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唯成绩论」的时代已经过去
却被统计的数据怒打脸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一句流传多年的戏言
折射出的却是中国孩子的现实
身为新时代的父母
到底该怎样看待孩子的分数?
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分数?
1、「分数至上」是一种简单粗暴
一味依靠考试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学习,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更多不良的后果。孩子可能因此惧怕学习、逃避学习、受到自尊心和信心的伤害,更有甚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免受家长责备而不择手段。将分数视为反映学习问题的标尺,而非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才是恰当的态度。
2、成绩不等于你的面子
成绩低=学习差=家长没面子,家长如果陷入这样的逻辑,想必很难理智地面对分数。学习本应是一件自愿自发的事情,是为自己而学,你的面子将变成孩子不能承受之重,背负着如此重担的学习,缺少内在的动力,即使非常努力也难以取得相匹配的学习效果。
3、 鼓励孩子看向分数的背后
分数确实可以反映孩子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无论高低,家长都要引导孩子看到背后反映的问题,解决了问题,才有切实的进步。
另外,若只在乎答案的正误与得分,孩子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必会得到削弱。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学会批判性思维,不懈探索与质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
4、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孩子擅长的方面都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短板也是各不相同。社会学者朱大可曾说过,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分数只占总分的60-70%,还有30-40%属于天赋、品德、社会组织和交往能力,这些方面的成绩,需要通过组织校园社团、参加社会活动、投身公益事业的情况来综合评估。
作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兴趣、情感、性格,要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发展孩子的个性,发掘孩子所蕴藏的潜能。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