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感觉统合在六岁前是黄金发展期,那么六岁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管了呢?所谓的黄金发展期,指的是在这段期间内如果能够尽力帮助孩子,那么在黄金期后将会比较轻松! 所以并不是过了黄金期爸妈就不用管孩子,又或者有人认为过了黄金期孩子就“没救”了!我相信,不论在什么时期,爸妈对孩子都是尽心尽力的照顾的! 那么有哪些活动或游戏可以帮助我们宝宝感觉统合发展呢?除了很多书籍可以参考外,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爸妈的陪伴,在家中给孩子拥抱、跟宝宝说说话,周末假日爸爸开着车带全家出门、陪妈妈去逛百货公司,在美食街闻到各种不同香味。 这些对于宝宝的感觉系统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这样的活动又不会造成妈妈的压力及负担,孩子也会觉得快乐,在这样的情绪中,感觉将会统合的更有效率! 感觉统合Q&A Q1:我抱宝宝逛百货公司,鞋柜店员说宝宝是扁平足,要穿矫正鞋垫,是真的吗? A
感觉统合第一步,建立母婴亲情 什么是感觉统合?就是我们身上的每个感觉器官将得到的讯息做处理,像是我们走在路上,“看到”车子越来越近,“听到”车子引擎声越来越大,然后我们会判断车子可能会撞到自己,于是我们会向路边闪躲,这个过程就需要感觉统合的协助! 如果我们无法从车子靠近的过程判断速度、无法从引擎声音判断车子还在加速,那么我们就可能认为车子会在我们面前剎车停好,因此就不会闪躲,当然这就造成危险了! 事实上,感觉统合从出生就开始了! 当妈妈抱着婴儿喂母奶的时候,婴儿感觉到妈妈抱他是如此的温柔,因此“触觉系统”告诉大脑这样的感觉很舒服;宝宝跟妈妈对望,视觉的接触让宝宝感到安心;加上喝到温暖母乳的感觉,同时让孩子感到饱足感,因此婴儿的大脑根据触觉、视觉、味觉断定这是个对他有利的情况,这就是感觉统合的最初步! 发展的基础,需要感觉统合 如果一个人没有感觉统合会是甚么情况?您可曾想过,
该怎么给视觉与听觉刺激?妈妈常问:“要给刺激,是不是多放视频给孩子看就可以了?” 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学龄前影音教材,我们无法断定它们的质量好坏,但是从感觉统合理论来判断,我们会跟家长建议,不论您是拨放视频或是放音乐,重点在于您的陪伴!单单给予影像或音乐的讯息,当孩子不感兴趣,大脑也就无法达到统合!因此,要帮助宝宝的大脑能“统合”,家人的陪伴便显得很重要! 首先,家人的陪伴能让宝宝感到安心。 宝宝的大脑能够更广泛地接收视觉与听觉刺激,当得到的讯息越完整,整合效果也就会好,孩子对于这些讯息也会变得更喜欢,这逐渐形成正向循环,孩子的视觉与听觉系统发展将会更快! 第二,家人可以提供额外的互动与刺激。 虽然每天拨放视频给孩子看,孩子虽然每次看都会笑,但是大脑会因为重复相同的刺激而逐渐“不工作”,因此看再多次也不会有帮助。然而如果妈妈在旁边陪着孩子观看,妈妈可以重复画面中的重点,或是带
随着儿童保健学的发展和父母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大,更多的儿保科医生对孩子什么时候开口、怎么才能让孩子开口的话题关注越来越多,儿童语言发育的研究成为儿童早期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有语言才能构成思维的基础,所以,语言的缺失必然导致孩子认知功能的发展障碍,如果孩子有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储备,这对孩子的人生机遇和发展前景都有更大的帮助! 根据目前相关研究发现,从前语言阶段至语言发生的这个阶段间,分别会出现模仿动作→模仿发音→听懂第1个词→说出第1个有意义的词语→说出50个词语等多个重要的语言发音进程。 其实国外相关研究(以英语为母语)已十分完善,而我国中文语言博大精深,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初见成效。 根据上海市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的调查发现: 孩子最早表达的50个词语排序如下: 妈妈、爸爸、爷爷、奶奶、
