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应把握早教阅读的主导权
    家长应把握早教阅读的主导权

    据神经心理学专家介绍,人类大脑的发育80%以上是在三岁前完成的。“教育应该在胎儿期就开始,越早越有效。”现在大部分家长已认识到早教阅读的重要,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进行早教阅读还知之不足。无论是在亲子教育中心,还是家庭早教教材,大部分内容需要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那么,早教阅读究竟是教孩子还是教家长呢?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孙瑞玲老师认为:“早教阅读,家长应把握主动权。很多家长认为花钱报了早教班,买了早教阅读书籍,孩子就可以‘与众不同’了,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保姆来完成‘陪读’的角色,其实有点舍本逐末。”早教阅读是为了营建一个亲子之间有效的互动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自主爱上阅读,而不是单纯的教孩子认字的技能。 环境篇:给孩子创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 环境可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据美国最新的研究发现:孩子最初几年享有的读书环境越充实,他日后的阅读水平就越

  • 孩子智力发展要靠你帮忙
    孩子智力发展要靠你帮忙

    0-3岁是宝宝身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同时在这一时期,宝宝的智力水平急剧提高。可以说,0-3岁是宝宝智商发育的“机会之窗”。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营造一种轻松但是不失刺激性的气氛,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刺激孩子的智商发展。   与宝宝对视   宝宝长到2个月大时,就能够看清大约20厘米以内的事物,这相当于父母怀抱宝宝时看他脸蛋的距离。多与宝宝对视,能够帮助宝宝把大脑中相关的联系形成一种认知模式,多看一次,这种模式就能强化一次,有助于宝宝更加清晰地认识、分辨周围的环境。而认识和分辨正是宝宝日后学习必不可少的两项技能。   多对宝宝说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让宝宝学会掌握语言很重要,因为语言对于促进智能十分有帮助。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的第2年里和孩子说话的数量,对于孩子词汇量的多寡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宝宝最重要的语言信息来源,所以要多和宝宝说话,讲故事、唱

  • 说话早就一定聪明吗?
    说话早就一定聪明吗?

    有人认为,语言的发育可以预示小儿将来的智力,说话早的,智力水平也较高。但是也有例外,很多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较高的小孩,语言发育也可能较晚。所以,不能仅仅根据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高低。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4岁还不会说话,他的父母甚至以为他是哑巴,直到9岁说话还不流利。   小儿理解一个词比说出这个词要早得多,和孩子一起看画册时,你说出画中的物品,他能指出来,但不一定能说出来。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说话的早晚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八个月就开始说单个的词,不到一周岁就能说简单的句子。也有些小孩智力发育很正常,但三、四岁才会说话,有的还要晚。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说话要早一些。

  • 春天是智力发育关键期
    春天是智力发育关键期

    春天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因此,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加大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锻炼。这样,宝宝的动作协调了,大脑也会更聪明哦。红黄蓝早教中心的早教专家陈阳表示,其实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空的矿泉水瓶、用完的化妆品瓶等,就可以和宝宝玩几个有趣的亲子游戏,还能让宝宝在游戏中了解数数、配对,学会观察、比较、思考和创造呢。   漂亮的花瓶——— 滚   将彩色包装纸撕成碎片,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瓶子上贴上双面胶,教宝宝用带有双面胶的瓶子在彩色碎纸上滚一滚。这样,彩色碎纸片就会粘在瓶子上。一个漂亮的花瓶就做好了。   找朋友——— 配对   准备3组大小、颜色相同的瓶子,打乱顺序,然后请宝宝从中找出一模一样的瓶子来,进行配对练习。   小响桶——— 节奏练习   选择一个方便宝宝抓握的瓶子,在瓶子里装入豆子,拧好瓶盖儿

  • 智力刺激可防行为问题
    智力刺激可防行为问题

     美国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出生后第一年里从父母那里获得充分智力刺激的婴儿日后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据路透社报道,芝加哥大学本杰明·莱希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跟踪研究了近1900名儿童,从其婴儿期追踪至13岁。   研究发现,在出生后第一年里获得父母充分智力刺激的婴儿日后出现严重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小。智力刺激包括为孩子朗读,和他们说话以及带他们走出家门。   研究人员说:“目前研究结果与假设一致,即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里采取干预抚养方式对预防孩子未来的行为问题大有裨益。”   研究人员解释说,与孩子互动反映父母关心和疼爱孩子。另外,婴儿期智力刺激还有助于促进语言能力开发,使孩子更容易进行交流。

