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疗法 由于咽结膜热是由腺病毒感染的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无特效药,有自限性,临床上多采取支持疗法。合并有浅层点状角膜炎或角膜上皮下浸润者,禁用配有地塞米松的滴眼液。 退热疗法 体温>38.5℃者应积极退热,必要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抗生素疗法 白细胞计数升高者,选择适当抗生素治疗。 中医中药疗法 由于游泳池热系病毒感染,中药抗病毒具有优势。可用加味白虎汤退热降温——石膏30克、知母10克、炙甘草5克、粳米15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金银花15克。如患者15岁以上,石膏可加大到50克。 治疗注意事项 1、得了这种病后,患者要避免参与集体活动。由于即使在病情好转甚至基本痊
致病原因 暑期,不少孩子经常去游泳池戏水弄浪,即使太阳再晒也无所顾忌。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顶着酷热游泳,池水侵入眼睛、口等处的黏膜,就易出现嗓子发红、食欲不振、眼睛充血,甚至高烧5天-7天的症状。 致病菌 由腺病毒3型、4型和7型引起。 传播途径 “泳池热”的病菌主要隐藏在眼睛和喉咙的黏膜上,通过唾液、粪便传染。因此,在消毒工作做得不够的泳池里,一些集体游泳,尤其是儿童集体游泳,最易感染腺病毒,引发“泳池热”。除了泳池,患者接触过的地方,或是咳嗽飞沫等,也都有可能传播这种疾病。 预防措施 1、要戴泳镜,避免让游泳池的水进入眼睛,尽量避免呛水。 2、游泳后要督促立即刷牙、漱口,不要共用毛巾和脸盆。 3、一旦出现发热、咽炎、结膜
消咳喘糖浆 1、类别:温肺止咳平喘类。 2、适应症: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喘息和感冒咳嗽、痰白质稀等症。 3、用法用量:一般用量每日3次,每次7~10毫升,温开水送服。 养阴清肺膏 1、类别:润肺止咳类。 2、适应症:用于治疗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3、用法用量: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小儿酌减。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用。 川贝止咳糖浆 1、类别:清热化痰止咳类。 2、适应症:清热、止咳、祛痰,主治伤风咳嗽引起的痰多、干咳、稠黄痰。 3、用法用量:每日口服4次,一次15毫升。 养阴清肺糖浆
全色盲 全色盲属于完全性的视锥细胞功能障碍,患者喜欢昏暗的环境,表现为畏光,在患者的眼里七彩的世界全是一篇灰暗,如同黑白电视一样。除此之外,患者还会表现出视力差、弱视、中心性暗点、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它是色盲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红色盲 红色盲又称第一色盲,其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分辨红色,另外还对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通常会把绿色堪称黄色,紫色看成蓝色,甚至将绿色和蓝色混为白色。 绿色盲 绿色盲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能分辨淡绿色和深红色、紫色和青蓝色、紫红色和灰色,还会把绿色堪称是灰色或暗黑色。 蓝黄色盲 蓝黄色盲也是我们常说的第三色盲,其主要表现为蓝色和黄色混淆不清,
色盲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色盲大多数是遗传病 大多数色盲患者是先天遗传病而得,其特点是男性色盲多余女性色盲,如果要避免色盲遗传给下一代,首先在配偶的选择上要有所注意,例如:如果男性是色盲患者,则应该取一个正常的女性,这样才有可能所生的小孩是正常的。 色盲的遗传规律 1、男正常,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和女性携带者结婚,他们的女儿有1/2的可能性正常,1/2的可能性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儿子则有1/2的可能性正常,1/2的可能性为色盲。 2、男正常,女色盲: 女性色盲和正常男性结婚,儿子都是色盲;女儿都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3、男色盲,女正常: 男性色盲和正常女子结婚,儿子都正常;女儿都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4、男色盲,女色盲: 后代无论男女都是色盲。
疾病简介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常见病因:肠外原因,肠管自身原因 常见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全身症状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时,称为肠梗阻。其中梗阻程度较轻者,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疾患。梗阻以上的肠腔有扩张,并由于长期肠蠕动增强,肠壁呈代偿性增厚。 病因 1、肠外原因: (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 (2)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3)肠外肿瘤或腹腔包块压迫。 (4)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2、肠管自身原因: (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 (2)炎症、肿瘤、肠吻合术等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 (3)息肉或肠管其他病变引起。