宝宝几岁会说话? 想要让一岁大的宝宝说话真的是件困难事,虽然宝宝已经可以很有力量的发出哭声,但是要像说话一样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则需要口腔肌肉与舌头的配合,对于只会吸吮的宝宝来说,这时也只会开合嘴巴罢了! 或许妈妈想说,从小就开始教,语言发展较会比较快吧?对于这么小的宝宝,大脑还没有办法处理外在环境所带来的讯息,视觉顶多能分辨颜色,还无法分辨目标的细微变化;听觉也还处于寻找声音来源阶段,无法辨别声音的内容及涵意。 这样听起来,好像从小教宝宝说话是没必要的啰?其实不然,虽然无法“教”宝宝说话,但是给予宝宝视觉与听觉的刺激,确实能够建立完整语言发展基础! 从感觉统合理论来看,语言的发展需要视觉与听觉的整合,当妈妈跟宝宝讲话的时候,宝宝看到了妈妈的嘴型,这就是视觉讯息;也听到了妈妈的声音,这是听觉讯息。 这两种讯息传递到大脑,经过了整理,大脑才能清楚知道什么样的嘴型可以发出什么样的声
1 |0-3个月 对于0-3月的宝宝来说,他们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吃奶和睡觉这两件事儿上,所以活动时间就非常有限了,但还是有那么一些简单的方法,让你的宝宝运动技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1、变换不同的姿势: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自己还不会翻身,再加上大把的时间用来睡觉,那么仰卧位就是他们现在最主要的姿势了,所以,妈妈可以在宝宝短暂的清醒时间里,帮他变换一些姿势,比如让他趴一会儿。宝妈可不要小看“趴”这个小动作哦,它可是为宝宝大脑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刺激。你看他趴着的时候,双手向下推地面,以让自己的身体撑起来;他有时还会蹬腿,以达到让自己挪动的目的,如果给他前方放一个好玩的玩具,他就要伸手去够,去抓了。宝宝这所有的动作信号都被传输给大脑,然后形成与身体的各种连接,从而提高运动协调能力和身体的平衡性。除此之外,趴着的练习还可以锻炼宝宝颈部肌肉的力
从宝宝能咿咿呀呀发出不知名的音调开始,爸爸妈妈们就一直盼望着宝宝真正能说话能喊出“爸爸妈妈”的一天。但宝宝学习说话不是一蹴而成的,这不仅与宝宝自身发育的特点有关,也与家长平时的引导和成长环境有关。 那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宝宝多大开始学会说话呢?他们又是怎样一步步开始学会说话的呢? 宝宝学说话的过程 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表达。开始,他是用舌头、嘴唇、上颚和任何新长的牙齿来发出声音,头一两个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就能咿咿呀呀了。而从咿咿呀呀到学会说话,这中间又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 1个月: 出生1周的婴儿处于最初发声的阶段,这时婴儿会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哭声、一种是细语声,如a之类的声音。 2个月: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反射性发音,会发出”a、o、e”三种或3种以上声音,
文章《没爬就走的孩子有毛病?别吓唬人了》引发不爬会引起「感统失调」。追本溯源,本篇文章就是想帮助大家走出误区。 「感觉统合」是什么鬼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的概念最初是jean ayres在1970年提出来,它是指个体将自己身体和周遭环境接触的讯息,透过各种感觉系统,例如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平衡觉(vestibular sense)、本体觉(proprioceptive sense)等,送达脑干部位作统合,分析;如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位,就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那么这就引申出一个错误的、想当然的疗法——行为模式示范法(patterning)。认为大脑的活动决定我们的四肢活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锻炼四肢的话,那么就能够刺激大脑的相关脑区,让出了问题的大脑得到修复。 不爬和「感统失调」