  • 影响儿童智商的两个原因
    影响儿童智商的两个原因

    想要养育一个聪明的宝宝,就要为他打造一个发达的大脑。   我们要挖掘婴幼儿的潜能,就要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决定了一切。    大脑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怀孕到婴儿出生。   这个阶段我们称为大脑长数量的阶段。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经有大约100~180亿个脑细胞,接近成人。也就是说婴儿从怀孕到出生,大脑细胞的数量就已经长好了。   第二个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大脑就进入了长质量的时期,脑细胞的体积和其他很多东西还会长起来。出生之后,由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突触在三个月的时候数量达到高峰,到三个月时灰质脂肪沉积

  • 你的孩子可能是超常儿童
    你的孩子可能是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约占人口的3%。如果按这个比例来计算,中国将有几千万的超常儿童—你的孩子可能就是超常儿童。   2000年6月7日,李超然出生于山东,52天时开始认识汉字,2个多月识字20多个,6个月零21天能准确识字143个。现在,3岁多的李超然已能识汉字2000余个,阅读了203本书。成为世界上识汉字最早的幼儿,从而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成功个案: 神童并非全靠天生   李超然出生52天时,妈妈抱着她在房间里散步,忽然发现她的头摇来扭去,总是盯着墙上的画,一看就是十几分钟。难道,孩子对这些字画感兴趣?超然妈妈带着好玩的心态,反复给她“讲解”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景物,谁知,她的这些“教导”,竟然都被小超然记在了心里,每当有人提起,她都会用目光向别人示意。发现孩子具备这个优点后,超然爸妈对她加强了教育,特意

  • 六招儿应对宝宝扔东西
    六招儿应对宝宝扔东西

    孩子一般到了6~8个月,就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了。当孩子在无意中扔起东西的时候,他会异常兴奋,会认为自己又多了一项大本领,因此会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同时也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能够给予他赞扬。 在重复的同时,宝宝实际上也是在学习。比如:他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他会逐渐发觉扔东西和发出声音之间是存在着必然关系的,从而学习了逻辑知识;从扔出东西到等待声音,从而学会心理期待等等。所以,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好处。但是,家长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宝宝开始掌握这项技能的时

  • 新生儿游泳能提高智商
    新生儿游泳能提高智商

      家长最好给婴幼儿进行游泳锻炼,每周至少坚持一次。专家郭建国教授表示,让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接受游泳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婴儿身体机能、刺激婴儿认知能力,从而对幼儿大脑进行教育(干预),促使孩子健康发展,并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潜能。     父母当教练有助于情感交流     作用 婴幼儿游泳健身又健脑     专家观点:婴幼儿游泳益处多:可最大限度释放宝宝好玩的天性,帮助宝宝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可以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骨骼等系统得到充分发育。     新生婴儿游泳还可促进婴儿脑神经的生长发育,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提高婴儿的抗病能力,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孩子早期的教育,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     新生儿保健:新生儿游泳时由于不断地蹬腿,从而促使排泄,如

  • 外语,让孩子越学越聪明
    外语,让孩子越学越聪明

    一些专家表示:孩子学习第二语言,会越学越聪明。   因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同时已经扩充了孩子的大脑吸收容量。俗话说:3岁定一生。人的大脑中有几亿个细胞,连结成庞杂的网络,而这些脑神经细胞在3岁时发展达最高峰,如果在3岁前没有给予大量刺激,部分脑神经细胞会因为无用而萎缩。在3岁前给孩子各种丰富的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成长,虽然不见得立竿见影,但却是为日后的学习、发展储备了能力。因此,学龄前的宝宝学语言会比其他年龄的人来得容易,所以,只要孩子对外语有兴趣,越早接触越能够自然正确地发音与使用。   专家还表示:孩子学外语还有着无以伦比的先天优势。   1、生理上的优势   因为,人的发音器官,在青春期前皆处于发展状态,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一旦过了青春期,发展便渐趋稳定,弹性也逐渐减小。因此,就语言发音而言,若是一个孩子从小学习第二语言,有充分机会使用这

  • 孩子哭泣的时候,你做对了吗?
    孩子哭泣的时候,你做对了吗?

