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能理解,孩子打人是特定发育阶段的正常行为,但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这种行为。
一旦发现孩子正在打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立刻坚决地制止。家长应该蹲下到孩子的高度,让孩子直视你的眼睛,用平静但是严肃的声音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告诉她:你看,你把妹妹打疼了,妹妹哭了。
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教给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如果孩子打人是因为想跟对方一起玩,告诉孩子,宝宝,你说我们一起玩吧!或者如果孩子不喜欢对方动她的玩具,告诉孩子,应该跟妹妹说,请不要动我的玩具。
当宝宝打人的时候,爸爸妈妈还要做到的是帮孩子识别情绪,如“宝宝生气了是不是?”
或是“你觉得特别难过,是因为……”让他觉得自己的这个情绪,是被看到的。
当情绪被家长看见并命名的时候,孩子就得到了安抚,打人的冲动就会降低。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是基础,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孩子去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整。
孩子的情绪自我调整能力是会随着孩子的大脑的发展成熟会逐渐提高的,因为当孩子有更好的执行功能,他们会更多开始使用情绪调整的更进一步的策略。
这个过程中家长自己是如何调控情绪则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常观察父母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应对策略。
所以,如果父母自己在面对情绪的时候是随意发脾气,攻击自己或者家人,孩子也非常容易学习到。反之,如果父母在生气愤怒时会暂停会在情绪平静后去复盘和思考更佳策略,孩子也会对愤怒的情绪有更好的管理能力。
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并不等于放纵。因为,虽然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表达情绪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
“我知道你很生气,但你可以用嘴巴告诉他你想拿回玩具,而不是用拳头。”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一定要很严肃地告诉他,无论是摔门、扔玩具、攻击别人或者伤害自己,这些行为都是错的,并且他需要为此负责。
“看,他很伤心,因为你打他了。可以让他开心一点吗?”
“你去说对不起,两个人拉拉手吧。你们轮流玩这个小汽车,好不好?”
道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培养了孩子的社会能力,让孩子学会表达友好。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