要不要给宝宝听钢琴曲? 不用 胎儿7、8月大的时候,大脑就已经成形了,可以听见声音,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见外面的光亮。这个时候,他能够分辨出自己妈妈的声音和其他人声音的不同。这证明很多刺激已经能传达到他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发育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叫非用即失,不用就失去了。胎教的用处就是在早期能够刺激孩子的大脑,被刺激的脑区就在使用,不怕功能退化。我自己个人觉得市场上的胎教有点过于夸大它的作用,恨不得每天都放钢琴曲给孩子听,每天要摸多少次。 我恰恰觉得听这些钢琴曲不会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莫扎特效应,也是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做出来的。他们找了一帮大学生,把莫扎特的乐曲放给他们听,听完以后测他们的智商,发现智商的某一个维度提高了。当时文章发在一个很好的杂志上。但是,后来做的N多研究发现这个效应是不存在的,或者是极其微小的。 我觉
一方面,给她一个随意表达真实想法的宽松环境,只要有勇气表达,都是值得鼓励的,哪怕表达的不好或者不如你的心意。 另一方面,在不断和孩子沟通聊天的过程中,孩子会掌握越来越多的形容方法,有的时候孩子掌握的形容词越多,表达意思也就越精准。这远远不是上课所能学到的技能。孩子更需要你和她聊天,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体会自己的感受和表达感受的分寸。(多听凯叔讲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嘿嘿。)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也愿意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1次手术悟出2个真相 1次手术 祖拉的胳膊骨折了。上周四一大早,两根钢针下去,规避了愈合时断处移位的风险。 麻醉的作用刚过去的时候,祖拉且嚎了一阵儿,理解、安慰、拥抱,都没能止住她一波强过一波的发泄。祖拉哭诉的内容包含3方面:想把疼痛赶走、想喝水吃东西、马上就要吃冰激凌。她还警告我做好思想准备,因为她马上就要打
1.咬妈妈。宝宝还分不清自身感觉和他人的差异,也许对宝宝而言,咬人的经验是愉快的,所以他认为妈妈也会是愉快的。 2.喜欢扯妈妈的头发,边扯边开心的笑。 3.任何时刻只要看到妈妈,立刻就会开心的笑,还会张开手让妈妈抱。 4.和你对视。这是宝宝想要吸引妈妈的关心和爱。 5.对你微笑。宝宝每一次对你微笑,都是爱的表白啊。 6.模仿你的动作。宝宝喜欢模仿你正在做的动作,是在表示想和你一起做事。 7.特别爱让妈妈抱,喜欢窝在妈妈怀里,被别人抱时身体会扭来扭去的要挣脱。 8.有了什么好吃的都会想起妈妈,把食物往妈妈嘴边放,让妈妈也吃。 9.睡觉时一定
实际上,婴儿在一出生的时候就像一个“世界公民”一样,做好了在各种自然语言中分辨不同语音差异的准备,但是这种天生的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以,在这里提醒家长,想要孩子学习外语,一定不要错过婴儿的语言敏感期。 研究发现0-9个月是婴儿学习世界各种语言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里,婴儿对母语没有形成辨别能力,在早教魔方APP里我们给0-9个月的宝宝推荐了日、英、德、法、意、印、西等世界多国语言的儿童经典歌谣,可以刺激宝宝大脑中的听觉皮层,熟悉并记忆音乐中的语言发音,使宝宝在未来学习到这门语言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岁开始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 中外诸多的教育家都主张从0岁开始就对宝宝开展音乐教育。这个时期音乐教育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精神的教育,以旋律优美动听、生动活泼、情趣高雅的音乐,去陶冶宝宝的性情和品格,调