    当孩子开始哭泣的时候 毫不奇怪,当孩子开始哭时,我们会心烦。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哭声意味着我们做父母的无能。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为一点小事(比如饼干盒子空了)哭起来,我们立刻失去了好心情,感到恼火、不安、厌倦和愤怒。我们想止住他的哭声,尽力哄他,试图说服他吃点别的,对他说饭前吃饼干是不对的。如果他还是哭,就责备他说为这点小事哭可真傻。我们以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声麻烦就过去了。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情况并非如此,孩子可能会安静下来,但仍然不高兴,长时间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不再信任别人。对一切都不满意,父母也为此感到气恼,整个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 中国幼儿也能英语阅读
    中国幼儿也能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很多家长看到这个题目,可能都会有一个疑问:对于1——6对的幼儿来说,母语的学习尚且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这时候学习英语,而且达到能够自主阅读的水平,会不会有些拔苗助长?   其实,幼儿的接受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如果非英语国家的人从3至7岁不断的学英语,到成年时他们的英语有希望达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英语水平;若从8至10岁开始学英语,则有一定差距;若11岁以后开始学英语,则会有明显的差距。这是因为大脑中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即“布罗卡氏区”在人的幼年时期非常灵敏,人的母语就贮存在该区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区域的灵敏性呈下降趋势。   所以,幼儿具有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在幼儿开始学习英语时,如果能给他们有计划的

  • 玩不够长大后可能有“心病”
    玩不够长大后可能有“心病”

    童年不让玩,后果会咋样?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网教育频道对此进行了一次在线调查,结果显示52.2%的人由于小时候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心理学家提醒——   孩子从玩中体验快乐情绪   “真没意思!”这句话从4岁女儿文文(化名)嘴里一出,刘女士吓得一愣。“我不快乐。”原来,自从3岁上了幼儿园,文文的“业务”越来越繁忙:从周一到周五,白天上幼儿园,晚上在家练琴、学书法、画画;逢周末,她还要参加英语班、舞蹈班。   “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一点玩儿的自由。”文文说,每次她看见院里嬉戏的小朋友,都特别羡慕。   “现在的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但他们却不快乐,就因为没时间玩。”郑大教育学院应用心理系副教授许慧说,玩是儿童的天性和需求,“玩耍,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和肢体动作协调,也让孩子很容易获得成功感和

  • 一岁前教育可分三步走
    一岁前教育可分三步走

    近两年的生育高峰,催生出了一大批“狗宝宝”、“猪宝宝”,这些宝贝多数正处于一岁前的年龄段,因此,一岁前婴儿的早期教育成为了广大家长关心的问题。记者通过走访几位业内专家,为正在遭遇早教困惑的家长们献计献策。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起“情感纽带”   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教材编委、北京爱心家园育婴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郭建国告诉记者,一岁前婴儿虽然年纪小,但却处于大脑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除了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在宝宝刚刚降临人世的这段时间就要与其建立起情感纽带,取得宝宝的信任和依赖,“这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郭建国指出,现在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无暇照管孩子,将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照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往往会给孩子与父母之间造成情感的隔膜。   “另

  • 宝宝入园前的生活准备
    宝宝入园前的生活准备

    1、晨起   准备适应早起是宝宝入园前需要做好的第一步。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早上7:30入园,7:40或7:50开始早餐。许多宝宝在家习惯一觉睡到九、十点,突然间早起,肯定很不适应,也会影响到在幼儿园的精神与心情。所以,在入园之前应让宝宝提前养成早起的习惯,并按时送孩子入园,特别是来园用早餐时。   2、午睡   大多数孩子在家还是有午睡的习惯的,只是午睡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从11:00左右开始睡,有的从14:00左右开始睡。一般幼儿园的午睡时间是:12:00-14:30。由于小小班幼儿或刚入园的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午睡时间一般是从12:00-14:30(或自然醒)。所以,帮助孩子养成午睡习惯、调整午睡时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饮水   我们在家要慢慢培养孩子用小水杯喝水,

