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写作业很难吗?很多父母一旦陪伴孩子写作业就很难受,下面我们看看家长这样教,孩子写作业更高效。
前段时间一条朋友圈在网上广为流传,惹得大家捧腹大笑:“陪孩子做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
真是把作为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不易和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孩子好好写作业这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怎么就这么难?
如果你多观察孩子做作业时出现的坏习惯,总结起来无外乎这几种:
? 条理性差、做题没顺序
? 书写随意、爱用橡皮
? 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 故意磨蹭、拖延时间
孩子能独立高效完成作业,其实真不是小事,不仅仅体现在完成作业这个动作上,在持久的坚持中,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都能够坚持在一段固定时间段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这个行为本身是孩子的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是自制力、韧性的磨砺,给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不可小视的影响。
家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引导孩子高效、准确地完成作业。
1. 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写作业不能集中精神,一会摸摸玩具、一会听到哪里有声音就凑过去看看,经常惹得家长生气。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为孩子创造一个专门的学习区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家长不妨给孩子准备一个安静的小书房,收拾整洁的书桌,齐全的学习工具,可以避免孩子受到外界嘈杂的声音、凌乱的客厅、来来往往人员等不良因素的打扰。
孩子能够静下心,有一个自己专门的舒适小空间,是好好完成作业的前提和基础。
2. 作业规划有条理
有些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做事比较随心所欲,体现在做作业上就是欠缺条理性,一会写前面的题,没写完又跑到最后一题,或者不同科目间,一会写语文,写一半跑去写数学。
这种习惯其实很不好,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摆在一边,总是这样写作业的孩子,思维条理性差,做事没有章法,不懂得规划安排。
当孩子有不只一个的作业任务需要完成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和孩子商量着或是让孩子自己选择顺序。
这样不但能帮孩子养成做事提前做好安排、有条理的好习惯,也是一种化繁为简,逐个击破的妙计,让孩子不会从一开始就被纷繁的作业任务所吓到。
3. 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
孩子做作业磨蹭、拖延常常是家长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怎样有效解决孩子这个坏毛病呢?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出马了。
大家或许都有这样一种体验,以前考试时一篇作文大概30到60分钟就写完了,放在平时花一两天还可能没完成。这就是规则约束对提高效率的作用:考试时不管写没写完,时间到了必须上交,有一种隐形的压力会催着我们提高自己的速度。
孩子写作业也一样,家长可以给他适当的压力。根据当天作业量情况,提前和孩子商量着规定好完成时间,如果连续多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予孩子适当奖励。
不遵守规则的话就不要手软,坚定地实施惩罚,可以是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或是超过时间后就不许再写了,让孩子自己承担老师的批评。
4. 督促孩子注意言辞和态度
有些家长急性子,看孩子慢慢吞吞脾气就上来了,“赶紧给我做作业去!”“你到底做不做!”,这种方式或许可以督促孩子一时,但时间长了,还是原形毕露。
孩子自己没有真正意识到作业是自己的事时,家长再怎么催都没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助长了孩子的拖延,心想着:嗯,妈妈还没催我,那我再玩会儿。
因此遇到孩子磨蹭,家长不要表现的比孩子还急,用坚定而温和的语气提醒就行了。让孩子明白,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写不完老师的批评和惩罚还是得你自己承受。
5. 家长的陪伴要注重方法
现在学校越来越提倡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可是很多家长或许有些误解了“陪”的正确做法,不但没看到什么成效,还经常把自己弄得“元气大伤”。
“陪”孩子不是“盯着”、“监视着”,不等于看着孩子写作业,更多的在于一种陪伴的意义,重点在于培养习惯。
父母寸步不离地看着写作业,只会给孩子一种压迫感,还没开始写作业就输在了这种不正确的心理作用下。总是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孩子就会不敢轻易下笔,害怕写错迎来家长的问责。这样一来,效率自然就低了。
真正的陪伴,应该家长是在一旁静静地看书、工作、做自己的事情,和孩子一起享受这种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做事的亲子时刻,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再发挥积极的作用。
还有的家长特别操心,孩子写错一道题就赶紧指出来,或是做手工品时生怕孩子做坏了,一直在一旁说教,真成了孩子的“监工”,这只会分散孩子注意力,打乱孩子思路。
作业是孩子自己的。陪孩子做作业,不是纠结孩子哪道题做得对不对,作业评价还不好,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习惯、懂得时间管理,分清事情的轻重。
所以,在孩子没有来寻求帮助时,家长不要去打扰和指导孩子;孩子来问问题时,也要尽量引导他自己开动脑筋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正如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