青蛙状睡姿“我好舒服啊!我偶尔还会时而皱眉、时而张嘴,时而微笑……其实,我这个时候非常的恬静美好,完全在沉睡的娇憨之状。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很陶醉呢?” 牵嘴而笑,手脚挥舞 “我吃饱了,睡醒了,精神正好呢!在兴奋愉快的状态中,我笑的时候眼睛有神,双腿和小手同时活泼的晃动,充分散发出童真的魅力。爸爸妈妈,应以笑脸和温馨的话语来回应我哦,或是用手轻轻地抚摸我的身体,并亲吻一下。” 瘪嘴,委屈了“我好委屈哦,就要啼哭了。我的肚子饿了要吃奶,我寂寞了要人逗乐,我厌烦了要大人抱起来。爸爸妈妈可要细心观察,满足我的要求哦。” 噘嘴、咧嘴,要嘘嘘喽“如果我是男宝宝会以噘嘴来表示小便,如果我是女宝宝会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小便。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观察到我的嘴形
王阿姨终于如愿以偿的生了一个小宝宝,给宝宝取名玉玉。可是玉玉几个月大的时候,经常都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手势,王阿姨认为这是玉玉在随便的胡闹,于是就不去管它,可是玉玉却生气的抓王阿姨的头发,而且还会腿脚乱蹬,弄的王阿姨十分的恼怒。 不过王阿姨发现,时间长了,玉玉经常都会做出那几个习惯性的动作,而且有的时候王阿姨顺势做出一些举动之后,玉玉竟然马上就不哭不闹了,心情也变得好了,咧着小嘴笑的欢实。奇怪了,难道这是玉玉的一些行为语言吗?终于,一次和好友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宝宝的这些手势就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也叫作“手语”,作为一个妈妈,连这些宝宝手语都不清楚,那可是要被宝宝折腾的。 主要观点: 宝宝虽然年龄小,不会说话,可是他们却有自己的方法学着和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他们沟通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小手,这就是所谓的“手语”。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这
解读肢体语言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从肢体语言的特征和变化中获得对方内心真实和隐藏的信息。为什么从婴儿说起呢,因为: 婴儿的人际交往首先体现在与妈咪的交往,而身体语言是宝宝开始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的最初方式。 3-6个月3-6个月的宝宝会张开双臂、身体扑向亲人,寻求亲人的搂抱。而当陌生人想要抱他时,宝宝会转头将脸避开。 1、这个阶段里,宝宝将开始透过五种感官学习。宝宝出生后最强的感官是听觉与嗅觉。可以辩识出妈咪的声音,很快地也会认得爸爸的声音。还可以区分各种熟悉的声音,像是爸爸将钥匙插入匙孔、狗吠声,还有门铃声。 2、接着,宝宝的触觉很快就会随之发展。从一出生,就喜欢被抱着或按摩,而且宝宝的身心会透过拥抱和肢体接触,各方面迅速获得发展。幸运的宝宝对于痛的记忆并不长久,因此如果你不小心用一根别尿布的别针刺到他,他也会很快原谅你。 3、视觉和味觉是两种发展较
宝宝的沟通技能在婴儿期尚未开口说话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你早期的语言干预,将直接影响他将来阅读、写作、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可惜很多人不明白,总认为宝宝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在这里我不得不举个自己亲身的例子,让大家真正体会一下小婴儿令人难以想象的理解力。记得我家儿子刚出生两周的时候,姥姥抱着他玩儿,待到饿的时候就会哇哇哭,对于小宝宝来说,哭就是一种语言的沟通。每到这个时候,姥姥只要呼喊我的名字,并且说“快来啊,宝贝饿了!”他听到姥姥的呼喊,就会停止哭泣,等待着。如果我能够很快的来到他身边,他就会一直安静的等我,但是如果晚一会儿,他就又开始哭泣。之前每次跟我妈说要多跟宝宝说话,她总觉得太小听不懂,但是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她也认可了婴儿能够听懂我们说话这件事儿。呵呵,是不是很神奇? 1 |和宝宝说话的重要性 在生命最初的3年,宝宝的大脑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你和他的交流