家长看管好孩子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因为食物异常而导致,比如说所吃下去的食物是不会被消化的食品,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误食引起的。所以说东西不能够随便乱吃,小孩子更是如此,家长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细小的玩具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玩耍。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还需要注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吃完饭之后不要老是坐着,要经常保持自己大便畅通,平时不要吃过于坚硬食品,多吃能够润滑肠道的食物。 肠道有炎症积极治疗 如果是肠道有炎症则必须积极进行治疗,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卫生,食物煮熟了之后才可以吃,积极预防蛔虫病。要避免油炸腌制以及烟熏食物的长期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容易致癌,有可能会导致肠道肿瘤而引起不完全型肠梗阻。 腹痛异常及时就诊检查 如果发现自己有腹部绞痛或者是腹部
手术治疗 适用于肠管内肿瘤、合并血运障碍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2、给予患者镇静、止痛、解痉药物。 3、给予抗感染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并联合应用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 4、营养支持治疗。 检查诊断 1、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腹部平片、B超、CT等检查。 2、诊断: (1)根据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以及腹部可见胃肠蠕动波或肠型、肠鸣音亢进的临床表现,一般可诊断。 (2)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腹部立位平片可确诊。 治疗注意事项 1、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如果病情开始加重或者是已经感染或者是
腹痛 程度较轻,也可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胀痛或阵发性绞痛,缓解期相对较短。 恶心、呕吐 初始可无呕吐,随着梗阻时间延长,程度越来越重,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 全身症状 一般较轻,梗阻时间长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停止排便排气 不完全性肠梗阻时也可以有少量的肛门排便排气,因此不能单纯因为肛门还有排便排气就将肠梗阻完全排除在外。 腹胀 腹胀症状一般不明显。 体征 (1)上腹或脐周轻度膨隆,可出现胃肠蠕动波或肠型。 (2)腹部触软,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病情较重时可有高亢的肠鸣音或气过水声。
肠外原因 (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 (2)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3)肠外肿瘤或腹腔包块压迫。 (4)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肠管自身原因 (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 (2)炎症、肿瘤、肠吻合术等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 (3)息肉或肠管其他病变引起。 (3)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某些药物性肺炎、低钾血症等。 预防措施 (1)如果发现自己有腹部绞痛或者是腹部胀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到医院去做检查,如果是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够排便,并且有腹胀呕吐现象则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2)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因为食物异常而导致,比如说所吃下去的食物是不会被消化的食品,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误食
病因 异物进入胃肠道即为胃肠道异物。凡能通过食管狭窄进入胃肠道的异物,约95%可排出体外。其中食管异物最常见,其次是胃及肠道。 消化道异物分为3类: 1、外源性: 多因小儿将异物含在口中玩耍,不经意吞入消化道。也有因精神异常而吞入者,但在小儿中少见。异物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可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类。金属性的有:钱币、别针、螺钉、首饰、钉子、小刀、缝衣针、图钉、钥匙、证章等;更有甚者还有玩具小汽车、小飞机等。非金属性的有:果核、骨片、钮扣、积木、玻璃、肉团、鱼刺、硬塑料等。有人总结胃镜取出的上消化道异物62件中,金属类23件、玻璃类13件、硬塑料6件、果核9件、肉食团11件。说明了外源性异物的多样性。 2、内源性: 此种异物在小儿中罕见。为体内消化道外所产生的。如胆结石,经胆囊-十二指肠瘘进入胃内
实验室检查 并发炎症时,有末梢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并发腹水、酸中毒时,应常规做血生化检查,查血钠、钾、氯、钙和血pH值等。 X线检查 阻光异物可拍后前位及侧位片,以确定异物的位置和形态。不阻光异物,摄片时可吞钡或吞咽加有棉花纤维的钡剂,使含钡纤维附着于异物而显影,并可追踪其行迹。 注意事项: 1、X线检查阴性不能除外异物。 2、吞钡后钡剂残留影响内镜的观察和钳取。 3、万一有穿孔则钡剂扩散到周围组织可造成严重后果。 纤维胃镜检查 可直视异物的形态、性质、位置,同时可使用异物钳取出异物。一般认为使用胃镜检查治疗小儿食管异物安全、可靠。 疾病诊断 造成胃或肠梗阻时(内源性异物),注意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梗阻相鉴