  • 让孩子学六种“生活技能”
    让孩子学六种“生活技能”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类似吸毒;多门主课不及格、阅读计算困难;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懒于交往、情绪低落;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症状,不要以为“说不定明天情况自己就好了”,或者去找非专科医生。要知道,非专科医生对常见精神问题的识别率到不了10%。   全国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近13%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达2.5%和8.3%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率先对全国22个省市的2万余名4~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筛查发现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近13%。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间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学龄期儿童患病率约为3%~5%,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注意

  • 与宝宝沟通的亲子妙招
    与宝宝沟通的亲子妙招

    亲子交流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最好的方法,跟呀呀学语的宝宝一起说说话,拽着他们的小胳膊在床上跳跳舞,给孩子讲讲身边的故事。无论是对于爸妈还是宝宝,这都是幸福的一刻。推荐给你50种有趣、科学的亲子小妙招,你一定能从中得到启发。  1.眼神的交流。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你一定要把握住这短暂的第一时刻,用温柔地延伸凝视她。要知道,婴儿早期就能认清别人的脸,每次当他看着你的时候,都在加深对你的记忆。  2.呀呀儿语。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小脸,但不妨给他一点机会,让他也能和你交谈。很快,他就会捕捉到与你交流的节奏,不时地插入几句自己的“言语”。  3.母乳喂养。尽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宝宝。妈妈在哺乳的同时,给宝宝哼唱儿歌,轻声细语地与他交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样可以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  4.吐舌头。有实验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大人简

  • 宝宝早慧秘诀:多玩多交流
    宝宝早慧秘诀:多玩多交流

    关键:掌握宝宝发育进程   人生初期的发展,为一生发展奠定基石。无论是人的体格、大脑乃至心理、行为,其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科学规律。婴幼儿阶段,其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而且,小宝宝身体又那么娇嫩,很容易遭遇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罹患疾病,小宝宝在通往健康聪明的道路上充满各种挑战和考验。对每个0-3岁的宝宝,需要详细评估其个体生长发育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作出预见性指导。任何干预和教育都要遵循儿童发育进程,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最接近发育水平的干预和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了解了孩子的发育年龄,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玩和交流的方式促进孩子的发育,让宝宝变得聪明起来。   怎样玩?怎样交流?   婴幼儿有很强的社会性,通过让不同特点的孩子玩不同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交流

  • 小宝宝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小宝宝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贝贝逐渐长大,已经会走会跑了。可是,爸爸妈妈又开始为贝贝的教育犯愁了,什么时候开始让贝贝学习识字呢? 这个问题和贝贝知觉的发展有关。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形状知觉则是对物体形状或几何图形的反映。从三岁起,贝贝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三至七岁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贝贝正确认识图形的百分率逐步提高,完成任务所用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而到四岁时,贝贝对图形知觉最敏感。文字其实也是一种图形,它是一种特殊的图形。所以,在这个时候,教贝贝识字是最好的。 教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不要变成功课。应该多使用一些游戏方法,引起贝贝的兴趣。另外,也不要急于求成,贝贝的学习需要多次反复,不要让他感到压力。

  • 让孩子有主见
    让孩子有主见

    小刘:前两天,我到一个朋友家玩。他小孩见我们来玩,很高兴。想和我说话,结果呢我朋友把他给骂到自己屋里去了。现在的父母要求也太严了。 小高:是啊,现在还有很多家长都不管孩子怎么想,都是自己说了算,一定要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孩子有什么新想法,也不敢对父母说,久而久之,孩子变得畏缩,没有主见。 是啊,现在很多家庭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父母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不再使孩子是自己的跟屁虫。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呢? 我认为,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孩子想发表意见时,不管你觉得多么傻,都要耐心的听他讲完。同时给予适当的反馈意见。孩子的看法很对,你就要表扬,要是不对,你也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对。 其次,对孩子的问题不要不理,也不要显示出不关心的样子。对孩子的问题要认真的回答,还要适当加以引导,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某些问题。