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是一件又辛苦又幸福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孩子会越带越累呢?宝妈们一定要注意这个细节。
闺蜜的女儿今年十三岁,最近半年,她和女儿相处变得越来越难。
半年前,母女关系还算和谐,虽然孩子内向,但什么都愿意和她分享,并能参考她的意见。
这半年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了,爱发脾气、固执、任性。
比如前几天,带孩子去买鞋,一双老款打五折,一双新款不打折,老款折扣下来和新款同价。
她中意老款,毕竟优惠在那,怎么想都划得来;女儿中意新款。自己嘴巴都说干了,孩子无动于衷,甚至有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最后因为分歧大,闹得很不愉快,也就空手而归。
后来,她悄悄的把,自己中意的那款买了下来,以为孩子会很开心。
兴高采烈的拿出鞋时,女儿板着脸,冷冰冰地说:“你能不能,不要什么都自己擅做主张?这鞋,你要是喜欢,你留着自己穿。”
这一盆冷水,浇得她心发酸。
想苦口婆心的和女儿好好谈谈,刚一开口,孩子很不耐烦地说:“你知不知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最不情愿跟你们那个年代的人交流!”
闺蜜很沮丧的和我说:“同样年纪的孩子,怎么我家的性格越来越古怪了呢?”
曾经有宝妈和我说过:
莲子妈,你带娃这么优秀,你的公公婆婆肯定很信任你吧。真羡慕你,我的公公婆婆控制欲特别强。
他们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小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指手画脚,那种360度无死角的“关心”,让我快精神崩溃了。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恐惧、害怕“360°无死角的关心”。
《周易》有说:日中则昃,月满则食。事情发展到极限,就会像反的反面发展。
《黑镜》第四季就就讲诉了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
Sara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她三岁那年的一次走丢,激发起了妈妈强烈的保护欲。
妈妈决定,一定要保护好女儿,再也不让她受到外界的伤害。于是,妈妈通过一个叫做‘方舟天使’的程序给Sara的脑子里植入一枚芯片。
母亲通过一台平板电脑,妈妈可以随时看到Sara的位置;监控Sara当前的身体状况;看到Sara眼前正看到的景象。
这个芯片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母亲可以控制女儿看到的内容。比如少儿不宜的黄暴场景,她眼前就会自动打上马赛克。
妈妈为了保护女儿,开启了这个滤镜功能。
恶犬、男生打架流血,只要画面令Sara害怕,导致生理指标变化,系统检测到之后,她看到的就是一团模糊的马赛克。
芯片带来保护的同时,也隔绝了Sara接触一切外界危险的可能性。
她看不见外公摔倒,看不见母亲的悲伤,看不见一切悲伤的事情。
但越是看不到就越好奇。愤怒和无力之下,Sara开始试图用铅笔扎自己的手,想看一下流血的样子。
Sara自残的举动震惊了妈妈。意识到事情发展的不对之后,她带女儿去见了医生。
医生给Sara做的测试表明,她判断人类基本情感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她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愤怒,也无法理解画面中发生冲突的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妈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关掉了芯片系统,不再监视女儿。
但已经习惯了被滤镜保护的Sara,在面对真实的世界时,却没有与之匹配的风险评估能力,她却一无所知的状态下,暴露于暴力、危险的环境中。
失去了“保护层”的Sara逐渐长大,情况并没有变好,她在毫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和男孩发生性行为。还因为好奇,缠着男孩给她毒品尝尝。
而这一切,其实都被因担忧而又一次偷偷打开监控程序的妈妈看在了眼里。
这时,护女心切的母亲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终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Sara发现了妈妈仍一直在监控自己的事实之后,盛怒之下,她用监控的平板电脑狠狠地砸向妈妈的头。
影片从头到尾,妈妈的目的都是保护女儿的安全,但在剧的末尾,Sara离家出走,在公路上随意搭上一辆陌生人的卡车远去了,带着一大片的未知和危机。
纪录片《零零后》的导演张同道吐露,拍片的想法来自于自己的儿子。
那年,4岁的儿子跟他一起洗手,孩子一碰到水就说烫。
“我刚洗完,怎么会烫呢?”
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手历经沧桑四十年,皮糙肉厚,但是儿子的手很嫩。同样的手,不同的人,对外界温度的感受自然不一样。
他说:对待孩子,不能凭经验去干预。
家长,在育儿时,累就累在凭自己的经验去干预孩子。最明显莫过于,近年流行的“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我饿;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我冷;有一种错,是妈妈觉得我错。”
池田大作说过: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认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种子,最初就是从这里萌芽的。
妈妈们常常会请教我,怎样可以育儿不累?
莲子四年级,早上6:30准时起床,然后热牛奶,煮鸡蛋,蒸馒头,背着书包去上学。
假期帮忙做家务,陪弟弟。
妈妈们可能会说:我有这样一个女儿,我也不会觉得累啊,因为太懂事,太让妈妈省心了。
莲子妈的诀窍不过是,莲子有权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安排自己的时间。
和两孩子相处,非常在意的就是保留边界感——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而彼此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就是育儿不累的第一步。有了好的第一步,才会有好的更多步。
很多妈妈带孩子累,就因为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都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子女生活的上空——监视、干涉、制止、保护。
身边很多“为你好”的父母,育儿累就累在,忽视孩子和自己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权去干扰孩子的生活、工作、学习。
就像朋友给女儿买鞋,尊重女儿的喜好,就能开开心心的出门,再开开心心的回家,后面的所有不愉快,都能避免。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照顾是本能,但每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独立和放手。
妈妈不干涉,很快就能发现孩子,其实是拥有成长价值信念的。
要知道,八个月的孩子,手上沾到了排泄物,他是不会嫌脏的,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好东西,而且好到可以吃掉它,不经意还会抹到小床上、衣服上,自己的身上。
和八个月的孩子讲道理,先倒下的肯定是你。
这种事放到三岁,或者三岁以后,不用你讲,他自己心里清楚该怎么做。
孩子的价值信念是慢慢成长起来的,同样的事,孩子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看法。
身为人母,虽然亲眼见到这些事情发生,也参与了其中,但能遵循这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不强加自己的是非观念给小孩,给孩子空间、时间,发现孩子的成长秘密。
《妈妈心灵课》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有惊人的力量在暗暗运作着,而你需要做的只是把家务安顿好,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千万不要对孩子做其他无效的事情。
换句话说:与其自以为是地去控制孩子的人生,不如选择去相信孩子,相信他们自有力量。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