类似这样有语言问题的孩子在儿保门诊天天都能看到。豆苗妈妈就帮助大家来了解每个年龄段语言发育的里程碑是怎样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怎么教孩子说话。在视听等感觉刺激下,出生后即进入语言准备阶段,即“前语言阶段”,这对日后正常的语言进程至关重要! 6-8月感受性语言:主动展示、给予、指向物体。表达性语言:多音节的咿呀学语(“mamama”,”lalala”)。训练方法(1) 教宝宝听懂更多的话:这时,妈妈做动作的时候要加上语言,如在给孩子喂饭时说:“亮亮,吃饭啦”“可好吃啦”;在外出散步时可以说:“亮亮,看,狗来了!”“啊,花开得真好看啊!”(2) 教物品名称:反复较孩子认识他熟悉并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如喂奶时说“奶”、“手”;玩车时说“车”;给孩子戴帽子说“帽子”;吃苹果时说“苹果”。(3) 教说“爸爸、妈妈”:家长要教如“b
豆苗妈妈就帮助大家来了解每个年龄段语言发育的里程碑是怎样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怎么教孩子说话。“大多数孩子是1岁以后开始叫爸爸妈妈的,那个才是真正的语言吧,语言训练是不是应该从1岁以后开始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视听等感觉刺激下,出生后即进入语言准备阶段,即“前语言阶段”,这对日后正常的语言进程至关重要! 0-2月 感受性语言(指理解他人语言的能力):对人声有反应。表达性语言(指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发出“咕咕”声,发出与生理需求有关的声音,如哭、打哈欠、咳嗽等。训练方法:刚出生的宝宝用哭声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饥饿、疼痛、模仿、排便等,细心的家长要能够分辨哦。当宝宝醒时可以和他面对面谈话,也可以在宝宝耳边(距离10厘米左右)轻轻地呼唤他,使他听到你的声音后转过头来。这时父母要多和婴儿说话,有丰富的语言刺激;父母可以温柔、重复说“宝宝”“妈妈”“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老考倒数,我爸为了宽慰我就说:一个班那么多人,总得有人考倒数,你不考倒数,别人就得考倒数。 我顿时就觉得自己的倒数形象变得高大伟岸起来了呢。哈哈。 这虽是玩笑,但是我觉得这种心态放在孩子的大运动发展上来说,在适合不过了。 因为不同于学习成绩,大运动是孩子早晚都会掌握的一个技能,所有正常健康的孩子最后都能顺利的学会坐、爬、走、跑、跳。早三个月晚两个月,真的不用太揪心。 今天,汇总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看完这几个问题,再着急也不迟。 Q:C妈,为什么我家孩子13个月了,一点学走路的迹象都没有? 多大学会走路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9-15个月开始学走都算正常,注意是开始学,不是走稳了,这
在中国传统育儿习惯中把屎把尿太常见了,甚至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出去以把尿这件事作为炫耀的谈资,诸如“我家孙子一把一个准”,“用什么纸尿裤呀,太闷,孩子不舒服,我家这孩子两个月就开始把屎把尿,倍儿省心”。 我也在医院看到过一位妈妈抱着两个月不到的小婴儿把尿十来分钟,小宝宝是不是的扭动身子反抗,妈妈也无动于衷,我很惊讶的问孩子妈妈:“这么早就把尿了吗?”孩子妈妈说:“是啊,偶尔能把到,早训练早好”,我滴个苍天,“宝宝和你有多大仇?” 小区里有个比弟弟大两周的小男孩,从四五个月开始他外婆就给他把尿了,不过把到现在我看也没什么效果,经常在遛弯的时候碰到他尿裤子。 再次表明我的观点:不支持把屎把尿的行为! 为什么不支持把屎把尿 过早给宝宝把屎把尿,强行把尿会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宝宝的发育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