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煲汤可用健脾药
这么多中药都不适合宝宝使用,那么平时想给宝宝煲些汤水,可以用什么药材呢?黄启辉副教授说,健脾胃的中药,都能给宝宝用。脾胃好了,宝宝的体质就上去了,自然就少病少痛,平安长大。
常用的健脾胃中药有党参、谷芽、麦芽、山楂、独脚金、淮山、茨实、莲子、茯苓等,这些药材有健脾开胃、消滞的作用,对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以常常煲点喝,份量也无需太多,3岁以上的孩子每次10—15克便可以了。还有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对宝宝夏季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干等症都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平时也可以用来煲瘦肉汤给宝宝喝。
伤风感冒未愈不能补
秋冬季节,容易感冒,黄启辉副教授提醒说,宝宝一般肺弱,外感风邪、痰湿未清的时候不能补,有的家长太爱护小朋友,感冒没有好,就急急忙忙地想补回感冒拉下的虚弱,但这样恰恰会造成外感存内,宝宝的感冒反复不愈。
比如黄芪,补气效果明显,有人用来医治小儿盗汗。而感冒的宝宝出的汗会比往时多,有的家长就用它来煲汤给宝宝喝。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恰当,黄芪性温,感冒未清,不能使用,除非是明显的气虚,否则就是日常煲汤,也不能常用。还有的家长自己补血,阿胶、熟地、枸杞、当归都是常用药物,但是这些药对宝宝而言,太过腻滞,除非中医辨证认为血虚非常明显,否则都不能使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