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你还不快点!" 父母对孩子的"计时威逼"该停止了。用"一、二、三"的"计时威逼"来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虽然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这种方式是孩子不愿意接受的。
什么是父母对孩子的"计时威逼"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父母在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上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而这种导向,在孩子眼里可能就被重新定义为"教管"。因此父母在孩子的眼中还是具有一定威严的,在父母看来,也就是孩子有点怕自己,对自己有一份敬畏之心或自己能主导孩子的行为。
"计时威逼"往往是在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要求产生冲突或矛盾时,父母为了孩子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采取的一种具有警告性、命令性、强迫性和无商量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发号施令者,孩子是执行者。
从广义上讲,父母对孩子的"计时威逼"是特指在某种具体的环境中,孩子有具体的行为,当孩子的行为不满足父母的愿望时,父母通过给予孩子的限定时间,让孩子立即达到某种要求或程度,而这个限定时间很短暂,只是作为孩子做好心里接受改变的准备,是孩子心里的缓冲时间,比如要求孩子"马上起床","立即关掉电视去吃饭","停止玩手机,赶紧写作业"等等。这种定义强调的是及时性,也就是"立刻","马上",父母采取这种方式有可能是临场起意,也可能是蓄谋已久。
从狭义上讲,父母对孩子的"计时威逼"是指不一定在固定和具体的环境中,父母通过提要求,定标准,下指标来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某种要求或程度。比如要求孩子"在这一个月内改掉一些坏习惯","这学期期末英语成绩要考到90分","这两天要把作业都完成"等等。父母采取这种方式多半是基于给孩子定的长远目标,是按照既定计划执行的。
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上的"计时威逼",它们的共同特点都表现在父母给孩子提要求,定标准,忽略孩子的接受程度,以自己的威严让孩子遵照执行,并达成父母所愿。而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自我表达受阻,默默接受,但心里有很多个"不愿意"。
父母的"计时威逼"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
父母的"计时威逼"是带有情绪的,一个使用自己的威严,另一个选择不情愿地接受,这更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对峙",而这种"对峙"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
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亲子关系。父母的"计时威逼"一般是在父母教育孩子时,没有了耐心才使出的最后大招。所以,这个时候的父母往往是带有情绪的,这样就把情绪发泄到了孩子的身上。父母可能最后让孩子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但孩子事后还默默承受自己不愿意的煎熬。父母的情绪,孩子的煎熬,最终对孩子良好情绪的培养是不利的。同时,时间长了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父母的"计时威逼"往往考虑的是结果和目的,没有建立在孩子的意愿的基础之上,往往带有命令式,强制性的味道,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带有情绪,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有不利的影响。
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父母长时间对孩子"计时威逼",孩子对此已经构成了条件反射,形成了惯性思维,这样就会造成在孩子的意识里,若是父母没有用"计时威逼",自己就不会按照要求去做,这就像"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一样的道理。长时间这样,孩子拖沓、懒惰的不良习惯就会日趋严重。
父母停止对孩子的"计时威逼",要从自我管理出发,帮助孩子养成自律开始
孩子"肉",执行力不强,归根究底还是孩子的习惯问题,没有自律的能力,这和父母的教育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想要孩子雷厉风行,嘛溜利索,根本还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懂得自律。那么要达到这种效果,父母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父母不要把对孩子的"导向"变成了"主导"。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着"引路人"的作用,为孩子把好方向,而不是为孩子决定方向。所以,孩子自律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孩子自愿去做,而不是在你的威严下,孩子不得不做。
关键点二:父母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在孩子面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教育孩子,必定会有好的效果。父母对孩子的"计时威逼",是父母不耐心的一种体现,同时还带有不良情绪,当发泄到孩子身上时,孩子意识到可能会有可怕的后果,不得不屈服,最后都是带情绪来完成父母的要求。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时,要有耐心,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关键点三: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适当放下你的威严。先管好自己,才能教育别人。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习惯、品行等方面都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做事都喜欢拖沓,还能指望孩子做事利索吗?当然不能。父母在做好孩子榜样的同时,还要在孩子面前适当放下你的威严,尊重孩子,和孩子同一个高度,做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更容易入手了。
父母对孩子的"计时威逼"是父母缺乏耐心的表现,更是父母的一种无奈之举,切忌把这种无赖之举当着家常便饭,而是要从父母自我管理出发,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强化孩子的自律意识。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