乎百分之百地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预防意识欠缺 乙肝疫苗已经问世近20年,它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最佳措施。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预防意识欠缺,尤其是后者,我国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始终开展得不够理想,到现在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接种过乙肝疫苗。 血液、血制品传播 由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经血液、血制品传播。如输血、注射、外科或牙科手术、针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肤粘膜的微小损伤、性行为等。医院内污染的器械亦可致传播。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蜘蛛痣 这是大三阳病情严重时期会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一般多预示肝脏硬化现象,是比较严重的现象,这是因为体内的雌性激素无法被有效代谢导致的,同类原因还会导致肝掌的现象。 消化方面 肝脏出现异常直接受害者就是消化道,消化道供血不足自然也会罢工,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厌油腻等现象,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很多的。 肤色问题 气色好,面色就红润,肝脏异常,血液供应不上,面色自然也不会好,面色发黄,发黑也是预料之中的现象。 眼珠发黄 这个病因和肝脏有关系,肝脏内部的胆红素无法被有效的代谢就会聚集在血液中,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就会表现在眼珠上,另外肤色发黄也和胆红素偏高有关系。 具体临床表现 1、慢性HB
清洁口腔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药物治疗 给患儿服用医生开具的内服药物以及口腔涂药,可以缓解患儿嘴巴痛。也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注意饮食 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切忌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如果宝宝疼痛明显,可以用小勺子喂,也可以用吸管儿吸,可以减少宝宝的疼痛。 宝宝嘴巴疼吃不下饭怎么办 手足口
宝宝手足口病嘴巴溃疡多久能好 做好口腔护理的话,一般5-7天能好 手足口病的患儿在发病后的1-2天左右,嘴巴里就会有疱疹,这些疱疹周围泛红,内里有液体,会引起宝宝口痛、流口水、不思饮食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会伴随着患儿手足口病的痊愈而渐渐痊愈,而手足口病的自愈病程是5-7天,因此手足口嘴巴里的溃疡也会在5-7天左右治好。 宝宝手足口病嘴巴疼怎么办 首先一定要给宝宝注意隔离,注意手卫生消毒,让宝宝少量多次喝水,可以熬点梨水,白萝卜水和金银花水,尽量不要吃生冷辛辣,酸的食物。尽量给宝宝吃流食或者是半流食,如果宝宝疼痛明显,可以用小勺子喂,也可以用吸管儿吸,可以减少宝宝的疼痛。同时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以给宝宝用生理盐水漱口。一般三到五天左右,慢慢就会好的。如果严重就要给宝宝采取输液治疗的方法。只要没有感染就不要乱
清降丸 组成:皂角子18.8克,板蓝根18.8克,元参18.8克,赤芍18.8克,蚕沙18.8克,麦冬18.8克,生大黄18.8克,白茅根18.8克,金银花18.8克,青连翘18.8克,生地黄18.8克,牡丹皮12.5克,青黛9克,薄荷9克,川贝母9克,粉甘草6克。 功效:清热凉营,解毒消肿; 用法: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重1.6克。 消蛾汤 组成:蝉衣、僵蚕、片姜黄、桔梗、山豆根、黄芩、蒲黄各10克,甘草6克,元参15克,生大黄(后下)9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除湿,利咽消肿。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病甚者 3~4次。小儿酌减。 大柴胡汤加减 组成:生大黄(后下)6~15克,柴胡、黄芩各6~12克,半夏、枳实各5~10克,
发病原因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原因分析 其实扁桃体发炎的疾病也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在春季的时候是流感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而这时候一些细菌也可能会寄生在扁桃体之内引起扁桃体发炎,所以如果我们大家和这些人有密切的接触,不幸感染上细菌的话,那么也会产生发炎的情况造成感染。细菌的感染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认真预防的,要尽可能远离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 预防措施 1、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过度操劳,若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戒除烟酒,是预防扁桃体炎的重要一点。 2、预防各类传染病、流行病。流食或半流食,发热高者町用酒精擦浴,协助降温。 3、均衡膳食,加强营养。孩子的饮食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比例合理。特别是要戒掉孩子爱吃零食的坏习
西医治疗 1、原因分析: 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 2、贴心建议: 如果治疗一段时间,病情仍不好转,需要警惕是否已转成慢性,立即停药。 儿童细菌性咽扁桃体发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家长切不可盲目给孩子用药,以免产生意外。 中医治疗 1、雾化法: 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针剂,鱼腥草针剂等雾化吸入,每次一支,加水10毫升,超声雾化吸入,每日两次。用于乳蛾各期。 2、针灸法: 方法一:主穴取合谷、内庭、少商,配穴取天突、少泽、鱼际。少商点刺出血,高热以合谷配曲池。每次选中2~3个穴,中强刺激,每日一次。 方法二:取井穴和阳明经穴。因咽喉为肺胃所属,刺其井穴少商、商阳可直折其邪。阳明为多
早期症状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 晚期症状 反复发作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刺激后咽痛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如细菌毒素进入体内,可有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 具体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可有恶寒及高热,体温可达39~40℃。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咽痛明显,吞咽时尤重,甚至可放射到耳部。病程约7天左右。 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頜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诊断依据 由病毒引起者,局部及全身症状皆较轻,扁桃体充血,表面无渗出物。由细菌所致者症状较重,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
疾病简介 英文名称:paronychia,subungual abscess 就诊科室:普外科 常见病因:多因甲沟刺伤、嵌甲或拔“倒皮刺”感染造成 常见症状:甲沟红肿、疼痛、化脓感染时可见黄白色脓液 指甲除游离缘外,其余三边均与皮肤皱褶相接,连接部形成沟状,称为甲沟。甲沟炎即在甲沟部位发生的感染。甲下脓肿即指甲与甲床间的感染。两者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 病因 甲沟炎是因为趾(指)甲生长方向不正确,引起趾(指)甲旁组织发炎,红肿、痛、流脓等症状。发炎时间久了,组织产生肉芽肿,使趾(指)甲越陷越深,不容易自愈。好发於大姆趾。 病菌从伤口侵入,沿甲沟扩散。此时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趋化,继而损伤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形成半环形脓肿。脓液还可自甲沟—侧蔓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