不选择危险玩具 不选择有“危险”的玩具给小儿,对于幼儿可能吞下的物品,均不应作为玩具。 养成进食良好习惯 在小儿进食时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异物吞入。 小儿进食时不宜责骂 进食时不可惊吓、逗乐或责骂,以免大哭、大笑而误吞。 教育孩子改掉坏习惯 教育儿童要改掉口含笔帽、哨及小玩具等坏习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粪石梗阻,多因小儿有不良排便习惯或食入大量带核的不易消化的食物,使之积聚于小肠或结肠内不能排出,而造成肠梗阻。 3岁以下不宜吃一些食物 3岁以下的小儿臼齿尚未萌出者,不应给以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的食物。 其他预防措施
腹绞痛综合征 是指肠道相对缺血引起的餐后上腹或中腹部疼痛的综合征。又称之为内脏绞痛、肠绞痛、间歇性缺血性蠕动障碍、腹间歇性跛行、缺血性腹综合征、慢性内脏缺血综合征、肠系膜动脉间歇性缺血、腹血管功能不全综合征。 肠穿孔 肠穿孔是肠部的病理改变以造成肠壁坏死为特征,最后导致穿孔。 腹膜炎 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 其他 较大
观察治疗 一般仅作观察。等待异物自行排出,不宜使用泻剂和改变食谱,以免因胃肠运动增加,反而使异物易于嵌顿或发生胃、肠穿孔。 胃镜治疗 近年来应用胃镜治疗消化道异物的报道越来越多。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可考虑使用胃镜取出异物:①滞留于上消化道的异物;②尖锐的异物、较长的异物,或毒性异物经过胃肠可导致中毒者;③长针一类的异物(>5cm),一般不易通过十二指肠曲。使用胃镜取出小儿消化道异物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李栓位报道胃镜紧急处理小儿上消化道异物62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2岁。食道异物28例,胃底34例。胃镜1次成功率95.2%(59例),失效3例(4.8%)。少数术后略感咽痛、胸痛,勿须特殊处理。所取异物最重32g,最长10cm,平均每例费时5~10min。无并发症发生。故治疗消化道异物应作为首选方法。使用胃镜应严格按操作技术
无症状 圆形、卵圆形或立方形无尖角的胃肠道异物,一般情况下均能很快自直肠排出体外,故患儿多无症状。 穿出消化道 个别尖锐细长的物体,如针、长钉、开着的别针等,亦很少刺破肠壁及胃壁,即使刺破,因是逐渐地穿出消化道,多能被纤维素包绕,不致形成急性穿孔性腹膜炎。多数情况下,这些异物皆能调转其钝端向前自行排出体外,不给小儿带来危害。 腹痛逐渐加剧 可反复用X线追踪非X线透过异物的去向,如异物透X线,可吞服钡剂,观察有无充盈缺损,若异物在一处固定时间过长者, 多不能自行排出体外。若粪石引起了肠梗阻,一般多出现单纯性肠梗阻症状,发病较迟缓。早期腹部有不适感,以后发生脐周疼痛,腹痛逐渐加剧。待梗阻比较完全时,则出现频繁呕吐。胃石在胃内滞留,可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不适、
外源性 多因小儿将异物含在口中玩耍,不经意吞入消化道。也有因精神异常而吞入者,但在小儿中少见。异物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可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类。 金属性的有:钱币、别针、螺钉、首饰、钉子、小刀、缝衣针、图钉、钥匙、证章等;更有甚者还有玩具小汽车、小飞机等。 非金属性的有:果核、骨片、钮扣、积木、玻璃、肉团、鱼刺、硬塑料等。有人总结胃镜取出的上消化道异物62件中,金属类23件、玻璃类13件、硬塑料6件、果核9件、肉食团11件。说明了外源性异物的多样性。 内源性 此种异物在小儿中罕见。为体内消化道外所产生的。如胆结石,经胆囊-十二指肠瘘进入胃内,或进入肠道。有报告因胆石而引起肠梗阻者。蛔虫团经幽门进入胃或食管,也为内源性异物。 消化道内形成性 多因在短时间内食入大
腮腺炎会遗传吗 不具有遗传性 腮腺炎属于腮腺炎症,属于后天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不仅仅不具有遗传性,也不具有遗传免疫的作用,其感染和免疫都不会影响的基因,因此,腮腺炎不具有遗传性,患儿出现症状,多是接触了患者或携带者,属于近期感染。 腮腺炎的症状表现 1、早期: 大多数患病宝宝,以耳下肿大和疼痛为最早出现的表现,少数患病宝宝,表现为在腮腺肿大的1-2天前,出现发烧、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出现一边或两边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肿起来。 2、患病1-2天后: 可有腮腺肿大。表面皮肤紧张、发亮、不红、发热、疼痛明显。张口或吃酸东西时加重。先是一侧腮腺肿大,然后发展为双侧。有时双侧腮腺同时肿大。 3、2-3天后: 症状
腮腺炎得过一次还会得第二次吗 一般不会 通常我们说的腮腺炎,指的是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得过一次流行性腮腺炎后,体内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很少再得第二次。 但有的人却可以得两次,甚至三次腮腺炎,临床的表现都像是流行性腮腺炎。但是,确切地说,其中只有一次是真正的流行性腮腺炎,其他几次则由其他细菌引起。 腮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 有条件打最好还是打 腮腺炎的疫苗不是说一定要打,安排在计划免疫里面的,根据个人的情况,有条件的话能打最好还是打,但是腮腺炎的疫苗不是说就百分之一百能够预防,因为腮腺炎绝大多数人是终生免疫的,得一次腮腺炎就不会得第二次,但是有个别病人会因为不同型的病毒导致得第二次,所以有一些接种了腮腺炎病毒疫苗的小孩子还会得。另外还有一些是有其他原因的,
疾病简介 发病部位:耳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传 染 性: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 愈 率:89% 治疗周期:15天 外耳道炎通常是指弥漫性外耳道炎,而局限性外耳道炎称为外耳道疖。外耳道炎为细菌、真菌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夏秋季节,可分为急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急性者以浸润性炎症为主,慢性者以脱屑为主。有真菌感染者又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 病因 外耳道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1、空气湿度大,温度较高,影响腺体的分泌,降低了局部防御功能。 2、外耳道局部环境改变,沐浴、洗头或游泳时有水进入外耳道,皮肤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